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现有的小区通信模式和居民需求存在差距,为提升居民网络,通讯以及视频质量,并保障节能,经济实时化的光纤到户目标.本文结合EPON组网模式实现光纤到户智能小区应用策略,首先给出智能用电小区需求和应用目标,进而分析了EPON组网模式下智能小区应用策略,包含用电数据获取和三网融合策略,阐述了EPON组网下光纤到户智能小区特点,并给出智能小区的EPON策略安全监管方案,完成ONU以太网络端口的远程监管,EPON上行和下行安全管理技术以及ONU端口安全监管.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我国分布式电源的广泛运用和居民家用电动汽车的迅速发展,智能用电小区应运而生,既满足了居民对供电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又提高了用电的效率。智能用电小区是以电力网络和相关设备为基础,充分考虑未来电力的发展趋势,利用新技术对用户用电设备、公共用电设施等进行监测分析和控制,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为用户提供了优质便捷的双向互动服务。本文将从智能用电小区的功能业务对通信的需求进行分析,为智能用电小区通信方式的建立做出了积极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智能用电小区的基本特点,在分析智能用电综合业务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智能用电小区的综合业务信息通信平台设计方案,给出了相应的组网方式和网络架构,且对相应的软件平台设计也给出了方案。  相似文献   

4.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智能用电的重要组成部分,通信系统是用电信息采集建设中决定其成败的重要环节。文章给出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组织架构,介绍了电力通信系统中几种常用本地及远程通信技术的特点,展望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指出EPON作为一种新型通信手段,以其传输带宽高、可靠性强、易维护、实时性好等特点逐渐成为用电信息采集通信系统中极具发展前景的技术。  相似文献   

5.
面向智能电网双向互动信息服务的通信组网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建设智能电网对于智能用电的需求为出发点,研究了智能用电的关键技术以及智能用电新型服务,针对不同的用户设计了面向智能电网的双向互动信息服务系统以及通信组网方案。采用先进的双向互动通信技术、智能交互终端技术以及智能表计技术,为电网和用户之间的互动提供可靠的信息通道和网络支撑,并对应用层信息互动平台提出建设方案,构建了电网...  相似文献   

6.
《现代电子技术》2017,(10):172-174
为了优化居民用电侧管理和电力系统总的发电容量,构建基于智能电网调度支持的居民用电侧自动需求响应系统。该方法以先进的智能电网技术为依托,依靠智能电网调度支持平台构建需求响应系统框架,采用价格需求响应方式和激励需求响应方式,实现尖峰电价、尖峰折扣、分时电价、实时电价的控制和市场激励、计划激励。其应用分布式在线学习算法能在用户满意度较低的条件下,降低用电成本,提高用电效益。通过综合分析可知,基于智能电网调度支持的居民用电侧自动需求响应系统可较好地优化发电容量并满足居民用电侧用电需求。  相似文献   

7.
EPON+PFTTH网络在智能小区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世文  谢波 《通信技术》2011,44(6):100-101,104
以"三网融合"建设为切入点,分析了电力智能小区采用光纤复合低压电缆(OPLC)构建的EPON+PFTTH技术的网络,提出电力智能小区"三网融合"和"用电信息采集"业务解决方案,通过应用光纤复合电力电缆,解决了信息高速公路"最后一公里"问题,解决了智能电网终端用户网络接入和用电信息交互的问题;并配合基于EPON技术,实现了智能小区数据、语音、视频业务的传送和电表数据的透明传输,满足智能电网用电环节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2019,(7):129-132
文中提出了一种集成了GSM通信技术和图形用户界面的智能电力计量系统。该系统通过优化设计的智能电表实现了对低压用户的准确电力计量和潜在电力偷窃检测。所设计的智能电表采用了先进传感器和微控制器实现低压电能消耗的准确测量,并借助GSM网络将计量数据实时提供给供电公司并使用图形用户界面显示所检测的实时用电数据。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智能电力计量系统能够准确测量用电数据和有效检测潜在电力偷窃行为。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高级计量架构(AMI)国内应用的现状,分析了AMI系统对于通信的要求,提出了采用塑料光纤作为本地通信方式的设计方案,使智能电表与系统主站之间实现实时通信,并具有可靠性高、功耗低、投资相对较小的优点,对于智能电表集中安装的环境,这是一种用电信息采集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10.
智能电网让电力流、业务流、信息流实现有效融合。电力企业高速、实时、双向的通信网络为智能电网提供可靠的通信通道,满足电力企业各个生产环节(发、输、变、配、用电各个环节)信息采集、数据传递与处理的需求。通信网络使智能电网成为一个动态的、实时信息和电力交换互动的大型的基础设施。在城市中开展电力光纤入户及智能家庭试点工程建设,研究通信技术如何与电网业务相结合应用于电力用户,探索OPLC+XPON技术实现"四网融合"在智能用电小区的试点应用,探索智能小区建设模式,提升电力企业与电力用户之间的粘性,提升用电服务水平,促进智能用电小区有序发展,助力智慧城市建设。同时,电力企业也可探索性地开拓新的盈利模式,提升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陈锐 《电子测试》2020,(3):90-92
近年来在智能配电网中应用最早、技术最为成熟的是配网自动化开关,配合故障指示器、配网主站系统等自动化功能在配网调度工作中的应用,为配网故障定位、隔离和恢复的快速性、准确性提供了保障。本文介绍了自动化开关在配网调度的应用情况,阐述了自动化开关实现配网故障定位、隔离和恢复的原理和过程,分析了在实际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智能天线采用空分复用技术,利用信号在传播方向上的差异,将同频率、同时隙的信号从空域区分开来。它可以成倍的扩展通信容量,并和其它复用技术相结合,最大限度的利用有限的频谱资源;可以有效地克服移动通信中由于复杂的地形、建筑物结构等对电波传播的影响,以及时延扩展、多径衰落、共信道干扰等产生的不利影响;能有效地扩大信号覆盖范围,降低系统建设成本;还能进行紧急呼叫定位,并提供更高的定位精度,可开发更多的增值业务。因此其在各种移动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智慧牧场是运用现代物联网技术管理的牧场,属于智慧农业的范畴。智慧牧场的养殖过程和加工销售过程全部建立了食品安全跟踪体系,保障了消费者的饮食安全和管理便捷性。文章以智慧牧场牲畜动态智能感知系统设计为切入点,论述系统实现的方式,给出核心支持技术、主要作业流程等内容,并通过模拟和典型应用分析,对系统应用价值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4.
介绍在有线数字电视发展过程中,变单向网络为双向互动网络,通过发展智能机顶盒承载更多的应用,建设增值互动平台,拓展更多的双向互动业务实现三网融合。  相似文献   

15.
沈苏彬 《中兴通讯技术》2012,18(1):13-15,31
基于智能管道的特征以及相关技术,文章提出智能管道应该作为电信运营商的一种发展战略,不仅用于改善目前业务质量,而且需要引入场景感知和智能服务技术,用于从现有网络向未来网络的演进;文章认为电信运营商应从战略发展角度研究、开发和部署智能管道的技术,在满足信息化社会不断增长的应用需求的同时,使得自身具有持续盈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光纤光栅传感器及其应用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0  
回顾了光纤光栅传感器领域的发展和最新研究动态,概述了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实际应用,尤其是民用工程建筑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智能移动终端的发展,用智能移动终端借助无线通信网络随时随地控制智能家居成为可能,也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针对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智能家居技术的特点、国内专利申请分布情况、专利涉及的主要领域、主要专利申请人、涉及的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可穿戴设备业务发展迅速,然而就运营商而言,可穿戴设备的价值尚未得到评估,也不知如何介入这个市场.尝试分析可穿戴设备的技术和市场发展,定位运营商在价值链中的位置,进而提出针对运营商而言最佳的介入方式以及可穿戴设备业务运营中可能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张晓玉 《通信技术》2014,(7):713-717
近年来,监控与数据采集(SCADA)系统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了极大关注,为此,一些研究机构提出了很多安全机制,国际标准化组织也发布了多个SCADA系统安全标准。主要阐述SCADA安全通信所面临的技术挑战及应对措施,主要从密钥管理、入侵检测、智能设备的研发以及系统替换等方面进行概述;重点关注SCADA网络安全倡议中所提出的安全协议;以及未来能量栅格包括SCADA网络中嵌入式系统设备的安全功能和通信功能的实现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高速发展时期,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给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资源匮乏、环境污染、基础设施薄弱等方面,为了缓解生态社会与人类的矛盾,使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得到协调,城镇化进程中的智慧城市建设成为一个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智慧城市建设的问题及其需求,认为建设智慧城市是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必然选择,然后总结了现有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最后对城镇化进程中智慧城市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