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如今在智能变电站中IED间的通讯形式从相互连通到互操作都得到了标准化,而IEC61850就是这一标准化的重要成果。IEC61850着手解决的就是不同变电站和不同供应商的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从而满足变电站的需求。本文描述IEC61850的面向对象技术、UML建模技术以及应用视图模型和数据集模型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低压配电线路缺少监控,随着分布式电源的大量接入,为保证电气安全、优化用电服务,需要建立低压配电线路监控系统。基于物联网技术构建的低压配电线路监控系统的终端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亟需解决信息的互联互通、减少安装维护工作。在分析低压配电线路监控功能通信需求基础上,基于IEC 61850对各功能所需信息模型及终端设备进行了建模,并基于IEC 61850信息模型研发了低压配电线路监控终端、智能网关和智能管理模块。研发的低压配电线路监控系统已应用于广东江门某园区,实现了低压线路和分布式电源的监控,提高了低压配电线路的电气安全与用电服务。  相似文献   

3.
基于IEC 61850标准,设计智能变电站测控仿真软件,实现IEC 61850服务器通信模块的仿真.  相似文献   

4.
Winpcap是Windows平台下的一个免费捕包软件,能够为Win32应用程序提供访问网络底层的能力。采用Winpcap可以方便地在Windows平台下模拟GOOSE(面向通用对象的变电站事件)报文的捕获、发送。本文分析了GOOSE报文的结构与通信原理,讨论了GOOSE报文的编码、解码过程,并给出了设计流程图。  相似文献   

5.
针对广域保护系统对信息交换类型和交换方式的不同要求,讨论了基于IEC61850的广域保护系统通信服务模型,主要解决通信一致性和不同装置之间的互操作性问题,并从上层确保数据通信延时和可靠性满足广域保护系统的要求.介绍了通用变电站事件GSE的报文结构和通信机制,提出用GSE中的GSSE传输状态量信号、用采样测量值传输类模型传输模拟量的观点和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典型的测控装置为例,按照IEC61850标准面向对象建模的核心思想,从测控功能的分解入手,将每一项功能建立为一个独立的逻辑节点,选择和完善相应数据对象,建立起完整的信息模型及功能的模型服务.给出了建模的实例化步骤和结果,并对建模特点、实例化逻辑节点名、数据对象的分类等重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实现了设备模型与具体通信协议的分离,用61850 Model-Tool软件建立模型并测试,验证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变电站已是未来变电站发展的关键。本文介绍了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技术特点以及基本结构,结合IEC61850标准,结合数字化变电站改造原理,论述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二次安全防护和网关设计方案,阐述了网关数据模型,提出了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思路和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8.
基于IEC61850的数字化变电站保护调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基于IEC 61850的数字化变电站的主要特点以及IEC 61850标准的应用对变电站保护调试带来的变化,探讨了基于IEC 61850的数字化变电站的保护调试方法,简要分析了测试仪器的选择、调试系统的连接以及调试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9.
智能变电站GOOSE通信网实时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GOOSE是IEC 61850中定义的一种通用变电站事件模型类,对于实现设备间的互操作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符合IEC 61850的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快速发展,GOOSE在智能变电站的应用也日益深入广泛。分析了GOOSE通信网的传输机制和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工作方式,并采用OPNET仿真软件对GOOSE网的两种拓扑结构的实时性进行了仿真研究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8,27(8):136-136
2008年7月5日,应赛尔资讯的邀请,三旺通信参加了“第一届IEC61850标准交流会一即数字化变电站高峰论坛”。  相似文献   

11.
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跟随着IEC61850通信协议的不断完善,数字化变电站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广泛的推广,该文针对具有3路合并单元接入的变电站数字电能表计量系统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首先简要介绍了符合IEC61850标准的数字电能表计量体系结构,然后重点剖析了表计计量技术的实现机制,如何从驱动层接收数据帧,并使用滑动窗口技术对存在的采样点丢失现象采取线性插值补偿;而后将合法的数据帧进行解析,提取采样数据后进行正序整合;最后将收到的3路采样数据指针传送到计量层,由计量任务进行计量运算,最后总结了数字化变电站电能计量系统与传统计量系统相比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基于IEC61850的变电站配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EC61850是新一代数字变电站的自动化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详细地介绍了变电站配置语言SCL的语法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IED的SCL文档配置工具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案,通过该工具可方便地实现SCL文档的配置和编辑浏览.并且对XML文档和数据库之间数据存取做了详细的说明,对配置工具的内部工作原理做了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软件》2017,(3):104-108
目前,智能变电站同步相量测量系统仍然采用IEEE 1344规约并使用专用通道与主站进行通信,而未采用在智能变电站中普遍采用的IEC 61850标准通信,这既增加了电网建设投资,也给系统运维带来不便。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基于IEC 61850的同步相量数据传输方法,即将同步相量测量系统的传输方法映射到IEC 61850标准体系,并将现有的通讯服务所包含的功能在IEC 61850标准体系下找到实现的手段。首先针对高速的数据传输和快速控制提出实现方法,然后对IEC 61850服务不能完全实现的功能服务以规定的方式对功能做扩展填补缺陷。最后从统一变电站信息平台的角度,对本方案的前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同步相量测量系统转换到IEC 61850体系是可行的,并将为信息的联合分析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工业过程控制自动化系统正朝着信息化、集成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没有统一通信标准。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和集成仍然依赖于厂家内部的事先协商,不同厂家之问的设备很难实现互操作。电力生产过程作为工业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其自动化系统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国际电工委员会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为了解决输配电自动化系统中不同厂家设备之间的互操作问题,制定了变电站通信网络与系统(IEC61850)标准。 本文着重对IEC61850标准的核心理念和建模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搭建了实际的实验室系统,与国外的IEC61850产品实现了互通互连互操作。期望通过研究和实践,总结经验和规律,将这种无缝通信的体系结构推广到整个工业过程控制领域,解决不同厂家产品之间的互操作性问题,最终实现工业过程控制领域“一个世界,一种技术,一个标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配网自动化设备之间的互操作和即插即用问题,提出了基于IEC61850的智能配电模型.按照信息分层的方法,将配网自动化系统划分为5层:主站层、馈线层、终端层、设备层、监听层.并采用面对对象的建模方法对配电自动化IED进行建模,同时使用独立于具体通信技术的抽象通信服务模型ACSI,建立遵循IEC61850标准的配网自动化通信体系系统.  相似文献   

16.
在贵州电网公司大规模建设数字变电站的背景下,对IEC61850的理解显得非常重要。特别是在电能计量方面,更是可以减小计量信号传输引起的计量误差。对数字接口电子式电能表的检定更是新的技术,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对这些技术作了详细的介绍和描述。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IEC 61850 Ed2.0和Ed1.0在数据模型方面主要差异,构建了能兼容支持两个版本的数据结构,并研究了从Ed1.0平滑迁移到Ed2.0的实现方案,开发了从Ed1.0到Ed2.0的装置建模驱动包升级工具,并介绍了图形化建模升级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IEC委员会TC57工作组根据电网发展的新要求,分别针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SAS)和能量管理系统(EMS)制定了IEC61850和IEC61970标识。由于两种标准各自定义了数据模型和通信接口,造成变电站与调度中心之间无法进行无缝通信。针对此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无缝通信体系,并在实验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兰西柱  徐洋 《工矿自动化》2011,37(8):162-164
为了将大量不支持IEC61850标准的智能电子设备接入采用IEC61850通信系统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在分析变电站通信管理机的功能要求及其在变电站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方式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变电站通信管理机的软硬件总体设计方案。该通信管理机基于Atom 230微处理器和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设计,具有多网口、多串口,满足多种智能电子设备的接入需求,可实现传统通信协议向IEC61850标准协议的转换功能。  相似文献   

20.
介绍变电站使用IEC61850标准的必要性,对变电站内智能电子设备(IED)统一硬件平台设计和软件系统的实现方法以及应注意的相关问题进行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