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聚葡萄糖作为一种水溶性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理化特性和生理功能,可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中,尤其是低热量、低糖低脂食品中。本文主要综述了聚葡萄糖的结构和组成、理化和生理特性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聚葡萄糖特性及在食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聚葡萄糖作为一种水溶性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理化特性和生理功能,可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中,尤其是低热量、低糖低脂的食品。文中综述了聚葡萄糖的结构、组成、理化和生理特性以及在食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聚葡萄糖作为一种水溶性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理化特性、保健功能和加工优势。具有低热量、低能量、高纤维、高稳定性、高耐受性等的特性,可广泛应用于乳制品行业中。随着2012年1月聚葡萄糖作为营养强化剂可以应用于婴幼儿食品中,聚葡萄糖的作用和应用领域也在逐步的扩大,未来在乳制品行业中更会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4.
聚葡萄糖作为一种水溶性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理化特性、保健功能和加工优势。具有低热量、低能量、高纤维、高稳定性、高耐受性等特性,可广泛应用于乳制品行业中。随着2012年1月聚葡萄糖作为营养强化剂可以应用于婴幼儿食品中,聚葡萄糖的作用和应用领域也在逐步扩大,未来在乳制品行业中会有大作为。聚葡萄糖是由葡萄糖随机交联而组成的多糖,具体是由葡萄糖和少量山梨醇、柠檬酸经高温熔融缩聚而成。聚葡萄  相似文献   

5.
聚葡萄糖(Polydextrose),是一种水溶性膳食纤维。与不溶性膳食纤维相比,聚葡萄糖有更多的保健功能和加工优势。聚葡萄糖因其具有低热量、稳定、极高耐受性等的特性,可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中,尤其是低能量、高纤维等的功能性食品中。  相似文献   

6.
聚葡萄糖是一种水溶性膳食纤维,有很好的理化性质和生理功能。本文重点阐述了聚葡萄糖的特性及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和功能性肉制品的发展趋势。聚葡萄糖和肉制品的结合可以赋予肉制品更多的功能特性,对人体有更健康的益处。  相似文献   

7.
聚葡萄糖是由葡萄糖随机交联而组成的多糖,作为一种水溶性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理化特性、保健功能和加工优势。具有低热量、低能量、高纤维、高稳定性、高耐受性等的特性,可广泛应用于乳制品行业中。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介绍了聚葡萄糖的生理功能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特性.聚葡萄糖是一种难消化性碳水化合物,属于水溶件膳食纤维.诸多研究表明它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因难以被人体消化利用而具有较低的能量,可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维持健康的肠道功能、防止便秘;提高免疫力,促进矿物质吸收,改善脂质代谢,降低血糖和控制体重等.聚葡萄糖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稳定的加工特性,不但可以用于食品的纤维强化,还能够改善食品的质构和口感,已被广泛应用于饮料、乳品、焙烤、糖果等各种食品及保健品中.  相似文献   

9.
聚葡萄糖是一种优良的水溶性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理化特性和健康功效。重点阐释了聚葡萄糖在酸奶中的应用优势与酸奶市场现状,并分析了未来酸奶市场的发展趋势及高纤酸奶的巨大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10.
聚葡萄糖作为一种低热量多聚糖,是一种良好的膳食纤维资源,可以在许多食品中替代糖和脂肪,在焙烤食品中添加聚葡萄糖,不影响口感,而且对食品的组织结构具有改良作用。综述了聚葡萄糖在焙烤食品中的应用,对产品气泡、弹性、稳定性以及对焙烤食品形状等的影响,并对其发展趋势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1.
聚葡萄糖作为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发展及法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聚葡萄糖产品的历史及随应用需要而发展的产品品种,简要介绍了膳食纤维的定义,与粗纤维的分别以及分类.并根据定义以及分类将聚葡萄糖作为水溶性膳食纤维进行归类.聚葡萄糖在众多国家被认可为膳食纤维及食品添加剂或食品,本文介绍了聚葡萄糖作为膳食纤维被认可的国家以及相关规定,聚葡萄糖作为食品添加剂在各国的规定,聚葡萄糖作为膳食纤维的检测方法发展历史,同时介绍了聚葡萄糖在国内的法规现状及进展.聚葡萄糖不仅是一种水溶性膳食纤维,同时还是一种良好的Oligo益生元,本文介绍了Oligo(欧力多)低聚糖项目的情况以及功能性低聚糖通用技术规则,行业标准的相关定义,详细介绍聚葡萄糖符合各项定义的特性及作为膳食纤维及Oligo益生元的生理功效.  相似文献   

12.
膳食纤维与益生元在婴幼儿奶粉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膳食纤维作为一种新兴的营养配料,在保健品、食品中获得了良好的应用,但是在婴幼儿配方食品中一直没有突破。2012年1月12日,卫生部批准水溶性膳食纤维-聚葡萄糖作为营养强化剂应用于婴幼儿配方食品,对婴幼儿食品市场是一个福音。本文着重从发达国家对聚葡萄糖在婴幼儿食品中开展的相关试验入手,进一步探讨聚葡萄糖在婴幼儿食品中应用的可行性,为推动婴幼儿食品健康做出一些前瞻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通过水磨法提取竹豆淀粉,并以马铃薯淀粉和玉米淀粉作对照,研究了竹豆淀粉的理化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竹豆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高于马铃薯淀粉和玉米淀粉;溶解度和膨胀势低于马铃薯淀粉但高于玉米淀粉;透明度最低,冻融稳定性最高;凝胶特性中的黏聚性和恢复性较强,硬度较大;糊化特性中的破损值最小,回生值最大,黏度和糊化温度较高。因此,可以根据竹豆淀粉的理化特性和不同类型食品品质特性的要求将竹豆淀粉应用到各种食品中。  相似文献   

14.
聚葡萄糖概述 聚葡萄糖是Hans Rennbard博士在美国发明的,它是由食品级的葡萄糖以及少量的山梨醇和柠檬酸经熔融缩聚而成。在反应过程中,柠檬酸既充当催化剂,又能与山梨醇一起结合到葡萄糖的聚合物中、构成聚葡萄糖的巨大骨架。反应获得的聚合物是没有甜味、微酸并且水溶性很好的粉末。当然,随着用聚葡萄糖开发的食品种类的增多,人们对聚葡萄糖的加工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以Litesse为商标的初级改良产品改性聚葡萄糖和无色无味  相似文献   

15.
几种功能性配料在糖果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果品种正向休闲化和功能化方向发展,富有健康概念的糖果将是一个持续增长的市场领域.低聚异麦芽糖、聚葡萄糖和赤藓糖醇是三种具有多种优越性能的食品配料,不但有良好的生理功能,还具有适合于糖果加工的优越的理化性能,在功能性糖果的开发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食品中核磁共振状态图的应用(英文)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食品中质量感官指标和货架期与它的理化特性有关,水是食品原料中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含量与食品的理化特性有关,并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玻璃态转化” 的概念是在研究食品原料和产品理化特性的聚合物理论时提出的。食品玻璃态转化状态图通常用来描述水含量与食品理化特性的关系。状态图能有效地反映在不同温度和水分含量下的物质的理化特性。本文提出一个新的观念-“核磁共振状态图” 概念,核磁共振状态图是指核磁共振弛豫时间(通常指自旋-自旋弛豫时间或T2)和温度之间的曲线图,它放映食品的核磁共振弛豫现象与食品的理化特性关系。我们在研究时发现这条曲线图与物质的许多理化特性有着良好的相关性。利用核磁共振状态图可以在以下方面得到应用:(1)通过分析产品的成分,确定产品变化的规律;(2)预测产品的理化性质的变化(质地、粘性、结块、水分和油脂的迁移等)的趋势,营养成分降解和微生物代谢与食品中水分活度之间的关系;(3)结合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很好地帮助理解水分(特别游离水分)对食品的质量与安全的影响。本文描述了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核磁共振弛豫现象的特征与食品特性的关系,并为研究食品体系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聚葡萄糖属于水溶性的膳食纤维,是一种低热量、无糖、低血糖指数的特殊碳水化合物,还具有益生元的特点。它是由天然存在的葡萄糖、和少量山梨醇、柠檬酸经高温熔融缩聚而成,是随机交联的葡萄糖组成的多糖。聚葡萄糖作为一种作用和性能最好的膳食纤维之一,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在50多个国家被批准使用,它可用于各种食品的纤维强化,取代食品中的糖和脂肪,改善食品的质构和口感。因此在众多食品、饮料、保健食品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胶原蛋白的生理功能特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胶原蛋白是一种多糖蛋白,含有少量的半乳糖和葡萄糖,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主要阐述胶原蛋白的分子结构、分类、理化特性和生物学性质,并介绍了它在医学、美容保健、食品、饲料等其他工业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9.
蛋白质理化特性是衡量小麦制品品质的重要指标,其受小麦品种、灌溉条件、籽粒和面粉贮藏时间及温湿度的显著影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表达量与蛋白质理化特性正相关。灌溉条件显著影响小麦蛋白质理化特性,适当的节水处理有利于蛋白质积累和麦谷蛋白大聚体大颗粒形成。贮藏时间和温湿度均显著影响小麦蛋白质理化特性;短期贮藏中,贮藏时间与麦谷蛋白大聚体理化特性正相关;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麦谷蛋白大聚体含量和面团黏弹性逐渐降低;与低温低湿条件相比,高温高湿条件下小麦各指标在贮藏过程中变化幅度大。后期可结合籽粒和面粉贮藏及麦谷蛋白大聚体流变学特性和形貌开展研究,以期为籽粒和面粉贮藏质量,乃至面制品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聚葡萄糖在冰淇淋中的代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探讨了聚葡萄糖在冰淇淋生产中的代脂应用,得出聚葡萄糖作为一种水溶性膳食纤维及优质填充剂,可取代部分蔗糖和脂肪,用于低热量,低糖和低脂食品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