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互联网+”的在线课程教学模式正在被高校接受并加以应用。《服装手绘技法》课程在教学改革上运用了线上在线教学与传统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率,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以"阔知智慧课堂"教育平台为载体,开展高职服装概论的"线上+线下"的混合式课程教学,积极探索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纺织与服装技术系"服装概论"课程实施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意义。经过一学期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全新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得到师生的广泛关注,从课前到课中和课后三个方面的混合式教学改变了教师理念,适应了学生学习需求,效果良好,很好地推动了课程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杨雪 《辽宁丝绸》2023,(3):111-113
传统教育模式与方法在“互联网+”时代面临挑战,劳动教育理念的提出对服装设计类人才专业劳动素质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当下中外服装史理论课教学的困境,基于OBE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以培养高阶思维情感价值观为课程思政目标,立足“文史艺工融合”“互联网+线上线下混合”及“劳动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开展集成创新,实践以“服装史理论落脚到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目标设定,形成具有教学创新价值与专业发展意义的服装史教学创新理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化技术已经融入各行各业的生产经营中,帮助提升工作效率。教育行业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开创了“线上+线下”的新型混合教学模式,在高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实际教学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优化教师的教学质量,还能有效节约教学资源,降低教学成本。对此,文章简述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意义,分析了目前高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了“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在高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纺织服装行业在不断探索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机遇来提升市场竞争力。对此,文章以“互联网+”背景下的纺织服装企业营销策略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互联网+”时代对纺织服装企业营销策略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包括建立线上品牌形象、优化用户线上体验等,最后论述了纺织服装企业营销的挑战与建议,以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6.
谢艺芸 《西部皮革》2022,(15):85-87
针对目前线上职业学校“服装专题设计”课程教学实践现状,以“民族风服装图案设计”内容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对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实践证明,在信息化时代条件下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等措施,利用BOPPPS模型将传统服装课程重组,优化教学结构,可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预示着数字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传统行业也在积极开展信息化技术的改革,尤其体现在服装工业的产业技术创新改革中。文章从数字化技术的概念、推行数字化制版技术的原因以及更好地应用数字化技术的措施这3个方面进行阐述,并且总结出数字化技术在服装制版工作中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蒙古族定制服装创新性不足,尚未形成个性化工业生产模式,缺乏数字化时代的市场营销手段等问题,从“互联网+”制造业的角度,以智能设计为目标,引入模块化理论,对蒙古族个性化定制服装进行研究。提出定制服装模块化设计流程和划分原则,结合蒙古族个性化定制服装款式和工艺特色,对蒙古族个性化定制服装进行4级模块划分、服装属性和服装模块化设计编码设定,形成服装模块设计库。以蒙古族定制礼服为例,依据“互联网+”蒙古族服装个性化定制流程,通过服装通用模块配置和属性设定,完成定制礼服的模块化设计,形成设计编码,并生成线上服装订单,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为蒙古族个性化定制服装智能设计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9.
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基础化学实验课程面临着教学模式的改革。采用超星学习通进行线上线下结合教学,包括线上课程建设、教学过程和学生成绩评定,有效地提高了教师教学效率,有利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成绩评定过程客观。根据调查发现,提高学习通利用率,该模式的教学效果获得了学生较高的评价,有利于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在"互联网+教学"的大背景下,以《服装材料学》课程为例,分析课程现状并进行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课程中的应用和实践。通过线上平台的建设、线下教学模式的探索,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议,以期达到金课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各类线上课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相较线上课程高效便捷,我们难免会思考线下课程的优势在哪里,线下课程又该如何做出针对性的教学改革与创新。《空间设计基础》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课程所涉及到的概念较多且较为抽象。如何有效的传递信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的全过程显得十分重要。本文试图将"BOPPPS"教学模型与课程教学相结合,阐述如何通过辅助更为科学的教学工具和更加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充分的利用线下课程的所带来的信息传递及时性和现场多向互动中的交互性,促进课堂参与式学习实现,从而有效地推进课程教学的自我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12.
文章总结分析了服装定制模式,按定制程度和生产模式,将其分为传统服装定制、“互联网+线上定制”和“互联网+智能制造”,并对各自特征进行了归纳。运用价值链理论,分析三种服装定制模式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根据我国服装业发展现状,对服装定制企业转型发展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服装设计课程教学的创新需求,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探究了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实施及其效果。研究认为,在“互联网+”背景下,服装设计课程教学应更加注重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数字化赋能技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建议相关院校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共同探索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服装设计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以营口职业技术学院机械专业为例,探讨“互联网+”教学模式的应用。首先阐述了“互联网+”教学模式的优势和保障条件,然后从在线课程资源建设、线上教学设计和在线课堂的教学组织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应用路径。该模式的应用实现了思政元素、实践性、职业性的有效融入,充分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主导”的教学理念,也为现代高职教学改革方式的制定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皮革生产实习》是轻化工程专业(皮革方向)核心课程之一,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针对传统《皮革生产实习》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性不高的问题,结合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建立了“课前线上自学+课中交互教学/线下生产实习+课后线上复习”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教学结果表明,混合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从被动学习向师生互动、学生主动学习的转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此次探索为本课程的后续教学及其他实践类课程提供了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周登发 《轻工科技》2023,(4):179-181+189
为了响应“三教”改革的号召,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培养学生“养成教育”,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基于“互联网+”对“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以超星泛雅平台为载体及平台提供的教学资源构建网上教学资源库,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学生通过“学习通”手机APP实现了师生之间实时互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增强了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增加学生的学习获得感,同时提高了教师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技的创新发展,互联网技术愈发普及,电脑、手机等设备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信息爆炸的数字化时代为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方式带来了挑战。为了适应时代变化、提高教学质量,将线上慕课与线下课堂相结合,探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在日常教学中的优势,并在国家“四新”建设的背景下,探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思政元素和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8.
从服装CAD人才应用需求和《服装CAD》课程教学现状出发,探讨在互联网+大环境中,结合互联网+思维如何构建《服装CAD》课程教学资源,并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上提出针对性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成衣工艺学》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霞  张小良 《纺织教育》2009,24(1):43-45
《成衣工艺学》是高等服装院校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主要课程之一,其知识体系与服装产业联系紧密。因此,在课程建设方面必须注重其内容的先进性与适用性.加强实践环节的建设,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如建立数字化服装技术教育、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等。  相似文献   

20.
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阶段,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深刻影响和改变着教育,新型的线上学习方式在不断的冲击传统教育,颠覆了以往人们对的"互联网+"线上学习的看法。本文阐释了传统教育的弊端并分析了随着开放教育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融合,互联网+线上学习在教育领域开放、多元的发展中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