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龙泉青瓷是人类陶瓷文明的杰出代表,为加快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2017年龙泉市成立了龙泉青瓷传统龙窑烧制技艺研究会,并确定了"不灭窑火"龙泉青瓷传统龙窑烧制规划,一年多来,共计烧制传统龙窑30余窑次,总计烧制青瓷作品、产品2万余件,成为龙泉青瓷和旅游的品牌项目。此其  相似文献   

2.
龙泉青瓷的传统烧制是龙窑柴烧。在完成器型、素烧、施釉等系列步骤后,装匣入窑烧制。其中装窑讲究科学,烧窑讲究技巧。龙窑烧制的青瓷作品各具特色,古韵天然类高古,独一无二有层次,瓷釉天然若古玉,成品率低,精品少。该文结合龙窑柴烧工艺的实践,阐述工艺技术及柴烧特色,对青瓷龙窑烧制工艺的研究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12月19日下午,参加第四届中国龙泉青瓷节、龙泉置县1250周年庆典大会、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入选“人类非遗”庆祝大会的嘉宾,受邀参观了龙泉上烊镇木岱口村的百年龙窑——“曾芹记古窑坊”。  相似文献   

4.
12月19日下午,参加第四届中国龙泉青瓷节、龙泉置县1250周年庆典大会、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入选“人类非遗”庆祝大会的嘉宾,受邀参观了龙泉上烊镇木岱口村的百年龙窑——“曾芹记古窑坊”。  相似文献   

5.
12月19日下午,参加第四届中国龙泉青瓷节、龙泉置县1250周年庆典大会、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入选"人类非遗"庆祝大会的嘉宾,受邀参观了龙泉上(垶)镇木岱口村的百年龙窑--"曾芹记古窑坊".  相似文献   

6.
龙窑的诞生,是陶瓷史上的大变革,促成了青瓷的诞生,也是瓷器烧制工艺中最重要的内容.该文从龙窑的诞生、龙窑的早期特征、龙窑中后期发展、龙窑窑具发明更换发展规律、龙窑烧制的优劣分析等角度,全面、系统、详实地阐述了龙窑诞生发展的历程,并以一定的理论高度分析其变革发展,对龙窑工艺研究及龙窑烧制实践探索均有良好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青瓷烧制文化奠基于两汉,发展于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考古表明,龙泉窑青瓷在这一时段中已初露头角。对龙泉青瓷源头的探索,对龙泉窑古代青瓷烧制历史研究,已成为当前人们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文章以考古事实为依据,就龙泉窑史前烧制遗址与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龙泉窑区青瓷生产情况作简要探讨。文章对龙泉青瓷烧制历史研究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从梳理陶瓷漫长历史、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等角度挖掘龙泉青瓷可以继承和发扬的基因,阐述龙泉青瓷创新要从历史记忆中寻找切入点,从文化基因中寻找艺术记忆,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灵感的观点.对龙泉青瓷的继承发展和积极创新提出了可行性发展途径,对青瓷烧制技艺研究与龙泉青瓷的艺术创作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由于龙窑烧制一半天成,一半人意;其中体现着火的神奇、人为与神力的造化之功。因此,人们对龙窑烧制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充满神圣而崇敬膜拜之意。文章从龙窑的结构、龙窑的设置、龙窑的装烧工艺等角度阐述龙窑的历史发展进程,对龙窑烧制陶瓷这一伟大发明,从历代的非遗传承和历史发展角度探寻人类智慧用火和古老陶瓷烧制方法,对青瓷烧制技艺的研究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郭强 《陶瓷研究》2000,15(3):18-21
1 引 言1999年中央工艺美院陶瓷系教师曾在龙泉创作一批青瓷作品。青瓷釉色似南宋龙泉粉青和哥窑油灰。据介绍这些作品是采用当地原料和传统配方在龙窑中烧制的。有人提出能否利用北京当地原料或市面上销售的原料 ,在油窑、液化气窑中仿制出龙泉青瓷釉。为此 ,查阅了有关龙泉的出土报告资料和有关部分对龙泉青瓷胎、釉的化学成分进行测试分析的研究报告与论文 ,并对古窑址出土的龙泉青瓷釉片的外观特征和内部结构进行了鉴定和镜下观察分析 ,笔者开始了仿制实验。实验中所用的制釉原料系北京市场和附近陶瓷产区购买的普通原料 ;制胎原料利…  相似文献   

11.
龙泉青瓷烧制技艺的发展不仅仅是器型的创新,还包含产品的胎、釉、纹饰以及装烧技艺的创新等。因此,龙泉青瓷烧制技艺的传承必须处理好继承和创新这个矛盾,优秀烧制技艺才能代代相传,龙泉青瓷也就会有亘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正>7月23日,淄川区杨希文青瓷艺术中心主任杨希文(左一)向市民介绍鲁青瓷作品。日前,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杨希文青瓷艺术中心申报的淄博鲁青瓷制作技艺入选淄博市非遗名录。鲁青瓷是世界四大青瓷之首(山东鲁青瓷、中国龙泉青、韩国青瓷、日本青瓷),它产于山东淄博,其釉色温润,晶莹透亮,色泽翠青,美艳奇绝,釉色艺术追求"简者为上",堪称为"君子瓷"。鲁青瓷采用了独特的窑变技术,每件瓷器独具个性,又因烧制温度高于其他青瓷,颜色经过  相似文献   

13.
哥窑率先在宋代龙泉小梅烧制成功,至南宋及元明时期成为专为宫廷烧造御器的"官窑",历代受到世人的追捧.本文就龙泉南宋哥窑青瓷之瓷釉特征、瓷釉配方研究及其烧制工艺进行探讨,提出了宋代哥窑瓷釉敦厚丰润、玉质感强,与其釉料中的萤石矿比例、氧化钙、氧化钾等元素比例的提高有关,与龙泉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有关,与龙泉青瓷的传统烧制技...  相似文献   

14.
龙泉窑区古代烧制陶瓷的历史悠久,远古至唐代的龙泉窑青瓷其审美发展,造型由古朴单纯转向端庄象形,装饰日臻完美。五代两宋元明时期龙泉青瓷之审美发展,四朝为朝廷烧制青瓷,以朝廷高标准严要求烧制青瓷,促进了龙泉青瓷审美艺术的代代发展。文章结合历史史料和时代发展的历史进行研讨,较好地阐述了龙泉窑青瓷审美艺术的发展,对龙泉窑的历史研究和审美艺术研究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陶瓷釉面的装饰通常采用窑变色釉进行装饰,由于釉料的不同和地域文化的差异,形成了不同艺术风格的装饰技法和装饰效果,由此,也就有了结晶釉、窑变釉、钧瓷、龙泉青瓷、汝窑等艺术门类之分。运用窑变釉对陶瓷器件釉面进行装饰,使陶瓷器件显示出特有的美感。窑变釉烧制技艺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使陶瓷作品具有晶莹剔透的效果,釉与泥土的精妙结合并经过烈火的洗礼,呈现出如玉润般的柔美之感。  相似文献   

16.
宋代龙泉窑青瓷和哥窑瓷,造型典雅,制作精致,在五代烧制秘色瓷的基础上,融合南北各方青瓷烧制技艺的精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文章结合龙泉窑宋代青瓷、哥窑龙泉窑址的瓷器等的研究,分析宋代龙泉窑和哥窑瓷的器物类型和造型理念。对青瓷烧制研究及其文化研究均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青瓷作品创新是时代不断发展的关键动力。只有不断创新,青瓷行业才能长盛不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艺术需求。青瓷作品创新要成为富有价值的上品,要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就要不断研究文化、艺术和社会的发展变化。文章结合当前龙泉青瓷创新烧制的难点与问题,针对龙泉青瓷作品创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重温青瓷千年历史,展望青瓷发展辉煌。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青瓷博物馆开馆仪式在龙泉举行。有来自国内外的陶瓷专家、陶艺名家与28万龙泉人民共同参与这一纪念活动。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宣布活动开幕。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发来贺信。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长何天雄代表中陶协对龙泉青瓷博物馆开馆表示祝贺。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徐辉出席纪念活动。  相似文献   

19.
龙泉青瓷是中国瓷器的杰出代表,是中国的标志性文化符号之一,在逾千年的传承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传统烧制技艺,这项技艺已成功入选"人类非遗"。本文从传承与创新的角度对龙泉青瓷整个制瓷历史进行了全面的探究,探讨了龙泉青瓷昔日辉煌及衰落的原因,旨在对当代龙泉青瓷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重温青瓷千年历史,展望青瓷发展辉煌。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青瓷博物馆开馆仪式在龙泉举行。有来自国内外的陶瓷专家、陶艺名家与28万龙泉人民共同参与这一纪念活动。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宣布活动开幕。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发来贺信。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长何天雄代表中陶协对龙泉青瓷博物馆开馆表示祝贺。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徐辉出席纪念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