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玮 《中国园林》1994,10(4):6-7,5
中国是世界造园发祥地之一。中国园林历史悠久、崇尚自然、自成一体、独树一帜、影响深远。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重要和光辉的篇章。苏州古典园林历史久远、数量众多、造艺精湛,为当今世界所罕见。故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称,成为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园林是自然山水风景园林,有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三大类型。苏州园林为文人写意山水园,是江南私家园林的代表作品,具有小巧精雅的艺术特色。苏州园林是第宅园林,园林是住宅的扩大和延伸,其设计主导思想是创造“诗情画意的城市山林”。苏州传统住宅都是较封闭、规则、对称、院落  相似文献   

2.
借自然山水创园林真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为 《中国园林》2002,18(6):84-87
就中国古典园林而言,最能代表其艺术水平的,当属园林意境的创造。中国自然山水园之所以能够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是由于造园者时刻以自然为师,为蓝本,不倦地理解体会自然之理,假自然山水风物,创造园林意境,中国园林意境的创造,关键就在于假自然之景,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境。  相似文献   

3.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景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如冰 《山西建筑》2010,36(34):347-348
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的运用法则以及植物配置的相关内容,总结出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造景的特点,深刻领悟其内在涵义,从而创造出“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传神”之作。  相似文献   

4.
王振宇 《山西建筑》2010,36(36):341-342
从园林中的文化崇尚和园林法则的自然崇拜两个角度入手,探讨了传统文化在我国古典园林中的表达,结合封建社会“周礼”之制和儒道思想阐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成因,并就古典园林空间布局和意境两方面对自然的效仿作了介绍,以期指导当代园林设计。  相似文献   

5.
古今中外,园林都是因地制宜,巧妙借景,使建筑具有自然风趣的环境艺术,它们是自然的艺术再现。如果说中外园林在艺术风格上存在基本差异的话,那就是中国古代园林重在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而西方园林则重在表现人为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以遗留至今的中国传统园林实例和历史文献为依据,总结出“功能与目的”“主题与现象”“手段与成就”等三个主要方面的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体系的基本内容与特征。以此为标准,举例说明在以往的研究成果中,很多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传统“园林”实例,可能并非真正的园林。进而提出“社会学意义的园林”与“建筑学意义的园林”之区别。  相似文献   

7.
以遗留至今的中国传统园林实例和历史文献为依据,总结出“功能与目的” “主题与现象” “手段与成就”等三个主要方面的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体系的基本内容与特征.以此为标准,举例说明在以往的研究成果中,很多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传统“园林”实例,可能并非真正的园林.进而提出“社会学意义的园林”与“建筑学意义的园林”之区别.  相似文献   

8.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在世界园林中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高超的水平,这是早已为世所公认的。已故老一辈的国际园林专家杰里科(Jellicoe)曾准确评价:“中国园林在世界园林文化中应列于首位”,“凡谈世界园林,就不可以没有中国”。  相似文献   

9.
沈福煦 《园林》2001,(11):10-11
园或可无花,但不能无木。我国园林中的林木,很有特点。归纳起来有两个特征:一是遵循“取其自然,顺其自然”之原则。无论松、柏、柳、梧、梅、竹、樟、槐等都按它们自己生长之姿态植之,几乎不加修饰。二是林木的自然组合。多株的树木,种得自然得体。几乎没有一个中国传统园林把树木列队而植,总是自然而然的散植于园中,表现着大自然之林木状态。园中之植树,须看树而种树。有的树往往宜单植,如松、柏、樟、梧桐、银杏、棕榈等。或者也有多株同  相似文献   

10.
周良传 《华中建筑》1992,10(4):33-35
在研究中国园林的论文中,对“模山范水”一词的理解代表了对园林研究的两种不同态度及由此引入的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向的分野,传统的“再现”观忽视了“表现”观这一审美事实,“表现”而非“摹仿”的态度才是中国园林对自然的态度。中国园林由“再现”到“表现”的转折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而从再现到表现的过程也是从写实到符号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芬 《华中建筑》2004,22(1):120-124,131
中国古典园林以建筑为基础,将建筑、山水和花木鬲度触合,把自然与人统一起来,借助诗文绘画进行审美点化,创造一个“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被称为“凝固的诗、立体的画”。这种在自然审美的畅神意识之外注入的“诗情画意”和“环境美”的新内涵,形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独特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2.
将借景置于陈从周先生“造园有 法而无式”的论述背景下,考察了关于借景的 “法”与“式”的含义,及其在造园文献及实 例中的表象,并比较了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的 不同情形。可以发现,中国园林的借景可称之 为“有法无式”,而日本园林则发展出借景园 林这一类型以及样式化的造园手法。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7,(3)
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景物为创作主题,尤其以表现山水题材最为普遍。古典园林的艺术营造与中国传统山水画可谓是殊途同归,山水造园之理和绘画之理有诸多相通之处,园林设计中的很多造园理论都与山水画的绘画理论密切关联。中国园林从中国山水画中汲取养分并发扬了中国绘画的民族特色,尤其是中国皇家园林中对山水画艺术元素的运用十分典型,为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研究素材和设计范例。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园林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儒、道、佛思想体系交融渗透其中,恰似“三教合一”的传统文人思想的物化.人们可以从园林的组成元素中感受到这些无形的思想理念.声景的构成集自然与人文景观于一体,有自然的风声、雨声、水声及虫鸟之声,更有古琴之韵与戏曲之境.由此构成的园林声景,与古典园林的环境浑然一体,构成了自然与人文和谐交融的绝妙交响曲.  相似文献   

15.
封云 《华中建筑》1997,15(4):95-97
文章描述了“曲”在造园艺术中的多种妙用,并充分论述了中国古典园林之“曲”的审美情绪。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园林以写意自然山水园著称,体现出“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特点。其中假山,这一必不可少的设计要素在园林设计中占有弥足轻重的地位。刘敦桢先生曾经说:“假山是中国园林中最为灵活、最为具体的造园手法。”“最为灵活”指假山在园林中复杂的功能和用途,其空间形态无定式,既是工程材料同时又有造景作用。而“最为具体”则指假山造景可实现性强,手法多样,虽然“无园不石”,但都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7.
朱建宁 《中国园林》2012,(10):61-65
中国美丽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山水文化,并由此衍生出了强调“意境”美的山水园林.古人通过将客观自然提炼为主观意向,并以园林创造的于法将其再现,增强了对自然的欣赏与认知,同时也在游园的过程中获得了身心的放松与愉悦.然而随着中国山水园林的发展,造园者开始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意志,而忽略自然的客观规律,导致园林逐渐模式化与装饰化.在当代的园林建设中,应当传承中国古代园林的精髓,以客观的态度对待自然,创造出真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18.
高穗 《四川建筑》2005,25(5):13-15
中国古典园林崇尚自然之美,将个体融入自然之中,充分体现了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在唯理主义的指导下,追求对自然的征服和驾驭.中国与法国的古典园林作为东西方园林艺术的代表,其园林美学思想,造园风格等都烙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对比两者的特色,将会对古典园林的保护与发展有更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典园林建筑是创造以景自天成的风景园林为特点,园林中的建筑以木结构体系为主。它源于自然,利用自然,高于自然;它以灵活的风格、合理的布局、适宜的建筑体量和精巧的装修,取得了高度的艺术成就,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我国古典园林建筑表现自然美和艺术美之外,又通过综合性的艺术手段,造就了深邃的意境,达到了所谓理想美的境界。“北方之雄”、“南方之秀”代表着中国园林建筑的特征。我国古典园林建筑以木构架体系为主体,充分发挥木构建筑灵巧多样的特点,结合山水景物,组成丰富多姿的园林胜景。正确地继承与发展我国古典园林建筑,使之更好地为今天服务。在保护文物古迹及继承古典园林艺术传统的同时,逐步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新型的中国园林建筑。  相似文献   

20.
刘海  杨凡  包志毅 《华中建筑》2009,27(7):162-165
从研究寺庙园林的空间特征入手,以普陀山双泉禅院为实例,论述禅宗佛学思想及禅宗美学在园林中的应用,重点分析寺庙园林中所蕴含的《华严宗》哲学内涵。对比中日寺庙园林的特点与成就,指出中国寺庙园林中存在只注重肃穆庄严的形的塑造而缺乏对自然风华的意的领悟的不足,提出结合日式禅宗庭园的艺术特征,营造蕴含禅意之德、浓缩自然之美的寺庙园林,为人们创造出一处参禅悟道,清淡恬静的“净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