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建筑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它充分体现了我们祖先们的聪明才智,也对我国仿古建筑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中国仿古建筑已逐渐融入到我国建筑行业领域,广泛应用于全国各地的旅游景点和风景庭院,对仿古建筑文化价值的研究突显重要,本文就笔者以近年来仿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调查研究为基础,分析了仿古建筑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文明的国家,在大江南北留存着许多古建筑,无论在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上都有极其大的骄傲,也是传承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些古建筑历经了数百年甚至数千年后,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迫切需要进行维修加固。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丽江古城建筑与城市环境的特色以及延续与发展的综合价值。丽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充分体现了丽江古城的历史、艺术、宗教、文化价值 ,其建筑与城市环境是纳西族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构成了东巴文化体系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正《营造法式》是研究宋代建筑必不可少的参考书,书中对宋代建筑的制度、做法、用工及图样等方面都作以详细介绍。作者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读,总结了其对室内环境设计的一些启示,从古建筑营造的空间、形态及规则制度等方面感悟古建筑营造的美学价值,体会《营造法式》中的室内环境艺术。宋代及《营造法式》的渊源宋代城市经济繁荣,在文化、艺术、对外交流等方面都取得很大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古建筑具有优美的形态和精巧的结构,具有很高历史文化价值和欣赏价值。但随着城市建设和城市化的进程,现代城市建设与古建筑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许多古建筑正在逐渐消失,抑或夹杂于现代城市建筑之中,由此对古建筑的改造和保护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重庆市安居古镇大南街立面改造工程为例,对古建筑立面仿古风貌改造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古建筑蕴藏的巨大历史文化价值愈发凸显,古建筑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且古建筑保护形式呈现多样化趋势。对于古建筑的保护,不仅是单体建筑的保护,也包括与建筑相关的文化、历史环境、建筑技艺等的保护。该文通过梳理故宫三座建筑的历史脉络与使用功能,结合现代空间设计元素,转换建筑内部空间功能,盘活建筑资源;通过采用不同的创新形式对古建筑进行保护与活化利用,让古建筑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与历史环境的呈现显得更为直观且多元,其意义显得更加深远。  相似文献   

7.
左悦 《城市建筑》2023,(6):199-202
古建筑是指具有历史意义的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在中国,建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很多古镇及城市都保留着一些古建筑,这些古建筑无一不蕴含着区域文化特质及其发展历程。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在大兴土木的今天,现代建筑迅速崛起,而越来越多的古建筑却遭到人为和自然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何对古建筑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成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现今建筑行业中应用较为成熟的BIM技术,为中国传统古建筑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一个城市的建筑,记录着城市发展的沧桑岁月。其中,那些标志着当时文化和科学水准,或者具有特殊人文意义的古建筑,会使人们看到这个城市绵延不断的历史,同时也使一个城市永远焕发着魅力和光彩。古建筑作为城市的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为窥见  相似文献   

9.
当大量的玻璃幕墙、各种奇异的西洋建筑在中国城市中越来越多的时候,中国古建筑怎么办?中国传承已久的优秀建筑传统怎么办?近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首届中国古建筑文化高峰论坛上,政府官员、古典建筑专家、建筑工作者济济一堂,纷纷为目前中国古建筑现状与发展献策,大家一致认为中国古建筑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与价值,现阶段应该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发掘,使它的价值能够与城市建设相结合,打造出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品牌。  相似文献   

10.
古建筑群保护与小城镇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的国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遍布于全国。《文物保护法》把那些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需要重点保护的不可移动的文物古迹称为“文物保护单位”,分为“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和“其他”共六大类。其中古建筑是我国文物保护单位中的第一大项,也是数量最多、类型最广的一类,是我国地上文物的精华所在。这些古建筑主要以古建筑群的形式存在,其中大部分位于县级以下的小城镇中,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19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建…  相似文献   

11.
提高对城市古建筑经济价值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对城市古建筑经济价值的认识宋林洋对我国古建筑内在价值的认识,历来存在着一种偏差,就是只注重其文化艺术价值的评价,而忽略了其经济效益即经济价值的分析和研究。一、浅议古建筑经济价值的发挥同为古建筑,其艺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对比却不可能相同,从某种意义上...  相似文献   

12.
魏琴 《室内设计》2020,(5):117-124
古建筑作为城市文化的基本载体, 是城市文化复兴的重要场所。古建筑的更新方 式和利用形式多种多样,其更新利用一直是古 建筑保护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为实现西藏 城市、建筑文化的复兴,充分发扬和利用绚丽 多样的地域特色文化遗产,通过对西藏古建 筑邦达仓的更新改造与利用情况进行深入调 研,对各阶段使用情况进行对比研究,总结出 西藏地区古建筑尤其是民居类古建筑在更新 利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建 议,为西藏古建筑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5)
我国古建筑作为"凝固的诗",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文章从美术教育的角度出发,首先论述民族古建筑在城市历史文化风貌中的重要价值,主张增强人们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再探讨如何以古建筑的精华古寺庙建筑为主题开展美术课堂教学,培养和增强年轻一代对传统古建筑的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昆明市区几个典型古建筑深入实地的考察,并查阅相关资料,从古建筑中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点、古建筑的装饰艺术以及建筑的中西合璧等方面,分析、探讨昆明的历史文化传承、多元文化的融合以及中西文化的交流,进一步增强人们对古建筑的认知和保护意识。同时,对城市在快速发展中怎样进行古建筑保护利用、价值彰显,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重庆湖广会馆是重庆城市中心区的重要古建筑群,具有很高的文物和历史文化价值。文章重点介绍了湖广会馆及其周边的社区复兴,湖广会馆古建筑的修复和再利用。修复设计中,将历史建筑保护与市场文化经济相结合,发挥其社会经济价值; 坚持文物保护的科学技术观,强调文物修复的“可识别性”原则,结合现代科技手段, 探索适合东方木结构体系的符合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有地域特色的历史建筑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建筑众多,充分体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古代建筑是历史文脉的物化形式。然而古代建筑的防护是一项比较困难的问题,在诸多危及古代建筑安全的因素中,最具毁灭性的灾害之一就是火灾。由于我国古建筑大部分以木及砖木结构居多,因此最容易发生火灾。基于此,本文针对古建筑特点、古建筑难保存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木及砖木古建筑的防火策略。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城市建筑形象的趋同化,建筑的文化个性和特征丧失的现象凸显在了我们面前,我们面临着地域文化被削弱,忽视,淡忘乃至从视野中消失的危机.作为最能直接体现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地域文化特征的建筑,博物馆的设计更应该充分体现地域性文化.怎样通过建筑的语言使博物馆能够充分体现地域文化,是当前摆在城市设计者面前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现存的172处元代古建筑中,仅陕西省就有30处,而渭南韩城地区竟多达23处,其中大部分为道教建筑。这与陕西尤其是韩城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气候、历史发展以及宗教信仰传统有着密切的关联。但遗憾的是因自然和人为的破坏,这些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古建筑保存的并不是很理想,应该引起我们更多的关注。陕西道教宫观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陕西宗教文化发展的标志和象征,是不同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综合的精华。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现存的172处元代古建筑中,仅陕西省就有30处,而渭南韩城地区竟多达23处,其中大部分为道教建筑。这与陕  相似文献   

19.
古建筑是先人为我们留下的稀世之珍,中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域的建筑类型各具特色,它们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在历史、文化、科技、艺术等多方面蕴藏着珍贵价值。如今,在我国持续推进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背景下,部分文物古建筑在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受损严重,解决古建筑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活化利用是一个重大课题。对此,本文将以梅州市客家建筑——南源世第为例,利用三维扫描技术高精度、高效率扫描建筑进行“数据存档”,构建建筑的三维点云模型,并对数据和模型进行合理分析,以当地的客家文化为背景并结合理论实践的方法提出古建筑活化利用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关于城市发展与古建筑保护的调查与思考专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翻开我国几千年来的城市建设史册,有着气势恢宏的城市发展史迹和数量浩繁、多姿多彩的建筑遗存。然而,不幸的是由于人为的破坏,留存至今的已为数寥寥。据笔者对北京、上海、沈阳、南京、杭州、洛阳、武汉、广州、长沙等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古城的粗略调查,从目前这些城市的古建筑保护现状看,实在令人忧虑。许多本应得到挽救与保护的古建筑,却在城市建设现代化的浪潮中遭到破坏。如何在城市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加强古建筑的保护,已成为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