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服饰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传统服饰文化,有助于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文章以传统文化服饰中的民族历史、非遗文化、工匠精神为切入点,提出了传统服饰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种路径,即挖掘服饰历史特色、开展非遗服饰体验、开展服饰文化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观念,在学习中贯穿工匠精神理念,从而进一步塑造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认同感,增强传承中华服饰文化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2.
彭荟 《江苏纺织》2021,(6):120-121
湘绣、苗绣、土家织锦和蓝印花布等作为湖湘非遗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湖湘少数民族的聪明才智,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虽然湖湘非遗服饰文化在艺术特征上存在一定的共性,但也有各自的独特性.文章对湖湘各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进行对比分析,详细介绍相关特点,并探究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3.
侗族的服饰多姿多彩、别具一格,是侗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它是侗族和其他民族相区别的主要标志之一,是侗族风俗习惯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通过介绍侗族服饰的穿着和搭配特点,来寻找侗族服饰与当代时尚元素的共同特征,展现侗族服饰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风格,旨在弘扬侗族传统文化,促进侗族服饰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从政府、高校和企业三方合作的角度,探讨了地方旅游与服饰文化融合发展的路径。首先,在地方旅游发展现状和服饰文化传承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融合面临的挑战,如文化商业化困境和融合不足;其次,阐述了政府、高校和企业在推动融合发展中的作用,包括政府引导、高校教育和企业创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校企合作下地方旅游与服饰文化融合的具体策略,如文化保护与创新并重、优化旅游体验、跨界合作和建立文化认同;最后,探讨了促进地方旅游与服饰文化融合的途径,包括加强政府引导与支持、推动高校教育与研究融合、鼓励企业创新与市场拓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栾龙威 《纺织报告》2020,(1):122-123,126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难点主要在于"非遗"很难接地气,导致传承不能很好地进行。白裤瑶服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发展白裤瑶服饰文化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问题。文章以IP为视角,对白裤瑶服饰文化展开保护路径的研究,提出白裤瑶服饰文化IP的发展路径要从深入发掘白裤瑶服饰文化内核,运用现代科技辅助IP建构,打造有情感、年轻化的白裤瑶文化IP,产学研用结合发展,跨界合作等方面进行,旨在为保护白裤瑶服饰文化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6.
侗族服饰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通过对侗族服饰文化的分析,总结了侗族服饰元素的运用特点和文化特色。寻找侗族服饰与休闲女装中的共同元素,将现代人的审美观念融入侗族传统服饰中,准确掌握现代服饰特征,站在时尚前沿发扬侗族独特的民族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7.
侗族女性是侗族服饰的制作和传承者,是侗族传统服饰得以流传的灵魂载体,千百年来,她们的结合民族历史文化、原生态的审美加以技艺创作造就了美丽的侗族女性服饰,谱写了侗族服饰文化的灿烂篇章。对侗族女性主体服饰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更深一步地了解侗族女性服饰存在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雨 《西部皮革》2021,(9):42-43
侗族服饰是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民族没有独立的文字,侗族服饰也就自然地成为记录与传承本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而服饰纹样作为其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最直观的面貌表现出了其浓郁的民族文化风情。主要对侗族服饰的起源、纹样的分类及其工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新时代背景下,广西三江侗族的服饰彰显出深刻的文化意蕴,为新时代研究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文化提供了有机的范式样本。如今广西三江侗族服饰文化在继续厚植本身文化土壤,同时有力地凸显了传承民族文化遗产项目的重要使命。广西三江侗族服饰具有深刻的美学特征与价值,对此,文章从节日盛装、男子盛装、女子盛装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指出,广西三江侗族服饰的创新应用主要体现在农耕文化的内容再现、审美标志的功能彰显、民族情感的智慧结晶。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广西龙州壮锦的织锦技艺来了解龙州壮锦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研究创新壮锦发展的新模式。在传承非遗的同时,将非遗技艺与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相结合,通过互联网等平台向社会传递民族非遗技艺风采。通过与地方高校合作,推动“产、学、研”融合,在保护、传承壮锦非遗的同时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侗族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的黔、湘、桂、鄂四省毗邻地区,其服饰文化历史悠久、古朴素雅。贵州省黎平县作为侗族人口最密集的区域,研究其传统服饰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南侗"和"北侗"的服饰文化特点,总结了黎平侗族服装中款式、色彩、纹样等元素特征。借鉴侗族传统服饰中百褶、纹样、刺绣等表现手法,与现代审美理念相融合,通过《魂萦》系列服装设计尝试对服装款式、面料、色彩、图案进行创新设计。在继承侗族传统美学精神的同时,结合现代流行趋势,为民族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提供创新方法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殷桥 《丝网印刷》2023,(15):115-117
高校做好非遗传承教育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明晰非遗教育理念,创新宣传方式;健全非遗课程体系,构建互动教学模式;打造非遗“双师”队伍,开展师资培训;搭建非遗实践平台,加强产学研融合等措施,推动高校非遗传承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侗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侗族服饰也是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中璀璨的一颗明星,其中的侗族刺绣是该民族擅长的一门工艺。本文以一款儿童的菩萨帽为特列,从侗族人民的生活习性角度出发,立足图案甄别,色彩汲取以及图案背后的美好寓意三个方面,探索生活环境对侗族刺绣图案元素选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课程思政的重要育人资源,本文将地方特色非遗文化融入《服装网店实施》课程思政建设。通过思政核心素养目标确定、专业+思政双线融合的课程设计、思政元素落实单元教学、构建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探索本地非遗文化与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拓展校企合作开展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舞服饰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精神和情感,也是院校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教学资源。因此,文章简述了古典舞与其服饰文化的特点,分析了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从传统服饰文化传承发扬、学生人文修养的培养和学生文化自觉的形成方面探究了古典舞服饰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对二者融合教育的实践路径进行了探索,通过分析融合教育的内容取向与切入点、推进课程协同、打造实践平台,推动古典舞服饰文化和思政育人工作的融合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敏 《西部皮革》2022,(22):140-142
文章将传统服饰文化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分析了传统服饰文化的价值;通过挖掘传统服饰文化中的思政元素,以案例形式总结了传统服饰文化的内涵特色;并提出传统服饰文化融合思政教育的应用策略,以期进一步拓展思政教育内容的延伸和创新,从而使更多的大学生通过了解学习传统服饰文化,进而树立文化自信观,以此来推动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对非遗文化的数字化传承视角出发研究了当下国家从政策方面引导和鼓励非遗的多样化保护,梳理了不同视角的非遗数字化保护的研究内容,提出非遗文化数字化保护的方法:非遗文化产品的数字化还原、建立非遗文化资源数据库和文化基因图谱、建立非遗动态影像库;进而构建了基于数字化的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路径,倡导形成“非遗挖掘与保护-非遗整理与研究-非遗资源库建立-非遗创新性发展”的数字化保护和创新发展新模式;最后从建立流动性博物馆、非遗数字化产品设计、制作数字化影像、开展新媒体非遗文化活动四个方面探讨非遗文化数字化保护的可持续策略。研究对于从新媒体视角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8.
席宁 《纺织科学研究》2014,(10):106-107
今年6月18日~7月17日,作为“国际博物馆日”38周年的献礼,上海纺织博物馆举办了为期60天的《绚彩中华——中国侗族服饰文化展》,为世人呈现了一场韵味无穷的侗族服饰文化盛宴。据悉,此次展览是继苗族、彝族、瑶族及畲族之后第五期“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系列展”,并以2500多年历史的原生态侗族大歌为伊始,拉开展览序幕。其中,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主次分明、明快恬静、柔和娴雅的色调,古老、精湛、严谨的刺绣技艺,无一不让人感叹勤劳又智慧的侗族人,用简单的工具一针一线织就的民族传奇。  相似文献   

19.
黔东南州是一个以苗族、侗族为主,多民族和谐共居的自治州,民族民间文化绚丽多彩、各类非物质文化丰富多样,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数量位居全国同级地州市前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近年来,交通条件的改善,生活方式的改进,传统非物质文化受到外来文化冲击,生存状况发生巨大变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迫在眉睫。主动的保护,活态的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至今仍保留穿戴传统服饰的习俗,苗侗两族有着相似的生产方式与地理环境,本文分析了两族服饰相似性的原因,梳理了苗侗两族服饰结构、头饰、面料的制作过程,探究了岜沙苗族与侗族的文化内涵以及服饰文化彰显的民族精神,指出了在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下,传统服饰文化传承所面临的危机,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