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硅藻精土为混凝剂、絮体颗粒为过滤介质,研究了集混凝、沉淀、过滤于一体的絮体床过滤技术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表面负荷为1.59 m3/(m2·h)、硅藻精土投加量为200 mg/L的条件下,系统在80 min内即可完成启动;系统运行稳定后,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良好,出水COD、TP、SS、浊度平均值分别为38 mg/L、0.24 mg/L、5.2 mg/L、4.9 NTU,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5.2%、94.9%、95.5%、94.3%;另外,系统对氨氮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为22.6%.一体化絮体床过滤系统的出水水质稳定,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当表面负荷由1.59 m3/(m2·h)增至5.57 m3/( m2·h)时,出水浊度和COD仍可分别稳定在5 NTU和50 mg/L以下.  相似文献   

2.
混凝沉淀—浸没式超滤膜处理东江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中试,研究了混凝沉淀-浸没式超滤膜组合工艺处理东江水的效能,并与水厂常规工艺出水水质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虹吸方式出水,当液位恒定在2.5 m时,膜通量平均维持在43.5~62.8 L/(m2·h),滤后水浊度<0.1 NTU,膜出水CODMn为0.80~1.09 mg/L,表明混凝沉淀-浸没式超滤膜技术可以作为处理东江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南京某制药厂拟采用水解酸化/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工艺对中药废水处理工艺进行升级改造,为考察该工艺的可行性开展了中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进水量为0.4 m3/h时,进、出水平均COD分别为1161 mg/L和167 mg/L,对COD的平均去除率为85.6%.一级MB-BR的最大容积负荷与最大去除负荷分别为6.64和5 kgCOD/(m3·d),两者的平均值分别为4.66和2.94 kgCOD/(m3·d),分别是现有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4.28倍和5.88倍.水解酸化池与厌氧池2对COD的去除率相当,而HRT不到厌氧池2的1/3,对COD的去除负荷与容积负荷分别是厌氧池2的4.28倍和3.84倍.  相似文献   

4.
针对连续流生物膜法除磷效能低的问题,开发了基于间歇曝气、回流富磷污水的连续流生物膜反应器(CIBFR),并考察了溶解氧、负荷、间歇曝气工况对其除磷效能的影响.在温度为20℃、溶解氧为5.5 mg/L、负荷为2.2 kg/( m3·d)、间歇曝气工况为厌氧3h/好氧6h以及进水COD和P043--P平均浓度分别为280和3.10 mg/L的条件下,出水COD和PO34- -P平均浓度分别为76和0.67 mg/L,去除率分别为72.9%和78.5%.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15)
为研究三江平原退耕小叶章湿地CO_2和CH_4排放通量特征,在研究区内分别设置季节性积水和无积水或薄层积水2个原位观测样地,使用静态箱法观测了生长季内(2014年5—10月)CO_2和CH_4排放通量,每半月采样1次,采用自主抽样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了恢复小叶章湿地的CO_2和CH_4排放通量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个样地的CO_2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298.2mg/(m2·h)和550.7mg/(m2·h),CH_4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39.8mg/(m2·h)和7.5mg/(m2·h),两者相差超过5倍。方差分析显示2个样地的CO_2和CH_4排放通量差异显著;自主抽样法的分析结果显示2个样地的CO_2和CH_4排放都呈现正态分布;与自然的小叶章湿地类似,退耕恢复的小叶章湿地也是CH_4的排放源,二者的CO_2排放通量差异不大;但降低退耕恢复的小叶章水位可以降低其碳排放量。本研究结果对三江平原的湿地恢复具有一定的技术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获得MLSS浓度为2~4 g/L的滤出液为目标,采用自制次毫米过滤组件(SMFM)实现高浓度污泥的分离,考察了污泥浓度(10、15、18 g/L)对SMFM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孔径为0.329、0.498 mm的SMFM,在高污泥浓度(10 g/L)下,污泥浓度越高,其滤出液通量和浓度衰减越快,反之则衰减越慢。当初始通量为450 L/(m2·h)时,在一个周期内,孔径为1.15mm的SMFM运行20 min的滤出液平均通量为370 L/(m2·h),均大于孔径为0.329、0.498 mm的SMFM滤出液平均通量,故选择1.15 mm为高浓度污泥过滤的最适孔径。  相似文献   

7.
采用强化除磷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合成生活污水,在进水有机负荷和总氮负荷分别为0.08 kgCOD/(kgMLSS·d)和0.015 kgN/(kgMLSS·d)的条件下,能够稳定取得92.6%、77%的去除率,出水平均浓度分别为20.8、12.41 mg/L.在HRT为15.5 h、硝化液回流比为400%的条件下运行时,PAOs的释磷速率由第21天的4.2 mgPO3-4-P/( gMLSS·h)增长到第60天的9.49 mg-PO3-4-P/(gMLSS·h),DPAOs与PAOs的吸磷速率分别由1.95、6.29 mgPO3-4-P/( gMLSS·h)提高到5.47、11.13 mgPO3-4-P/(gMLSS·h),DPAOs占PAOs的比例由31%增长到49%,缺氧吸磷量提高了约6.6 mg/L,缺氧段的除磷率也由46.8%提高到了85.3%.在工艺运行稳定阶段,虽然PAOs和DPAOs的吸磷速率均有所增加,但是增幅均小于DPAOs富集阶段的,并且DPAOs/PAOs值稳定于50%左右,膜组件对胶体磷的截留保证了出水TP平均浓度在0.26 mg/L左右.  相似文献   

8.
采用三级人工湿地渗滤床系统处理某城镇的校区生活污水,当进水COD平均为300 mg/L、温度为20~35℃、COD负荷为55.4 g/(m2·d)时,出水COD可降至41 mg/L,达到了GB 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该系统的COD负荷较传统人工湿地提高了5.17 g/(m2·d);同时,对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43.4%和46.5%,去除负荷分别为4.6、0.39 g/(m2·d).  相似文献   

9.
城市污水的再生回用一直是国际上普遍关注的焦点,荷兰某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生物砂滤/多介质过滤(BSF/MMF)及后续超滤/反渗透(UF/RO)对二级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经BSF/MMF处理后的污水用于补充地表水;经UF/RO渗透的出水用于温室浇灌。BSF/MMF、UF/RO试验的污水流量分别为14和5 m3/h。二级生化尾水水质特点:COD平均为36.9 mg/L,TN平均为6.99 mg/L,TP平均为0.70 mg/L,电导率平均为963μS/cm。MMF出水COD、TN和浊度可分别维持在35 mg/L、2.2 mg/L和0.9 NTU以下,出水TP在辅助化学除磷的情况下能够达到0.15mg/L。RO出水电导率可低于20μS/cm,完全可以满足温室灌溉用水的要求。UF可以成功用于RO的预处理。通过间歇运行、在线清洗(CIP)和膜清洗等方式,UF可以维持1 L/(m2·h·k Pa)的连续通量,RO清水收率为47%~52%,膜前保安过滤器每2周更换一次。  相似文献   

10.
浸没式厌氧膜生物反应器的研发及其除污效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阻碍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应用的膜污染问题,开发了处理能力为20 m3/d的浸没式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其内置40m2的旋转膜组件,并采用环形布水管路设计,以保证分离效果和布水的均匀性,并能够实现在线反冲洗.采用该反应器处理食品废水,在长达5个月的运行期间对有机物的去除率可达95%以上,出水COD < 50 mg/L;当膜组件旋转速度达250 r/min时,可获得最大稳定膜通量为20 L/(m2.h),且未进行CIP在线和离线清洗;在中温环境下甲烷产率可达55%以上,回收利用率高;与传统外置式膜生物反应器相比,则至少节能约32%  相似文献   

11.
针对粪便污水的氮、磷和有机物浓度高的特点,开展了生物—化学工艺处理粪便污水的生产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的COD、NH3-N、TP分别为(20000~40000)、(500~700)、(30~60)mg/L时,其出水的COD、NH3-N、TP可分别降至(60~100)、(7~15)、(0.3~0.5)mg/L,色度降为20~30倍,出水水质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2.
采用以循环滤料曝气生物滤池(BAF)为主体的地埋式一体化设备处理博物馆污水。运行结果表明,设计水量为80m3/d,进水COD、SS、NH3-N平均浓度分别为320、200、40mg/L时,处理后出水相应指标分别降至45、30、8mg/L,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针对北方地区冬季污水厂生物处理效果差的问题,以 A<'2>/O 为研究工艺,考察耐冷菌剂对低温条件下 A<'2>/O 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将常温(约 23℃)、低温(约 12℃)及低温投加耐冷菌剂后三种条件下的处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三种条件下 COD 的平均出水浓度分别为 25.04,45.36 及 28.6...  相似文献   

14.
准好氧生物反应器处理渗滤液系统的驯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准好氧填埋技术与矿化垃圾技术相结合在实验室内构建了模拟准好氧生物反应器垃圾处理系统,以室内埋龄为3年的矿化垃圾填充准好氧生物反应器,以室内模拟垃圾填埋柱产生的新鲜渗滤液为处理对象,考察了混合培养法、容积负荷渐增法和水力负荷渐增法对反应器内微生物的驯化效果.结果表明,混合培养法较负荷渐增法的驯化效果好,在驯化结束时,采用混合培养法的反应器出水COD为305 mg/L,NH3-N为0.6 mg/L,TN为38.7 mg/L;驯化时间越长则驯化效果越好,同是容积负荷渐增法,经过30 d分阶段驯化和经过20 d分阶段驯化的反应器,其出水COD分别为381 mg/L和1 311 mg/L,NH3-N分别为0.8 mg/L和5.0 mg/L.在准好氧生物反应器处理渗滤液系统的工程应用中,对微生物的驯化可首选混合培养法,同时应保证一定的驯化时间.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改性钢渣吸附除磷影响因素、等温吸附线特征和吸附动力学,并对生物处理后的出水进行吸附除磷研究。结果表明:在初始磷浓度10mg/L,投加量10g/L、pH为7时,改性钢渣吸附后总磷浓度为0.687mg/L,去除率达93%;改性钢渣对磷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理论饱和吸附量是1.977mg/g,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实际生活污水的吸附除磷中,投加量为50g/L,反应2h后出水总磷浓度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的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6.
分别以芦苇、美人蕉、菖蒲和水芹菜为湿地植物来构建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系统,研究其对扎染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进水浓度下,芦苇湿地系统的出水COD平均浓度最低,仅为25.7 mg/L;美人蕉湿地系统的出水氨氮和TN平均浓度最低,分别为0.96和4.25 mg/L;水芹菜湿地系统的出水TP平均浓度最低,仅为0.09 mg/L.综合考虑可知,芦苇和美人蕉对扎染废水的处理能力较强.4种植物对扎染废水均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湿地出水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17.
采用连续流的倒置A2/O工艺处理深圳市布吉河水,考察了对COD、NH4+-N、TN、TP的去除效果,以便为新建污水处理厂提供技术参数。结果表明,在总水力停留时间为11 h的条件下,即使在冬季对布吉河水中的污染物仍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当进水COD为160~322 mg/L、TN为25.5~64.3 mg/L、TP为2.85~3.96 mg/L、NH 4+-N为24.0~60.2 mg/L时,出水COD为27~63 mg/L、TN为6.46~35.2 mg/L、TP为1.24~2.0 mg/L、NH 4+-N为0.25~29.23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2.5%、65.7%、50.1%、88.7%。为进一步降低出水的TP浓度,进行了混凝强化除磷试验。当聚合氯化铝的投量为60 mg/L时,经混凝后出水TP降至0.09~0.48 mg/L,平均为0.32 mg/L,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18.
水解/EGSB/生物接触氧化/砂滤处理甲胺生产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解酸化/EGSB/两段生物接触氧化/砂滤工艺处理甲胺生产废水,运行结果表明,当进水COD、SS、NH3-N的浓度分别为2 850、200、58 mg/L时,出水相应指标分别为80、50、13mg/L,可实现甲胺生产废水达标排放.该工艺具有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剩余污泥量少、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率高等优点,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UASB/水解酸化/曝气生物滤池处理高浓度聚酯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UASB/水解酸化/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在聚酯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并进行了工艺参数的选择和运行效果的分析。结果证明,当进水COD、BOD5浓度分别为(1—1.2)×10^4mg/L和3450—4200mg/L时,处理出水COD≤150mg/L,BOD5≤30mg/L,能够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0.
王金晶  刘志奇  李彦军 《山西建筑》2007,33(12):171-172
对研究较少的福塔纤维混凝土、钢丝/钢丝网纤维混凝土、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聚酯纤维混凝土、杜拉纤维混凝土等纤维混凝土的性能及应用进行了介绍,并简单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为工程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