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主要以1949“国民政府”迁台后,外籍建筑师在台建筑作品对台湾当代建筑发展影响为论述范围。  相似文献   

2.
对台湾的建筑发展而言,1949年来台的大陆建筑师不但弥补了光复后台湾建筑师的不足,更带来了较成熟的现代建筑观念,摆脱了日本五十年来的影响。除此之外,大陆来台建筑师更引进了一种自1895年以来即未曾正式出现在台湾的建筑样式——“中国复古式建筑”,对此后台湾建筑发展造成重大影响,同与西方现代建筑成为40年来台湾建筑发展的两大特色。  相似文献   

3.
《建筑学报》2013,(4):1
|编者按|近年来,随着两岸交流的密集,台湾建筑师和他们的作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在给我们带来新鲜感受的同时也引发出很多值得讨论的话题。近20年来,当国内经济飞速发展,建筑界呈现一片繁忙浮躁之际,正是台湾建筑界经历过经济大发展之后逐渐沉寂下来,认真思考的时期。活跃在1990年代之后的一批中年建筑师思想独立、关注社会,以较高的专业水准完成了一系列有深度的作品,为台湾的在地建筑实践奠定了基础。同时,台湾的社区  相似文献   

4.
王又佳 《华中建筑》2014,(11):19-23
随着我国市场?济发展的日趋成熟,建筑的价值判断成为一个令建筑师迷惑的话题。无论是历史积淀而成的传统建筑美学还是建国初的"经济、实用、美观"都不足以涵盖市场经济中多元的价值判断,需要我们做出新的阐释与调整。该文尝试探讨大众消费文化背景下的建筑价值问题,剖析消费场景中建筑价值的本质,指出现代建筑价值取向以及艺术价值的新特征,分析价值判断的话语权力问题,并说明雅与俗历史转换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探讨消费文化背景下实现建筑艺术价值的多种可能性。以期为建筑师进行建筑价值判断,寻求切合的价值取向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台湾的“中台禅寺”,介绍当今台湾建筑师在佛教寺院建筑现代化过程中所做出的宝贵尝试,试图为中国大陆地区佛教寺院建筑的发展提供一份可资借鉴的资料和思维方式,同时也为建筑师创作其它建筑类型提供新的审美角度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6.
原中央大学建筑系校友王秋华建筑师是台湾地区现代建筑发展进程中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其因图书馆类型设计的成就和注重人文关怀的建筑理念而享有盛誉。文章通过赴台对其进行专访口述,进一步了解其教育背景、职业生涯、建筑理念等多个方面的状况,就中国早期建筑教育以及赴台建筑师成长道路的相关问题进行补遗,并试图追寻中国近代建筑教育和台湾现代建筑发展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7.
蒙小英 《工业建筑》2005,35(5):41-44
在现代建筑和当代建筑中,工业建筑始终都占有一席重要之地,它的叙述性设计理念与结构美学特征给现代建筑和建筑师以重要影响。以工业建筑发展中有影响的阶段为主,探讨西方工业建筑对现代建筑、建筑师、环境景观以及文化艺术的影响和表达方式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最近,三联书店推出一系列由建筑师撰写的建筑旅记,其中台湾建筑师李清志,将其从世界各地撷取的100个异形建筑集结出版成书——《异形建筑》,尤其有趣。  相似文献   

9.
作者试图论述台湾中生代建筑师孙德鸿座落在台湾台北县八里乡的十三行博物馆,并将其放回台湾战后当代建筑史的发展脉络来重新梳理,并讨论其语言在脉络中的发展性,首先将专注台湾建筑史发展的前期与这批正在活跃的当代建筑师的关系;其次将揭示十三行博物馆的美学与所在地理环境的对话;最后则讨论该语言在台湾当代建筑发展脉落中的地位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台湾建筑的发展与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台湾建筑发展变迁的有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台湾建筑在二战后受到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80年代起开始关注本土建筑,90年代以来,在外来文化冲击下,面临着各种挑战。  相似文献   

11.
董勤铭 《中外建筑》2010,(10):82-83
纵观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中国和西方两大势力是最具有活力和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主体,中国通过20年左右的改革,发展的趋势直追西方发达国家,在这些年的发展成就中最具有代表的是建筑业的发展,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让西方世界目瞪口呆。但是我们发现建筑形式还是以西方美学形式主导我们的建筑。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精品建筑少之又少,最具有代表和经典的现代建筑并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建筑是北京香山饭店。其设计师是具有中国文化背景的美国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还有几个代表作中国建筑大师戴念慈设计的北京饭店等作品,让我们看见的具有民族亲和力的作品比较少,所以我们必须了解中西古建筑的一些文化特征,作为我们建筑设计的参考,从中汲取美学、文化元素是作为一个建筑师应具备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熊倬锐 《山西建筑》2014,40(30):44-45
从隈研吾的时代背景、设计思想的发展历程以及他对材料语言的理解等方面入手,对隈研吾"消解建筑"观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对隈研吾的几个不同阶段的代表作的解读,探讨了隈研吾的"消解建筑"思想及其方法。  相似文献   

13.
蔡恒友 《华中建筑》2008,26(11):88-91
该文以建筑师的视角和体验,诠释了洛阳的城市特色:具有璀璨的古文化底蕴;具有创建山水城市的优越条件;具有现代工业城市的发展活力。并以形象化的图例描绘之。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字技术持续发展的未来,随着参数化设计体系的逐渐完善,建筑师的任务将定位于两点:其一是参数的获取,凭借建筑师的修养和对建筑设计的经验,选择适合场所特质及使用者需求的参数源,并确定参数模型建立方向;其二是众多参数化技术生成形式的选择与再深化,这仍然需要建筑师的职业判断力。  相似文献   

15.
勒·柯布西耶在1923年提出"住宅是居住的机器"的同时,苏联构成派建筑师们也在做着同样的探索。不同的是当时西方建筑师主要通过设计个人别墅来实现他们的新建筑思想,而苏联建筑师认为"我们要为大众设计住宅,"他们提出多种居住单元类型组合,并通过科学计算研究其空间使用效率,经济性和功能性等特性。他们经过多年的探索,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住宅是居住的机器"这一现代新建筑理念,并在莫斯科建成了公共集合公寓:纳康芬公寓和全俄合作社建筑工人集合公寓,其设计思想和作品直接影响了勒·柯布西耶马赛公寓的创作。  相似文献   

16.
张早  张颀 《建筑师》2012,(6):72-75
2011年蛇形画廊临时展亭——"封闭花园"由著名瑞士建筑师彼得·卒姆托设计。在这个展亭中,建筑师关心的是如何使建筑成为呈现他者的舞台,而建筑本身则退为环境的背景。因此,在这个建筑中,游人的建筑体验更多的来自鲜花、芳草以及伦敦的雨水。最终,建筑本身与2011的伦敦记忆交织在一起,消融在人们的体验与感知之中。  相似文献   

17.
关莉 《城市建筑》2013,(12):162-162
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在环保意识日益高涨的现在,人们对于建筑物的要求不仅仅是可以居住,更要求节能环保。本文对节能建筑进行了讨论,并分析了节能建筑的国内的发展状况,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去宠 《中外建筑》2012,(12):62-63
通过乡村建筑师王柳愚的建筑经历、建筑见解、为自家建造的住宅和独门绝技,探讨乡村建筑的历史与经验。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维堡图书馆阅览大厅、拉塔塔罗商业中心中庭以及学术书店中庭三个案例的对比分析,试图探寻阿尔瓦·阿尔托在进行地域建筑设计时所采用的具体创作手法,并考察建筑师在北欧严苛的气候条件下利用光线设计模糊室内外界限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任海滨 《山西建筑》2014,40(30):284-285
阐述了绿色建筑的定义,结合目前城市的环境状况,对国内绿色建筑发展之路进行了探索,分析了发展绿色建筑的政策要求,明确了绿建工程师的职业意义,以期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