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从发酵调味品的品牌意识、复合型调味品的快速发展、调味品的食用安全性、调味品的调配技术以及生产企业对生产废料的再利用方面探讨了发酵调味品产业的发展趋势,分析了调味品产业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2.
生鱼片食源性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竹梅  汪梅  蒋云升 《食品科学》2003,24(12):128-131
本研究对生鱼片食源安全性进行了评价,测定鱼原料及生鱼片的菌落总数和菌相。结果表明,生鱼片菌落总数达10^4cfu/g以上。经过加工、添加生姜、酱油、醋等调味品制成风味生鱼片,菌落总数降至10^2cfu/g以下。生鱼片中主要污染物来自鱼体。操作无菌化,结合调味品加热,生鱼片冷藏处理,是确保生鱼片安全性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食品开发》2014,(2):84-84
有调查显示.我国的调味品行业在发展上远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调味品企业还有着巨大发展空间。近几年行业不断的整合深化,目前中国的调味品市场正处于新的成长期。随着竞争的加剧,各种调味品新品层出不穷,其中不泛一些非常有竞争力的单品,总结来看,未来几年,调味品产品将朝着品牌化、高端化、营养健康化、细分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该文概述了食品调味品安全方面经常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与调味品安全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酱油”这一常见调味品的安全性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  相似文献   

5.
人们生活中的必备食品如醋和酱油类等大多由微生物发酵制成,若微生物超标,调味品将变质,进而引发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所以,想要确保调味品的食用安全性,需检测调味品的微生物指标,以保证调味品质量合格。文章对调味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详细论述,旨在为相关业界人士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调味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起调味品霉变、腐败,进而造成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可能性有多种,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微生物,调味品微生物检验的目的就是为了监督调味品生产,保障调味品的食用安全。同时参照HACCP体系的要求在调味品微生物检验过程中建立质量评价点(Quality Assessment Points,QAP),在每一个评价点实施质量控制,从而形成调味品微生物检验质量保证体系,以保证各项检验结果准确可靠。文章根据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讨论调味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有调查显示,我国的调味品行业在发展上远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调味品企业还有着巨大发展空间。随着近几年行业不断的整合深化,以及消费者较高的认知接受程度及较快的行业增长速度判断,目前中国的调味品市场正处于新的成长期。随着竞争的加剧,各种调味品新品层出不穷,其中不乏一些非常有竞争力的单品。总结来看,未来几年,调味品产品将朝着品牌化、高端化、营养健康化、细分化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调味品工业的发展趋势及市场前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叙述了调味品工业的作用、分类、开发种类,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分析了国内市场前景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李磊 《中国调味品》2006,(10):54-56
微生物可以使调味品变质,进而引起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病。检测调味品各项微生物指标可以保证调味品的食用安全。参照HACCP体系的要求在调味品微生物检验过程中建立质量评价点(Quality Assessment Points,QAP),在每一个评价点实施质量控制,从而形成调味品微生物检验质量保证体系,以保证各项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食品生产活动与市场流通活动过程中,引致调味品发生霉变问题或者是腐败问题的主客观因素具备复杂性和多样性,微生物污染是其代表性因素之一,使用已经发生霉变问题或者是腐败问题的调味品开展食品生产制造活动,会导致食用者发生食物中毒,或者是引起食源性疾病。针对调味品开展微生味品的食用安全性。文章将围绕调味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展开简要的阐释分析。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食物调味品评估中常见的问题,并介绍了美国、欧共体和联合国负责相关评估的机构以及他们所采用的评估手段。最后介绍了食物调味品评估领域的现状、挑战和新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HACCP在火锅底料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强火锅底料的食品安全,通过对其生产过程各个工序进行危害分析,确定危害关键控制点,制定关键控制点的预防措施,对危害进行有效控制,确保火锅底料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食用香料在食品的生产和消费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食用香料的安全性评价和管理越来越重要.本文对我国与CAC食用香料的安全性评价和管理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我国应建立系统的食用香料安全性评价体系和完善我国食用香料法规标准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程雷  孙宝国  宋焕禄  陈海涛  徐虹 《食品科学》2010,31(21):409-412
食用香精香料在食品的生产和消费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安全性研究因受多种因素影响而不尽完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香精香料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对食用香精香料特点、安全性问题以及国内外安全性研究现状进行介绍,提出目前安全性评价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酱香型白酒生产中的调味酒有酱香调味酒、醇甜调味酒、底香调味酒、陈香调味酒、特酸调味酒、特甜调味酒等。不同调味酒的感官特征、调味功能及其应用各不相同。各种风格的调味酒都有其独到的优点,在调味过程中应结合生产实际使用,取长补短,既能达到满意的调味效果,又能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16.
白酒风味化合物及其风味微生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白酒风味化合物的检测技术及香型进行了概述,着重介绍了风味化合物及风味微生物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研究白酒风味化合物与风味微生物关系的重要性,为白酒酿造的理论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奶味香精是现代食品工业非常重要且应用非常广泛的添加剂之一,不同类型牛奶香精的气味差异仅靠色谱技术和人工感官鉴别比较困难。为了建立奶味香精的气味指纹分析鉴别方法,本文以天然牛奶香精、复配牛奶香精、酶解奶油香精和实验室制牛奶香精为样品,分析了样品的挥发性化合物组成和气味指纹信息,比较了市面上常见几种奶味香精的气味差异,建立了基于气味指纹技术的奶味香精香料的鉴别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气味指纹技术能准确区分和鉴别奶味香精的气味差别,识别效果显著。天然牛奶香精与实验室制牛奶香精在主要特征风味物质方面的相似度较高,复配牛奶香精的整体气味则和其他样品差异较大,分析数据表明天然牛奶香精的香味可能是酶解奶油产物经过进一步处理和修饰得到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合理规范的筛选调味酒,该实验在感官品评的基础上分别对二至七轮次酱香、醇甜调味酒及综合酱香、醇甜调味酒、窖底调味酒、酱香型普通酒进行了风味成分检测及主成分分析(PCA),以期建立调味酒风味识别系统。结果表明,二轮次酱香、醇甜调味酒风味成分均与其他五个轮次差异最大;综合酱香、醇甜调味酒、窖底调味酒的风味成分与酱香型普通酒差异最大,综合酱香调味酒中突出成分正戊醇含量最高,达13.66 mg/L;综合醇甜调味酒中突出成分2,3-丁二醇、1,2-丙二醇含量最高,分别为159.68 mg/L、189.43 mg/L;窖底调味酒中突出成分己酸乙酯酒最高,达990.98 mg/L。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滚筒式加香设备普遍存在加工过程时间长、处理强度大、加香均匀性差的缺点,开发了一种垂直料管式烟草加香设备。该设备采用半开放式静态立式加香筒,配合多喷嘴全方位加香设计,利用物料垂直自由下落时的松散状态对物料进行加香。与大线传统滚筒加香设备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1)新型加香设备的加香精度与生产线滚筒加香设备基本一致,满足大线生产要求。(2)与传统滚筒加香设备相比,该设备加香前后物料造碎降低1.0%~1.5%,有效降低了过程消耗。(3)设备的加香均匀性优于传统滚筒加香设备,卷烟产品感官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