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瓦特镍镀液中加入添加剂后获得较稳定的悬浊液,利用这种镀液制得珠光效果良好的珍珠镍镀层。考察了添加剂用量、镀液温度与pH、电流密度等工艺条件对珍珠镍镀层外观的影响,并对珍珠镍镀层的耐蚀性进行了研究。扫描电镜下观察到珍珠镍镀层表面有无数重叠的圆形凹坑,直径约20~30μm,这些凹坑在光照下会发生较强的漫反射,在宏观上表现出柔和的珍珠效果。阳极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珍珠镍镀层的耐腐蚀性优于半光亮镍镀层。  相似文献   

2.
电镀珍珠镍     
1 前言  近些年来 ,国内外追逐新潮的人们对装饰性镀层外观提出了新的要求 :哑色外观。这种新型色泽镀层打破了装饰性镀层光亮外观的一统天下 ,成为电镀园地的一支新秀。哑色 ,典雅而柔美 ,所以一经问世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安美特化学有限公司的电镀珍珠镍工艺操作方便 ,维护简单。其镀层细微哑白 ,色泽均匀 ,且突出的特点是触摸后不留指纹印。采用该珍珠镍工艺加工的产品 ,受到了外商的赞扬。2 珍珠镍镀层的成因最早获得的珍珠镍镀层是一种复合镀层。这种复合镀层由两相组成 :一相是金属镍 ,另一相是金属化合物形成的分散相。分散相均匀…  相似文献   

3.
珍珠镍外观典雅,色泽柔和,具有绸缎般光泽的表面,正在逐步取代具有耀眼光泽的装饰性镀层,用于汽车、摩托车、家用电器等的零部件和装饰件。介绍了珍珠镍的3种制备方法,包括机械法、复合镀法、乳化剂法,以及后2种方法的电镀工艺。探讨了添加剂在形成缎面镀层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对珍珠镍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国内珍珠镍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1前言 在电子、灯具、汽摩工业中,形状复杂零件广泛采用锌合金压铸件.锌合金压铸件电镀黑色珍珠镍工艺是在原来电镀枪黑色锡镍二元合金的镀液中,添加一定量的铜盐,形成锡镍铜三元合金镀层.镀层外观光亮,典雅时尚,其结合力、耐蚀性、耐磨性远远超过镀黑镍、镀锌黑钝化.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对摩托车零件电镀采用预镀镍-半光亮镍-光亮镍-镍封-装饰铬的组合镀层工艺,能完全符合质量标准要求.本文提供了工艺流程和各镀液的配方.讨论了镀层内应力等工艺控制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镍基合金镀层及其复合镀层磨蚀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镍基合金镀层、镍基合金复合镀层及对比镀层的磨蚀特性.结果表明非晶态镍基合金及其复合镀层具有最佳抗磨蚀性能.  相似文献   

7.
许家园  周绍民 《电镀与精饰》1990,12(3):34-35,39
近几年来国内已开展多层镍工艺的研究和应用,无论是双层镍或三层镍,镀液都是由Watts液加入不同添加剂所组成.舔加剂中有一类主要是起整平和光亮作用,还有一类目的在于提高镍镀层的电化学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具有优良防腐性能的多层镍其镀层间的电位差必须严格控制,而选择添加剂并控制其用量对于多层镍镀层间的电位差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根据添加剂的性能特征,提出半亮镍、高硫镍和亮镍镀液中添加剂浓度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赫尔槽试验和方槽试验研究了添加剂(包括柔软剂、润湿剂、沙剂和稳定剂)以及工艺条件(包括电流密度、温度和时间)对电镀珍珠镍的影响,得到较佳的镀液配方和工艺为:Ni SO4·6H2O 400~500 g/L,Ni Cl2·6H2O 45 g/L,H3BO3 40 g/L,柔软剂双苯磺酰亚胺(BBI)8~42 m L/L,润湿剂丁二酸二己酯磺酸钠(MA-80)0.8~2.0 m L/L,沙剂TB 2.4~3.2 m L/L,稳定剂NB 0.8~2.5 m L/L,温度50~60°C,p H 3.5~4.5,电流密度2~15 A/dm2。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了珍珠镍镀层的微观结构,并通过中性盐雾试验对比研究了珍珠镍镀层和光亮镍镀层的耐蚀性。结果表明,珍珠镍镀层呈珍珠般柔和的银白色,其表面均匀分布着许多直径为3~10μm、深1~2μm的圆形凹坑。相同厚度的珍珠镍镀层的耐蚀性优于光亮镍镀层。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几种退除不良镀层的方法,包括钢铁件上不良铜及铜合金镀层、镍层的化学和电解退除法,铜及铜合金件上不良镍层的化学和电解退除法,不良镍铁合金镀层的退除法.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采用弱酸性氯化物体系电镀锌镍合金时镀液的镍锌比、温度、氯化铵含量,以及阴极电流密度、电镀方式等工艺参数对镀层镍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液镍锌比、温度、阴极电流密度对镀层镍含量影响较明显,氯化铵含量及磁力搅拌对镀层镍含量几乎无影响,采用脉冲电镀可以显著提高镀层镍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