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GB/T12704.1—2009、GB/T12704.2—2009、ASTME96—2005E法和BW法4种试验方法对几种常用基布及涂胶织物进行了透湿测试。证明织物的纱支经纬差异越大,织物的透湿性能越好;织物涂层含有亲水性基团可以提高织物的透湿性能;在透湿原理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测试方法得到的透湿率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丝绸》2021,(10)
锗纤维面料是含锗面料中最常见的一类,但其机织面料的开发和性能研究较少。文章开发四种含量比的秋冬衬衫用锗纤维面料,测试其基础服用性能和抗静电性能,并基于面料的抗静电性能,通过改变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探究面料抗静电性能的改变,以对其他抗静电产品的开发起到一定借鉴作用。结果表明,四种含量比的锗纤维面料的透气性、悬垂性符合开发目的,同时抗静电性均可达到GB/T 12703.4—2010中的C级以上技术要求。在50%~80%RH与15~25℃条件下,织物的抗静电性能随着湿度和温度的升高而提升,环境温湿度对于锗纤维面料的抗静电性能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梁家豪  高晓萍  梁庆忠 《印染》2023,(12):72-75
分析了GB/T 12703.1—2021新旧版本检测方法的差异。对7种单组分样品进行抗静电性能测试,并对各个样品在不同的环境湿度及试样夹持平整度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新旧版本检测方法的导电原理存在差异,新标准更为合理;环境湿度对抗静电测试结果影响较大,在标准区间内低湿度与高湿度的差距最大可达到28 s;试样夹持平整度影响测试数据的稳定性,使用金属胶布可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减少异常值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织物撕破强力测试方法中裤形法(GB/T 3917.2—2009)、梯形法(GB/T 3917.3—2009)和冲击摆锤法(GB/T 3917.1—2009)测试结果之间的差异,选择几种不同类型的织物进行对比测试分析。结果表示,3种方法撕裂原理相似,影响因素不同,结果之间具有相关性。同时本文对不同织物类型的最佳选用试验方法做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文章解析了新标准GB/T 12703.2—2021《纺织品静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2部分:手动摩擦法》,将其与旧标准GB/T12703.2—2009《纺织品静电性能的评定第2部分:电荷面密度》进行了差异性对比。结果显示,新标准提高了抗静电测试方法的准确性、实用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日常机织物采用GB/T 4802.1与GB/T 4802.2两种试验方法进行起毛起球性能的测试并评定其结果差异,得出GB/T 4802.2在机织物本身作为磨料,负荷质量为(415±2)g,摩擦次数为125次时,可以替换GB/T4802.1;通过对麻类机织物采用GB/T 4802.1与GB/T 4802.2两种试验方法进行起毛起球性能的测试并评定其结果差异,得出GB/T 4802.1中参数类别D(压力490cN,起毛10次,起球50次)更适合麻类织物。  相似文献   

7.
《印染》2019,(22)
针对吸湿速干纺织品评价过程中标准选用问题,分别采用GB/T 21655.1—2008与GB/T 21655.2—2009两个标准对Coolmax蜂巢网眼针织物和Coolplus/JC3/1破斜纹机织物的吸湿速干性能进行测试和评定,并对标准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对比分析结果评定的一致性、数据的稳定性、试验的方便性及指标的科学性等方面发现,两个标准在评定同一织物吸湿速干性时存在不一致性。GB/T 21655.1—2008测试数据针对性强,波动小,对针织物与机织物采用不同的指标评定值,但测试仪器多,过程复杂,时间长,适用于吸湿速干纺织品研究时使用;GB/T 21655.2—2009测试时间短,自动化程度高,但测试数据波动大,对针织物与机织物采用相同的指标评定值,适用于快速检测时使用。在服装检测时,可根据需要选取GB/T 21655.1—2008,以更准确地评价服装的吸湿速干性能。  相似文献   

8.
以己二酸、三乙醇胺、氯乙酸钠等为原料制备EA-1抗静电剂,采用红外光谱、粒径分布等方法对EA-1抗静电剂的基团和粒径分布进行了表征。用EA-1抗静电剂整理涤纶织物,借助扫描电镜对整理前后涤纶织物的形貌进行了观察,对EA-1抗静电剂整理涤纶织物的抗静电性能、耐水洗性能、拉伸性能、白度、K/S值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经过EA-1抗静电剂整理后的涤纶织物表面形成了一层均匀的导电薄膜,提高了涤纶织物的抗静电性能;数次水洗后涤纶织物的抗静电性能变化不大;与未整理涤纶织物相比,整理涤纶织物的拉伸性能、白度、K/S值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武警飞行服阻燃、抗静电、外观挺阔、抗皱性好的需求分析,根据羊毛、芳纶、阻燃粘胶、弹性涤纶与导电纤维的特点进行混纺,并结合春夏、秋冬服装特点,按照精梳毛纺工艺路线生产了2种不同规格的功能阻燃面料。同时介绍了含芳纶和羊毛阻燃面料的设计思路、结构特点、工艺流程以及生产实践。根据最终的常规和功能指标测试表明,其服用性能及物理指标完全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尤其是阻燃指标超过了GB/T 17951—2006《阻燃织物》规定的A级标准,具有良好的阻燃、抗静电等功能。  相似文献   

10.
国家标准GB/T 21655.1—2008《纺织品吸湿速干性的评定第1部分:单项组合试验法》和GB/T21655.2—2019《纺织品吸湿速干性的评定第2部分:动态水分传递法》,分别用于测试和评价纺织品的吸湿速干性能。分别采用这两种方法对20块样品进行测试,然后对两个标准的判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对两个标准中的检测项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织物,使用GB/T 21655.1—2008和GB/T21655.2—2019分别测试后,判定结果没有绝对的一致性;GB/T 21655.1—2008中的蒸发速率、滴水扩散时间、芯吸高度与GB/T 21655.2—2019中的部分检测项目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DHZ-20抗静电剂的基本性能和主要特点,并以T/C 50/50 14.5×14.5防羽布和T/C 95/05 13×13平纹织物经纱上浆为例,详述了DHZ-20抗静电剂的使用方法、浆料配方和织造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其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浏览·标准     
正《纺织品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4部分:随机翻滚法》等7项纺织标准发布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告,批准199项推荐性国家标准。其中纺织类标准有GB/T4802.4—2020《纺织品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4部分:随机翻滚法》、GB/T 39025—2020《有色聚酰亚  相似文献   

13.
为更好理解运用新标准GB/T 4802.4—2020《纺织品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4部分:随机翻滚法》,对比分析了其与旧标准GB/T 4802.4—2009的主要差异。通过试验验证新标准具有较好的测试稳定性,测试结果与标准GB/T 4802.3—2008起球箱法不具有一致性,最后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主要采用高效抗静电剂HS-2032对涤纶织物进行抗静电整理,以改善其抗静电性能。设置工艺条件时,以整理剂的浓度、焙烘温度、焙烘时间为参数,讨论了工艺参数对纯涤纶织物抗静电性能的影响,再通过悬垂性测试、强力和透湿性测试来评定整理的效果,最后综合诸多因素,确定出整理剂对涤纶织物抗静电整理的最优工艺:质量浓度为8g/L,焙烘温度175℃,焙烘时间45s。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PDMDAAC/AM)在涤纶上抗静电性能。采用烘干和焙烘两种整理工艺对涤纶织物进行处理,进一步运用接触角测试仪、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其处理前后表面结构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PDMDAAC/AM在涤纶织物上具有很好的抗静电性能,并且表现出良好的耐洗性。良好的抗静电性能主要来源于聚合物在涤纶织物表面的附着。研究还发现两种工艺整理后,织物的抗静电性能和手感有一定的差异,主要是因为PDMDAAC/AM在高温焙烘下产生交联。  相似文献   

16.
《印染》2015,(5)
使用5种抗静电剂对毛及其混纺织物进行抗静电整理,分析了羊毛织物的抗静电性能,优选适宜的抗静电剂。研究结果表明:毛织物使用50 g/L抗静电剂FK-312,毛/涤混纺织物使用30 g/L抗静电剂1160,毛/粘混纺织物使用30 g/L抗静电剂570。浸轧抗静电整理剂后,于100℃烘干3 min,精纺羊毛和毛/粘混纺织织可于130℃焙烘1.5 min,而毛/涤混纺织物可在140℃焙烘1.5 min。  相似文献   

17.
汪青  王明  陈水林 《印染》2010,36(13)
采用掺La3+-TiO2/SiO2复合水溶胶对涤纶织物进行抗静电整理。测试了整理后织物的感应电压、半衰期和摩擦电荷面密度,优化了整理工艺,并探讨了掺La3+-TiO2/SiO2复合水溶胶的抗静电机理。结果显示,TiO2/SiO2复合水溶胶整理涤纶织物的抗静电性能大大提高,不同配比TiO2/SiO2复合水溶胶整理织物的抗静电效果差别不大;掺杂La3+的复合水溶胶能进一步提高涤纶织物的抗静电性能;当水溶胶的浓度为0.1 mol/L以上,掺La3+量为0.3%,采用轧烘沸煮工艺,涤纶织物的抗静电性能最佳,织物经20次皂洗后仍具有一定的抗静电性能。  相似文献   

18.
李淳  赵莹  任亮 《产业用纺织品》2007,25(10):18-20
通过对静电产生机理的研究,指出过滤布上存在静电的危害性,采用嵌织导电丝的方法设计开发了抗静电过滤布。依照标准GB/T 12703-91测定电荷面密度,对所开发的样品进行了检验。研究了防静电过滤布中导电纤维的间隔距离和导电纤维的含量与织物的抗静电性能的关系,通过计算机曲线模拟,求出变量之间的回归曲线方程,根据织物的允许电荷面密度计算出导电丝的理论间距和理论含量。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产品应用作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9.
针对涤/粘中长仿毛织物存在的静电问题,阐述了抗静电的评价指标以及测试方法,对涤/粘中长仿毛织物抗静电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为改善涤/粘中长仿毛织物的抗静电性能,开发了几种加入不同原料的涤/粘混纺产品,并进行了测试和分析.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得出:不同的产品,抗静电性能不同;织物结构相近的品种,在不同的印染厂加工,后整理工艺不同,静电压值和静电半衰期值不同,抗静电效果也不一样;涤/粘中长仿毛产品的抗静电性能与原料有关,加入高吸水涤纶、改性涤纶和大豆蛋白复合纤维可明显改善织物的抗静电性.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合纤织物抗静电性,选择抗静电剂TF-480分别对染色涤纶和锦纶织物进行整理,探讨整理剂用量、焙烘温度、时间、交联剂的加入及其用量对抗静电性能效果的影响,优化整理工艺。通过测量静电电压峰值和半衰期,分析织物抗静电性能;检测经20次洗涤后织物抗静电性能的耐久性;测定整理前后及水洗前后织物的K/S值,观察色变情况。结果表明:抗静电剂TF-480质量浓度为30~40g/L,焙烘温度170~180℃,时间30~40s时,抗静电整理效果较好,尤其是整理的涤纶织物,经多次洗涤后抗静电性能保持良好,色泽变化小,在整理锦纶中加入交联剂可提高抗静电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