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河河口清水沟流路演变及其治理措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实测资料,分析了清水沟流路自1976年改道以来的水沙特点,演变规律以及河口淤积延伸的特点。1996年清8人工出汊工程实施后,在减轻河口地区防洪压力和淤海造陆变海上石油开采为陆上开采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同时对入海流路规划改走北汊的海域条件和改走北汊的行水年限进行了分析和详细计算。通过分析认为:只要辅以必要的治理措施,清水沟流路还有一定的行河潜力,预计改走北汊后,可行水15年左右。  相似文献   

2.
黄河河口变动性及其治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根据实测资料,在总结黄河河口频繁变动的演变规律基础上,分析了高潮线以上河道出汊、衰亡的变动过程,提出了维持河口段单一窄深河槽、疏浚拦门沙、滩地放淤固槽以及准备好预改道流路等河口治理的系统工程方法。河口治理,只有根据河道演变基本规律,因势利导,以水治沙,以沙防水,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黄河河口治理措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口治理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探求不同治理措施条件下尾闾河段冲淤规律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原型资料和模型试验结果,分析了清水沟改道和清8改汊对河口淤积延伸的影响,探讨了河口段挖河疏浚对尾闾河段水位、河床冲淤变化的影响。认为黄河河口采取有计划的改汊和长期挖河疏浚,可延长河口现行流路行河的年限。但从长期看,河口段较大规模的改道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4.
5.
6.
针对加快黄河河口治理对于发展地区经济、流域治理的重要性做了分析和阐述,并提出了主要治理措施,籍此作为黄河河口治理规划设计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黄河口清8出汊工程的作用及对河口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实际查勘、依据多年积累的原型观测资料 ,分析了清 8出汊工程对黄河河口、河床演变的作用 ;解答了入海口门调整的淤海造陆效果、对河口段河道、防洪、流路演变的贡献等问题 ;论述了黄河河口演变的机制 ,揭示了黄河河口第三次小循环的形成、发展及黄河河口流路在下半个世纪的归宿 ;得出了人工干预下的河口河道形成机制 ;提出了科学地确定黄河口门出汊调整的时机、地点与周期 ,极大地延长黄河自然演变单循环过程中最有利于行河周期的可能性及人工干预下复循环演变规律的存在性。使人工干预河口演变、延长河口流路使用年限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1996年汛期黄河下游河道及河口冲淤演变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汛期黄河下游枯水中沙,是1986年以来的第11个枯水年份,7-10月下游河道共淤积泥沙6亿t左右,其中7月份淤积泥沙4.27亿t,占相应少量的81%,分析了1996年汛期下游河道及河口段的冲淤情况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综述了1986年以来的河道冲淤特点及河道萎缩情况,对下游洪水位进行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黄河河口未来来水来沙的变化及其影响,从人类活动要与自然协调共处出发,讨论了在新来水来沙条件下黄河河口治理中的几个主要问题,包括入海流路、三角洲演变、防洪抗凌、水资源、生态环境和湿地保护、社会经济规划布局以及河口管理等。指出了尽管黄河水少沙多的基本特性不变,河口的演变规律就不可能有大的变化,但正确的人为干预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这为治理方案的研究留出了很大空间。水资源是黄河河口治理的核心,根本出路在于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建设节水型社会和提高用水效率。黄河河口存在的种种问题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必须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进行统一管理。河口治理是黄河全流域治理的一部分,必须统筹兼顾,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运用遥感卫星照片分析黄河河口近期演变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本文在收集多时相卫星照片的基础上,分析了黄河口地区近期(1976~1992年)清水沟流路、沙嘴及其附近海岸线的演变情况,初步探讨了水来沙与沙嘴演变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沙嘴淤进、蚀退幅度对其附近海岸线的影响情况.此外,对黄河海港及钓口河流路断流之后的海岸线变化进行了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黄河河口的治理与三角洲地区泥沙的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对黄河口地区的形势与河口治理的新认识和小浪底水库修建后河口地区面临的新形势,指出在今后河口治理中,必须结合当地经济发展,使河口治理与泥沙利用相结合,泥沙利用与疏浚相结合,以支持黄河三角洲地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利用实测水沙和地形资料,系统地分析了长江中游戴黄河段的演变特点、趋势及河道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表明:近年来戴黄河段总体河势基本稳定,但局部河段变化仍较大,主要表现为戴家洲头分流区河势不稳定,主流摆幅较大,影响河势和航运安全;戴家洲左汊左岸及黄石河段凹岸已护岸线主流贴岸冲刷,岸线不稳定,影响堤防安全。在此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对戴家洲左汊已护岸线进行加固,实施直港凸岸中上段低水潜丁坝工程和戴家洲右缘中上段护岸工程,对黄石河弯进行护岸加固及对黄石江滩进行综合整治等治理措施,可为河道治理研究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黄河河口治理及其对下游防洪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尚池 《人民黄河》1995,17(11):13-19
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黄河口清水沟流路走河以来的冲淤变化和学业特点;针对黄河河口地区的治理现状,指出目前河口地区的防洪形势十分严峻。在对比新中国成立以来三条走河流路情况的基础上,认为现行流路可再延伸10-15km才达到改前的状况,时间大约需要7-10年。同时强调指出,鉴于目前清水沟流路主槽淤积严重,河口地区的防洪工程建设还很不完善,一旦遇较大洪水就有提前改走北汊的可能,甚至会出现南北分股南北多股分流  相似文献   

15.
钱塘江河口床演变及治理实践(初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黄河河口实体模型的规划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河口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使得黄河河口冲淤演变较其他江河的河口具有特殊的规律性,加上黄河河口观测资料既少又不系统,河口数学模型还很不成熟,对上述诸多现象还难以模拟。因此,开展河口相关问题的研究,必须借助于模型试验的手段,只有通过实体模型试验并结合实测资料分析、数学模型计算等综合方法才可望得到更为有效的解决。  相似文献   

17.
关于黄河河口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围绕黄河河口流路安排、河口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河口流路安排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河口地区防洪、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长期固定人海流路不利于保障河口和下游防洪安全、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解决途径是有计划地使人海流路摆动。来水来沙量的减少、河口附近海域条件相对较好、人类已经探索出一些控制河口淤积的措施、防洪工程建设的加强等为稳定流路提供了条件,延长清水沟流路的使用年限是可能实现的,但要充分认识“少水少沙”条件下河口河道仍然会严重淤积的事实,充分认识河口各种减淤措施的可能潜力和局限性。如何保护好河口地区的生态环境,是黄河水资源未来能否在河口得到优化配置的核心,为此,要研究人类希望保障和可能保障的生态环境规模和目标、生态恢复到相应目标最少需要多少淡水等课题。河口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建立在水资源紧缺的基础上,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只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冯自环  张同德  牛景宾  余欣 《人民黄河》2002,24(10):28-28,31
在满足黄河下游防洪总体布置要求的前提下,考虑河口三角洲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对河口的流路演变分析及对流路行河年取进行预测,针对河口河段防洪存在的问题。对现行流路安排堤防加高帮宽,险工及河道整治工程的新续建及加高加固等,有计划地安排流路的局部改汊,并规划改汊所需的工程措施,从而基本保证设计条件下河口流路的相对稳定,并满足河口的防洪要求。  相似文献   

19.
黄河河口2021年出现罕见的长历时低含沙量洪水过程。采用实测水文资料和卫星遥感影像分析河口河道的冲淤特性和口门演变,探讨流路稳定状况。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和秋汛两次主要洪水过程历时共91天,平均流量为3 123 m3/s,平均含沙量为6.7 kg/m3。河口河道段因河床粒径粗化接近冲刷平衡,冲刷体积为0.04亿m3;尾闾段因口门主流取直摆动,发生明显溯源冲刷,冲刷体积为0.14亿m3。自2013年西河口以下河长达到60 km后,口门因沙嘴延伸较长、来沙量显著降低,形成比较稳定的分汊入海态势。2021年汛后河势稳定,感潮段河势顺直,口门“大水取直、小水坐湾”,目前流路仍处于较为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20.
黄河河口河道冲淤特性及治理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司书亨 《人民黄河》1994,17(5):8-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