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几百年前,小乘佛教传人西双版纳,很快成为傣族全民信仰的宗教,故佛寺建筑到处可见,几乎每个村寨都有佛寺,有的佛寺旁边还建有佛塔。由于佛寺、佛塔是傣族群众生活的中心场地,是他们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圣殿,所以建筑、雕刻和泥塑主要用于佛教方面。佛教建筑艺术成了傣族人民宝贵的文化艺术财富,从中也可以看出傣族人民的聪明才智。  相似文献   

2.
佛教建筑     
中国佛教建筑包括佛寺、佛塔和石窟。佛教建筑在初期受到印度影响的同时,很快就开始了中国化的过程,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和文化性格,充满了宁静、平和的氛围。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8)
目的:探讨傣族南传佛教与中医在心理调适方法上的相关性。方法:通过田野调查、文献研究整理提炼出傣族南传佛教中蕴含的心理调适方法,与中医心理调适方法进行对比,探讨二者的相关性。结果:傣族南传佛教蕴含着丰富的心理调适方法,在心理病症的预防和治疗方面有着显著作用。结论:傣族南传佛教与中医在情志病症的预防和治疗方面有诸多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4.
楚超超 《华中建筑》2007,25(12):155-158
新加坡佛教主要是由早期的中国移民传入的,他们的民族风俗及宗教信仰形成了新加坡早期宗教信仰,他们建造的早期寺庙建筑成为新加坡传统佛教建筑的雏形.该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加坡传统佛教寺庙的类型及实例.随着新加坡佛教的发展及其他因素的影响,现代佛教建筑也大大迥异于传统寺庙,文章探讨了影响新加坡现代佛教发展的因素,及现代佛教建筑的发展,试图揭示其变迁历程.  相似文献   

5.
陆泓  王筱春  朱彤 《建筑师》2005,(3):56-61
笔者经过数年实地考察和相关资料研究分析中国傣族古城聚落地理,归纳傣族古城的指标体系,有如下结论:娜允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傣族历史文化古城。孟连宣抚司署是中国仅存的傣族古典礼制建筑。娜允是为世界提供历史悠久、已经消亡的华夏傣族土司文化最真实的特殊见证。娜允傣族建筑文化品类完整,文化脉络清晰,是傣族建筑文化的杰出代表,其特殊的地理特征向世界展示了娜允傣族社会近七百年的历史文化。所以具备了世界文化遗产的资质。应该积极保护娜允古城,使其成为世界了解傣族历史文化的窗口。  相似文献   

6.
戴进 《建筑知识》2014,(9):75-75
从历史上傣族的迁徙与文化发展的脉络来讲述西双版纳傣族宗教建筑的塔、缅寺的形制、特点与原由。  相似文献   

7.
袁镜身 《建筑》2000,(11):39-40
  相似文献   

8.
王瑗 《华中建筑》2002,20(3):89-91
该文以具体资料以及数据总结说明了汉唐时期佛教建筑的地理分布,数量增减以及佛寺规模的变化情况,并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对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作了简要的分析及论证,为早期佛教建筑的总体存在和发展勾勒出一个清晰的轮廓。  相似文献   

9.
杨庆 《云南建筑》2005,(3):88-90
从云南傣族传统聚落的形态演变,分析傣族聚落的构成特点,概括傣族聚落的形态特征;从宗教建筑、民居建筑等方面较系统地介绍云南傣族乡土建筑的特色。本文摘自作者主持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遗产中心(WHC)资助研究项目“Thematic Study on the Ethnic Traditional Settlement and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of Dai People in Yunnan Province of China as well as that in Vietnam, Thailand and Laos”,项目编号4500014241。  相似文献   

10.
李宏 《云南建筑》2006,(2):20-22
孟连傣族村落和传统建筑文化与环境特色鲜明:从城区格局、村落环境及民居三个方面阐述,深受土司文化、宗教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滇西北丙中洛的不同民族聚居和云南藏族在不同地点聚居为例,从“同一地区不同民族聚居”和“同一民族不同地区聚居”2个平行层面,研究自然气候、地形环境、村落布局、交通、建筑规模形制、空间结构、材料装饰等方面,对比分析了该地区约30个村落和近60个建筑案例,初步总结出民族聚集地建筑地区性与民族性的关联性规律及其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2.
根据社会贡献力的内涵,明确建筑业社会贡献率的评价指标,分析安徽省建筑业发展现状,并将其与中部其他四省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建筑业产业贡献率、建筑业产业拉动率以及建筑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例,来衡量安徽省建筑业的社会贡献力.  相似文献   

13.
温玉清 《建筑创作》2007,(9):139-144
2006年初,数篇已经散佚70余年的论文原稿在中国文物研究所被发现。这些极其珍贵的手稿皆系中国营造学社梁思成、刘敦桢二位先生于1936年前后撰著,应是当年中国营造学社准备刊行的学术专辑《古建筑调查报告专刊·佛塔》的主要内容。今年9月19日。适值刘敦桢先生110周年华诞之纪念。作为最先亲睹刘敦桢先生七十年前未刊手稿的晚辈末学之一,本文即是笔者研读其中《河北定县开元寺塔》一文的读韦笔记,不揣浅陋,善昧为之,谨以此表达对中国建筑史学研究先贤前辈深切的怀念与无上的景仰。  相似文献   

14.
王母池为泰山著名的道教宫观之一。采用实地调研与图像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其建筑装饰纹样及文化寓意进行了系统解析,显示出装饰纹样的丰富性、道教文化的地域性及传统礼制的影响等特点,以期推进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为相关纹样的转译与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胡晓鸣  张锟  龚鸽 《华中建筑》2009,27(12):148-151
该文从浙江清湖和安徽西溪南两个聚落共同的地理特征—滨河入手,从动态、静态及文化三个角度比较分析了河流对于两处聚落的影响,提出河流在人类聚落发展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单军  吴艳  冯晓波 《华中建筑》2012,30(6):157-161
该文以滇西北偏远地区不同民族聚居地天主教堂的形成和演变问题为引导,选取云南滇西北迪庆州德钦县燕门镇茨中天主教堂、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重丁天主教堂和贡山县棒当乡迪麻洛村白汉洛天主教堂作为典型案例比较研究。通过实地调研,文章对比分析了三个教堂在天主教传统及教规、中西传统建筑文化和建筑技术与艺术层面的异同,总结出影响偏远地区教堂建筑的三类因子:I类-“人-神”相关的文化传统因子;Ⅱ类-“人-地”相关的地区性因子和Ⅲ类-“人-人”相关的民族性因子。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我国和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人员的工作价值观、综合素质及其工作内容等进行比较,对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一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郑洁 《规划师》2005,21(1):56-59
广西桂平西山风景名胜区分区详细规划经过探讨风景名胜区佛教景观规划的几种方案,提出以宗教脉络贯穿全山,以有限的建筑营造山不断升华的宗教意境,通过“三主一辅”的寺庵体系将这规划思路落实于空间,并指出风景名胜区的佛教建筑能构建不应孤立考虑,而应结合整个规划体系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19.
陈蔚  杨林  陈鸿翔 《室内设计》2013,28(4):49-55
侗族鼓楼是侗族建筑的集中代表,也是黔东南地区的传统文化标志,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采用田野考查和三维数字模型分析的方法,从侗族鼓楼形态与空间、建构技术与文化等几方面对侗族鼓楼进行了探索研究,系统地阐释了侗族鼓楼所蕴涵的民族与地区传统文化和建筑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20.
王宇鹏  张军  林敏 《新建筑》2012,(5):94-97
随着全球国际化趋势的到来,云南本土的地域建筑受到了一定冲击,出现了"食洋不化"与"食古不化"两种趋势。着眼于体验经济的背景,借鉴批判地域主义理论,以大理古城红龙井旅游文化中心为例,探讨云南地域建筑的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