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5 毫秒
1.
以镀锌钢板作为对比,考察锌铝镁钢板涂装前处理和电泳性能.结果显示:锌铝镁钢板的脱脂性能与镀锌钢板相近,磷化膜外观、膜重、覆盖率和结晶尺寸与镀锌钢板差异较小,电泳漆膜外观、膜厚、附着力和耐冲击性与镀锌钢板一致,但电泳漆膜的杯突极限性能和划线循环腐蚀性能优于镀锌钢板.  相似文献   

2.
蓝荣福 《涂料工业》2019,49(8):69-74
涂装新线出现车身磷化膜结晶疏松、粗大的异常现象,通过对钢板表面状态、表调槽液参数、表调性质、表调水质、表调温度、磷化槽液参数等的分析,得出表调温度高、磷化总酸低是磷化结晶异常的主要原因。实验一方面通过降低脱脂温度、新增表调前新鲜工水喷淋、增大风阀开度等措施降低表调温度;另一方面通过更换故障的磷化循环泵提高磷化总酸,最终解决了磷化结晶异常的问题,保证了现场生产的顺畅与车身品质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中国涂装》2009,(1):36-36
1机床零件磷化常见缺陷及防止方法 1.1磷化膜结晶粗糙多孔产生原因:磷化槽液中游离酸度过高,磷化液中氧化剂量不足,槽液中亚铁离子含量过高,零件表面有残酸,发生过腐蚀。防止方法:降低槽液中游离酸的含量,增加氧化剂比例,加双氧水进行调整,加强中和及水洗,控制酸洗浓度和时间。  相似文献   

4.
3.3.2表面调整表面调整的作用是在基材上形成很多晶点,细化磷化膜结晶。如果表面调整失效,钢铁锌系磷化膜呈蓝彩色,膜粗糙,与基材的结合力不佳,最终导致涂层的附着力也不合格 铝及铝合金的锌系磷化膜异常粗糙,结晶颗粒大,膜与基材的结合力差,最终导致涂层的附着力也不合格 锌及锌合金基本无磷化膜,表面容易挂灰,涂层的附着力也不合格。  相似文献   

5.
以磷化工艺的设计及验证过程为基础对细结晶磷化膜工艺进行研究。此工艺目的是参考大众TL 235标准得到长2~12μm、宽1~6μm,均匀、完整、致密的细结晶磷化膜层。通过优化工艺流程,调整操作参数发现:工件前处理方式、表面调整剂的浓度、磷化液的酸比对磷化膜的成形状态影响较大。经过试验确定了最终的工艺流程和细结晶操作参数,并提出了细结晶磷化膜工艺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CVD金刚石膜表面晶粒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灵平  李绍禄 《炭素》1999,(2):17-19
采用热丝CVD法连续沉积金刚石,其晶粒尺寸与沉积时间至非线性关系,随着时间的延长,晶粒生长速率降低;工艺条件对金刚石膜表面晶粒度的影响主要与产生二次形核的时机有关。高的衬底温度和工作气压有利于得到粗大的晶粒尺寸,提高碳源浓度可使未成膜前的晶粒尺寸增大,而对成膜后的晶粒尺寸只有在浓度足够大时才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20#碳钢样片为基底材料,采用浸渍提拉法,在经磷化的碳钢样片基底上,制备了膜厚为13(±2)μm的聚四氟乙烯疏水涂层,并对其物理化学性能和腐蚀情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普通的磷化碳钢表面,其磷化颗粒晶体尺寸比较粗大,且颗粒分布不均匀;采用磁力搅拌的磷化碳钢表面,其磷化颗粒晶体尺寸细小而致密.所制备的磷化膜由Zn3(P...  相似文献   

8.
通过扫描电镜和电化学工作站研究表面调整工艺对镁合金磷化膜微观形貌和耐蚀性的影响,并通过金相显微镜和点滴试验研究表面调整时间对镁合金磷化膜微观形貌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调整可以细化结晶,减少微裂纹,提高磷化膜的耐蚀性;当表面调整时间为60~90s时,形成的磷化膜孔隙率低、覆盖完整,能有效提高镁合金基体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使钢制电缆桥架较好地满足使用要求,通过磷化处理对制造钢制电缆桥架常用材料Q235A钢板进行防腐蚀保护,并对磷化膜进行封闭处理.使用扫描电镜及能谱仪表征了裸钢板、未处理的磷化膜和处理后的磷化膜的表面形貌和成分,并对比分析了它们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裸钢板、未处理的磷化膜和处理后的磷化膜表面形貌和成分有所不同,磷化膜...  相似文献   

10.
原霞  王衍强 《云南化工》2019,(4):122-123
近年来,镀锌钢板被大量地应用于汽车生产上,其表面的磷化处理主要用作增强有机涂层与镀锌钢板基体间的结合力与防护性,以满足现代生产对涂装的要求。对磷化处理采用的专利技术进行了梳理,对日后汽车用钢板的磷化工艺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一种用于汽车和通讯行业的新型预磷化镀锌钢板的粉末喷涂前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晶相、膜质量及盐雾试验,对预磷化板的现有工艺进行了改进。酸洗工艺对预磷化板是不利的,酸洗工艺完全破坏了预磷化膜层。盐雾试验结果表明,预磷化镀锌钢板经过弱碱性脱脂剂清洗,经表调、磷化然后和粉末涂料结合,可以得到良好耐蚀性和附着力强的涂层。  相似文献   

12.
黄晓梅  刘亮  王艳艳 《电镀与涂饰》2010,29(6):29-31,34
通过极化曲线优选了锌系磷化膜的配方,比较了镁锂合金基体和磷化膜的电化学阻抗谱,观察了60℃下不同磷化时间的磷化膜表面及截面微观形貌,分析了磷化膜的组成.结果表明,优选出的锌系磷化膜对镁锂合金基体具有较强的防护作用,与基体相比,低频容抗高度增加近4000倍;磷化膜的形貌为膜层附着镶嵌颗粒.能谱分析表明,膜层主要由P、Zn、O元素构成,磷化膜主要成分为磷化锌,颗粒处Zn和P的含量大于膜层处.  相似文献   

13.
通过试验研究汽车板在涂装底漆工艺中表面前处理和电泳工艺的适应性,选取本钢DC06冷轧板和DC56D+Z镀锌板,使用本钢表面处理模拟试验机等作为试验设备,进行了脱脂-表调-磷化-电泳为主线的涂装试验。按照汽车厂标准,对试样进行了磷化膜外观、结晶尺寸、质量、P比和电泳漆膜厚度、光泽度、漆膜附着性能等多个项目的评价,各项指标均符合汽车厂要求,说明本钢汽车板具有良好的涂装工艺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磷化温度对汽车用冷轧钢板表面锌-锰磷化膜的外观及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锌-锰磷化膜主要由Zn、Zn_3(PO_4)_2和MnHPO_4组成。当磷化温度低于50℃或超过65℃时,磷化膜的外观和耐蚀性都不太理想;随着磷化温度的升高,磷化膜的色泽趋于均匀,耐蚀性逐渐改善。当磷化温度为60℃时,磷化膜呈深灰黑色且色泽比较均匀,耐硫酸铜点滴时间达到75 s,在盐水中浸泡24 h后磷化膜表面的腐蚀坑数量较少,其耐蚀性明显比未磷化的冷轧钢板的耐蚀性好。  相似文献   

15.
后处理剂     
<正>1涂装磷化膜钝化处理的作用(1)降低孔隙率,提高耐蚀性锌系磷化膜钝化后的耐蚀性提高30%~50%;轻质磷酸铁膜和轻质磷酸锌-铁膜钝化后的耐蚀性提高一倍。(2)改善磷化膜与电泳涂料的配套性主要改善P比值低的磷化膜与阴极电泳涂料的配套性,优化电泳涂层的性能,如耐盐雾、锥形弯曲、杯突等性能均可提高10%以上。2钝化处理机制及要求钝化机制是钝化液溶解掉磷化膜的高峰部分,钝化基体微观裸露部位,使磷化膜表面性能接近。  相似文献   

16.
钛合金化学镀Ni-P合金前处理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浸蚀、浸锌等前处理过程对钛基体渗氢及化学镀Ni-P合金镀层与基体结合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混酸浸蚀液,可以有效除去钛合金表面的钝化膜,控制基体中的渗氢量;二次浸锌得到的Ni-P合金镀层结合力较好,镀层均匀、紧密,镍晶粒尺寸较小。  相似文献   

17.
以钢铁和铝及铝合金为基材,研究了锌离子浓度对酸度、磷化转化膜的外观、钢铁件硫酸铜点滴时间、铝件氢氧化钠点滴时间的影响,最终获得了致密、耐腐蚀的铝及铝合金磷化膜。  相似文献   

18.
郭晶  许晓龙  董浩  卢春山  李小年 《化工学报》2015,66(10):3957-3964
活性炭表面物化性质是炭基催化剂催化TeCA脱HCl合成TCE反应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采用酸、碱对活性炭进行调变处理,通过XRF、BET、Boehm滴定、GC-MS等对处理前后活性炭的物理结构、表面基团、无机氧化物种类和数量,以及反应后活性炭的物理结构和表面残留有机物的表征分析,研究了活性炭催化TeCA脱HCl反应性能与其表面物化性质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酸、碱等处理对活性炭物理结构和表面基团影响较小,但显著改变了无机氧化物种类和数量;反应后活性炭比表面积下降明显,表面残留有五氯丁二烯;活性炭中铝、铁氧化物与五氯丁二烯含量、孔道堵塞程度和失活速率呈密切对应关系。铝、铁与HCl生成的AlCl3和FeCl3 Lewis酸中心是促进TCE聚合进而导致孔道堵塞而失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单晶硅、钛、钼、铌、钽基体上制备掺硼金刚石薄膜。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拉曼光谱仪、四探针电阻率测试仪研究其物相组成、表面形貌、晶体结晶性和电阻率。硼原子代替碳原子进入金刚石晶格中,产生更多的缺陷形核中心,导致掺硼金刚石薄膜的金刚石晶粒尺寸和电阻率随着掺硼浓度增加而减小。金刚石薄膜和基体间形成碳化物,金刚石在石墨层上形核生长。碳原子在不同基体中的扩散系数不同,导致硅基掺硼金刚石薄膜的晶粒尺寸更小且更加均匀,金属基体上的部分金刚石出现了异常长大的现象。采用该方法制备的掺硼金刚石薄膜的结晶性较好,由于基体热膨胀系数较金刚石大从而导致薄膜内部产生压应力,使得金刚石薄膜的D峰均向高波数偏移。  相似文献   

20.
铁氧化物对有机胂酸的吸附性能差异较大,对有机胂酸的吸附量在0.002~173 mg/g左右,吸附速率在0.000 07~30.06 g/(mg·h)的范围之内。首先分析了有机胂酸的类型、铁氧化物表面性质、pH、和温度对铁氧化物吸附有机胂酸的影响;其次阐述了腐殖酸对有机胂酸在铁氧化物上的吸附受腐殖酸浓度和pH的影响;介绍了腐殖酸对有机胂酸吸附过程的影响机制包括分子间作用、静电作用和络合作用机制;最后,对铁氧化物和有机胂酸的研究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