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一直是电路理论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当受控源的参数发生变化时,可能会使得线性电阻电路无解、无穷多个解或使动态电路变得不稳定.本文通过计算实例分别讨论了线性电阻电路和线性二阶电路解的性质和受控源参数的关系,用Multisim仿真软件对受控源的参数进行了扫描分析,并得出了有关分析结果,体现了Multisim仿真软件在含受控源线性电路分析中的有效性,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MEMS陀螺仪的工作原理,基于Verilog-A硬件描述语言建立了环形二极管解调的陀螺仪接口电路模型,并对电路进行了行为级仿真和实验验证。接口电路模型中的所有模块性能指标由计算推导得出,通过Verilog-A语言定义。本文还研究了接口电路相关参数改变,对系统输出的线性度,电容电压增益,建立时间的影响。该模型为后续硬件设计及优化提供了可靠的参照。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频率响应法给出了RLC串联电路参数的测量方法.频率响应与RLC串联电路参数之间呈现非线性关系,通过变量代换得到了线性拟合模型,从而简化了求解过程.基于Multisim的仿真计算结果和基于实际测量的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作为RLC串联电路参数的测量方法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4.
范麟  严顺炳 《微电子学》1990,20(6):43-48
本文介绍了可广泛用于IC电路设计的线性IC电路模拟系统。主要叙述了电路模拟软件实用功能设计,新的器件模型的建立;叙述了把电路模拟与实际工艺结合起来的参数提取程序的设计。  相似文献   

5.
有源馈电线性与或门的参数设置与PSpice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有源馈电线性与或门的电路结构,分析了它的等效模型,设置了诸电路参数,并应用PSpice4.02对10级级联的线性与或门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每级有源馈电线性与或门的平均传输延迟约为0.4ns,平均逻辑摆幅衰减约为0.05V,这证明了它具有超高速及可多级级联的工作特性。  相似文献   

6.
均匀传输线可以采用电磁场理论来建立分析模型。而电路理论在电磁场理论基础上、加上集中参数假设,也可建立均匀传输线的分析模型。本文在推导出两种分析模型基础上,论证了两种模型的一致性,并从场和路两方面剖析了传输线传播特性与其周围媒质传播特性的差异、以及影响传输线传播特性的因素。本文的探讨,有利于从事"电路理论"和"电磁场"课程教学的教师加深对均匀传输线传播特性参数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有机薄膜晶体管直流电流-电压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电流-电压特性的研究,建立了一种用于电路模拟的仿真程序(SPICE)的OTFT直流电流-电压模型,所用的参数都可从实验特性曲线中提取。对一种基于并五苯(Pentacene)的底栅顶接触(TC)结构的OTFT的实验曲线进行参数提取,并利用所得的参数与建立的模型进行仿真,得到的输出特性和转移特性曲线与实验结果无论在线性区还是在饱和区都具有较强的一致性,验证了本文所建模型及参数的准确性。建立的模型能够准确描述OTFT的直流特性,可用于有机电路的SPICE仿真。  相似文献   

8.
MESFET和PHEMT大信号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 MESFET和 PHEMT大信号建模的现状 ,提出了在 DC和脉冲两种状态下通用于 MESFET和 PHEMT的精确 I-V模型 ;提出了具有二维 C-V模型精度的一维C-V模型和负载线 S参数测量提取方法 ;提出了采用改进 Cold FET测量与提取技术进行管壳封装器件建模的方法。本文的大信号模型具有很好的数值收敛性和标准的等效电路。提出的模型精确地模拟了器件的 DC I-V、脉冲 I-V、偏置相关 S参数、 C-V特性和电路的功率、增益、效率以及线性特性 ,并用几个实例证实了其精度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9.
频率响应是光电耦合隔离放大器的一个重要参数。首先介绍了光敏三极管光电导工作模式和集成运放宏模型,然后利用该原理对使用双路光耦设计的线性光耦隔离放大器电路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并推导了电路频响的计算公式。对该电路的频响与电路中元件参数的关系进行了仿真和实验,最终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0.
对在非线性模拟电路中采用基于灵敏度序列的故障诊断方法进行了研究.针对非线性参数特性,首先采用分段线性叠代方法构建元件的线性模型,在被测电路中采用戴维南和诺顿定理等效替换;而后分段进行测前仿真,构造故障字典.采用分段线性叠代的方法,巧妙地构建了非线性元件的分析模型,避免了求解繁复的非线性代数方程或非线性微分方程.通过对两种等效替代模型进行分析和比较,指出各自的适用范围.在分段线性化后,引入工作域分析策略,简化了含多个非线性元件电路的测前分析.理论分析和相关实验为研究非线性电路的测试与故障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滕建辅  董健  史斌  马杰 《电路与系统学报》2007,12(4):124-127,131
电路网络的符号传递函数分析技术在电路分析与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Nullor元件,构建了理想电压源的模型,扩展了节点分析法的应用范围,并且基于Mathematica强大的符号处理能力,设计出一种求解网络符号传递函数的节点分析法。该方法可以求解节点间含有理想电压源的线性时不变(LTI)系统中各种电路参数的符号传递函数。电路分析与设计实例表明,利用本文给出的方法所开发的符号传递函数求解程序,是电路分析和电路设计的有利助手。  相似文献   

12.
分裂法在分析电路动态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洪林  陈学允 《电子学报》1999,27(10):122-123
本文研究了动态电路的分块算法,翅复杂动态电路古旧成若干个线性子电路和联络支路(线性和非线),根据在任意长时间内子电路的自由动态过程,求解原电路的实际动态过程,建立了线性子电路的等效动态模型及其近似等效模型,该模型可以通过对子电路的分析计算或测量求得。  相似文献   

13.
蔡氏电路是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实现的混沌电路,其中蔡氏二极管是蔡氏电路的核心,目前大多采用正负电源供电的运放和电阻来实现。本文在分析蔡氏二极管原理的基础上,通过给运放设置合适的偏置点,采用单电源供电电路实现蔡氏二极管模型。在电路的具体实现中,现有蔡氏电路所采用的线性电感具有价格高、精度不易控制等缺点,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本文采用有源模拟电感代替线性电感的设计思想,针对两种有源模拟电感的实现方案,进行了板级电路设计和测试验证。测试结果表明,在+5 V单电源供电下,利用模拟电感代替线性电感不会影响电路的混沌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器件物理机理的分析,确立了用于电路分析的GaAs MESFET模型。同时采用一种新的统计全局优化算法,解决了模型参数的提取问题,从而将SPICE_3A7应用于GaAs电路分析。文中对MESFET器件及相关BFL单元电路以及分频器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的计算机模拟和部分优化。结果表明,程序中的模型具有相当的精度,能较好地适用于目前的数字电路;参数提取方法精度高,对参数初值要求低,是一种很有实用价值的算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建立了城市轨道车辆滤波电路模型,对该电路模型电流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在分析逆变器电流特性基础上,推导出滤波元件参数选择的计算公式与参数选择范围。同时利用MATLAB软件搭建了城市轨道交通牵引系统模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设计出一种CMOS工艺调幅电路,该电路具有线性输入范围宽、线性度高的特点。文中介绍了该电路的结构,分析了电路基本工作原理,并使用仿真软件Pspice给出了电路的模拟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7.
CMOS电路参数的统计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实验设计与模拟相结合对CMOS集成电路参数进行统计优化设计的方法,分析工艺因素设置及其起伏对电路参数的影响,建立起电路参数相对主要工艺因素变化的宏模型,并且模型公式找出使电路参数在预期值附近且偏差最小的优化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8.
在“电力电子技术”教学中,一般仅分析电力电子电路在理想情况下的工作原理。而实际电路中存在的各种分布参数,会导致电路产生寄生振荡,破坏电路运行的可靠性。本文以Boost变换器为例,首先介绍了电路分布参数的计算和MOSFET的分布参数模型,然后分析了分布参数对电路稳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布参数对电力电子电路性能存在一定...  相似文献   

19.
光功率测量是光纤通信系统最基本的测试参数之一。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对数比率放大电路的光功率测量方法,相对于线性放大电路具有控制简单、动态范围大和线性度好的优点,是光缆在线监测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0.
针对非光滑器件/电路的非光滑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标准数学规划问题的建模及仿真。首先将非光滑器件建模为具有可能发生状态跳变的分段线性函数;其次给出了由这些非光滑器件构成的电路的非光滑线性特性的动态系统方程;然后对这些非光滑动态系统方程进行时间离散化得到各种类型的一步非光滑问题,如(线性)互补问题或具有等式-不等式约束的非线性(或二次)规划,进而进行数值求解。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数值建模方法对于具有大量事件的非光滑系统是有效的,对于模型参数的变化具有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