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云计算访问控制技术最常用的加密体系是CP-ABE,但传统的CP-ABE加密体系中没有涉及用户的访问权限问题,数据提供者只能让用户去读取数据而不能写数据,访问控制机制不灵活,且效率低.针对这一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包含访问权限的高效云计算访问控制方案DACPCC,该方案在CP-ABE基础上设置了权限控制密钥来加密云中的数据,数据提供者通过对权限控制密钥的选择来控制数据的访问权限.文章对DACPCC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并做了安全性证明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DACPCC能够让数据提供者对其数据资源进行权限控制,并且是安全和高效的. 相似文献
2.
3.
针对现有密钥策略基于属性加密KP-ABE(Key-Policy Attribute-Based Encryption)方案在解密时存在用户端计算开销大、解密时间长等问题,一些方案提出将解密外包给云服务器,但这些方案并未给出外包解密的并行化方法,存在解密效率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支持解密外包的KP-ABE方案.在该方案中,把大部分解密计算外包给Spark平台;并根据KP-ABE的解密特点设计并行化解密算法,完成对叶子节点和根节点的并行化解密.性能分析表明,用户端仅需进行一次指数运算即可解密出共享数据,同时并行化设计能有效提高云端解密速率. 相似文献
4.
5.
张嘉丰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20,(4):90-92
传统云计算密钥生成算法在数据传输时存在安全性较低的问题,为此基于RFID技术提出云计算密钥生成算法.依据密文策略层次属性基加密体制,对传输数据进行加密保护,在由第三方工具共同进行数据加密,经过明文加密后,分发密钥给用户,通过第三方服务器完成层次访问加密处理,实现基于RFID技术的云计算密钥生成算法的设计.通过实验论证,... 相似文献
6.
随着云计算的发展,云计算模式变得越来越受到推崇:数据拥有者外包他们的数据给公共云服务提供者并使得特定用户能够恢复出存储在云端的这些数据。然后,这种计算模式也给云端数据的安全和隐私带来了挑战。基于属性的加密(ABE)技术能够被用来设计细粒度的访问控制系统,它提供了解决云端数据安全和隐私的方法。具有细粒度访问控制系统的外包属性基加密方案(OABE)能够通过外包繁重的计算给云服务提供者(CSP),极大地减少访问云端加密数据的用户的计算代价。然而,随着存储在云端的数据量变得越来越大,高效地查询过程遇到了阻碍。提出一个新的密码学概念,称之为具有外包密钥生成以及外包解密的能实现关键字搜索功能的属性基加密方案(KSF-OABE)。 相似文献
7.
8.
9.
针对现有的应用于基于属性加密方案的安全模指数外包算法存在会降低安全性、验证概率低、外包计算结果可能出错等问题,利用改进的安全模指数外包算法,提出一种支持可验证加解密外包的CP-ABE(Ciphertext-Policy Attribute-Based Encryption)方案.将属性相关密钥子项外包,将共享密文子项的一半计算任务外包,并对所有的外包结果进行验证.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都表明,和现有相关方案相比,无论在密钥生成时,还是在加密时,所提出方案的授权机构和用户客户端的计算量都有明显减少.安全性分析表明,所提出的方案达到CPA(Chosen Plaintext Attack)安全. 相似文献
10.
属性基加密可以为雾-云计算中的数据提供机密性保护和细粒度访问控制,但雾-云计算系统中的移动设备难以承担属性基加密的繁重计算负担。为解决该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可验证外包解密的离线/在线属性基加密方案。该方案能够实现离线/在线的密钥生成和数据加密,同时支持可验证外包解密。然后,给出方案的选择明文攻击的安全证明和可验证性的安全证明。之后,该文将转换阶段所需双线性对的计算量降为恒定常数。最后,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对所提方案进行性能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是有效且实用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