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党的十五大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我党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和治国方略的重大进步,也是党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重要保证,而加强党的建设则是实行依法治国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回顾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从“法制”到“法治”的理论发展进程,着重阐述了邓小平依法治国的思想内涵和特征:社会主义的法治方向性、战略性,民主与法治的辩证统一以及法律至上性,提出继承和发展邓小平法治思想应当采取时代性与开放性、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提出:“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再一次指出,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要实现法治和德治的结合,首先要正确理解中国古代传统的“德治”思想,不能简单把德治等同于人治。由于中国选择并走上了一条“政府推进型”的法治道路,因此需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德治与法治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共同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是“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治国方略的思想渊源 ,邓小平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与治理国家紧密结合 ,系统地阐述了法治的本质、地位、方针、原则和方法 ,清楚地表明了他在治理国家的方式、目标、系统、理念和途径方面的战略思考与抉择。本文力图从这一新的视角探讨邓小平依法治国思想。  相似文献   

5.
中共十五大正式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政治目标写入政府报告.1999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又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由此"依法治国"上升为国家的宪法原则.治国方略的变化要求各级政府必须转变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实现依法行政、法治行政.本文就地方法治政府的定义、地方法治政府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做了简妥分析.  相似文献   

6.
依法治国的思想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意识形态的更替而变化和不断发展的,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标志着党和国家治国方略的根本性转变,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艰辛探索的结晶。依法治国首先必须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标志,为了推进依法行政,必须从加强法律教育,实行行政公开,制订行政程序法以及强化监督四个方面入手,使依行行政成为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必然。  相似文献   

7.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邓小平法治思想的重大发展。研究邓小平法治思想,对于认清我国现时期法治发展规律,明确法治建设方向,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邓小平法治思想的形成,比较“法制”和“法治”的异同,阐述邓小平法治思想的基本内涵,分析探讨我国法治发展的规律,从而进一步阐明邓小平法治思想是我国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8.
“政党法治能力”作为一个学术概念的出场,有其现实必要性和理论可能性。“法治中国”建设与全面依法治国构成其时代背景,“政党能力”“政党法治”“法治能力”相关理论研究为其提供学理支持。“政党法治能力”的内涵涉及主体构成、内容体系、客体结构,可以从其生成机制、基本环节、价值取向及功能定位多个维度来把握。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应当加强执政党法治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9.
公平正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使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考察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矛盾现状,认清公平正义的现实悖境,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全面实现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方略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规模浩大繁杂的系统工程.法治不仅体现作为静态的制度层面的建设,还体现为动态的包括精神性的法律意识的发展和成熟.在我国的法治进程中,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法律意识的缺失,作为非制度因素的法律意识是实现法治社会的最根本的精神力量和内在支柱.  相似文献   

11.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以求的崇高理想和奋斗目标。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之路。然而由于历史和国情等原因,中国共产党对党法关系的认识经历了逐步演进的曲折过程。回顾这段历程并总结其历史经验,可为今天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启迪和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宪政是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建设政治明、强国、兴国、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必由之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确定的价值取向确保了社会主义民主宪政建设和发展能够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社会主义宪政内涵具有一致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国宪政建设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在党的十六大上进一步明确了"依法治国"的战略思想。在刑法典修改工作完成后,民法典的起草工作已经在悄悄的准备起来。我们现在面临的任务就是:进一步完善我国民事法律制度,以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世界情况、中国情况、党的情况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科学依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重大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是加强党的建设和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的理论武器 ,是党的十六大的灵魂  相似文献   

15.
依法治国与依法行政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为此,需要制定若干措施:要提高党政干部的法律意识;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必须贯彻依法治国的方略;必须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6.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尊重社会发展规律,顺应世界潮流,体现人民意愿,落实执政为民理念的最佳方略,是已经被人类历史所证明的一种进步的治国方式。在对大学生进行依法治国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突出权利和程序意识,并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完善,培养大学生的依法治国的思维能力,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人才素质条件。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曾强调: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突出抓好德育工作的问题,这也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的重大问题”。此后,中共中央又公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党实施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和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由宪法所确认,依法调整宗教社会关系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分析了制定宗教基本法的法理基础,提出了宗教立法中的几个具体问题及宗教基本法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