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为了提高乳化沥青的路用性能,实现乳化剂与改性剂的统一,在分析Pickering乳化机理与传统乳化沥青乳化机理的基础上,制备了性质良好的新型乳化沥青——纳米SiO_2乳化沥青,并通过微观手段分析了乳液稳定机理,最后按照道路用乳化沥青检测方法对纳米SiO_2乳化沥青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除蒸发残留物延度有所降低外,纳米SiO_2乳化沥青基本满足道路用乳化沥青技术标准,同时乳液稳定性、蒸发残留物软化点和针入度都得到了改善;在Pickering乳液稳定机理下,用于改性沥青的纳米SiO_2可以直接作为乳化剂.  相似文献   

2.
水性涂料用自乳化环氧树脂乳液的制备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水性涂料用的自乳化环氧树脂乳液的制备方法,该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的制备无需外加乳化剂,经过对油溶性环氧树脂的改性,可实现自身乳化。由自乳化法制备的环氧乳液与水溶性固化剂配伍性好,漆膜性能佳,有效解决了传统外加乳化剂法制备的环氧乳液固化物分子质量低,易从漆膜中萃取出来,漆膜耐化学品性能差的问题。以酸酐为扩链剂,在环氧树脂上接上亲水基团,从而实现改性环氧树脂的水分散。研究得出选用环氧树脂E51、聚乙二醇600以及邻苯二甲酸酐为原料,制备的水性环氧乳液粒径仅为283 nm,储存稳定。重点探讨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物摩尔比、催化剂种类及用量对自乳化环氧树脂乳液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皂液pH值对阳离子乳化沥青乳化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阳离子乳化沥青乳液稳定机理及影响因素,并通过调节不同皂液pH值和乳化剂用量,研究分析基质沥青的乳化过程。结果表明:适当调节皂液pH值可以增强乳化效果,减少乳化剂用量,提高乳液储存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探讨了沥青乳化剂种类、不同类型改性乳液、制样方式、涂刷次数、涂膜间隔时间和测试方法等对乳化沥青防水涂料粘结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慢裂型乳化沥青与水泥基面粘接更好;制样方式和涂刷次数对涂料粘结强度影响较大;制样A法和B法对粘结强度同样存在影响,且单个试验结果的离散程度差大;不同类型乳液性能差异较大,要根据产品性能的侧重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乳液改性乳化沥青。  相似文献   

5.
针对沥青路面回收料全再生新课题,文章通过改变沥青混合料的养护时间、成型温度及乳化剂Z4-EM掺量等变量,对比其马歇尔稳定度、劈裂抗拉强度、弯拉应变等指标,探究影响沥青混合料全再生乳化剂乳化性能的因素。试验及分析表明,乳化剂Z4-EM掺量、SBS胶乳掺量与乳化沥青用量对乳化性能的影响较大。乳化剂Z4-EM作为沥青再生剂具有优良的抗水损坏性能和抗冻性能。  相似文献   

6.
SBR改性乳化沥青路用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基质沥青、SBR改性剂、乳化剂等原材料对SBR改性乳化沥青性能的影响,对不同基质沥青及不同SBR改性剂和乳化剂掺量下的SBR改性乳化沥青路用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BR胶乳掺量的增加使改性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低温性能和高温性能增强;乳化剂对改性乳化沥青储存稳定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乳化剂、改性剂及乳化工艺是成功制备高性能改性乳化沥青的重要因素,对改性乳化沥青的生产、贮存以及使用均有很大的影响。选用国内常用的阳离子沥青乳化剂(RA)、SBR胶乳改性剂(GB)、SK-70#基质沥青制备改性乳化沥青,分别研究不同用量的乳化剂、改性剂及不同乳化工艺对其性能的影响,为改性乳化沥青的生产及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SBR胶乳、乳化剂等原材料对改性乳化沥青性能的影响,对不同胶乳和乳化剂掺量下乳化沥青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BR胶乳掺量的增加使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粘稠性增大;乳化剂对乳化沥青储存稳定性和分散性有显著影响;乳化剂掺量以乳化沥青胶束达到临界状态为宜。  相似文献   

9.
以双酚A型环氧树脂E-44和聚乙二醇为原料,合成新型水性环氧乳化剂,对其溶解性和稳定性进行试验研究,同时分析其对水泥砂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氧乳液在聚乙二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00、6000时与E-44合成的乳化剂稳定性较好,最佳工艺为:n(E-44)∶n(PEG-6000)=1.25,乳化剂占环氧树脂总质量的20%~25%,乳化温度为50~60℃。水性环氧乳液对水泥砂浆起缓凝作用,且水泥砂浆后期抗压、抗折强度和化学稳定性都随着乳液掺量的增大先提高后降低,乳液的最优掺量为8%。  相似文献   

10.
用乳化剂对环氧树脂进行乳化,制得较稳定的环氧树脂乳液。研究了乳化条件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固化条件对粘接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李玉海 《建筑节能》2008,36(4):54-57
聚舍物改性水泥基防水材料由于其优异的性能与出色的耐久性,作为新型的防水材料在建筑防水领域都得到广泛的认同与应用.采用聚合物乳液对砂浆进行改性的方法由于施工现场无法准确控制聚合物乳液的掺加量及包装储存要求比较高,以粉末状聚合物改性的防水砂浆由于其施工操作更容易,包装、储存和运输更方便,对环境更友好特别是可以对砂浆在使用中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提供更大的保证,因此,单组分防水砂浆产品目前已成为聚合物基防水产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具多层核壳结构室温自交联乳液,研究了乳胶粒组成和结构对乳液电解质稳定性和贮存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中间层单体分率或MMA/BA比值增大、MAA用量增加及中间层聚合时加入分子量调节剂,均使核壳乳液的电解质稳定性降低,但却有利于核壳乳液贮存稳定性的提高。各层官能团单体按比例增大时,核壳乳液的电解质稳定性和贮存稳定性降低;核壳乳液在DMAEMA用量为6%时可获得最大的电解质稳定性。水溶性单体MAA和AA或分子量调节剂的引入有利于核壳乳液贮存稳定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80)、聚醚二元醇(N210)、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主要原 料,合成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复合乳液,研究了DMPA不同加料方式和含量时的乳液性能和相行为变化。实验 结果表明,DMPA加料方式及含量对乳液外观、贮存稳定性、力学性能、吸水率、相转变等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A laser diffraction particle size analyzer was employed to measure the particle size variations of two asphalt emulsions under stress conditions to evaluate their storage stability, freeze-thaw stability, and mechanical stability.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he dosage of non-ionic emulsifier was increased from 0.4% to 0.8%, the particle size and its increasing magnitude were both reduced, indicating a more stable emulsion. This new method can provide the desired information for fast and continuous evaluation on the dynamical changes of emulsion stability under stress conditions,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storage stability tests.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有机和分子级消泡剂在起泡液和水性丙烯酸胶黏剂乳液中的性能,考察了添加工艺和测试方法对消泡剂消泡性能的影响,探讨了消泡剂的消泡机理,综合选出了最适合水性丙烯酸胶黏剂乳液的消泡剂.结果表明:消泡剂的相容性和消泡能力成反比;在极短时间范围内,0.2%用量的消泡剂在起泡液中的动态吸附过程由扩散控制;分子级消泡剂适用于"架桥-铺展"机理,而有机消泡剂适用于"架桥-铺展"和"架桥-脱湿"机理;消泡剂的加入对水性丙烯酸胶黏剂乳液的黏度、粒径和存储稳定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木质素磺酸钠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种子乳液法,以表面活性剂木质素磺酸钠(SLS)、聚乙二醇600取代传统的乳化剂OP-10和十二烷基硫酸钠,以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进行木质素磺酸钠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聚合研究。红外光谱测试表明,SLS与丙烯酸酯类单体以接枝共聚形式聚合,采用此法可得到聚合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都良好的丙烯酸酯乳液,并且当引发剂用量为5%、SLS用量为20%时,合成乳液的耐水性优于纯丙乳液。  相似文献   

17.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一种高性能醋酸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三元共聚乳液(简称醋丙乳液),探讨了聚合过程中乳化剂的配比及用量、单体的选择等因素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并对乳液的性能与结构进行分析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非离子乳化剂辛基酚聚氧乙烯(20)醚复配可以提高体系的稳定性,当阴/非离子质量比为1:1,总用量为3%时,乳液综合性能优异。此外,功能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的引人可降低乳液的凝胶率并提高乳胶膜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针对硅溶胶-苯丙乳液复合涂料贮存稳定性问题,采用ξ电位、流变行为测定及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影响该涂料稳定性的因素和硅溶胶凝聚物的组成,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出有机硅改性核-壳型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丙烯酸酯共聚乳液。探讨了聚合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有机硅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用红外光谱(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及热重分析(TGA)表征乳胶膜结构及热稳定性能,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乳胶粒的微观形态结构,通过接触角和吸水率表征了有机硅改性氟碳乳胶膜的表面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