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运用电测法和有限元法对注塑机定模板进行变形及应力分析,测试结果验证了有限元计算模型的正确性;然后利用ANSYS软件所提供的基于变密度的拓扑优化法对注塑机定模板进行优化,找出模板最优的结构形式;最后根据优化结果对原模板进行了改进,再分析,改进后模板与原模板相比较在重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大大降低了应力和变形.该结果对今后模板的设计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动模板是二板式注塑机合模机构注塑过程中的核心运动部件,动模板在锁模力作用下的应力与应变状态直接决定了注塑成型精度,其疲劳可靠性是注塑机整机设计和工作状态评估的核心指标.在二板式注塑机锁模状态下,对动模板进行应力分析,确认动模板中心及拉杆接触处存在显著应力集中现象,最大变形位于中心孔附近.在应力分析的基础上,对动模板的高...  相似文献   

3.
杨安 《机电工程》2012,29(5):521-524
针对注塑机肘杆式合模机构中模板要满足降低重量,提高强度、刚度及疲劳寿命的设计要求,应用ANSYS及FE-SAFE软件对某型号注塑机前模板进行了拓扑优化,从两个方向入手,即:对现行的结构再进行拓扑优化;回到原始的结构,并对其进行拓扑优化,寻求最合理的设计形式。对优化后的模板进行了应力、变形分析及疲劳分析,并对比了模板优化前后的应力、变形及疲劳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模板模型质量更小,且最大应力更小、变形更小,具有更好的疲劳性能;通过应用ANSYS及FE-SAFE软件优化,注塑机前模板的强度、刚度、疲劳寿命及可靠度均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同时模型的质量减少,能够更加充分和合理地使用材料。  相似文献   

4.
模板是注塑机合模机构的重要零件.通过对移动模板应力进行有限元分析,并用电测法对模板应力进行测试,验证了有限元计算模型的正确性及边界条件的合理性.计算和测试结果对注塑机模板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工程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基于ANSYS的注塑机结构分析及动模板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某型号注塑机为研究对象,在Pro/E和ANSYS协同设计分析环境下,对注塑机锁模机构进行整体建模及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动模板在150kN的锁模压力下变形和应力变化较大。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利用ANSYS优化模板对动模板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优化后的动模板的应力以及变形显著降低,对产品性能的改进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注塑机定模板的拓扑构形及参数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注塑机定模板变形量较大和易在其喇叭口附近出现早期开裂的问题,运用ANSYS软件内嵌的APDL语言建立定模板的三维几何模型、有限元分析模型和分层顺序优化模型.用序列凸规划(Sequential Convex Programming,SCP)法对定模板进行拓扑优化,依据伪密度云图构造其分层结构.在新构形的基础上,以定模板的最大变形量和最大应力为约束条件;以体积最小化为优化目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的逼近函数.用罚函数法建立基于响应面的无约束方程,用序列无约束最小化方法(Sequential Unconstrained Minimization Technique,SUMT)对结构参数进行优化.新结构的分析结果显示:其应力分布较均匀,拉应力区域的最大应力较小.  相似文献   

7.
利用ANSYS/FE-SAFE系统的疲劳寿命分析功能,对160t和200t注射机定模板进行结构及疲劳分析与比较.研究结果指出,定模板四台阶孔处为薄弱区,在定模板设计中,与四台阶孔对角线连接处加强筋不应太薄,更不应在定模板上部和内部筋板处挖空,否则将加速定模板的疲劳失效.  相似文献   

8.
《橡塑机械时代》2013,(2):51-52
对于注塑机而言锁模机构是其最重要的部件之一,锁模机构的模板模具安装区的变形和锁模力的分布是影响高精密注塑制件整体性能的重要因素。针对高精密注塑机的动模板结构提出了一种创新型的结构,并对该创新型结构的动模板给出了一种新的采用SoIidWorksSImuIationXpress对动模板进行应力与变形的分析方法。创新型结构的动模板的应力与变形显著降低,并可使注塑机的锁模机构更易于实现高洁净和快速移动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运用ANSYS软件对注塑机调模板进行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注塑机调模板进行应力、应变分析,得出了该构件的应力应变分布图,为进一步改进调模板的受力情况和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运用Pro/E软件对SZ-6500注塑机的前模板进行实体建模,并运用ANSYS软件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获得了应力和变形的分布情况,确定了易于破坏的危险区域,在此基础上对前模板的结构设计提出了较为科学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