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中 《山西建筑》2015,(5):61-62
以山西省左权县新建煤机制造项目建设用地压覆区为例,采用垂线法计算了压覆区边界,确定了各煤层压覆煤柱范围,并对压覆矿产的资源量进行了合理估算,为该项目建设的选址提供了正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某煤矿坑口电厂建设用地压覆重要矿产资源评估为例,采用垂线法对压覆区边界进行了计算,确定了建筑项目对各煤层的压覆范围,并合理估算了压覆重要矿产的资源储量,为项目选址的合理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结合高头窑煤矿G3-1102工作面压架情况,分析了矿压显现规律和压架原因,结果表明,由于工作面开采时引起上覆煤柱应力集中并传力于煤柱下两侧区域,从而导致上覆保护煤柱下两侧的区域支架压死。  相似文献   

4.
 针对神东矿区石圪台煤矿1-2煤一盘区多个工作面在推出上覆1-2上煤一侧采空煤柱过程中发生的压架事故,采用现场实测、理论分析和模拟试验,对压架发生的机制及其防治对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下煤层切眼布置于上覆煤柱区下方,造成工作面回采期间经历由煤柱区进入采空区下的开采过程,即为出一侧采空煤柱的开采。在此过程中出现的压架存在2种类型,当切眼距煤柱边界较远而大于煤柱上方关键层的初次破断距时,则出煤柱时该关键层将处于周期破断状态,并与煤柱边界采空区一侧已断块体形成非稳定的三铰式结构,该结构的相对回转运动传递的过大载荷是压架发生的根本原因。当切眼距煤柱边界较近而介于煤柱上方关键层的初次破断距和周期破断距之间时,则出煤柱时该关键层将呈现悬臂式破断,由于其破断跨度较大,将造成支架载荷的过大而压架;同时,若此破断跨度超过该关键层1.7~1.9倍的周期破断距时,其压架强度将明显增高。模拟试验和工程实践表明,缩小下煤层切眼距煤柱边界的距离使得煤柱上方关键层不发生破断,可有效防治出一侧采空煤柱开采的压架。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浅埋房式采空区对下位煤层开采矿压显现的控制机制,降低工作面过房式采空区的动压显现强度和压架风险,以神东矿区霍洛湾煤矿2-2煤层房式采空区下3-1煤层长壁开采工作面动压特征为研究对象,将3-1煤层覆岩结构分为四类,利用理论分析和相似材料模拟等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覆岩结构类型运动特征、力学模型及对3-1煤层长壁工作面的动压控制机制。结果表明:房式采空区稳定房柱下易形成上下位关键层双悬臂梁结构,双悬臂梁结构协同失稳是形成动载矿压的主要原因;房柱失稳区主关键层形成的不稳定砌体梁结构及靠近大煤柱未失稳的房柱随下位煤层开采滑落失稳是导致长壁工作面动载矿压发生的原因;当3-1煤层工作面上覆前方为房柱失稳区时,工作面推出集中煤柱时的动载矿压是由于大煤柱两侧关键块已提前滑落失稳,两关键块间无作用力,倒梯形岩柱与亚关键层联合失稳作用结果;当3-1煤层工作面上覆前方为房柱稳定区时,工作面推出集中煤柱时,动载矿压是由房柱失稳所致。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多数煤矿企业开始采用沿空留巷无煤柱开采工艺。通过运用煤矿用混凝土泵来泵送大骨料混凝土制作"人工墙",用"人工墙"来代替保安煤柱,不仅墙体强度增加,而且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7.
进入深部开采后,决定矿山压力显现程度的运动岩层在厚度和层面方向上已经超出传统的平面模型范围,所形成的覆岩空间结构的运动影响着采动应力场的分布,煤柱及其周围由于采动引起的应力重分布和应力集中是诱发煤柱冲击失稳的应力条件和根本原因。因此,通过分析覆岩空间结构的运动规律及其采动应力场分布,并以此探讨作用在残留煤柱的力源,是研究煤柱诱发冲击失稳机制的理论基础。以华丰煤矿六层煤残留煤柱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四层煤开采形成的“S”型覆岩空间结构岩层运动特点和六层煤上覆岩层运动规律,分析作用在煤柱上的复合应力,探讨煤柱力源,通过应力计算和微地震监测分析煤柱及其周围的应力场的分布规律,研究煤柱导致动力失稳的应力条件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四层煤和六层煤开采形成的高应力是煤柱诱发动力失稳的应力条件,而煤柱及其周围形成的高应力差是动力失稳的根本诱因;基于煤柱应力分析,探讨高应力区煤柱卸压解危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小城镇的发展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工矿型小城镇因资源优势迅速崛起,但其传统粗放的发展模式减缓了城镇化的进程.以济南市莱芜区工矿型小城镇牛泉镇镇区为例,分析了牛泉镇镇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矿产压覆和镇区发展矛盾、矿产压覆区土地规划建设"真空"问题、工业发展问题.结合其现状和发展需求,从镇区整体搬迁、工业园区建设、矿产压覆区土地使用策略三方面提出规划发展策略.着眼于解决工矿型小城镇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期此案例对同类型的小城镇镇区的规划发展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9.
罗洪波 《中外建筑》2012,(6):151-153
本文主要对公路经过煤矿采空区的加固治理进行了探讨,目的是使煤田采空区预留煤柱段路基抗变形注浆治理工程设计、施工、检测更为规范,确保工程质量,需要在施工前进行注浆试验,在验证注浆设计、施工参数的同时,确定注浆质量标准的具体指标。  相似文献   

10.
以山东济宁高庄煤矿巨厚岩层条件下留设大煤柱的工作面回采安全性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和工程实践等方法,研究巨厚岩层–煤柱系统的协调变形模型及其稳定性。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1)在满足煤柱顶板岩层断裂线因素和支承强度因素的情况下,煤柱能够"隔离"采空区并对巨厚岩层及其覆岩结构形成"支撑"作用;(2)以巨厚岩层挠曲变形和煤柱竖直方向"压缩"变形为基础,建立巨厚岩层–煤柱协调变形力学模型,分析煤柱竖直变形的应力来源、形式和整体协调变形机制,得到巨厚岩层–煤柱系统协调变形的应力–应变关系;(3)探讨巨厚岩层–煤柱系统失稳类型、判据和对井下动力灾害发生的影响,提出灾害防治技术。运用研究成果分析3上1102工作面采前巨厚岩层–煤柱系统稳定性,并对灾害进行预测,根据回采阶段微震监测结果与动力显现情况,初步验证了研究的合理性,通过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最终实现了工作面"有震无灾"的安全回采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