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根据鲍店井田西部第四系地层富水性、颜色、岩性、电性特征及厚度等因素进行了第四系上中下组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对第四系下组地层进行了详细划分,提出了第四系下组自上而下划分为上段(1含、1隔)、下段(2含、2隔、3含、3隔),同时对含水层和隔水层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含水层的富水性和隔水层的隔水性对进一步提高开采上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高安民  王海 《中州煤炭》2018,(6):148-151
第四系松散层是陕北的重要水源,易受煤化工渣场渗漏污染。为研究陕北第四系松散层抗污染特性,通过室内及现场试验,研究渣场第四系松散层包气带、含水层及隔水层的渗透性。结果表明:研究区第四系包气带厚度11~14 m,垂直渗透系数5.9~6.8 m/d;第四系含水层厚度28~41 m,渗透系数1.176~2.537 m/d,中等富水性,易受污染;隔水层为离石组粉土、粉质黏土,渗透系数在0.000 2~0.011 2 m/d,不透水—微透水性,隔水性能良好,隔断第四系含水层与基岩孔隙裂隙承压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起到一定隔离污染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Surfer及AutoCAD软件的等厚线图绘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因素很多,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含水层、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变化及其组合关系。利用Surfer以及AutoCAD软件绘制含水层、隔水层厚度等值线图,可直观、清晰地反映隔水层、含水层厚度,既准确快捷,又美观。以东滩煤矿第四系砂层、砂砾层孔隙承压含水层绘制为例,介绍了Surfer软件结合AutoCAD软件绘制含水层、隔水层等厚线图的具体方法及步骤。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伊犁盆地南缘脱维勒克煤田钻探、测井资料、含水岩性组合及出露特征,查明了煤田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分布规律,含水层可分为新生代的第四系、新近系的孔隙潜水含水层和中生代侏罗系的层间裂隙孔隙承压水含水层两大类。隔水层自上而下共分为9层,其中第一、四、五、九层隔水性强并且分布稳定。煤层顶底板层间承压水、地表水和第四系水是煤田的主要充水来源。通过分析砂岩厚度等值线图,认为煤田中部砂岩富水性最好,西部次之。该研究为煤田地下水的进一步勘查研究和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对正确评价伊犁盆地南缘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三元煤矿3301工作面在复合水体(地表水和第四系松散含水层)薄基岩下厚煤层综放开采安全性,采用地质钻探方式确定了第四系底部粘土隔水层的覆存状态,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方法研究了薄基岩条件下近第四系松散层底部综放开采顶板覆岩破坏和采动裂缝发育规律。探测结果表明,三采区第四系底部有一层稳定的粘土隔水层,能有效阻隔复合水体下渗和抑制导水裂缝带的上行扩展。数值模拟和实测结果表明导水裂缝带高度发育至第四系底部粘土层底界面。采用顶板水预先探放和留设防塌煤岩柱技术方案在薄基岩条件下实现了地表水体和第四系松散含水层复合水体下综放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6.
《煤矿安全》2021,52(8):66-74
以大海则煤矿作为典型研究对象,基于238个地质及水文地质钻孔和50个物探断面勘测等数据,分析影响矿井涌水量的主要因素,认识确定开采地层的充水因素,构建矿区井田三维地质实体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法、大井法和集水廊道法预测计算矿井涌水量,并综合对比多种方法和成果。结果表明:物探数据可以弥补地质钻孔对于区域控制的不足,融合利用钻探-物探数据精细刻画矿区地质地层结构,可以构建包含第四系含水层、第四系-白垩系隔水层、白垩系含水层、白垩系-安定组隔水层、安定组含水层、安定组-直罗组隔水层、直罗组含水层、2煤层隔水层和2-3煤含水层的矿区井田三维地质实体模型;通过矿区地下水数值模拟、大井法和集水廊道法预测涌水量的结果对比,实现了不同方法计算涌水量的相互验证;大井法和集水廊道法对涌水量只能做出静态预测,而数值模拟法可以基于钻探和物探数据对含水层系统结构进行精细剖分,准确描述开采过程中矿区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并考虑煤矿开采的工作进度,实现涌水量的动态预测,提高煤矿矿井涌水量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7.
1地质概况 涡北煤矿是淮北矿业集团公司在涡阳矿区筹建的第一对矿井。该井田是经印支、燕山运动形成的断块构造控煤区。井田是走向近南北、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自下而上分别为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第三系和第四系。新地层第三系、第四系平均厚度404m,划分为四个含水层组和三个隔水层组,其中第四含水层组直接覆盖在煤系地层之上。主采煤层81、82位于二叠系下石盒子组,82煤层底板距太原组一灰顶界面平均法距102m。  相似文献   

8.
含水层系统是由隔水层或隔水边界圈围的、由含水层和弱隔水层组合而成,内部具有统一水力联系的赋存地下水的岩系。喀什三角洲含水层系统是由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系、新近系碎屑岩裂隙孔隙含水岩系和石炭系基岩裂隙含水岩系构成的统一含水体,空间结构变化大,边界条件各异。  相似文献   

9.
从含水组段的划分、岩溶发育情况、富水性分析和分区以及岩溶含水层水位等方面分析了下组煤底板中奥陶统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从隔水层岩性及厚度两方面分析了隔水层性质,在此基础上用突水系数法从底板隔水层只有本溪组和考虑峰峰组二段作为隔水层两方面分别计算了下组煤带压开采时的突水系数。结果表明,在底板隔水层只有本溪组情况下,不能保障下组煤开采的安全性;将峰峰组二段看作相对隔水层,则下组煤的安全带开采是有保障的。  相似文献   

10.
兖州煤田属隐蔽型煤田,其西、北部煤系地层露头普遍被巨厚的第四系松散层覆盖,第四系松散层按含、隔水性来划分,分为3个含水层和2个隔水层,底部含水层即三含水层直接和煤系地层接触,因此,矿井设计时预留了较大尺寸的防水煤柱。为解放水体下压煤,变防水煤柱为防砂...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研究兖州煤田及鲍店井田第四系沉积特征、第四系下组各含水层抽水资料及钻孔水位变化曲线,分析了第四系下组含水层的富水性及与开采活动间的相互影响,确定了提高开采上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杨春华 《煤矿开采》2008,13(2):57-59
通过对煤层顶板岩性物理、力学性质分析和第四系底部含水层、隔水层特性分析,根据"三下"采煤规程,确定将7144工作面防水煤柱改为防砂煤柱,开采上限可提高到-178m。  相似文献   

13.
1矿井地质及矿井水文地质概况 1.1含水层和隔水层井田内含水层有奥陶系岩、石炭系本溪群的草埠沟灰岩、徐家庄灰岩、太原群的薄层灰岩及砂岩、第四系含水砂层,其中奥陶系灰岩,草埠沟灰岩和徐家庄灰岩为矿井主要含水层。  相似文献   

14.
《煤炭技术》2015,(7):111-113
对袁大滩煤矿首采区煤层顶板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矿井2#煤开采后,个别钻孔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将到达直罗组上段,但是不会沟通第四系含水层;直罗组与第四系之间存在隔水性能较好的相对隔水层,与2-3-1煤间含水层水力联系也较弱,粉-细砂岩层具有一定隔水能力;上部含水层补给、径流条件较好,循环交替活跃;下部含水层径流条件较差、交替缓慢;含水层比较容易疏降,但是含水层渗透系数较小,透水性较弱,矿井顶板含水层疏降周期会比较长。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厚松散含水层薄基岩下厚煤层综放开采的安全性,从黏土采动隔水性和近第四系底部导水裂缝带发育特征两个方面进行了讨论。以潞安矿区三元煤矿为例,通过对开采区域第四系松散层的不同深度进行取样和实验室试验分析,得到了特定地质条件下黏土的物理力学特性和水理特性。通过选取合理的黏土隔水层采动失稳判据,评价分析了第四系底部厚黏土隔水层综放高强度开采后隔水性能的变化状态。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方法研究了厚松散层薄基岩条件下近第四系底部覆岩破坏和采动裂缝发育规律。研究表明:①三采区第四系松散层黏土随着埋深增大,其力学性能呈增大趋势,埋深超过130 m时,黏土的液性指数甚至降至0以下,深埋黏土具有良好的原生隔水性能;②黏土采动隔水性评价结果表明,区内第四系底部黏土采动后仍然具有良好的隔水能力,能很好地抑制导水裂缝带上行扩展;③近第四系底部开采导水裂缝带高度仅发育至第四系底部黏土。实例分析表明:三元煤矿3301工作面在顶板基岩厚度仅为36~55 m、煤层厚度7 m的情况下,实现了地表水体和第四系松散含水层水体下的综放安全开采,为类似水体下采煤实践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煤层开采对第四系松散含水层的影响,选择潞安矿区漳村矿为试验现场,通过浅部至深部煤层开采项板导水裂隙发育高度的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际观测资料对比,研究采高6m,采动导水裂隙发育规律及对松散含水层的影响.结果表明:煤层埋深小于110 m区段,导水裂隙可突破第四系底部黏土隔水层而发育至第四系松散含水层,并对该含水层造成破坏;煤层埋深介于110~190 m区段,导水裂隙仅发育至基岩风氧化带,风化裂隙水可进入采场,对第四系底部松散含水层水影响较小;煤层埋深大于190 m区段,采动导水裂隙发育限制在完整基岩内,仅将顶板砂岩裂隙水引入采场.据此分析,漳村矿对采高6m、埋深大于190 m的中深部煤层的开采对第四系松散含水层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泉店矿水文地质显著特点是水压高、水量大、底板隔水层厚度薄,回采过程极易发生突水。对底板太原组上段灰岩含水层采用注浆加固新技术把含水层变为隔水层,经初步检验注浆效果显著,解决了带压开采条件下实现工作面安全回采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司家营铁矿南区属国内少见的大水矿床,了解南区水文地质条件是确定安全采掘方案和防水治水的关键,本文利用地下水动态监测结合勘探资料的方法来分析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通过分析第四系和基岩含水层水位动态特征,分析了第四系下部隔水层隔水能力、地下水径流、通道、含水层补给关系和边界条件,提出第四系下部"天窗"和新河断裂是矿坑导水的重要通道,并针对大贾庄矿段开采提出防治建议。此外,此种分析方法对一些未进行过水文地质试验的矿区更具针对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分析十六台勘查区的保水采煤条件,通过对其含水层富水特征分析,研究了煤层与覆岩的含(隔)水层空间特征,并计算了导水裂隙带的发育高度。研究表明,研究区生态环境脆弱,萨拉乌苏组潜水含水层是主要的含水层和供水水源,也是保水采煤的目标含水层;主要隔水层第四系离石组黏土结构致密,渗水条件差,发育连续稳定,是萨拉乌苏组潜水赋存储集的重要条件;煤层与覆岩的空间组合具有较好的保水条件,煤层开采时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不会波及到萨拉乌苏组潜水含水层,煤炭开采时采取适当措施可实现保水采煤。  相似文献   

20.
为查明古交矿区奥灰岩溶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通过对野外地质观查、水文地质钻孔资料对比及室内试验分析得出:峰峰组顶底分别发育一段相对隔水层,中间为第1岩溶含水层,上马家沟组底部为相对隔水层,上部分别为第2、3岩溶含水层;奥灰顶部充填型相对隔水层受古构造运动控制,奥灰强弱相间的岩溶现象受其岩性韵律组合的控制,泥灰岩段成为裂隙岩溶含水层段是因为石膏层的盐丘作用产生了似层状的膏溶角砾岩带、压碎岩带和裂隙带.研究认为古交矿区峰峰组顶部近30m厚的充填型隔水层及下段泥灰岩石膏层可作为隔水关键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