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海洋矿产资源调查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陆续在西南印度洋中脊发现了"龙旂"、"断桥"热液区,但目前国内对于现代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矿床控矿因素研究相对比较薄弱。加强该方面的研究,有利于为现代海底新的热液区的寻找指明方向,通过对现代海底已经发现的典型多金属硫化物矿床进行控矿因素的分析,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现代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形成,受岩浆作用、断裂构造、海底地形、水深、洋中脊扩张速率、地质盖层、围岩类型、渗透性等多个因素的共同控制,其中,以深部岩浆活动和断裂构造控制最为重要。相关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探查海洋矿产资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青海锡铁山铅锌矿床的控矿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锡铁山铅锌矿床明显受地层、构造和海底火山作用一致性控制。生长断层对控制矿床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生长断层作为构造通道,控制了含矿地层的岩石组合和分布、沉积盆地形态以及海底火山喷流中心位置。含矿喷流物质的沉积受沉积盆地的控制,盆地沉积中心为成矿最有利部位。构造后期的改造对矿体有一定的影响,但并没有改变矿体的总体格局。  相似文献   

3.
龙山铜矿位于谢米斯台Cu-Fe-Au-W-Mo-硫铁矿矿带,矿体主要分布于中泥盆统呼吉尔斯特组二段(D2hj2)火山岩地层中,矿床赋矿岩石为安山岩,矿化主要为黄铜矿化、黄铁矿化、方铅矿化、闪锌矿化,地表见少量的孔雀石化、褐铁矿化;矿区断裂构造发育,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及岩性控制特征明显;矿床成因类型为断裂构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型铜矿。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何家墁钒矿所处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含钒岩系特征、矿床成因以及矿床控矿因素的综合分析,认为何家墁钒矿主要受庄子沟组下段地层、浅变质的硅质炭质碎屑岩石组合、还原环境下的深水滞流相古地理条件、一定程度的海底热水活动以及矿区内北东向断裂(成矿期后)构造的联合控制。同时轻微的变质作用与矿化富集无关,其空间分布形态主要与后期构造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滑板溪金锑多金属矿地处湖南安化境内,位于雪峰山弧形构造带上段北西边缘,地处著名的湘西多金属成矿带西南部。结合矿区最新地质工作成果,分析了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并对区内控矿因素、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1)矿(化)体主要赋存于奥陶系下统宁国组灰绿色条带状板岩、粉砂质板岩组合的浅变质岩体中,多呈脉状、薄层状、浸染状产出,分带明显;(2)矿化蚀变作用强烈,细脉状硅化、退色化及黄铁矿化与矿化关系密切;(3)矿床多分布于区域性大断裂旁侧的次级断裂交汇处,受NE向断裂控制作用明显,并受地层岩性、断裂构造等因素共同控制,属中—低温热液充填改造型矿床;(4)矿体主要产于蚀变破碎带内,成矿方式以矿体(脉)沿断裂破碎带和裂隙充填为主,含矿断裂破碎带尤为发育。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从地层、构造、蚀变、化探原生晕异常等方面分析了综合控矿特征及矿化特征,认为矿区构造交汇部位、NE向断裂、硅化脉破碎带、蚀变地段、地表出露的金属氧化物(如锑华)及其硫化物(毒砂)为有利的找矿标志;矿区W—NW向深部及1~#、2~#矿脉外围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值得进一步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6.
彭一  吴云辉 《现代矿业》2019,35(4):38-41
茂租铅锌矿床总体位于扬子板块西缘的昆阳裂谷东缘,是川滇黔Pb-Zn多金属成矿域上滇东北矿集区的大型矿床。阐述了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深入研究了赋矿层位与矿化规律,厘定了矿床成因机制。研究表明:①矿区继承了区域地质特征,出露地层丰富,矿(化)体主要赋存于上震旦统灯影组中,含矿岩性为白云岩;②矿区构造格局复杂,以NE向断裂控矿作用最为显著,次级断裂构造对矿化有着富化作用;③矿床发育似层状、脉状及不规则状3种矿(化)体,其中似层状矿体产状稳定、形态规则、规模厚大,赋存于背斜轴部/翼;④赋矿地层、围岩岩性、矿区褶皱构造及派生的次级构造(羽状裂隙)是富集成矿的关键因素,矿床总体属上层矿、下层矿及脉状矿“三位一体”的热水-沉积型矿床。  相似文献   

7.
七宝山金矿是典型的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前人在已知铜金矿床中发现有有铅、锌、银矿化现象,但未发现有价值的矿体,为寻找有工业价值矿床,延续矿山生命期,开展外围找矿工作.近来在其外围的断裂构造破碎带中发现了铅锌矿化体,其中杏山峪矿化带铅锌矿化较强.以杏山峪矿段为重点,通过分析地质特征、矿体形态与断裂的关系、矿石矿物特征等方面,认为矿化带主要受"X"形断裂构造控制,矿床成矿与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岩浆期后热液沿构造角砾岩带充填,形成多金属矿化角砾岩带,从矿石矿物特征来看,为中低温矿物,埋藏较浅,属中低温浅成热液充填矿床.  相似文献   

8.
西藏帮浦铜钼多金属矿床是冈底斯带重要的多金属矿床之一,根据野外调查以及室内分析工作总结,从矿区相关地层、岩浆岩、断裂构造及控矿构造、围岩蚀变等方面分析该矿床地质特征。西藏帮浦矿床属斑岩型—矽卡岩型复合矿床,由斑岩体内接触带细脉浸染型铜钼矿化体和接触带外侧灰岩地层中脉状铜铅锌矿化体构成。中二叠统洛巴堆组地层(P1l)是矿区内的主要赋矿层位。F1断裂是矿区的主要控矿容矿构造。在中新世后碰撞伸展构造环境下,帮浦一带大量的二长花岗斑岩、闪长玢岩侵入及后期构造作用和岩浆期后含矿热液作用是成矿关键。  相似文献   

9.
长岭子铅锌勘查区位于黄岗-甘珠尔庙多金属成矿带西南部,该成矿带是大兴安岭南段地区最重要的铅、锌、钨、钼、锡、铁等多金属成矿带。从地层、构造、岩浆岩等方面对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及控矿因素进行了研究,初步查明Ⅰ号矿带矿床成因类型为似层状矽卡岩型,赋矿层位主要是二叠系碳酸盐岩地层,矿化与矽卡岩化蚀变关系密切;Ⅱ号矿带矿床成因类型为中温热液脉型,赋矿层位主要位于构造破碎带及绿帘石化蚀变带中,矿化与绿帘石化蚀变关系密切。矿床的成因受地层、北东向断裂构造、燕山期花岗岩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
小圆山铁多金属矿区位于青海省重要的铁多金属成矿带--祁漫塔格蛇绿岩混杂岩带内。该区铁多金属矿勘查已圈定了多处与铁多金属矿化关系密切的磁异常,显示出该地区具有较强的成矿潜力。分析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区地质特征,并讨论了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研究表明:①小圆山地区金水口岩群白沙河岩组(Pt1b)富含W、Sn、Cu等成矿元素,奥陶系-志留系滩间山群等地层中存在碳酸盐岩,为小圆山铁多金属矿床赋存提供了有利的围岩条件;②区内发现磁异常17处,总体呈NWW向分布,显示出构造对矿床的控制作用;③区内铁多金属矿床多分布于中-酸性侵入岩与围岩的接触带,晚华力西期-印支期及燕山期侵入岩岩体控制了造山型矿床的分布,区内铁矿体厚度0.90~5.91 m,TFe品位21.85%~44.34%,铅锌矿化体厚度0.10~5.45 m,Zn品位0.79%~13.60%,Pb品位0.63%~6.88%,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④小圆山铁多金属矿床成因为典型的与酸性岩浆有关的矽卡岩型矿床,受控于特定的碳酸盐岩容矿岩石、断裂构造部位和岩浆热液活动。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认为:地磁异常区和水系沉积物元素异常叠合区,奥陶系-志留系滩间山群、石炭系石拐子组,大断裂及其附近破碎带、岩浆岩侵入带等构造部位为矿区重要的找矿部位,值得进一步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1.
岩脚铅锌矿床位于思茅中新生代拗陷盆地中,矿体主要赋存于下白垩统景星组地层中,零星小矿体赋存于和平乡组地层中。矿体主要呈脉状、透镜状产出,并受断裂构造控制,含矿岩性为黄白、灰白、黄绿色粉—细粒、中粒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矿石中金属矿物组合为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黄铜矿、毒砂,围岩蚀变主要有黄铁矿化、方解石化。区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盆地红层(T-E)中的Pb、Zn元素含量均较地壳克拉克值富集,盆地内红层可能为该区铅锌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其成矿过程为,在早白垩世,伴随碎屑岩的沉积作用,铅锌在岩石矿物颗粒之间初步沉淀、富集,伴随喜山期构造运动的发生、发展、深化,深部热卤水及构造热液在应力驱动下沿深大断裂向上运移,与所经岩层发生水岩反应,不断萃取所经岩层中的Pb、Zn等矿质,形成成矿热液,主要沿断裂、裂隙充填形成与其产状一致的脉状矿体,部分矿液叠加于早期形成的低品位矿体之上使之变富。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热液改造型。  相似文献   

12.
城口锰矿床为沉积型矿床,自2015年开展整装勘查工作以来,由于对锰矿体的空间赋存规律研究不足,严重制约了钻孔见矿效果,无法实现重大找矿突破。为此,通过综合分析城口锰矿以往研究成果及矿产勘查资料,对矿体空间赋存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锰矿体空间赋存受地层、沉积环境和成矿后期破矿构造3个因素影响;②锰矿体的赋存地层为震旦系下统陡山沱组二段顶部,形成于从酸性向碱性转化的还原沉积环境中;③台缘斜坡-局限台地(泻湖)相为锰矿发育的主要相带,局限台地(潮下)次之;④矿区发育的断层和褶皱均为成矿后期破矿构造,构造形态与矿体在深部的展布形态一致。根据上述分析,圈定了3处找矿靶区,其中,①号靶区最具有找矿潜力,②、③号靶区找矿潜力次之。   相似文献   

13.
漠河煤盆地形成演化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大兴安岭北部的上黑龙江坳陷与黑龙江对岸的俄罗斯布列亚坳陷同属一个由陆源碎屑物填充和沉积而成的中生代构造性断陷盆地。其间赋存有石油、天然气、煤、金、银、铜及一些非金属矿产。探讨其发展演化过程,对于在该地区寻找上述矿产将多有裨益。本文从坳陷的形成、地质构成、火山活动等因素与成矿的关系诸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董庄石膏矿位于泗水盆地中,区内古近纪地层发育,卞桥组发育较齐全,其中卞桥组二段为含膏岩系。盆地内含膏层岩石组合为巨砾岩、砂砾岩、砂质黏土、黏土岩及含膏层。共有含膏层9层,含膏层与其他岩层呈过渡关系,没有一定的规律,含矿带产状变化不大。矿层中含矿率低(15%左右),矿石类型以石膏为主,可分为原生石膏和次生石膏。董庄矿床沉积于内陆泻湖盆地,在沉积过程中由于盆地中水量的不断蒸发,CaSO4浓度的不断增加,同时黏土类物质的不断沉积,形成了本区的主要矿床类型-以黏土岩为主含石膏的矿床。对石膏矿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及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可为泗水盆地内石膏矿的找矿勘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张光超 《陕西煤炭》2012,31(1):1-3,10
在普查工作的基础上对彝良向斜煤矿区宣威组含煤地层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宣威组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聚煤作用受古地理、古构造、古植物等因素影响,矿区东部含煤层数多,煤层厚度大;西部含煤层数少,煤层厚度小。富煤层位位于宣威组上段,是煤田勘探的主要目标层。  相似文献   

16.
鱼里铝土矿床赋存于晚石炭世本溪组碳酸盐岩不整合面上,严格受沉积间断面控制,为一套含铁富铝的铁铝质黏土岩组合。矿体规模为中型,呈层状、似层状,局部透镜状,矿石构造类型为碎屑状、砂(粒)状、蜂窝状、豆鲕状及致密块状,矿物成分以一水硬铝石为主,有害元素少,并伴生镓元素。潟湖—沼泽环境是铝土矿形成的有利条件,矿体的形态、产状和厚度受古地形的控制,与含矿岩系的厚度正相关,大厚度的含矿岩系基本上是在溶岩洼地中产生的,含矿岩系厚度大的地段往往伴随着高质量和大厚度的铝土矿。  相似文献   

17.
李铭  黄诚  樊光明 《现代矿业》2016,32(9):141-144
结合野外地质调查与室内分析结果,对河南崤山地区老李湾银矿的成矿地质条件、矿石组构特征及银的赋存状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①矿体主要受断裂及其次级断层控制,成矿对围岩的选择性较差;②老里湾斑状二长花岗岩体与区内成矿关系较紧密,是区内主要的赋矿岩石;③矿区矿石结构以碎裂结构、粒状结构为主,矿石构造常见有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脉状构造等,银矿物成分主要为自然银、硫铜银矿,次为银金矿、辉银矿、螺状硫银矿、深红银矿、淡红银矿等;④老李湾银矿具有与江西冷水坑斑岩型银矿相似的与矿化有关的蚀变类型和分带特征,显示崤山地区斑岩型银矿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8.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而且还赋存有目前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大天然碱矿床。通过对已有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了形成碱矿所需的巨量物质来源以及盐(碱)矿、油气资源共生问题,讨论了含碱建造的形成背景及成因,分析了泌阳凹陷天然碱、石油天然气与邻区桐柏矿集区金属矿床之间可能的成因联系。研究表明:南襄盆地是形成在特殊地质背景上的构造断陷盆地,深部软流圈地幔异常凸起,盆地内深大断裂发育。泌阳凹陷的含碱建造中发现大量的热液矿物和幔源物质,其组分特征显示深部幔源热流体活动强烈。整个含碱建造包括白云岩、盐(碱)、油气(或油页岩)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幔源烃碱流体,是幔源烃碱流体经盆地内深大断裂向上运移进入盆地形成的,盆地深部应该有基岩油气藏。泌阳凹陷含碱建造中的油气、盐碱矿与桐柏矿集区金属矿产可能是在同一个完整的幔源流体成矿系统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对福建马坑铁矿床控矿构造特征的新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马坑铁矿矿区控矿构造的剖析及开采过程对矿床成因的新认识,认为马坑铁矿为典型的矽卡岩构造控矿矿床。矿床发育着一套海进式的沉积建造地层,该套地层受后期热液蚀变改造从而形成此矿床。矿床层控构造的标志较为明显,并且受区内褶皱、断裂构造的控制。矿床在海西早期的构造动力条件与整个闽西南区域性的主体构造动力条件不同,并且经历过明显的同沉积构造变动。  相似文献   

20.
虽然我国铅锌矿床在各地质时代均有分布、类型较齐全、成矿作用复杂多样,但成矿地质时代及成矿期相对集中,研究矿石矿物特征对分析矿床成因、成矿作用以及找矿工作都有一定的帮助。通过对荒田铅锌矿矿石矿物特征的系统研究表明,硫化矿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闪锌矿及方铅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方解石及白云石;氧化矿石中金属矿物以菱锌矿、白铅矿及异极矿为主,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根据矿床地质特征、矿物共生组合以及矿物穿插交代关系等,确定了主要矿物的生成顺序,并将矿床划分为火山沉积期、热液硫化物期和表生期,其中热液硫化物期为主要成矿期,此外闪锌矿-方铅矿阶段的成矿温度为226~290℃之间,属中温热液成矿。因此,荒田铅锌矿床属火山沉积-岩浆期后热液叠加改造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