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酚A学名2,2-双(4-羟基苯基)丙烷,简称双酚基丙烷(BPA),英文名称bisphenol A。白色晶体、可燃、微带苯酚气味。沸点250~252℃(1.773kPa),纯品熔点155~156℃,工业品熔点150~152℃,相对密度1.195(25℃),闪点79.4℃。溶于乙醇、丙酮、乙醚、苯及稀碱液等,微溶于四氯化碳,几乎不溶于水。  相似文献   

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电子鼻,分析制备好的党参复合饮料新鲜样品(对照组)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并考察不同温度(4、25、37℃)下储藏30 d的党参复合饮料样品(试验组)的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对照组中,共检测到29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醛类7种(30.69%),正己醛、糠醛和2-已烯醛等化合物赋予党参复合饮料的特殊香气。4℃的储藏条件,共检测到24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醛类5种(3.01%);25℃的储藏条件,共检测到15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醛类7种(39.03%);37℃的储藏条件,共检测到29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醛类11种(25.55%)。25℃储藏条件下的党参复合饮料所含醛类物质的相对含量是最多的。主成分分析及线性判别分析结果表明,25℃的储藏条件下,党参复合饮料有良好产香特性,醇类、醛酮类物质的含量较为丰富。同时,感官评价结果显示,25℃的储藏条件下的饮料口感最佳。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家庭冷藏条件下鳗鱼鲞油脂氧化和风味衰减情况,将成熟鳗鱼鲞在1~7 ℃(模拟家庭冰箱)冷藏4 个月,测定其在冷藏期内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值和脂肪酸、风味成分的组成及相对含量变化并结合相关性分析研究冷藏期内鳗鱼鲞油脂和风味物质变化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随着冷藏时间延长,鳗鱼鲞油脂氧化程度逐渐加重,POV、TBA值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分别在冷藏2 个月和3 个月出现峰值;鳗鱼鲞油脂中的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总相对含量整体呈逐渐上升趋势,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显著降低(P<0.05)。鳗鱼鲞在4 个月的冷藏过程中醛类物质相对含量先增加后减小,烃类和醇类物质相对含量先减小后增加,酮类物质相对含量呈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基于脂肪酸和主要风味物质相对含量变化的相关性分析得出,己醛、庚醛、辛醛、壬醛、1-戊烯-3-醇、1-辛烯-3-醇与油酸(C18:1n-9)、亚油酸(C18:2n-6)、亚麻酸(C18:3n-3)、花生四烯酸(C20:4n-6)以及二十碳五烯酸(C20:5n-3)相对含量变化呈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脱壳的小米稳定性较差,不良储藏条件容易导致小米品质劣变,影响加工后的米粥风味。探索不同储藏温度和时间对小米风味的影响,明确适宜储藏条件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以3个名优品牌小米为研究材料,在常温和4℃低温避光储藏一年,分别在储藏0,3,6,9,12个月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S-SPME-GC-MS)测定小米蒸煮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在常温与4℃低温一年储藏期间内,醛类、醇类、杂环类及烷烃类物质相对含量变化整体呈“W”型;酸脂类呈“M”型。在4℃低温储藏条件下,醛类、醇类和酚类等物质相对含量较常温条件下更高,风味物质更丰富。正己醛、1-辛烯-3醇、正壬醇、2-正戊基呋喃和对二甲苯为储藏小米的关键香味物质。储藏小米最佳食用期限为4个月,低温储藏效果更好。该研究结果对小米储藏保鲜和品质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为研究对象,通过控制暂养温度(12、16、20、24 ℃)、氨氮质量浓度(0、5、10、20 mg/L)和暂养密度(1∶2、1∶3、1∶4、1∶5,m/V),考察不同环境因子对斑点叉尾鮰肌肉理化特性(水分含量、pH值和持水力)与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暂养温度24 ℃组鱼肉的水分含量与持水力显著低于其他温度组(P<0.05);12 ℃组鱼肉的水分含量、pH值和持水力较稳定,且肌肉弹性和咀嚼性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组(P<0.05);水体氨氮质量浓度为0 mg/L时,鱼肉pH值稳定在7.12~7.15,持水力稳定在65%左右,随着暂养时间的延长,该组鱼肉硬度显著下降(P<0.05),弹性和咀嚼性有所上升,回复性与凝聚性维持在稳定水平;暂养密度不低于1∶4(m/V)时,鮰鱼肌肉水分含量和持水力均随暂养密度的下降而显著上升(P<0.05);在整个暂养期间,1∶4(m/V)组鱼肉弹性大部分显著高于其他密度组(P<0.05),且其鱼肉弹性和咀嚼性随着暂养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回复性和凝聚性随着暂养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而肌肉硬度与黏性无显著变化。综上,温度12 ℃、氨氮质量浓度0 mg/L、暂养密度1∶4(m/V)的暂养环境较有利于维持和提高斑点叉尾鮰肌肉品质。  相似文献   

6.
优选了121.9cm C(V)18.4(9.8)/18.4(9.8)433/283空心纱机织物的生产工艺,重点改善了浆纱和退维工艺,为避免浆纱时水溶维纶芯纱溶化而采用低温上浆工艺,偏低掌握烘筒温度;为使退维彻底干净,合理选择了煮沸时间和浴比。  相似文献   

7.
刘奕  程丽萍  蒋和体 《食品科学》2016,37(6):237-241
为探究不同贮藏方式对橙汁胞贮藏效果的影响,通过充氮(0.06 MPa,4 ℃)贮藏及冷冻(-18 ℃)贮藏72-1锦橙汁胞,分别于2、4、6 个月取样,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橙汁胞香气成分。结果表明:橙汁胞经充氮和冷冻贮藏6 个月后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变化不大,香气成分仍以烃类物质为主,其次是醇类和酯类物质。贮藏6 个月后,酯类相对含量均减少,且充氮贮藏相对含量高于冷冻贮藏;醇类、酮类相对含量有所增加,烃类、醛类、其他类相对含量变化较小。综合分析可知,充氮贮藏和冷冻贮藏对橙汁胞香气物质的保存效果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不同糖化工艺对麦汁中的糖分影响较明显,中温65℃时糖含量最低,低温长时间糖化可提高糖含量;糖化温度(68℃)最高时各种氨基酸的含量最高,中温(65℃)时各种氨基酸含量最低,低温(62℃)时各种氨基酸含量居中。糖化工艺对酵母沉降速度的影响:辅料大米用量达最大(45%)时酵母沉降速率最慢;糖化保温时间适中(30min)时酵母沉降速率相对较慢;加麦:澳麦=4:6时酵母沉降速率相对较慢;糖化温度相对较低或较高时酵母沉降速率相对较慢。(孙悟)  相似文献   

9.
通过液液萃取(Liquid-liquid extraction,LLME)和气质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建立对西凤酒中的酯类、醇类、其他类和酸类等风味物质的检测方法。分析条件:分析柱为SH-Rtx-Wax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进样量1μL,分流比100∶1,流量1.0 m L/min,离子源温度230℃,接口温度250℃,溶剂延迟2.25 min。检测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说明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能快速、准确测定西凤酒中21种酯类物质、7种醇类物质、11种其他类物质和3种酸类物质。  相似文献   

10.
以俊红荔枝汁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的灭菌方式(70 ℃和121 ℃)和不同的贮藏温度(4 ℃和45 ℃)对荔枝汁中酚类物质释放的影响。主要测定其酚类物质含量、抗氧化活性和酚类物质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121 ℃高温灭菌荔枝汁中的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荔枝原汁和70 ℃巴氏杀菌荔枝汁(P<0.05)。贮藏时间为0 h时,高温灭菌荔枝汁的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与荔枝原汁和巴氏杀菌荔枝汁相比分别增加了40.24%和39.00%。且在高温灭菌荔枝汁中没食子酸含量显著增加 (P<0.05),没食子儿茶素大量生成,其中没食子儿茶素的含量约占121 ℃热处理荔枝汁中酚类化合物的91.74%。4 ℃和45 ℃贮藏条件对于荔枝汁中酚类化合物含量的变化有显著影响,其中荔枝原汁和巴氏杀菌荔枝汁在45 ℃贮藏条件下,酚类物质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高温灭菌荔枝汁中酚类物质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综上,热处理和高温贮藏对荔枝汁中酚类化合物含量的变化具有显著影响,热处理能够促进荔枝汁中酚类物质的释放进而提高其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以西伯利亚鲟鱼肝脏为原料,分离纯化出鲟鱼肝脏铁蛋白(liver ferritin of Acipenser baerii,ABLF)。采用电泳、紫外、动态光散射(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分析5 个不同热处理温度(60~100 ℃)对ABLF稳定性的影响,同时探究25~65 ℃热处理温度对ABLF铁释放速率快慢的影响及在4、25 ℃条件下ABLF的贮藏稳定性。研究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60~100 ℃),ABLF的溶解度和铁含量逐渐降低,蛋白聚集体含量增加;红外光谱分析显示ABLF中α-螺旋相对含量逐渐降低,无规卷曲相对含量整体呈增加趋势,以上现象在80~100 ℃范围内尤为明显,而在60~80 ℃范围内变化较小,表明ABLF在60~80 ℃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ABLF的铁释放速率随温度升高(25~65 ℃)而增加。4 ℃条件下ABLF贮藏稳定性高于25 ℃。本研究将为ABLF的加工及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蔗渣细胞壁物质(膳食纤维)整体的化学成分与单糖组成不随双螺杆挤压蒸煮而发生变化。细胞壁物质中80℃H2O分级组分的相对含量会因挤压蒸煮处理而由原来的24%提高到13.3%,且分子的Xyl:Ara比值由原来的6.2减小到4.2;1mol/LNaOH分级组分的相对含量则由原来的189%减少到11.2%,分子Xal:Ara比值由原来9.3增加至11.4。挤压蒸煮对这2种分级组分的聚合物基本结构没有影响,但会使lmol/LNaOH分级组分发生增溶作用或断裂部分连接键,导致其分子量下降,分子更趋于直线型,分支程度减小,其中有部分转变成80℃H2O分级组分。  相似文献   

13.
吴庆源 《印染助剂》1995,12(3):34-35
印染助剂实用指南(十四)吴庆源(常州化工研究所常州213001)45拒水拒油剂AG-310,AG-47145.1结构或组份全氟烷基丙烯酸酯共聚物45.2规格及标准外观为白色乳液,pH值3~4,非离子型,相对密度1.04~1.07(25℃).有效成份1...  相似文献   

14.
气相色谱法分析酒花油的主要香气物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成 《啤酒科技》2007,14(2):13-15
建立了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酒花油中香叶烯、里那醇、石竹烯、法尼烯和律草烯含量的方法,并对4种酒花油样品进行了捡测:采用水蒸气回流提取法进行样品前处理.以十四烷作为内标物,色谱条件为:载气流速2.0ml/min、柱温为程序升温,100℃(Omin)-10℃/min-160℃(Omin)-30℃/min-210℃(5min),分流比25:1,进样量0.5℃L;分析时间短.12分钟内即可完成。内标法定量测得相对标准偏差为0.0120%~1.0707%,回收率在95.18%~102.25%之间,具有操作简便快捷、精密度好、准确度高的特点。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酒花油样品在主要香气物质上有较大差异,可以据此对酒花油及相应酒花的品质进行监控。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模拟了排酸后的鲜牛肉的三种不同货架储藏流通温度,定期监测其在常温货架(25~30 ℃)、冷藏货架(8~10 ℃)和低温货架(0~1 ℃)储藏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结果发现,不同储藏条件下牛肉特征风味指纹图谱分别具有28种、55种、42种特征离子峰,常温货架储藏的牛肉在14 h时,出现丁酸丁酯、己醛(单体)、1-辛烯-3-醇、N-亚硝基二甲胺4种特征标记物质;冷藏货架储藏的牛肉在142 h时,出现异丁醇、乙酸乙酯(单体)、正己醇、2-庚酮等8种等特征标记物质;低温货架储藏的牛肉在19.5 d时,出现2-庚酮(二聚体)2-戊酮(二聚体)、异丙醇、乳酸乙酯、异丁醇等10种特征标记物质。初步预判鲜牛肉在25~30 ℃条件下的储藏时限为14 h,8~10 ℃条件下的储藏时限为142 h,0~1 ℃条件下的储藏时限为19.5 d,该结果可为生产中鲜牛肉的流通销售、安全食用和生产监管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分别对酿酒苹果原料进行1#(室温晾晒20 min)、2#(70℃、20 min)、3#(70℃、30 min)、4#(90℃、20 min)、5#(90℃、30 min)热处理后酿造苹果蒸馏酒,采用气相色谱法(GC)测定甲醇含量,电子鼻(E-nos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香气物质,考察不同原料热处理方式对苹果蒸馏酒中甲醇含量和香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1#热处理酒样相比,其他酒样中的甲醇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且4#、5#热处理酒样中的甲醇含量<2.00 g/L,分别为1.89 g/L、1.78 g/L。5种酒样的香气特性差异较大,共有的挥发性香气物质为23种,基于共有香气物质建立苹果蒸馏酒品质的评价模型发现,5#热处理酒样的综合得分最高(2.866分),香气品质更加突出。综上,原料热处理可以降低苹果蒸馏酒中的甲醇含量,并丰富其风味成分。  相似文献   

17.
PEG/(NH4)2SO4双水相萃取法提取果胶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PEG(聚乙二醇)/(NH4)2SO4。双水相提取果胶酶进行了研究,考察了PEG分子量、pH、成相物质浓度、NaCl浓度、温度等因素对果胶酶分配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水相最佳提取条件为PEG 100027%,(NH4)2SO419%,Na-Cl0.002%,pH5.0,温度50℃,在此条件果胶酶分配系数可达到14.0。  相似文献   

18.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经麦饭石处理和未处理的37%vol白兰地巾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并鉴定出102种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麦饭石对白兰地中挥发性物质具有影响作用,如丰要的杂醇油(异戊醇、4-甲基-2-戊醇、4-甲基-1-戊醇)及酯类(辛酸乙酯、癸酸乙酯)的相对含最有所降低,而萜烯l炎、醛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增加,改善了白兰地香气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为了优化全脂乳粉水合工艺,探究低温水合对复原乳风味影响,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法(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GC-MS)考察全脂乳粉单段水合(55℃水合30 min)和两段水合(55℃水合30 min后4℃水合4、8、12 h)工艺条件下复原乳主要挥发性化合物相对含量,并利用ROAV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挥发性物质对复原乳的风味贡献。结果表明:四组复原乳样品共鉴定出醇、醚、呋喃等9大类挥发性物质共68种,十二醇、正己醛、正辛醛、壬醛、反-2-辛烯醛、癸醛、反式-2-壬醛为四组复原乳共有的特征风味物质,醛类化合物对复原乳特征风味的贡献大于其他挥发性化合物;通过主成分分析,将单段水合复原乳与两段水合复原乳进行了良好区分,增加工序4℃水合工艺有利于降低1-辛烯-3-醇、十二醇、反式-2-癸烯醛造成的异味,其中4℃水合8 h最有利于提升复原乳有益风味,为最佳水合工艺...  相似文献   

20.
该试验以新鲜牛奶为原料制备高蛋白搅拌酸奶,考察搅拌时间对酸奶品质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试验优化高蛋白搅打酸奶的配方,并通过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仪(GC-IMS)对高蛋白搅拌酸奶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高蛋白搅打酸奶最佳配方为浓缩牛奶蛋白粉添加量6%、明胶添加量0.8%、稀奶油添加量4%。在43 ℃发酵5.5 h,发酵后破乳,4 ℃后熟8 h后搅拌5 min充气,然后灌装冷藏,在此条件下研制出的高蛋白搅拌酸奶感官评分为88分,组织细腻,口感较好。经GC-IMS检测,共检测到55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有29种含量较高的风味物质(相对含量>0.1%),这些特征风味物质赋予了高蛋白搅拌酸奶更加丰富的口感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