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晋国庙寝遗址为主线,主要介绍了遗址的来历有它的开发利用和文化保护原则,并从公园的遗址、建筑、道路、植被、水电设计等方面论述了遗址公园的设计思想、设计特点,用以展现晋国文化的内涵和新时代的寓意。还提出了如何发挥文物经济价值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钟晨  薛玉峰 《中国园林》2022,38(3):129-133
2019年3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文物局联合提出了对部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利情况的批评,重点强调了历史文化遗址保护的“真实性”要求。以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公园规划设计为例,探讨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中大遗址“真实性”保护与展示利用的途径。提出大遗址保护应坚持“真实性、完整性及可逆性”的保护展示原则,以遗址片区“最小干预”为规划理念,充分考虑遗址公园保护与开发的平衡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从考古资料中分析挖掘史料信息,对遗址价值进行研究判定,从而构建遗址价值载体的展示阐释体系,最后从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角度,提升遗址公园社会效益的大遗址“真实性”保护展示途径。  相似文献   

3.
沈慧  姜芃 《中国园林》2023,39(5):75-79
史前考古遗址公园往往存在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高,但知名度、可视性、观赏性、游览性、配套服务和体验性差等问题。游客仅凭图、文的静态介绍,很难理解和认识其蕴含的价值,所以会产生“没得看、不好看、看不懂、不爱看”的直观游览印象。探索情境化设计方法在史前考古遗址公园中的应用,以上宅文化考古遗址公园规划为例,对景观空间序列、遗址保护、文化赋形和新技术赋能的情境化设计展开研究,以期处理好遗址“保护好”与“利用好”之间的关系,呈现特点鲜明、惠及民生的史前考古遗址公园,实现文化资源活化与薪火相传。  相似文献   

4.
元土城遗址公园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檀馨 《中国园林》2003,19(11):16-18
北京元大都土城遗址公园的设计有其特殊性,本方案是在各自分段招标设计后,调整并统一的规划。经过调整后,设计理念及空间结构提炼得比较清晰,公园内部结构比较简约。在保护土城遗址、修复坍塌的土城、勾画出元土城位置的痕迹、强化土城的形象和印象的同时,做到尊重历史、保护遗址与现代文化生活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杨静  成玉宁   《风景园林》2019,26(10):113-118
遗址公园作为遗址保护、展示教育与考古研究的有效途径,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广泛推广与发展。意大利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其完备的法律保护制度、成熟的遗产保护理念和文物保护技术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以罗马图拉真遗址公园为例,通过对其历史沿革的梳理,从遗址的空间结构和历史时序性上解读遗址时空特性,探讨其在坚持遗址原真性的基础上,如何从遗址保护理念、规划设计策略和实施技术路径3个层面对遗址进行保护与阐释,旨在解析意大利在遗址公园规划设计中的理念与方法,探讨其对于遗址公园建设实践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对于如何统筹协调城市中的大遗址保护、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与城市的发展需求,路县故城遗址进行了一次规划探索。以保护优先为基本前提,对考古遗址公园赋予更加丰富的功能,创新设计手法攻破技术难题,动态推动遗址公园实施,使其成为既能很好地阐释与展示遗址内涵,又能寓教于乐、被广大群众喜爱的城市公园。  相似文献   

7.
郑伟  刘志聪  李世瑾  张慧 《中国园林》2022,(S1):132-137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设是在遗址保护和遗址公园建设之间找到二者最佳结合点的有益尝试,通过遗址的保护展示及其价值的阐释,使得遗址公园的内涵更加丰富、呈现方式更加多样。采用EPC建设实施模式,文物考古、设计施工、建设管理及后期运营各团队通力合作,将文物遗址的悠久历史和所蕴含的宝贵价值传达给公众,为探索遗址公园规划建设提供实践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8.
从遗址公园的分类看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凌 《中外建筑》2009,(7):73-75
遗址公园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到遗址的保护和保存,还要处理好其与人的活动的关系。通过对十余个遗址公园情况的综述和整理,初步提出类型归纳,并探析了其保护与开发中涉及的一般性原则方法,为相关的遗址公园建设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大量遗址面临破坏或潜在破坏的威胁,遗址的保护和展示困难重重.遗址公园模式的提出为城市遗址的保护与展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本文在对城市遗址现状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遗址公园的保护理念及作用,归纳了遗址公园存在的三种类型,并在唐大明宫遗址公园概念设计的研究中,提出了遗址公园规划的三大原则--严格保护原则,可识别性原则、可逆可还原性原则,进而阐述了遗址公园模式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0.
林汉生 《山西建筑》2010,36(20):28-29
以漳州南炮台公园规划设计为例,阐明了南炮台公园的设计理念,并提出了保护、利用的原则,最后总结了遗址景观的规划设计思路,希望能为其他类似的遗址景观规划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王屋山国家地质公园设计的构思及理念,在该设计中设计者强调保护地形地貌及自然植被,利用当地材料及传统工匠,组织多专业的整合设计,在绿色建筑理念指导下有机地创造了属于深山的、具有特殊场所感的、能用建筑语言表达地质展示意义的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  相似文献   

12.
王婧  陈志宏 《华中建筑》2012,(11):130-134
厦门中山公园始建于1927年,是近代厦门第一座城市公园。因其布局精巧、特色鲜明,故有"华南第一"的美誉。至今历经84年风雨变迁,其公园格局、建筑景观、人流路线等方面都留下了不同时代历史变化的痕迹。该文结合史料考证与现状调研,对现存中山公园的历史变迁及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建议,旨在正确把握当代城市发展中历史性城市景观的历史文脉、合理保护历史遗存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挖掘其应有历史文化内涵,并对有效的公众进行传达。  相似文献   

13.
美国历史游径是美国线性游憩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国历史文化的象征之一,其标识系统的布局和设计,经过长期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中国南粤古驿道作为宝贵的线性历史文化遗产,是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文化交流的纽带,在标识系统的布局和表达方式上,与美国历史游径有诸多相似之处,通过总结美国历史游径标识在空间布局和设计表达上的特点,梳理美国历史游径标识系统与南粤古驿道标识之间的异同,并结合南粤古驿道标识系统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可以归纳未来南粤古驿道标识系统改进和提升的方式方法,有效提升南粤古驿道标识系统的设计水平和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快速推进的城市化正在给中国城乡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带来极大的影响,以济南历史上的名胜地区鹊华为例,建议规划建设济南“鹊华历史文化公园“,希望在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探索具有保护自然、改善生态、发扬文化、重振河山等多方面效益的人居环境建设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The design for Wangwu Mountain Geological Park Museum emphasizes protecting terrain, geomorphology and natural vegetation, utilization of local materials and traditional craftsmanship, and integrates multi-specialty design into a whole. The idea of green architecture organically guides the designer to create a museum in a remote mountain and creates a special place that is geologically significant in architectural language.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Architectural Journal, 2007, (1): 49–51 [译自: 建筑学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绍兴市对浙东古运河进行了较全面的整治,其中最成功之举是“运河园”建设。系统阐述了“运河园“建设的思路、理念和实践,认为整治历史名河,其一、应正本清源,把握以往的历史和文化内容;其二、形成天人融合、自然和谐的理念定位,做到天人和谐,展示运河文化;其三、保护历史遗存,收集古材料,选择地方性传统树种,使文脉相承,充分展示古越文化的地方特色。建成后的“运河园”是一幅浙东运河园的历史风情画卷。  相似文献   

17.
2005年,国家住建部颁布了《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提出"全面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指导全国的湿地保护开发工作。之后多地建立起了湿地公园。但是,纵观全国的湿地公园,做的成功的案例并不多。究其原因,我们发现,多数公园在保护方面做的不错,但是在开发方面却做得不好,一般只是赋予简单的科普、教育等功能。这样造成公园的运营主要靠财政拨款,多数公园在资金方面捉襟见肘,最终也影响到湿地的整体保护。可以说,目前我们就是在"合理利用"方面做得相当不够。本文以乌海龙游湾湿地公园的设计过程为例,希望阐明,湿地公园的设计应该坚持城市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应在全面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应该保护与开发并举,以保护来带动开发,以开发来促进保护,以市场化手段运营,才能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Fragments of wilderness dominated by natural succession exist in urban environments, and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protecting biodiversity, supporting urban ecological processes, and connecting human beings with nature. Urban vegetation rewilding is a key approach to restricting urban wilderness by restoring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functions, eventually towards a self-maintained vegetation community. This paper, taking wildflower meadows as a reference, establishes a technical framework of urban vegetation rewilding by leveraging ecological flows and adopting quasi-nature design with minimum interventions. The framework covers 5 aspects, namely self-design, micro-topographic design, quasinature design, collaborative symbiosis design between plant community and keystone animal species, and design with natural materials. Studying the green space along the northwest lakeside of the Shuangguihu National Wetland Park in Liangping District, Chongqing, this paper provides a scientific guidance and technical paradigm for vegetation rewilding and urban wilderness restoration in the complex context of natural–artificial urban landscapes.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和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战略规划的确立,西安将跨渭河向北岸延伸发展,渭河随之变为西安的城中河。面对西成段百里渭河景观带的规划设计任务,我们提出将整个西成段渭河景观带构建百里渭河国家湿地公园的设想,利用湿地公园分区原则限定、引导和联系渭河滨河城市空间节点和城市功能组团。实现湿地保护与城市区域更新的结合。该文探讨了西安城市发展与渭河的关系;分析了以建构西成段百里渭河国家湿地公园作为渭河景观带规划设计途径的可行性,并详述了“百里渭河湿地公园”的系统结构和具体建构方式。  相似文献   

20.
高彬 《规划师》2007,23(6):64-65
佛山市佛平三路景观改造提出以实现自然景观要素价值来转变传统公路景观的设计观念,通过微地形改造,形成自然的线形起伏,将沿线的平洲公园、康怡公园、平洲广场连成生态廊道,与雷岗公园形成覆盖整个区域的组团式景观生态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