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纳米四氧化三铁磁性微粒的表面有机改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液相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四氧化三铁溶胶,利用油酸对纳米粒子体进行表面改性和萃取实验,获得油酸包覆的四氧化三铁微粒。采用FT—IR和高分辨透射电镜对改性后的纳米粉体进行结构和形貌的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油酸与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间存在化学键结合。油酸对纳米四氧化三铁微粒进行改性,并且对纳米粒子进行包覆,使外表面形成保护层阻止粒子团聚,改性后的四氧化三铁微粒与有机物具有良好的相溶性,采用表面改性显著改善了纳米四氧化三铁微粒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2.
张赛  周艺峰 《精细化工》2012,29(6):545-548,553
在超声辅助无惰性气体保护的条件下,采用氧化共沉淀和化学共沉淀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制备了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通过XRD、FTIR、SEM和TEM等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具有较好的晶形结构,粒径约为7 nm。通过正交实验证明了超声时间是影响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粒径的主要因素;而Fe2+与Fe3+的摩尔比是影响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粒径的次要因素。用柠檬酸对四氧化三铁进行表面改性,制备了环境友好型水基磁流体;磁性结果显示,其矫顽力及剩磁均很低,表现出较好的超顺磁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混合碱媒介法(CHM)制备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探索了制备工艺,通过SEM、XRD、TEM表征方法研究了实验合成条件对四氧化三铁纳米产物的形貌和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酞氟铁为原料用混合碱法可制得粒度均匀、粒径范围在100-200nm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所制备的样品具有粒径小、粒度均匀、分散性较好的特点,是性能优良的磁性材料。  相似文献   

4.
通过简单的一壶水热法合成了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材料。纳米粒子成均匀分散的球状,粒径大约在25 nm。将合成的纳米四氧化三铁用于刚果红的吸附实验,发现其对污水中的污染物刚果红具有很高的吸附能力,由Langmuir等温方程计算得到,四氧化三铁对刚果红的最大吸附量为149.7 mg/g。吸附等温方程分析表明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吸附机制与吸附质和吸附剂有关。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具有高的饱和磁化强度,在外磁场作用下能快速响应,有利于它们在高效吸附场合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水热体系中四氧化三铁与氧化石墨烯复合纳米颗粒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自气压水热条件下制备了四氧化三铁与氧化石墨烯复合纳米颗粒。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一系列仪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四氧化三铁与氧化石墨烯复合纳米颗粒由粒径大约20 nm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与氧化石墨烯复合而成,数据分析表明氧化石墨烯对于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的形成和进一步演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Fe_3O_4/PANI抗氧化水基磁流体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无氮气保护条件下,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四氧化三铁(Fe3O4)纳米颗粒,并通过表面原位合成法将颗粒用聚苯胺(PANI)包裹,由此获得兼具磁性和导电性能的纳米四氧化三铁/聚苯胺(Fe3O4/PANI)材料。作者称其为Fe3O4/PANI抗氧化水基磁流体。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表明,该法制备的Fe3O4/PANI复合粒子的粒径在30~50 nm,其分散性能比包裹前的Fe3O4粒子明显改善。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测试结果发现,Fe3O4粒子及Fe3O4/PANI复合粒子具有不同的物态和晶相结构。对纳米复合粒子的抗氧化性能和磁性能的检测证实,原位合成的Fe3O4/PANI复合粒子不仅能有效防止在空气中被氧化,还可在磁场环境中实现快速富集、定位,为Fe3O4/PANI纳米复合粒子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7.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钴掺杂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通过对产物的TEM表征,可以看出,产物为粒径为15 nm左右的球形颗粒,结晶很好。同时,对产物进行能谱表征,数据说明钴元素很好地掺杂到了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中,这对于纳米颗粒的掺杂改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硫酸亚铁、硝酸铁和氢氧化钠为原料,通过微波加热方式与共沉淀法结合制备了四氧化三铁纳米粉体。通过XRD、激光粒度分析和SEM对所得粉体进行了研究,同时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加入方式对粉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加热可促进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晶化,在30min加热时间内,可制得平均粒径为13~16nm的四氧化三铁纳米晶粒。通过对微波加热功率和时间的控制,可实现晶粒的可控生长。采用聚乙二醇作为表面活性剂,可明显减弱粉体的团聚现象,在微波辐照前加入活性剂的方式优于在微波辐照后加入活性剂的方式。采用微波加热可以极大地促进粉体的晶化,有利于纳米晶的迅速形成,对于合成纳米晶具有潜在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试验研究硅烷偶联剂种类和用量以及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对纳米四氧化三铁/NR复合材料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可有效地对纳米四氧化三铁表面进行改性;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偶联剂Si69的改性效果较好,增强了纳米四氧化三铁/NR复合材料的界面作用,促进了纳米四氧化三铁粒子在NR中分散,改善了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当偶联剂Si69用量为2.25份时,纳米四氧化三铁/NR复合材料的综合物理性能最好.与机械共混法和磁流体-凝胶法相比,乳液共凝法制备纳米四氧化三铁/NR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10.
合成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形貌的调控机理和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形貌对其磁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影响.介绍了纳米四氧化三铁粒子制备过程中形貌调控的机理和主要方法,并讨论了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制备的形貌调控方法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崔升  沈晓冬  林本兰 《精细化工》2006,23(9):859-862
用于靶向抗癌药物微球的磁性Fe3O4颗粒必须具有合适的粒径,并且保证其不发生团聚。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Fe3O4磁性颗粒,XRD分析证实了产物的主要组成为立方晶系Fe3O4;粒度分析表明,产物平均粒径16.3 nm左右,粒径分布宽度约5.8 nm;采用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观察产物形貌,证明纳米Fe3O4胶体溶液中磁性粒子呈球形分布,且未发生明显的团聚现象;测得Fe3O4胶体溶液ζ电位为+39.9 mV,颗粒吸附溶液中的C l-离子形成了吸附双电层结构,较强的静电排斥力阻止纳米粒子团聚,因此,制得的纳米Fe3O4胶体溶液具有很强的分散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的制备工艺及其表面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纳米Fe3O4胶体溶液,并用油酸钠对其进行包覆改性。制备了不同条件下的纳米Fe3O4粒子,用X射线分析仪、振动样品磁强计、扫描电子显微镜、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对产品进行分析表征。探讨了制备纳米Fe3O4的最佳工艺条件以及油酸钠改性的可行性。结果表明,Fe3+和Fe2+的摩尔比为4∶2时,反应1.0 h,50℃晶化1.0 h,制备的Fe3O4晶粒度为11.2 nm,磁饱和强度为56.337 emu/g;油酸钠用于Fe3O4改性,包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四氧化三铁纳米粉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对纳米级四氧化三铁的制备方法,例如沉淀法、微乳液法、水热法及高温热分解法等,做了详细的阐述说明和分析比较。同时对纳米级四氧化三铁在磁性液体、磁记录材料、生物靶向材料、微波吸收材料、静电复印显影剂以及高梯度磁分离器等方面的应用做了详细阐述。最后对纳米级四氧化三铁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几种抗氧剂对有机硅密封剂耐热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恒芝  张鹏  范召东 《粘接》2006,27(2):5-6,44
以801耐热增效剂、草酸铁、130#氧化铁、3602#氧化铁和纳米氧化铁为抗氧剂,研究了抗氧剂对双组分缩合型室温硫化有机硅密封剂耐热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双组分缩合型室温硫化有机硅密封剂体系中,添加801耐热增效剂的密封剂耐热性能最优,其余抗氧剂的效果依次为草酸铁、130#氧化铁和3602#氧化铁,纳米氧化铁最差。  相似文献   

15.
Fe_3O_4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性能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化学还原-共沉淀法制备Fe3O4纳米材料,用表面活性剂进行表面包覆处理,用红外光谱(IR)、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X)、磁强计(VXM)、微波矢量网络分析仪对材料相关性能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表面包覆的Fe3O4粉末平均粒径66nm左右,饱和磁化强度比未包覆的Fe3O4粉末高14%;将包覆的Fe3O4涂在厚度为0 9mm的铝片上,测定吸波性能,发现纳米晶粒的Fe3O4比微米晶粒的Fe3O4有更好的微波吸收特性,在微波X波段具有较强的吸收,吸波强度和吸波频率范围随Fe3O4涂层厚度增加而增大,面密度≤2 1kg/m2。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了近年来制备纳米Fe3O4中各方法:沉淀法(共沉淀法、氧化沉淀法、还原沉淀法、交流电沉淀法和络合物分解法)、水热法、水解法、微乳液法、固相法、球磨法、超声波法、热解法、水溶液吸附分散法等的研究现状,并对磁性纳米Fe3O4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做了简单的介绍,对其进一步的研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聚合物乳液法表面修饰改性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一种聚合物乳液在机械搅拌下,改性修饰Fe3O4纳米粒子表面,制备Fe3O4-聚合物复合粒子的方法。含羧基基团的柔软的聚合物乳胶粒子在机械搅拌作用下,与Fe3O4纳米粒子碰撞,变形,并通过物理粘附及羧基活性基团的化学吸附作用来包覆Fe3O4纳米粒子。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看到Fe3O4粒径约为5~20 nm,被聚合物包覆,虽存在团聚,但团聚体尺寸也仅100 nm左右,且团聚体中的Fe3O4纳米粒子也为聚合物隔开,纳米粒子得到了良好的分散。通过红外、热失重、接触角等的测试分析,进一步证实乳液聚合物对Fe3O4纳米粒子实现了表面修饰。实验结果表明,改性用聚合物的Tg以及复合温度是影响聚合物对Fe3O4纳米粒子包覆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高温分解法合成Fe3O4磁性纳米微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辉 《河南化工》2004,(2):11-12
以油酸为表面活性剂,高温分解铁有机物,合成Fe3O4磁性纳米微粒,并对其进行了TEM、XRD分析,结果表明,Re3O4磁性纳米微粒为规则的立方体,平均粒径为10nm,且粒径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19.
采用化学共沉淀方法制备Fe_3O_4磁性粒子,并使用油酸和十一烯酸对其进行表面改性,然后采用一步细乳液聚合法制备含有羧基官能团的Fe_3O_4/P(St/ACPA)磁性高分子纳米球,对磁流体和磁性高分子纳米球进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改性的Fe_3O_4磁流体分散性好,粒径均一,在室温下呈超顺磁性,磁含量为68.5%(w),饱和磁化强度为51.3emu/g;Fe_3O_4/P(St/ACPA)磁性高分子纳米球成球性好,粒径为70 nm,磁含量为39%(w),饱和磁化强度为27.9 emu/g。  相似文献   

20.
在共沉淀法合成磁流体的基础上,用悬浮缩聚法制备了磁性漆酚缩甲醛微球,并用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镜和热重分析等对微球进行结构表征。实验结果表明,Fe3O4磁流体的粒径为纳米量级,纳米Fe3O4粒子能够提高复合物的热性能。该微球粒径约1mm,是核壳结构,具有良好的耐溶剂性和耐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