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英东油田原油黏度9.33 mPa·s,析蜡点38℃,含蜡11.96%,含蜡较高,在原油开采工程中容易出现结蜡,造成油管及抽油泵内部结蜡现象,严重的会造成泵卡、油管堵死的现象,影响油井的正常生产.针对这种现象,开展了清蜡剂清防蜡试验,对清蜡剂的性能进行试验评价,选取部分井进行现场应用试验,现场应用发现清蜡剂有助于缓解原油结蜡的速度,从而延长了油井的洗井周期和检泵周期,提高了油井的开采效率,降低了油井的维护成本.建议继续扩大范围使用,并进行下一步工艺优化研究.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防蜡技术在双河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油井微生物防蜡原理。筛选出了可在无机盐存在下以固体石蜡为碳源生长的清防蜡菌种AD-4。菌液含菌>108个/mL。该菌液与9口油井的沉积蜡在65℃作用7天后,沉积蜡凝固点(27.5~55.0℃)下降1.5~8.5℃,菌液pH值由7.4降至6.2~6.8,表面张力(71.0~76.1 mN/m)下降34.2%~49.3%。一口井的原油在60℃与菌液作用8天后,C25以上组分减少,轻组分增多,表明该菌为烃降解菌。在双河区3口井进行先导性试验,在安棚区8口井和下三门区6口井进行适应性试验,AD-4菌液和培养基从套管加入,确定加剂周期为30天,菌液初次加量为300~450 kg,逐次递减至维持量80~150 kg,井温较高时菌液加量较大。5口井生产数据表明加菌液后抽油泵负荷和电流减小,检泵周期延长。该清防蜡菌适用条件为:矿化度<1×104mg/L,含水30%~90%,油层温度<90℃。图1表3参2。  相似文献   

3.
长庆白豹油田在油田的开发过程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结蜡问题,影响原油的正常生产。本文分析了白豹油田结蜡井的原油和蜡样:结蜡井原油中蜡含量高,在15%~20%,胶质和沥青质含量相对较小;蜡样碳数分布主要集中在C26~C39,以微晶蜡为主。应用原油动态结蜡率测试仪和流变仪两种方法测试了MH化学固体防蜡器的性能,它能降低高含蜡原油粘度>80%,降低原油凝点达11℃,防蜡率可达到75%以上。MH化学固体防蜡器在白豹油田现场试验15口油井。现场试验表明,化学固体防蜡器应用后,抽油机载荷明显低于加药前,且能有效地减少常规的清防蜡作业,延长检泵周期。  相似文献   

4.
在结蜡油井中使用固体化学防蜡剂,可有效抑制油井管、杆、泵等处结蜡,延长有杆泵的检泵周期,降低抽油机能耗。用动态结蜡率测试仪及流变仪分别测试防蜡率及析蜡点的变化,评价防蜡剂在室内的应用效果。通过室内理论计算检泵周期、溶解速度、防蜡率之间的关系,预测了防蜡剂在井底的有效性。用抽油机系统效率测试仪,测试抽油机电机运行的电能参数及安装在抽油机悬绳器上的传感器的油井载荷,对比结蜡井措施前后的数据,评价防蜡效果。测试表明,结蜡井使用化学固体防蜡剂可使油井载负荷平均下降9.73kN,系统效率提高6.92%,综合节电率22.23%。  相似文献   

5.
原油结蜡是引起油井减产的主要原因。微生物清防蜡技术是利用解烃菌降解石蜡等长链烷烃的作用,或利用生物表面活性剂清洗井筒原油,从而达到清蜡的目的。采用将解烃的红球菌Lj1-3与产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芽孢杆菌LHX3按照7∶3的比例复配,一起注入地层,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达到控制油井结蜡速度、提高油井产量、最终提高采收率的目的。这项技术作为一项新的清防蜡技术,综合经济效益好。经过现场试验,在欧31块开展的20口油井的微生物控制油井结蜡的现场应用中,成功率100%,可将原热洗周期延长至少三倍以上,并且取得了2344t的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6.
清防蜡菌种的评价及现场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微生物清防蜡菌种的筛选及评价是微生物清防蜡技术的关键。针对筛选到的2株具有特殊性能的菌种N5和BS-6进行了清防蜡性能评价,通过考察温度、矿化度、氧气等因素对其产表面活性剂性能的影响,确定了生长温度37℃、矿化度5000 mg/L、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培养,N5和BS-6产表面活性剂的能力最强,代谢最旺盛;同时在室内进行了与原油作用和蜡分散等评价试验,试验表明,这2株菌均具有清防蜡性能,防蜡率分别为78%和77%。将N5和BS-6细菌应用于辛14块6口高蜡井,取得了较好的防蜡效果,热洗周期从30 d延长到180 d,年增油1499 t。N5和BS-6具有较好的清防蜡性能,可代替化学清防蜡剂,安全环保,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生物表面活性剂菌种采油性能及矿场应用潜力,在吉林油区广泛取样,采用特定培养基对菌种进行筛选,在建立生物表面活性剂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对菌种生长代谢及发酵环境条件进行了分析。采用色谱法对菌种作用原油后组分变化进行了定性分析,在室内物模驱油效率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矿场清防蜡应用试验。原油经生物表面活性剂菌作用后,油水界面张力降低到10~mN/m,原油黏度下降50%;室内物模驱油效率试验提高采收率10%以上,矿场清防蜡有效率〉65%,单井平均增油73.5t;在微生物强化水驱、油井清防蜡及近井解堵等MEOR工艺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油井结蜡问题,从新疆油田采油二厂高含蜡油井的采出液中筛选出了清防蜡菌种,对该菌种进行室内定向驯化,将得到的优良菌种投入现场试验和应用。室内研究发现,该菌种作用于高含蜡原油后,原油的凝固点、黏度和含蜡量均有所降低;该菌种在油井现场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连续生产时间长、热洗次数少,部分油井产液量增加,含水率下降,油井抽油机载荷、电流普遍下降等,明显减少了经济成本,且无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9.
青海油田油井结蜡现象严重,结蜡问题已经成为影响该油田正常生产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解决该问题,实现稳产、增产并降低生产成本,对青海油田清蜡防蜡技术应用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亲水钝化膜防蜡技术。该技术通过加入油管表面处理剂,使其与油管表面反应生成亲水钝化膜,达到防蜡、防腐、防垢的目的。通过理论分析和室内红外光谱试验,从微观角度详细阐述了该技术的防蜡机理:亲水钝化膜中的基团与水发生强氢键作用形成稳定螯合物,从而抑制蜡沉积。室内试验表明,与传统化学防蜡法相比,该技术防蜡率更高,尤其适合于含水30%~50%的油井;现场试验也表明,该技术具有更好的防蜡、防垢、防腐效果,可以延长洗井周期、检泵周期,同时可大大降低油管腐蚀速率,提高油井产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石油机械》2019,(11):93-98
帅垛油田油井结蜡问题日益突出,已严重制约其效益开发。前期采用的机械清蜡、热力清防蜡和化学药剂清防蜡等工艺技术存在成本高、效率低、安全性差和污染地层等不足。鉴于此,研发了油井特种合金防蜡技术。阐述了特种合金防蜡装置的结构、防蜡机理及性能特点,并对该防蜡装置的关键结构进行了设计。通过开展降凝降黏试验,优化了特种合金方案,以适应帅垛油田原油物性。试验及应用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特种合金防蜡装置可使原油凝点降低2~3℃,在42~60℃范围内黏度均有所降低,最大降黏率达到80. 38%;帅垛油田4口油井结蜡速度均变缓,清蜡周期比优化之前延长2倍以上,原油黏度下降30%以上,凝点下降幅度大于2℃,检泵周期较之前得到有效延长。油井特种合金防蜡技术的研发成功为帅垛油田油井清防蜡工艺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针对卫星油田原油中石蜡组分,选配了1组生物降解能力较强的复配菌种,包含枯草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等。室内实验表明,该复配菌种能使空白原油的含蜡量降低13.4%-19.0%,含胶量降低10.7%~17.8%。当加药浓度大于100mg/L时,防蜡率达到50%以上。现场4口井的清防蜡应用表明,该复配菌种清防蜡有效率达100%,加药周期由5d延长至10-28d,而且用量少,成本低,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采油实验室研究及矿场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青海七个泉油田实际情况,筛选出3株试验菌。对其耐温、耐盐性进行了考察,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菌在温度60℃,矿化度12万ppm条件下能大量繁殖。该试验菌对原油进行处理后,原油的粘度、蜡含量及延国点均降低。室内模拟试验表明微生物驱油可在水驱油后再提高采收率10%以上。在矿场进行了微生物单井吞吐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采油技术可有效地清除井筒及近井地带的石蜡,降低原油粘度,改善原油的流动性能,提高原油产量。该技术施工工艺简单,成本低,不污染地层和环境,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间12断块微生物驱油工艺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油田的开发,三次采油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矿场试验。近年来,微生物采油技术也得到不断的完善,从单井吞吐发展到微生物水驱,该项技术已趋于成熟。详述了微生物水驱的机理,以及微生物的室内筛选评价和矿场应用效果。认为微生物水驱优于单井吞吐,驱油效率高,处理区域广,并同时作用于油水井,有较好的增注效果。且投入产出比高,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14.
本源微生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在大港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本源微生物驱油技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特点、油藏适用条件。从区块选择、方案设计、现场实施、效果评价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大港油田孔店二断块及港西三区一断块本源微生物驱先导性矿场试验的情况。孔店二断块共进行了15次施工,22口受益油井中有9口井见效明显,含水平均下降2%~5%,累计增油11192t。港西油田三区一断块共实施2口井,受益油井5口,有效率100%。矿场试验表明,采用本源微生物驱油技术,能激活油层中处于休眠状态的好氧和厌氧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增加了原油的流动性,使油井原油产量增加,含水下降,从而达到了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轮古油气田地层能量逐渐衰竭,部分自喷井逐步发生井筒积液,特别是部分原油超高含蜡油井生产过程中,蜡质大量析出堵塞井筒,加快油井停喷。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室内研究与现场试验,进行柱塞结构改良和举升工艺设计,研发出一套“柱塞内部中空带拉杆结构+柱塞外部旋转带螺纹刮刀结构”的一体化柱塞气举新工艺。该工艺解决了处于临界停喷状态下的原油超高含蜡油井举升困难的问题,实现了井筒高效清蜡和油气井连续生产的目的,现场应用4井次,累计增油7 810t,累计增气290.5×104m3。旋转清蜡柱塞连续气举新工艺现场应用效果明显,已在油田进行推广,实现临界停喷高凝油井高效连续生产。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气相色谱、核磁共振和DSC热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哈萨克斯坦PKKR原油的组成和结构。采用显微镜和接触角仪研究了HS防蜡剂对哈萨克斯坦PKKR原油的防蜡机理。结果表明,哈萨克斯坦PKKR油井结蜡严重的主要原因是原油中沥青质+胶质与蜡的质量比低、采出液含水量低、原油中溶解气量较多、原油含高碳蜡且蜡的支链度低和井口温度低于析蜡点。HS防蜡剂对PKKR原油的防蜡率大于60%(部分油井防蜡率大于90%)。HS防蜡剂通过改变原油中蜡晶的结构,抑制其形成三维网状结构;改变蜡沉积表面的水润湿性能,形成不利于蜡沉积的表面,从而达到降低结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采用本源微生物对克拉玛依油田八区P2w1油藏产出液进行的防蜡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筛选的两种微生物均适用于克拉玛依油田八区P2w1油藏的防蜡,但菌种A从自身适应能力、静态防蜡率、原油乳化能力以及对重质组分的降解能力等几方面均优于菌种B。还定义了一个评价参数:降解率,用于定量描述微生物对原油中重质组分的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轮南、桑解油田地层能量不断衰竭,部分新井自喷生产一段时间后井筒逐渐积液,以及部分高凝油井举升过程中随着井筒温度的降低而析出蜡质造成流通通道的堵塞。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通过室内研究与现场试验,在原有柱塞气举工艺的基础上,创新研发出一套“柱塞内部中空带拉杆结构+柱塞外部密封带刮蜡片结构”的一体化柱塞气举新工艺。该工艺解决了处于临界停喷状态下的高凝油井举升困难的问题,实现了不关井连续生产,现场应用6井次,减少制氮车气举作业73次,减少机械清蜡作业122次,累计增油25 416 t,累计增气1 403×104 m3。连续清蜡柱塞新工艺现场应用效果明显,已在相关油田进行推广应用,初步实现了临界停喷的高凝油井的高效连续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