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田间灌溉技术节水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田间灌溉技术是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的最后环节,也是农业节水的重点环节。大力发展田间节水灌溉技术是提高我国农业用水效率,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从水分利用效率及灌溉水利用效率的角度对不同田间灌水技术的节水效果进行比较分析,认为提高田间灌溉水的利用率研究应以减少灌溉水的损失为中心,通过多种田间农业节水技术的优化配置,形成一整套综合的由节水栽培、节水灌溉、节水管理有机结合的田间节水技术体系,促进我国农业节水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东大鹏 《水利天地》2013,(11):20-21
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灌溉技术明显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措施和制度等的总称.灌溉用水从水源到田间,到被作物吸收、形成产量,主要包括水资源调配、输配水、田间灌水和作物吸收等四个环节.在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组成一个完整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包括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和节水管理技术. 农业水资源包括地面水、地下水、土壤水和经过净化处理的可利用废水.它的合理开发利用,需要采取多项工程措施,如地上水和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技术、机井测试改造技术和多水源综合利用技术等.灌溉工程节水技术是节水农业技术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节水效果最显著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节水灌溉对于干旱半干旱、缺水极缺水的山西来说十分重要,节水灌溉将是“九五”期间水利建设的重点。节水灌溉是一种用尽可能少的水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农作物产量和产值的灌溉模式。节水灌溉的目的是减少从水源到田间输水系统的渗漏和蒸发损失;减少田间储水损失;采用先进灌溉技术减少作物株闪蒸发量;优化作物灌溉制度减少作物的无效蒸腾。节水灌溉的技术措施是管灌、喷灌、微灌和渠道防渗、平整土地、划小畦块等。关于节水灌溉的技术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非充分灌溉是利用有限的水量,即少于充分灌溉的水量,不以追求传统的单产最高为目标,而以总产值最佳为目标,通过优化水量分配执行的一种节水管理,即“有意给作物少灌水,如减少灌水次数或减少灌溉定额”,达到高效条件下净效益最大(或费用最小)的目标,将节约的水量用来扩大灌溉面积,以提高单位水量的产值效益,追求灌区总的经济效益最大为目标。非充分灌溉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将为实现节水灌溉农业发挥重要作用,为水资源的最优化管理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一、节水灌溉的内涵及其范畴 节水灌溉是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及当地供水条件,为了有效地利用降水和灌溉水,获取农业的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而采取多种措施的总称。 节水灌溉,主要是对符合一定技术要求的灌溉而言。由于灌溉是补充天然降水的不足,从而促使作物高产高效,节省灌溉用水,当然首先要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因此,把“节水灌溉”仅仅理解为节约灌溉用水是不全面的,应当在考虑灌溉的同时,还要把各种可以用于农业生产的水源,如:地面水、地下水、天然降水、灌溉回归水,经过处理以后的污水、“废水” 以及土壤…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灌溉中心试验站,根据市场需要以研究开发高效节水农业中的高新技术为突破口,集中技术骨干进行攻关,成功地研制出了“实时全自动节水灌溉测报系统”和“温室大棚灌溉智能管理系统”。1 实时全自动节水灌溉测报系统 实时全自动节水灌溉测报系统,是根据土壤~植物~大气运移理论(即SPAC理论)中水分传输的最新研究成果与现代计算技术相结合,由计算机自动完成气象、土壤等与作物生长有关数据的自动采集,并结合作物灌溉制度和需水规律,科学、准确地计算测报出  相似文献   

7.
节水灌溉从字面意义上讲 就是节约灌溉用水量,其实质 是以节约农业用水为中心的高 效节水措施,其核心是在有限 的水资源条件下,通过采用先 进的水利工程技术、适宜的农 业技术和用水管理等综合技术 措施,充分提高农业水利用率 和水的生产效率及效益,保证 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灌溉用水由水源到为作物 利用,一般要经历从水源到田 间的输配水、储存在田间转化 为土壤水、经作物根系吸收通过生理活动到形成产量这样一个过程。节水灌溉就是通过采取各种相关的技术和方法,将水从水源到被作物吸收利用全过程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从水源…  相似文献   

8.
节水灌溉是随着灌溉科学的大发展和水资源紧缺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科学。其含义甚广,方法措施很多。灌溉水从水源到田间要经过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存在水量损耗。凡是在这些环节中能够减少水量损失、提高灌溉水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各种技术和措施,均属于节水灌溉的范畴。  相似文献   

9.
农志 《中国水利》1996,(5):20-21
一、农业节水的涵义 农田用水由水源到为作物利用,一般要经历从水源到田间的输水、储存并转化为土壤水、经作物根系吸收通过生理过程到形成产量这三个环节。农业节水就是要将水从水源进入农田到被作物吸收利用全过程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二、农业节水技术体系 农业节水技术是为充分利用农业水资源,提高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达到农作物高产高效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它是由水资源、工程、农业、管理等环节的节水技术措施组成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运用这一技术体系将提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新疆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取得~定发展,但从整体上看,农业节水技术主要侧重于引进消化和吸收等方面,结合不同作物需水特点和农业灌溉实际需求,自主创新的节水灌溉新技术较允“蓄流分离式灌溉新技术”是一种改变传统灌溉模式的自主创新节水新方法,在探索研究果树节水增产、节能降耗、定额用水、提升水温及灌溉均匀性等关键问题上取得重要进展,为我国节水灌溉领域拓展了解空间。  相似文献   

11.
东营市当地水资源比较贫乏,发展节水农业是缓解东营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关键措施。本文从节水灌溉技术的四个环节着重分析了输水、灌水、灌溉制度、田间辅助等方面的节水措施。  相似文献   

12.
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措施和制度等的总称。是否节约灌溉用水,用水是否高效是以单位作物产量总耗水量(从水源算起直到田间)多少来衡量。因为节水与否和高效与否,都是相对的概念,所以节水灌溉技术也是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现行的一些节水灌溉技术和滑县的节水灌溉现状,进行了对比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以新疆库山河灌区为例,从渠系节水和田间节水两方面分析库山河灌区农业节水潜力。从灌区用水现状实际出发,考虑灌区农业种植作物结构、灌溉方式、工程措施等因素,结合设计标准,提出计算灌区农业节水潜力的估算方法。结果表明:库山河灌区节水潜力为11814.1万m~3,占流域现状总用水量的13.2%,节水潜力较大。提出农业节水潜力的估算方法能够科学准确计算节水潜力值,合理确定节水目标,为区域水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农业的发展,农业用水需求不断增大,农田水利工程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而节水灌溉技术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解决了水资源短缺与农田灌溉之间的矛盾,对农田水利工程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田间灌水和田间输水环节阐述了常用节水灌溉技术的种类,分析其应用于农田水利工程中的作用,并指出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期为相关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有效解决节水灌溉中存在的灌水时间长、能耗过多、灌溉水温低等问题,提出了蓄流分离式灌溉技术理论,基于供水与灌溉不连续、不同步、相互独立的用水机制,将作物灌溉的需用水量通过供、输水方式输至田间蓄流灌水容器之中,作物灌溉用水在自重作用下自流灌溉,即一种供水"蓄"与作物自流灌溉的"流"之间彻底分离的灌溉方法。通过该技术在果树等稀植经济作物灌溉中的应用表明,该技术与常规灌溉(沟畦灌)相比,节水30%~50%,果树增产5%~20%;与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相比,节能降耗75%以上,用水时间减少50%以上;与常规灌(沟畦灌)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相比,提升灌溉水温10%~35%。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不同作物(棉花、玉米、小麦)的水分生产函数,构建塔里木河流域农业水价的需求效应模型和水价需求弹性系数模型,并依据塔里木河流域的农业水价资料分析了塔里木河流域农业水价调整对塔里木河流域灌水量的节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河流域水价大幅调整是提高农业水价田间作物节水效应的重要经济手段;作物价格也是影响农业水价田间作物节水效应的重要因子之一;通过农业水价调整促进节水技术应用是提高农业水价田间作物节水效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农业节水     
农业节水体系由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配置、输配水系统的节水、田间灌溉过程的节水、作物生长水分转化过程的节水、用水管理的节水和农艺措施的节水等多种措施组成。农业节水涉及农业用水结构与农业生产布局、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措施、农艺与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许多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1)要根据当地水资源承载力和自然经济社会条件,调整农业结构、农业生产布局和作物种植结构。水资源短缺地区应限制种植高耗水作物。(2)要合理利用多种水源。渠灌区要因地制宜实行井渠结合,引水、蓄水、提水相结合,有条件的地方,回灌补给地下水。重视灌溉回归水、污水、微咸水等劣质水的利用。不具备发展灌溉的地区,采取多种方式集蓄雨水,解决抗旱播种、保  相似文献   

18.
张掖节水型社会建设中的农业节水关键技术及集成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针对张掖地区建设节水型社会、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出研究适合当地条件的农业节水关键技术,建立和推广应用农业节水技术集成模式的必要性。作者认为在开展灌溉输配水技术、地面灌溉技术、以水权为中心的农户参与式灌溉用水管理技术、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作物灌溉制度、生物及农艺节水技术、区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运用优化配置技术等农业节水关键技术研究基础上,建立和推广适宜当地大田粮食作物、大田高收益经济作物和设施高效益作物的农业节水技术集成模式。各类农业节水技术集成模式中采用不同的主体节水技术和相关配套技术以及针对不同应用对象的推广方式,技术集成模式推广中需要考虑和探索解决适用规模、节水灌溉技术选用准则、推广应用方式和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实现农业节水的关键,是改革传统的粗放型的经营方式,向节水高效的现代节水方式转变。节水的核心是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一般讲,灌溉水到田间为作物吸收利用形成产量,可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渠道输水环节,存在着输水利用率的问题。第二环节为田间输水环节,存在着水分利用率的问题。第三个环节为作物吸收被蒸腾和地面蒸发环节,存在着水分生产率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论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灌溉是人工补充农田作物生长所需水分的技术措施。进行灌溉,必须完成四个过程:第一是修建取水工程,从不同的水源,如地面水(河流、湖泊和水库)、地下水等,引取额定的水量作为灌溉用水。第二个过程是把引取的灌溉水量通过各级大小渠道输送、分配到田间进水口。第三个过程是把进入到田间的水量采用各种灌溉方法(地面畦、沟灌,喷灌和微灌等)供给作物。第四个过程是作物消耗水,即作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