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超微粉碎技术对甲壳素进行微细化,研究了在粉碎过程中影响粉碎效果的因素,主要有:时间,入料量,碾轮间隙,风力等。结果表明:时间在12H,入料0.8L,风力为20Hz时最佳平均颗粒可以达到1500目(8.3μm)的粒度。由于甲壳素是动物纤维性物质,其特点符合近红外的吸收特征,利用其特征吸收峰建立了粒度和近红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利用近红外技术可以预测微细物料的粒度分布,并且误差值在±20目。  相似文献   

2.
骨资源丰富,且富含营养,钙磷含量比例合理,利用超微粉碎技术使骨更利于人体吸收。  相似文献   

3.
以普通火腿肠的加工为基础,分别添加5%、10%、15%、20%、25%的超微骨泥,进行单因素实验、感官评定和质地结构分析,确定最后配方为(kg/100kg猪肉):猪肉100、超微粉碎骨泥5、水20、淀粉20、盐3、糖1.5、味精0.3、多聚磷酸钠0.35、胡椒粉0.4。以此配方制得的超微粉碎骨泥火腿肠,不仅可以保持传统做法制得的火腿肠的风味和质地,并且具有骨头固有的营养与香味。   相似文献   

4.
探讨超微粉碎牛骨粉的生产工艺。采用高压均质粉碎方式,选择不同粉碎压力、粉碎次数等工艺参数,检测粉碎效果。在最佳均质粉碎压力(900~1 000 bar)和均质粉碎次数(粉碎一次)的工艺条件下,所获得的骨质颗粒粒径97%以上在10μm以下。新工艺粉碎效果均一稳定、切实可行,适合于大生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流化床气流超微粉碎不同操作参数对玉米淀粉颗粒粒度的影响。方法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通过流化床气流粉碎处理,考察原料不同含水量、不同粉碎气体压力、分级轮转速、持料量等参数条件下气流粉碎处理对淀粉颗粒粒径、粒度分布、比表面积、粉体密度及流动性的影响。结果 不同操作参数对淀粉颗粒粒度影响显著,在原料含水量6.18%,气体压力0.8 MPa、持料量1.0 kg、分级转速3600 r/min操作参数条件下获得微细化玉米淀粉粒径最小,中粒径D50为5.22μm,淀粉粒径大小显著降低,微细化玉米淀粉的粒度分布较窄且均匀,颗粒比表面积较原淀粉增大1.8倍,为0.65m2/g,颗粒球形度较好;粉碎降低了淀粉粉体密度,最佳条件下淀粉松装密度和振实密度分别为0.48 g/cm3和0.70 g/cm3,粉体流动性变差。结论 该研究为玉米淀粉资源的加工与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以低温脱脂豆粕为原料,采用布勒磨、超微粉碎机等设备粉碎豆粕,得到不同粒度分布的脱脂豆粉。探究粒度对脱脂豆粉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脱脂豆粉粒度的减小,脱脂豆粉的溶解度、起泡能力、乳化稳定性、暴露巯基含量、总巯基含量显著提高;泡沫稳定性没有显著的改变;乳化活性、黏度降低较为显著;粒度为15.11μm和12.58μm的脱脂豆粉具有较好的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7.
猪骨泥食品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猪骨泥营养丰富,含有大量钙质,是理想的补钙食品.本文论述了猪骨泥的生产工艺和营养成分,以及作为添加剂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超微粉碎改性木薯淀粉及其对消化性的影响,以粒度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分析(FT-IR)以及Englyst法为分析手段,研究木薯淀粉经过不同时间(0、15、30、45、60 min)超微粉碎处理后的粒度、微观结构及消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木薯淀粉经超微粉碎处理60 min后,颗粒结构被严重破坏,淀粉颗粒之间发生团聚,淀粉粒径由13.50 μm增加至36.17 μm;超微粉碎处理对木薯淀粉的晶型没有影响,仍为A型,但其相对结晶度由21.33%下降至1.14%;木薯淀粉在3000~2800 cm-1与1080 cm-1处的吸收峰强度减弱,表明超微粉碎处理使木薯淀粉的结构遭到破坏,氢键相互作用减弱;天然木薯淀粉的快消化淀粉(RDS)、慢消化淀粉(SDS)、抗性淀粉(RS)的含量分别为3.91%、44.71%、51.38%,经过超微粉碎处理60 min以后,RDS与SDS的含量分别增加至6.87%和45.91%,RS的含量下降至47.21%,说明超微粉碎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木薯淀粉的消化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超微粉碎技术对竹笋壳粉的基本组成、物理性质以及对亚硝酸根和胆固醇的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超微粉碎处理后竹笋壳粉的水分、灰分、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含量保持稳定的同时其平均粒径由383.90 μm降至12.69 μm。另外粉体亮度显著提升(p<0.05),红色度和黄色度均显著降低(p<0.05)。竹笋壳超微粉的持水性和持油性无显著变化,溶胀性显著降低(由7.48 mL/g降至5.50 mL/g)(p<0.05)。竹笋壳超微粉对亚硝酸根离子和胆固醇吸附量分别为558.26 μg/g(pH2.0)、346.19 μg/g(pH7.0),吸附能力分别提升了24.6%和9.1%(p<0.05)。傅立叶红外光谱显示超微粉碎对竹笋壳粉中羟基,糖类亚甲基以及木质素中芳香族化合物没有影响。同时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超微粉碎造成粉体颗粒表面呈蜂窝状。故超微粉碎处理能够较好的维持竹笋壳粉的基本组成成分,并改善其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10.
牡蛎壳超微粉碎工艺及粉体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索钙添加剂的超微粉碎加工工艺及粉体性质,将牡蛎壳清洗、干燥、初步粉碎后进行超微粉碎.确定牡蛎壳超微粉碎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进料速度0.0625g/s,气流压力:进料压力、粉碎压力为0.56MPa,进料粒度150μm,粉碎一次.由超微粉碎得到的粉体,更易溶解于水,而且在水中的分散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11.
以鲽鱼骨为原料,采用高精密湿法超微粉碎技术制备微细鱼骨泥,研究微细鱼骨泥的较优加工工艺,为鱼骨高值化利用提供生产性指导和参考。结果显示,鲽鱼骨微细骨泥加工过程中,粉碎方式、粉碎次数、冰水添加量对鱼骨泥的粒径、感官品质、出料温度、钙元素溶出量均具有显著影响。粉碎程度越大,鱼骨泥粒径越小,钙元素溶出量越高。较优的鱼骨泥的加工工艺为:胶体磨细粉碎时冰水添加量为骨泥与冰水比例1:3 (w/v),超微粉碎时冰水添加量为骨泥与冰水比例1:5 (w/v)、超微粉碎次数为2次。该工艺条件下可获得100目的微细鱼骨泥,且得率达到60.57%。制得的微细骨泥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肪含量较低,钙磷比接近2:1,营养物质均衡丰富,且TVB-N和菌落总数符合相应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2.
采用R/S+型数字流变仪对不同温度(10、25、40、55、70、85℃)下不同粒径水平(A1、A2、A3、A4平均粒径分别为51.722、62.276、70.654、81.675μm)的超细粉碎盐焗鸡骨泥的流变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鸡骨泥为非牛顿流体,典型的剪切变稀,具有屈服应力。A1、A2、A3、A4四种鸡骨泥分布中随着大颗粒的逐渐增多,平均粒径的增大,鸡骨泥粘度下降,触变性先减弱(A1~A2)后趋于平缓(A2~A4),屈服应力先增大(A1~A2)后减小(A2~A4);随着温度的升高,鸡骨泥粘度和屈服应力下降,触变性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3.
分析测定了鹅骨泥胡萝卜营养灌肠和传统猪肉灌肠的常规营养成分、矿物质元素、维生素和氨基酸组成,并将二者进行了比较。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普通灌肠和新型营养灌肠的水分和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灰分差异显著(0.01相似文献   

14.
对鸡骨泥进行酶水解,经筛选确定中性蛋白酶和Flavourzyme复合风味酶的组合能有效酶解鸡骨泥。经正交试验分析,确定酶解的最佳工艺为:酶解温度50℃、pH值8.5、中性蛋白酶和Flavourzyme复合风味酶的添加量分别为0.75%和1.50%、底物浓度5%、水解时间2.5h。在该条件下酶解效率最高,水解度和氮收率分别为37.11%和92.50%,酶解产物澄清无苦味及腥味,且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5.
冯月玲 《中国调味品》2012,37(2):116-118,120
文章将加工下脚料鸡骨制成鸡骨汤膏,对其调味配方进行了研究与优化,并对鸡骨汤膏溶解性能及稳定性进行了测定,保证了产品质量。试验以鸡骨汤中钙、磷、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感官评分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得到鸡骨汤膏的优化配方为:食盐0.3%、葱粉0.1%、姜粉1.0%、鸡精0.3%;选择的稳定剂为1%的β-糊精。以此配方制备的鸡骨汤膏产品咸味适中,具有浓郁的鸡骨汤香气,口感细腻。  相似文献   

16.
分析测定了鸭、鹅两种水禽骨泥的常规营养成分、矿物质元素和氨基酸组成。测试结果表明:鸭、鹅骨泥中的水分、蛋白质、脂肪和灰分的含量接近,蛋白质含量较高,分别为18.82%和16.86%;鸭、鹅骨泥均含有多种矿物质元素,其中钠元素含量最高,分别为2 120.08mg/kg和3 701.49mg/kg;鸭、鹅骨泥均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7种,谷氨酸含量最高,其次是天门冬氨酸,而蛋氨酸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泥鳅肉骨泥对小鼠抗氧化指标的影响。将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泥鳅低剂量组和泥鳅高剂量组四组。除空白组外,其余三组均颈背部皮下注射浓度为500 mg/kg·bw的D-半乳糖溶液,制备小鼠氧化衰老模型,空白组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将泥鳅制成肉骨泥给小鼠灌胃。以小鼠体重计,给小鼠灌胃100 mg/kg·bw的泥鳅肉骨泥为泥鳅低剂量组,给小鼠灌胃500 mg/kg·bw的泥鳅肉骨泥为泥鳅高剂量组,其余两组均灌胃同剂量生理盐水。动物实验结束后取血清、肝脏检测氧化指标。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血清SOD、肝脏CAT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而两个泥鳅肉骨泥组与空白组差异不显著。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血清和肝脏MDA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而两个泥鳅肉骨泥组与空白组差异不显著。另外,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血糖显著降低(p<0.05),两个泥鳅肉骨泥组与空白组无显著差异。但是实验也表明,灌胃泥鳅肉骨泥对小鼠高、低密度脂蛋白影响不大,各组之间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19.
The effect of high pressure treatment and conventional thermal processing on the various quality attributes of garlic paste was evaluated in terms of physicochemical, enzymatic, sensory and microbiological parameters. Thermal treatment inactivated the polyphenol oxidase and peroxidase enzymes, whereas an enhanced activity was noted at 200 MPa which reduced significantly (P < 0.05) when treated with 400 and 600 MPa. Total phenolics, flavonoid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with increase in pressure, whereas thermal processing was found to significantly (P < 0.05) decrease these phytocompounds. The CIE (L*, a*, b*) values were found to be better retained in high pressure‐processed pastes compared with thermally treated one. The microbial counts in terms of total plate count, yeast and mould count as well as total coliform counts were reduced significantly (P < 0.05) in both the treatments. Sensory attributes were found to be better in the case of high pressure‐processed samples as compared to the thermally treated one.  相似文献   

20.
添加超细粉碎盐煸鸡骨泥对鸡肉肠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鸡肉肠中添加一定比例的超细粉碎盐焗鸡骨泥会增加肉肠的风味和营养,但添加后可能会对鸡肉肠凝胶的质构带来不利影响。以普通鸡肉肠的加工为基础,分别添加4%、8%、12%、16%(按干基计)的骨泥,通过采用单因素实验,根据色泽和质构特性测定,并结合感官评定分析,探讨了盐焗鸡骨泥对鸡肉肠品质特性的影响。当骨泥添加量增加,鸡肉肠和鸡肉糜的L*值下降,b*值上升;鸡肉肠的凝胶强度、硬度、咀嚼性均下降,弹性先下降(0%~8%骨泥添加量)后上升(8%~16%骨泥添加量);鸡肉肠的感官得分先上升后下降。当骨泥添加量为12%时,鸡肉肠的感官接受度最高,为最佳盐焗鸡骨泥添加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