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9个试件的试验结果,描述了钢纤维混凝土三桩厚承台的剪切破坏形态,分析了影响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钢纤维混凝土三桩厚承台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该公式可供工程设计和进一步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
配筋形式对四桩厚承台受力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钢纤维混凝土四桩厚承台的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其极限荷载的因素主要有承台有效厚度、钢纤维体积率、混凝土基体强度等级、承台的剪跨比、纵向钢筋配筋率和配筋形式等,其中,配筋形式对钢纤维混凝土厚承台承载力的影响是很显著的.通过对4个底部配筋形式不同的桩基厚承台进行试验研究,表明底部钢筋按桁架模型配筋的桩基承台承载力最高.  相似文献   

3.
根据24个试件试验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结果,探讨了钢纤维混凝土三、四桩厚承台的破坏模式和受力机理。结果表明:钢纤维混凝土三、四桩厚承台的传力模型符合拉压杆模型(空间桁架模型),并由此提出了基于拉压杆模型破坏的承载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4.
钢纤维混凝土桩基厚承台承载力计算方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承台试验和三维非线性有限元计算结果,提出了适宜进行厚桩基承台传力机理分析的计算模型。并结合文献[1]公式,按该模型的传力方式提出了钢纤维混凝土桩基厚承台承载力的简化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制作了12个混凝土和钢纤维混凝土五桩承台试件并进行了静载试验,观察承台的破坏形态,指出影响承台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有混凝土强度、承台有效厚度、承台距厚比、配筋量与配筋方式、钢纤维体积率fρ和钢纤维长径比lf/df等。提出了钢纤维混凝土五桩承台抗冲承载力的计算公式,试验数据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承台相比,钢纤维混凝土五桩承台抗冲承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承台的厚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三桩厚承台传力模型试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25个比例为1:5的三桩厚承台模型进行加载试验,分析了试验过程中的承台裂缝出现的顺序和发展特点,揭示影响三桩厚承台的破坏模式和承载力的因素,并对规范(CECS88:97)采用的梁板弯曲理论无法解释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为三桩厚承台空间桁架模型的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根据进行抗弯试验后两组钢纤维混凝土预应力连续叠合板的斜截面抗剪试验结果,以及前人对连续叠合梁斜截面承载力的研究,提出了同规范中普通梁抗剪公式相协调的钢纤维混凝土预应力连续叠合板的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8.
钢纤维高强混凝土箍筋梁抗剪性能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高强混凝土的韧性和抗剪能力,在高强钢筋混凝土梁中掺入钢纤维.对20根(ffcu=52.4~84.7)钢纤维高强混凝土箍筋梁(fρ=0.5%~1.5%)和2根高强混凝土箍筋梁对比试件进行了试验.试验的主要变化参数为钢纤维体积掺率、钢纤维种类、配箍率和混凝土强度.试验结果表明钢纤维能够显著地改善梁的抗剪性能.基于试验结果,分析了钢纤维、箍筋、混凝土的强度和剪跨比对梁的斜截面抗裂和抗剪承载力的影响.在考虑钢纤维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计算公式相协调的钢纤维混凝土梁的斜截面开裂和极限承载力计算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9.
在四榀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及两榀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缩尺模型抗震性能试验的基础上.对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和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梁端抗弯承载力、梁端抗剪承载力、位移延性及耗能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材料能明显提高节点的初裂值及抗剪承载力,有较好的延性。从而可以在核心区少配箍筋.甚至不配箍筋.这样既保证了抗震性能要求.又解决了框架节点区钢筋密布而带来的施工困难.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钢纤维混凝土承台主要参量对承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30个模型率为1:5的混凝土和钢纤维混凝土二桩承台试件的试验情况,通过改变钢纤维体积率、承台有效厚度、配筋量及配筋方式,观察和记录了桩承台裂缝开展与分布、承台底部中点挠度、侧边混凝土应变和底部受拉钢筋应变,分析了影响钢纤维混凝土二桩承台承载能力的主要参量。分析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钢纤维混凝土二桩承台承载力计算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混合钢纤维混凝土(HSFRC)深梁的受剪机理,综合考虑混凝土、钢纤维、分布网筋及纵筋对HSFRC深梁抗剪承载力的贡献,将钢纤维并入到深梁的抗拉体系中,建立了基于软化拉压杆模型的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然后对4根HSFRC深梁试件进行抗剪性能试验,验证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并分析混合钢纤维体积掺量和分布钢筋配筋率对试件抗剪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计算方法的建立过程合理,可以较准确地预测试件的抗剪承载力;钢纤维掺量的增加会延缓HSFRC应变的发展并提高其最大应变值;分布钢筋对HSFRC应变的影响较小,但其掺量的增加会延缓钢筋应变的发展;钢纤维掺量的增加会提高试件的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和初始刚度;分布钢筋配筋率的增加可以提高试件的承载能力并延缓其刚度退化,但试件的变形能力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预应力离心混凝土空心方桩与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差异,并分析了截面积、壁厚、保护层厚度、有效承载面积对桩的轴向承载力、抗弯性能、抗剪强度和抗震性能的影响,指出在截面积、壁厚(最薄处)、保护层厚度等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管桩的各项性能显著优于方桩,预应力离心混凝土空心方桩仅仅是一种浪费资源的形状创意.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河道护岸和基坑围护工程中普通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水平承载力低及变形延性差的问题,研发了预应力钢绞线超高强混凝土H型桩. 通过对2种规格的8根H型桩试件进行足尺抗弯及抗剪性能试验,研究H型桩的抗裂性能、抗弯(剪)承载力、变形延性及破坏特征. 结果表明:预应力钢绞线超高强混凝土H型桩抗弯破坏模式为受压区混凝土压溃,抗剪破坏模式为斜截面剪压破坏;抗弯试验桩身竖向裂缝较多且分布均匀,抗剪试验桩身裂缝较少且斜裂缝出现滞后于竖向裂缝;试件抗裂弯矩和开裂剪力试验值与规范公式计算值相近,极限抗弯承载力较计算值偏大约30%. 对比预应力超高强混凝土管桩抗弯试验结果表明,H型桩具有更好的变形延性和整体性.  相似文献   

14.
有腹筋UHPFRC梁抗剪承载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有腹筋UHPFRC梁的抗剪承载力,根据超高性能纤维混凝土梁的剪切破坏机理,结合修正压力场理论,考虑梁上部受压区混凝土和下部受拉区骨料咬合力、箍筋及裂缝间钢纤维共同承受剪力,推导了有腹筋超高性能纤维混凝土梁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与9根超高性能纤维混凝土梁的剪切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用推导公式计算的抗剪承载力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且变异系数较小,可用于有腹筋超高性能纤维混凝土梁的抗剪分析和设计.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超高性能钢纤维混凝土柱抗剪性能,基于修正压力场理论提出了柱子抗剪承载力计算模型.该模型通过柱端部截面中心正应变来考虑轴力和弯矩对抗剪承载力的影响,通过关键参数混凝土主压应变与主压应力间的角度和平均正应变来反映剪跨比、轴力以及配箍率对柱抗剪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剪跨比为1:5-2:0的柱子,该模型剪力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预应力混凝土异型桩,即预应力混凝土竹节桩。分别从外形、接桩方式、桩顶与承台的连接方式阐述了竹节桩与管桩的主要差异;并通过杭州地区抗拔工程中竹节桩与管桩的抗拔试验,对它们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表明:竹节桩总体抗拔性能优于管桩,其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相比管桩平均提高了约52%;且在相同荷载作用下,上拔位移不大于管桩;竹节桩在该区域抗拔工程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两桩厚承台的受力特点和破坏模式,以拉压杆模型为基础,探讨了模型建立的原则和方法,提出了两桩厚承台按拉压杆模型设计的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选取6个两桩厚承台室内试验结果并分别采用各国规范设计方法及拉压杆模型设计方法进行比较验证。结果表明:各方法用于两桩厚承台设计均安全可靠,但采用拉压杆模型的承台设计方法符合厚承台的受力机理,用该方法算得的承台承载力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无腹筋梁的剪切尺寸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截面高度变化对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无腹筋梁抗剪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了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无腹筋梁斜截面承载力的“尺寸效应”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4个4桩厚承台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验证4桩厚承台的传力模式和破坏机理,分析影响其极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并与试验所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HRB500级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梁的抗剪工作性能,制作14根试验梁进行四点加载试验,分别考虑剪跨比、钢纤维体积率、配箍率、配筋率以及纵筋强度等方面的影响.通过观察构件斜裂缝开展情况、破坏形态,并分析混凝土应变和剪力-位移曲线等试验数据,得出这些因素对试验梁开裂荷载、抗剪承载力与剪切延性的影响规律,通过现有规范以及塑性剪切理论对RPC梁的抗剪承载力模型及公式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构件抗剪承载力随钢纤维体积率、配箍率、配筋率以及纵筋强度的提高而增大,随剪跨比的增加而降低,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剪跨比对斜裂缝的倾角与构件的破坏形态影响较大,钢纤维体积率为2%~3%时的抗剪工作性能最优,在一定范围内提高配箍率能够有效改善剪切延性.在现有规范中,CECS 38-2004公式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最为接近,且变异系数最小,基于塑性剪切理论所计算的结果更加精确,该理论模型可以用于RPC梁的抗剪承载力公式的推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