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若江 《中国计量》2005,(10):39-39,42
四、计量确认过程举例 在ISO10012附录A中列举了一例: 例:“对于一个关键操作,要求反应堆中的压力控制在200kPa~250kPa之间.这个要求必须转换并表达成压力测量的计量要求CMR.这可能得出需要一台压力测量范围为150kPa~300kPa,最大允许误差为2kPa,测量不确定度为0.3kPa(不包括与时间有关的影响)和在每个规定的时间周期的漂移不大于0.1kPa的测量设备。顾客将CMR与设备制造者规定的特性(明显的或隐含的)比较并选择与CMR匹配最好的测量设备和程序。顾客可规定一个准确度等级为0.5%级、量程为0kPa-400kPa的特定供方的压力计。  相似文献   

2.
随着《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ISO10012:2003)的实施。计量管理已由其他管理体系的支撑转变为全新的管理体系,这对企业计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有必要构筑适合石油企业的计量体系。在计控队伍建设、计量技术和计量检测体系管理等方面争取跨越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据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和国家相关计量技术规范,从测量设备的计量校准/检定过程、计量验证过程、决定和措施等环节对计量确认过程的实现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王旭芳 《中国计量》2011,(12):34-35
为了确保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持续地满足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对测量设备应进行计量确认。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IDTISO10012:2003)中对"计量确认"的定义为:"为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所需要的一组操作。"同时给出的注释明确指出:计量确认通常包括校准、验证和各  相似文献   

5.
GB/T19022-2003idt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在前言中明确说明.“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是测量管理体系的根本目的”。由此可见.企业建立测量管理体系的根本目的和最终目标就是满足本单位所有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规定的计量要求.  相似文献   

6.
刘心德  刘发贵 《中国计量》2012,(12):39-40,53
GB/T19022—2003(IDT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7.3.2溯源性中提出: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确保所有测量结果都能溯源到SI单位标准。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及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生产流程的连续性越来越强.对测量设备量值溯源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因为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对测量设备的准确性提出较高要求.需要定期溯源:  相似文献   

7.
林森  谭波涛 《中国计量》2005,(10):37-38
2003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GB/T19022-2003 idt ISO10012:2003)标准.  相似文献   

8.
0引言计量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2003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颁布了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标准,我国等同转化为国家标准GB/T19022-2003。建立测量管  相似文献   

9.
GB/T19022—2003 idt ISO10012:2003《质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以下简称“新标准”)对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和所授权的负有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在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计量检测体系过程中的职责和权限有了新的、明确的规定。这对于按照新标准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计量检测体系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为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计量检测体系提供了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0.
刘智涛 《工业计量》2007,17(4):60-60
在国标“GB/T 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中.提出了计量器具计量确认及计量确认间隔的概念,并指出“计量确认间隔应经评审,必要时进行调整以确保持续符合规定的计量要求”。因此,在计量器具的计量确认过程中我们应及时、合理地调整确认间隔,一方面不使确认间隔过长,使计量器具超出允许误差范围造成误判、误收风险而带来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计量标准考核规范》附录C的简要说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JF1033—2008《计量标准考核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中的附录C主要是对标准考核中的有关技术问题作进一步的说明。放在附录中的原因是由于篇幅较长而不便于在《规范》正文中叙述。附录C的主要内容包括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计量标准的稳定性、测量过程的统计控制,以及计量标准考核中与测量不确定度及其评定有关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12.
文章依据GB/T 19022—2003/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论述了企业开展认证与实施,持续改进与完善,助推企业计量工作更加标准与规范,并获得了很好的计量效益。  相似文献   

13.
企业根据GB/T 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标准建立的测量管理体系,在实施和运行中会遇到不小问题,文章根据笔者的体会,对"测量设备""测量过程"和"将顾客的测量要求转化为计量要求"等三个要素,提出了运行和实施中的要求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测量过程控制的有效性是做好测量管理体系工作的关键。如何正确实施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对确保测量过程满足预期要求至关重要。依据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标准,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过程包括计  相似文献   

15.
国际标准化组织新颁布的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标准成为我们建立计量检测体系的依据.它本身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也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和原则。我们在认真贯标的同时,考察了部分单位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工作,感觉在对照测量管理体系标准进行具体实施时,对应该由谁来对测量设备进行计量确认.还有些模糊认识.笔者在此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范有军 《中国计量》2007,(10):60-60
JJF1033—2001《计量标准考核规范》3.4中对计量标准的稳定性的定义为:计量标准保持其计量特性随时问恒定的能力。而在附录C4.1中规定,在进行计量标准考核时,计量标准的稳定性是指用该计量标准测量稳定的被测对象时得到的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并且在附录C4.3.1中介绍了新建计量标准稳定性的考核方法。可见.计量标准稳定性考核是一个系统性考核.除了对计量标准(计量标准器与配套设备)自身计量性能稳定性进行考核外,还涉及人员资格(检定员或校准人员资格)、方法依据(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的选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引言 在宣贯和实施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的过程中,企业有一些共性问题,如:质量目标的实现没有统计分析、高度控制的测量过程没有完全受控、测量过程控制检查表填写不正确、测量过程记录的更改不规范、法定计量单位符号拼写错误等.特别是对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过程,由于我国原来对测量设备的计量管理只有检定,没有计量确认,测量设备能否使用只以合格为标准,造成了测量设备的使用误区.下面就计量确认的有关问题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与国际惯例的接轨,特别是GB/T19022—2003(ISO10012:2003)标准的实施,计量要求和测量过程控制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对计量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适应这种要求,使计量真正为企业的生产、管理服务,笔者认为,计量人员应该掌握基本的统计学知识。  相似文献   

19.
正一、前言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广东中烟")自2008年11月导入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以来,以保障生产经营为中心,充分考虑不符合计量要求的风险和后果,确定生产经营过程必需的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明确计量目标和计量职能,建立健全计量要求导出、测量设备分类管理、计量确认、测量过程控制及测量不确  相似文献   

20.
为了确保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持续地满足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对测量设备应进行计量确认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IDTISO10012:2003)中对"计量确认"的定义为:"为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所需要的一组操作。"同时给出的注释明确指出:计量确认通常包括校准、验证和各种必要的调整或维修及随后的再校准、所要求的封印和标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