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邬东瑶  庄岳 《中国园林》2010,26(1):37-40
同一文化系统中的各种文化形式间都有着内在、有机的联系,这些文化形式从不同程度上具有共通性。带有强烈精神特征的中国古典园林属于中国文化大系的一员,它与诗、书、画、语言、戏剧等同属心态文化的产物,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深层的文化共通性。流传至今的古代造园专著非常有限,而诗词、画论、文论等却浩如烟海,如果能够把握不同文化形式的共通性,把相关文化形式拿来作一种"通感"式的比照研究,将大有裨益于我们对中国传统园林的研究。以园林文化与语言文化为主线进行对比论证,初步探讨中国传统文人思维的3种典型特征,即综合整体性、辩证性和诗性在园林文化与语言文化等相关文化形式上的共通性表现。  相似文献   

2.
何丽 《山西建筑》2005,31(22):42-43
分析了色彩的作用,研究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紫禁城在色彩应用上的经验和成就,其建筑布局、形式、装饰等体现出中国所特有的建筑特色,成功地获得了宫殿建筑所追求的建筑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提取苏州博物馆母题和贝多芬《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动机,分析其演化过程,发展地证明了建筑设计母题演绎与音乐动机演进的共通性,为建筑设计提供了又一思维源泉。  相似文献   

4.
北京故宫与沈阳故宫是清朝的两个皇家宫殿建筑群,同属于中国古典木建筑的后期作品。但两者之间有着很多的不同点。本文从五个方面加以论述。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出中国古建筑高潮时期的作品受封建王朝的更迭以及历史的变迁、不同民族建设带来的影响。通过不同点的对比来发觉内在的历史价值,供现代建筑借鉴。  相似文献   

5.
《门窗》2015,(8)
我国建筑历史悠久,在建筑设计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传统的设计理念一直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影响着建筑设计的具体内容,尤其是和西方一些建筑设计内容相比,其更加注重对于和谐的运用,本文就重点针对我国传统建筑设计理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然后简要介绍了这些传统设计理念对于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门窗》2017,(5)
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一直具备相当的观赏性以及经济价值,其设计方针对我国现代建筑设计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其影响以建筑设计的具体内容为主,与西方国家的建筑物的设计内容相比,中式建筑更加重视建筑的平衡,再平衡期间将建筑的结构美发挥的淋漓尽致便是中式建筑的整体艺术风格,本文就重点针对我国传统建筑设计理念展开介绍,并简要介绍传统建筑设计理念对现阶段建筑设计理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设计理念也在不断进步,将绿色发展理念和建筑设计进行融合,是现如今建筑设计的主题。基于此,文章阐述了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的含义,探究了绿色建筑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8.
杨睿 《山西建筑》2011,37(24):19-20
研究了不同形式的中国传统艺术门类之间的共通性,重点分析了中国古典绘画与建筑的共同美学特征,以便发掘出传统建筑文化的深刻内涵,从而充实和弥补现代建筑创作、教育以及理论研究中所表现出的肤浅与浮躁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钢结构建筑具有投资规模大、项目周期长、影响因素多,受政治、经济、环境间接影响严重,使得建筑企业本身及项目在运行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都必须重视对风险的认识与管理。为了使建筑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顺利进行项目实施,确保企业经济目标的实现,建筑企业必须重视对项目的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0.
11.
张蓉 《华中建筑》2009,27(1):191-195
《考工记》表明先秦宫城规划形成了制度。该文通过分析,揭示出这一规划制度的演变过程。宫城制度在西周时期已经形成形式上的定制。但这个制度起源于良渚文化古城图式,在二里头夏代宫城也有传承的痕迹。到了春秋时期,西周的宫城制度又发生了变化。尽管,各个时代的王国不同程度地遵从了西周制定的宫城制度,但是它仍然只是一种理想的图式。  相似文献   

12.
何鑫  杨大禹 《华中建筑》2009,27(3):125-128
该文以《周礼》等多部文献中有关宫室的记载为参考,分析考察西周时期“天子六寝”的空间形制与建筑式样,并探讨这种形制与式样形成的因素和其对后代皇室寝宫建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唐代大明宫翰林院设立于唐初。史载文字中,仅叙其位置在宫内的麟德殿之西,然而始终未得图绘印证。1980年至198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队对大明宫翰林院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布了翰林院的考古报告。本文主要以唐大明宫翰林院建筑遗址的考古报告为依据,参照历史文献和相关建筑复原资料,运用建筑复原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与推导,讨论翰林院的建筑形制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建筑进行研究性复原。  相似文献   

14.
韩国首尔景福宫的勤政殿和沈阳故宫的崇政殿各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其精美的外表为人们所共识和感慨。该文引入符号学的三元关系理论,研究两座宫殿中装饰元素的不同表征方式,根据其特点解析当时人们的审美心态和不同民族的审美差异。并从其深层文化内涵的角度把握当时中韩两国的建筑美学意识。  相似文献   

15.
试图从官方背景的博物馆作为一种“现代性”计划的现实切入,重思台北“故宫博物院”宫殿式建筑背后所支撑的“复古主义”思潮之“现代思维”.书写主轴乃以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建筑设计与发展历程为经,文化认同变迁为纬,以对二战后国民党政权的“中华正统”文化论述形构空间的表征的分析,讨论宫殿式建筑外表的故宫建筑之文化内涵,继而讨论1 990年代以来“新国族工程”与故宫的品牌化之路对“正统”思路的反思与消解,从而凸显台湾不同历史时势所铸造的现代性经验.  相似文献   

16.
西湖行宫初创于康熙,兴盛于乾隆,是清帝南巡线路上一座重要的也是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行宫。西湖行宫后苑园林体现了我国古典园林成熟期的高超水平,是清代皇家行宫园林的重要例证。以西湖行宫园林为研究对象,梳理其变迁脉络,论证西湖行宫的初创时间为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利用古代文献和图像资料对行宫园林的变迁过程进行深入分析,认为雍正时期浙江总督李卫的圣因寺山园开发奠定了乾隆时期"西湖行宫八景"的基础,总结西湖行宫的园林特色表现在因山构园、院落结构与八景题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在生态危机背景下,生态观念对建筑本体的三个主要方面:场地环境、功能空间、材料建构产生了深刻影响,深化了对限定条件的思考与回应,构成了建筑设计新的逻辑,成为建筑设计新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8.
刘宇峰 《山西建筑》2007,33(36):57-58
结合中西方建筑时空观的文化背景,研究了中西方建筑时空观的形成,探讨了西方垂直向上的建筑空间观,从中国建筑的时空观和中国建筑的中轴线两方面进行了阐述,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中西建筑文化的时空观。  相似文献   

19.
介绍贵州省凯里民族文化宫的总平面布局、功能划分等基本情况。详细分析该工程的消防车道、防火分区、安全疏散、自动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等方面的消防设计难点、内容参数及采取的措施,并对设计中在环形消防车道和登高车操作场地、剧院区的防火分区、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空调系统方面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当代美学由看的视点走向了被看的立场,相应地它的具体内涵与特征都会有一系列的改变,从距离感与参与感、结果呈现与过程呈现、秩序与非秩序等方面探讨了这种变化对当代中国建筑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