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铸态和变质处理铸造高速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变质处理可以使高速钢组织得到细化,同时改变钢中网状共晶碳化物的形貌,使高速钢的硬度和耐磨性得到提高;铸态高温加热、退火、淬火和回火等热处理工艺对铸造高速钢中碳化物的形貌影响不大。铸态和变质处理高速钢退火时,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硬度逐渐升高;淬火+回火和铸态直接回火的高速钢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硬度和耐磨性逐渐升高,在560℃三次回火时获得最高的硬度及室温耐磨性,且与锻造高速钢相当。  相似文献   

2.
刘刚  杨友 《热加工工艺》2006,35(10):47-50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铸态和变质处理铸造高速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变质处理可以使高速钢组织得到细化,同时改变钢中网状共晶碳化物的形貌,使高速钢的硬度和耐磨性得到提高;铸态高温加热、退火、淬火和回火等热处理工艺对铸造高速钢中碳化物的形貌影响不大.铸态和变质处理高速钢退火时,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硬度逐渐升高;淬火+回火和铸态直接回火的高速钢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硬度和耐磨性逐渐升高,在560℃三次回火时获得最高的硬度及室温耐磨性,且与锻造高速钢相当.  相似文献   

3.
热处理时间对铝铜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间接挤压铸造得到的铝铜合金进行不同的热处理,可以发现,9h的固溶时间可以得到最佳的固溶效果,且韧性最好,伸长率为20%;固溶之后15h的时效处理,σb=465MPa,硬度为124.5HB。  相似文献   

4.
热处理时间对铝铜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间接挤压铸造得到的铝铜合金进行不同的热处理,可以发现,9h的固溶时间可以得到最佳的固溶效果,且韧性最好,伸长率为20%;固溶之后15h的时效处理,σb=465MPa,硬度为124.5HB。  相似文献   

5.
热处理对粉末冶金铝铜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纯铝和氧化铜粉末为原料,运用热等静压原位合成技术,制备了粉末冶金铝铜合金(Al-4.5%Cu)。研究了固溶和时效工艺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分析讨论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粉末冶金法制备的铝铜合金组织均匀、致密,固溶+时效处理使合金硬度、强度明显提高,塑性和韧性略有下降。经过550℃×11 h固溶+150℃×46 h时效处理,合金的维氏硬度HV为1300 MPa,抗拉强度σb为328 MPa,冲击韧性αk为72.85 kJ.m-2,伸长率δ为6.63%。  相似文献   

6.
对ZL102合金的热处理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采用力学性能检测、组织观察等方法对铝合金的性能和强化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成分铝合金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540℃×5h固溶+200℃×5h时效;经上述工艺热处理后,合金的布氏硬度为93.7 HB,抗拉强度为221.65MPa.  相似文献   

7.
K/Na变质剂及热处理对高铬铸铁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K/Na变质剂对高铬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合金的熔炼工艺和热处理工艺,得出最佳的淬火和回火工艺温度(淬火1000℃+450℃回火)。金相观察表明:未变质的高铬铸铁组织中,碳化物呈粗大板条状分布,晶粒比较粗大;变质后残余奥氏体量明显减少,初生奥氏体显著细化,碳化物由粗大板条状向细板条状、菊花状转变。性能检测结果表明:变质和热处理共同作用可同时提高高铬铸铁的硬度、耐磨性和冲击韧度。  相似文献   

8.
高强度铸造铝铜合金微观组织对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研究了微观组织对ZL205A系铸造铝铜合金热处理后强度和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该合金强度和塑性性能的微观组织主要是晶粒尺寸、晶内、晶界沉淀相,弥散析出相和未固溶相。晶界处主要是θ相、N相、初生T相的混合组织,当呈针状或条状时恶化合金性能,当呈半连续的骨骼对合金性能影响较小。晶内细小弥散的二次T相是主要强化相,当T相聚集长大会降低强度。过剩相θ相,当呈大块分布时降低合金塑性,当呈细小均匀分布时对合金性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稀土变质ZA—27合金的组织和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采用Al-10%R_E中间合金对ZA-27合金液进行变质处理,结果表明,稀土元素能细化台金的晶粒,改变组织的分布状态,稍许提高合金的强度,而塑性、韧性和耐磨性有较大幅度提高。在合金中添加稀土量大于0.1%后,形成(R_E、Cu)A1_4Zn_7化合物,利于耐磨性的提高,但使强度、塑性和韧性下降。  相似文献   

10.
11.
隋泳恩 《铸造》2000,49(4):194-197
本文应用抗拉试验、冲击试验、疲劳试验、无损检验及显微分析等手段 ,对ZL4 0 2、ZL4 0 1合金铸造叶片的热等静压 (HIP)及后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HIP处理使叶片的气孔、疏松、针孔等缺陷得到了愈合 ,改善了叶片综合力学性能及其分散程度 ,大大提高了材料的抗疲劳性能 ;HIP后进行T6处理 ,将导致叶片严重的变形和开裂 ;HIP后进行一个月的自然时效或 4 0~ 70℃× 4 8h人工时效 ,有利于提高叶片强度。  相似文献   

12.
热处理对6063铝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经固溶、时效及固溶+时效处理的6063铝合金的显微组织,通过测试其硬度,得出其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并通过全浸腐蚀试验比较其耐腐蚀性,观察其在不同温度下的腐蚀形貌.结果表明,经不同温度处理的材料其显微组织发生明显改变,硬度随温度呈一个波动趋势,随温度升高其耐蚀性下降.  相似文献   

13.
合金球墨铸铁初轧辊热处理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合金球墨铸铁初轧辊的化学成分和热处理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提出了最佳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喷雾淬火可以有效减少或消除铸态组织中的牛眼状铁素体,提高轧辊的综合力学性能.经过880~920 ℃加热喷雾淬火、吹风续冷,540~580 ℃回火后,辊身工作层组织为球状石墨 回火索氏体和少量碳化物,抗拉强度>700MPa,硬度为42~48 HS.  相似文献   

14.
铸造铝合金表面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超锋  纪莲清  刘建秀 《铸造》2006,55(9):880-885
简述了铝合金的加工方法和表面改性的必要性。主要对表面合金化技术、表面敷层和电子束改性等技术应用于铸造铝合金表面改性进行总结。表面合金化方面介绍了激光和氩弧合金化方法在铸造铝合金表面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表面敷层方面介绍了铸造铝合金的等离子喷涂、电化学方法的研究现状;介绍了铸造铝合金的电子束改性技术。  相似文献   

15.
对含镍02%~05%(原子百分数,下同)的铸造Ti465Al25V10Cr(%)合金进行1150℃×144h等温热处理,使铸态粗大、不均匀的层片组织分解为均匀、细小、等轴的近γ组织,然后将其重新加热到1370℃×(5~10)min后冷却,得到层片团等轴、细小、均匀的全层片组织。对镍微合金化简化铸造钛铝合金组织均匀化、细化热处理工艺的作用机理及含镍的钛铝合金细小全层片组织的形成机理作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6.
陈飚  赵平 《铸造》2006,55(2):132-134
通过正交试验方法,对铸造铝锂合金(Al-3.02Li-4.24Mg-1.26Cu-0.14Zr-0.27Y)的热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530℃×14h 190℃×8h的热处理工艺参数,可以使该合金抗拉强度达到295MPa。  相似文献   

17.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的观察以及力学性能和耐磨性的测试,研究了热处理对低合金白口铸铁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能提高低合金白口铸铁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与变形共同作用,效果更明显。该铸铁经25%变形后再经960℃保温3h正火处理后的冲击韧性和滑动磨损性能分别提高71.95%和8.6%。  相似文献   

18.
热处理对多孔铝合金压缩吸能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渗流铸造工艺 ,制备了Al Si系多孔铝合金 ,讨论了其压缩变形特征及能量吸收性能 ,分别对ZL10 1、ZL111两种多孔铝合金进行T6热处理 ,研究了热处理对这两种多孔铝合金压缩吸能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热处理能够提高多孔铝合金的能量吸收能力 ,对屈服强度及能量吸收效率也有显著的影响 ,为提高多孔铝合金的压缩性能 ,应尽可能施行热处理  相似文献   

19.
6082铝合金热处理工艺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研究了6082铝合金热处理工艺参数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6082合金的过烧敏感温度为590 ℃;对于φ50 mm合金挤压棒坯经(530~570) ℃×(1.25~6) h固溶处理后综合性能较佳,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时效强化的速度愈快,达到最大强化效果所需的时间越短.冷却时的水温应控制在50 ℃以下,且固溶水冷后时效的延迟时间应控制在3 h之内或48 h之后,该合金才能获得良好的时效强化效果.  相似文献   

20.
采用显微维氏硬度法对T4状态的 2Al2板材回归热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短时间加热对 2A12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2A12板材回归热处理工艺参数为 2 5 0℃× (2 0~ 2 5 )s ,在短时加热过程中 ,随保温时间延长 ,合金组织和性能将依次表现出回归、人工时效、过时效等过程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