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研究了SBL 非调质钢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获得了试验用钢形变与未形变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相似文献   

2.
SBL非调质钢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SBL非调质钢奥氏连续冷却转变,获得了试验用钢形变与未形变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相似文献   

3.
采用热膨胀仪、金相显微镜与维氏硬度计对轿车前悬挂前后控制臂HN2154高氮非调质钢的过冷奥氏体在不同冷速条件下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进行了测定,观察和测试了该试验钢在不同冷却条件下的组织号性能.结果表明,所测定的CCT曲线的可靠性已经得到实际工业生产的验证.  相似文献   

4.
采用DIL805L热膨胀仪,研究了Si-Mn-Mo系贝氏体非调质钢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过程(CCT曲线),分析其显微组织及硬度、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试验钢在小于7℃/s较宽冷速范围内均可获得贝氏体+铁素体组织,且贝氏体以粒状贝氏体+板条贝氏体2种形态存在。随着冷却速度增加,显微组织逐渐转变为以马氏体为主,同时晶粒细化作用增强,硬度及抗拉强度增加。可以通过对转变组织的控制,得到综合力学性能良好的贝氏体钢。  相似文献   

5.
采用DIL805L淬火相变膨胀仪研究了铁素体珠光体型非调质钢的连续冷却相变组织变化规律,分析了冷却速率和合金元素对相变组织、显微硬度和CCT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Mo有助于获得针状铁素体组织,进而提高韧性,Mn与微合金元素V有助于提高钢的综合力学性能;冷速增大至0.5 ℃/s时,开始出现针状铁素体;冷速小于1 ℃/s时,获得完全的铁素体+珠光体组织;随着冷速的增大,钢的硬度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6.
采用热膨胀仪研究了10.9级紧固件用非调质钢形变奥氏体连续冷却组织转变。研究表明,奥氏体在800℃形变后,冷却速度为3~5℃/s时可获得均一的粒状贝氏体,钢的硬度为22.6~27.5HRC,强度基本满足10.9级紧固件用钢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上.在980℃以2s-1的变形速率,对一种连杆用高碳微合金非调质钢进行变形(真应变0.4)后,采用膨胀法测定其变形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并对变形奥氏体在不同冷速条件下的显微组织和硬度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表明,该钢奥氏体经过高温变形后,其连续冷却转变曲线上,先共析铁素体转变区较小而珠光体转变区较大;室温组织为珠光体和少量铁素体的混合组织.随着冷却速度的提高,实验钢的显微硬度出现峰值,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随后又增大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通过Gleeble-3800热模拟机研究了一种连杆用中碳非调质钢的连续冷却转变组织变化规律,分析了冷却速度对转变组织和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冷却速度小于0.1℃/s时,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当冷却速度大于0.5℃/s时,开始发生贝氏体转变,在0.5~0.8℃/s冷速范围内,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当冷却速度大于1℃/s时开始发生马氏体转变,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贝氏体、马氏体含量逐渐增加,当冷却速度大于8℃/s时,组织全部为马氏体。实验钢的显微硬度随着冷却速度的提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通过膨胀法在THERMECMASTOR-Z热模拟实验机上测定了CSP低碳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通过金相试验分析了其室温产物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大,相变开始温度和结束温度均降低,晶粒明显被细化。  相似文献   

10.
采用热膨胀仪、金相显微镜与维氏硬度计测定了不同Mo含量下R5系泊链钢的过冷奥氏体在不同冷却速度下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并观察了试验钢在不同冷却条件下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在R5系泊链钢中钼含量每增加0.15%,Bs点平均下降28 ℃左右,当Mo含量分别为0.3%、0.45%、0.6%时,Bs点温度依次为632 ℃、601 ℃和576 ℃,钼对Ms点影响较小,降幅不足10 ℃.  相似文献   

11.
铌微合金钢等温及连续冷却贝氏体相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等温转变的硬度曲线和不同冷却速度下连续冷却转变的膨胀曲线,结合金相组织观察,获得了含铌微合金钢的等温转变曲线和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研究了其等温转变和连续冷却条件下形变对贝氏体相变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等温条件下,变形促进了贝氏体相变,贝氏体转变的鼻尖温度为500 ℃,Bs为600 ℃;在连续冷却条件下,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贝氏体转变开始温度下降,随着变形量的增加,贝氏体转变开始温度有所升高.从贝氏体转变开始温度来看,950 ℃变形时,对贝氏体相变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控制冷却对贝氏体非调质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物理模拟方法在热模拟试验机上研究了控制冷却工艺对微合金化低碳贝氏体型非调质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贝氏体转变机制问题.结果表明,轧后采用2~6℃/s速度冷却至室温可使微合金化低碳贝氏体型非调质钢得到具有良好综合力学性能的细小均匀粒状贝氏体组织,同时有力地支持了粒状贝氏体的扩散型长大学说.  相似文献   

13.
用模拟热机械加工(TMP)和在线加速冷却过程(OLAC),以及热膨胀测量和观察金相组织的方法,研究了一种超低碳微合金化钢形变连续冷却过程中的相变特征,测出了该钢在810℃形变奥氏体的CCT曲线。  相似文献   

14.
奥氏体变形条件下低碳微合金钢中的贝氏体相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对低碳Mn-Nh-Ti钢进行了奥氏体区变形和变形后的冷却试验,借助于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了变形和冷却速度对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奥氏体形变量的增大,奥氏体向铁素体的相变增加,向贝氏体的相变减少,贝氏体中的铁素体和小岛由细长条状逐渐向近等轴状变化,铁素体板条间的小岛逐渐变化为存在于某些铁素体的晶界上。随着变形后的奥氏体冷却速度增大,铁素体量减少,贝氏体量增加,粒状贝氏体也逐渐由板条贝氏体所取代。  相似文献   

15.
微合金化低碳贝氏体型非调质钢的控轧控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热模拟试验机上研究了控轧控冷工艺对微合金化低碳贝氏体型非调质钢组织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贝氏体转变机制问题。结果表明.控轧控冷代替常规轧后回火工艺的途径是可行的,同时有力地支持了粒状贝氏体的扩散型长大学说。  相似文献   

16.
以低碳MoNbV奥氏体钢为研究对象,在Formaster-D全自动化仪上测量了过冷奥氏体CCT曲线;在Gleeble1500热模拟机上,利用热膨胀法制定了800℃形变奥氏体的CCT曲线.采用光学显微镜、金属薄膜电子显微分析发现,添加合金元素、形变和冷却速度对低碳贝氏体钢显微组织均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SBL非调质钢热变形奥氏体的动态再结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贝氏体型SBL非调质钢热变形奥氏体的动态再结晶行为。  相似文献   

18.
一种含硅贝氏体钢的连续转变动力学及其金相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膨胀法结合金相观察和硬度测定研究了0.17C-1.3Si-0.15Mo-0.76V钢的连续冷却转变动力学。结果表明,在7-1.9%/s的冷却速度范围内可获得粒状全贝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19.
利用膨胀法结合金相-硬度法,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测定了20MnSi钢的临界点Ar1、Ar3、Ac1、Ac3及Ms;同时测定了该钢在不同冷却速度下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时的膨胀曲线,获得了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动态CCT曲线);研究了20MnSi钢连续冷却过程中奥氏体转变过程及转变产物的组织和性能.大致找出了避免贝氏体和马氏体产生的冷却速度,初步确定了生产20MnSi钢的控冷速度范围,为生产实践和新工艺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