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显微镜、拉伸试验机、扫描电镜及能谱仪等检测手段,对DC04表面缺陷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缺陷处有一条长约200μm的B类夹杂物,基体夹杂物超标.非金属夹杂物引起应力集中,轧制时在此处产生微裂纹,冲压形成表面缺陷.  相似文献   

2.
针对超低碳冷轧搪瓷钢出现的表面缺陷问题,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分析了缺陷的微观形貌和化学成分,确定钢坯中的夹杂物是缺陷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针对首钢京唐冷轧板出现的表面夹杂缺陷,在对冷轧板取样电镜分析的基础上,得出铸坯浇铸过程保护渣卷渣以及铸坯中的Al2O3夹杂物是冷轧板条痕缺陷产生的主要原因。通过采取延长RH脱氧合金化后的纯循环时间、采用自动液面控制、取消抖棒操作、选用合适的下渣模式、提高保护浇注效果及提高保护渣黏度等技术措施后,冷轧板的夹杂缺陷得到了有效控制,因夹杂缺陷引起的协议品率由0.83%降至0.30%左右。  相似文献   

4.
表面缺陷和夹杂物影响冷墩钢冷墩性能的比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比对试验为基础,运用断裂力学原理分析了表面缺陷和夹杂物对冷墩钢冷墩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得知冷墩钢冷墩开裂的主要原因是钢材表面存在折叠、划伤、发纹等表面缺陷,冷墩变形时缺陷底部产生切应力集中且梯度较大,使变形局部化,造成脆性开裂。而夹杂物的弹性模量和缺口敏感系数较小,切应力集中不足以导致变形局部化,对冷墩性能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小方坯表面缺陷的产生原因,针对造成小方坯产生表面缺陷的因素提出了防止措施,并取得了实效。  相似文献   

6.
针对2507双相不锈钢热轧板表面起皮缺陷问题,通过对热轧板取样,使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仪观察起皮缺陷处表面,并进一步对基体处进行了观察,对比了两者金相组织特点以及物相组成,分析了起皮缺陷的成因及形成过程.研究发现:起皮缺陷处组织变形流向与基体明显不同,铁素体体积分数为83.97%,显著高于其基体的62.33%,...  相似文献   

7.
冷轧板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厚度较薄,因此容易出现表面质量问题,如线状缺陷、裂纹、翘皮、坑、划伤等是常见缺陷。针对线状缺陷,对宏观缺陷处取样,通过扫描电镜在高倍下发现缺陷处有非金属夹杂物呈串链状沿着轧制方向分布,利用X射线能谱仪确定夹杂物成分为Al2O3。结合转炉炼钢、精炼和连铸等实际生产过程,发现非金属夹杂物的产生是由于钢水中氧含量过高,通过减少钢水中氧含量来减少Al2O3夹杂的含量,从而减少甚至消除表面线状缺陷,提高板坯质量。  相似文献   

8.
通过采用化学成分分析、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等分析手段对27SiMn轧制开坯表面出现的裂纹缺陷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7SiMn轧制开坯表面出现大量的裂纹缺陷主要是由于钢锭表层夹杂物聚集形成夹杂物铁素体带状组织缺陷,轧制开坯产生表面裂纹。  相似文献   

9.
通过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了马钢900~1600 mm×90~50 mm铸坯CSP(紧凑式带材生产线)冷轧0.8~1.0 mm薄板(≤0.07%C)的表面缺陷。分析结果表明,薄板表面缺陷处夹杂物主要为FeO、CaO、SiO2、Al2O3、MgO等。通过控制120 t LF吹氩量≤200 L/min,钢包到中间包用长水口,中间包到结晶器用浸入式水口,合理改善中间包流场,采用中间包覆盖剂(%:39~43CaO、6~7SiO2、28~32MgO、2.3Al2O3),采用结晶器保护渣(%:32CaO、33SiO2、1NgO、2.8Al2O3)等改进工艺措施,使冷轧镀锌板平均表面缺陷发生率从2006年的12.64%降至2007年的3.15%。  相似文献   

10.
裂纹是棒材产品中常见的缺陷,引起裂纹缺陷的原因很多,采用光学显微镜、SEM扫描电镜及EDS能谱仪等实验手段,对棒材产品中裂纹缺陷的成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引起棒材产品裂纹的原因分为四种:棒材基体内存在大量非金属夹杂物、表面脱碳、带状组织和硫化物夹杂。针对上述几种原因,通过优化炼钢、连铸工艺,电磁搅拌技术和脱硫工艺等措施,大大提高了棒材的成材率。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热轧卷表面线状缺陷产生的原因,通过扫描电镜和能谱对热轧卷表面线状缺陷的形貌和成分进行分析,并对缺陷在钢卷断面方向的分布进行统计。结果表明,结晶器保护渣卷入和钢液中的夹杂物是导致热轧卷表面线状缺陷产生的主要原因,而缺陷分布与断面宽度有关。在研究线状缺陷形成机理的基础上,采取钢包顶渣改质、控制钢包镇静时间、优化保护渣性能和水口结构、火焰清理、优化氩气吹气量等控制措施,同时改进相关的工艺条件,使该类缺陷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热轧卷表面线状缺陷率由0.63%降至0.30%以下。  相似文献   

12.
夏保卫  赵向政  张杰 《宽厚板》2007,13(5):30-34
本文介绍了锭一材钢板超声波探伤缺陷类型,通过低倍检查和能谱分析,确认缺陷部位的夹杂物种类,指出缺陷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利用ZEISS SUPRA55扫描电镜观察和OXFORD能谱仪分析了SPHC冷轧板表面夹杂重皮缺陷,系统分析了连铸浇钢工艺和保护渣性能,认为连铸结晶器卷渣是SPHC冷轧板表面夹杂重皮缺陷产生的主要原因。通过采取优化保护渣性能、提高连铸恒拉速率、改进钙处理工艺等措施,SPHC冷轧板表面夹杂重皮异议率降低了86.7%。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宏观观察、显微组织检验、夹杂物种类及级别检测等手段,分析了硫系易切削钢表面疤、表面裂纹、冷加工纵向扭转及扭转麻花状断续开裂、心部裂纹等质量缺陷形成的原因。认为这些质量缺陷与钢材表面、近表面、心部硫化物及硅酸盐类夹杂物的聚集分布等有关。通过强化结晶器电磁搅拌,控制Mn/S比、氧含量,全程保护浇铸。采取合理的加热、轧制温度制度,使夹杂物分布更均匀、更细小,达到理想的纺锤状硫化物夹杂,解决了产品裂纹、夹杂物偏聚等质量问题,提高了产品质量,稳定了生产。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φ27mm圆弹簧钢主要质量问题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找到了成品材表面缺陷的产生原因。结合对上钢五厂、北满特钢、长特一厂三家成品材实物的金相组织、成分、碳偏的对比、提出了提高弹簧钢质量水平的技术措施和必要的、中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连铸圆坯纵向裂纹是连铸圆坯常见缺陷之一。对典型纵裂缺陷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纵裂炉号的铝、硫含量较高,中间包温度偏高;纵裂的微观特征是,裂纹沿网状铁素体延伸,铁素体中有大量AlN和MnS夹杂物析出;铝含量较高,AlN大量析出,降低了铁素体的塑性,从而导致连铸坯纵裂。试验还证实,纵裂多发生在钢的中温脆性区(45钢约为800℃左右)。为消除纵裂,应合理控制铝含量,降低硫含量,还应合理控制中间包温度  相似文献   

17.
姜锡山 《中国冶金》2006,(10):51-51
B5开本,2006年9月出版28.00 元本书主要介绍特殊钢的缺陷问题,以晶粒为主线,从宏观的断裂行为进入钢中的细胞——晶粒,又从晶粒深入到晶粒中的化学成分、组织、夹杂物、气体、冶金缺陷,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分析特殊钢的断裂行为,介绍及时准确检验这些缺陷的方法以及预防缺陷产生、发展的知识。  相似文献   

18.
用扫描电镜、化学和小样电解法分析了IF钢冷轧板表面条状缺陷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该缺陷附着在铁基体表面,凸凹不平,呈不连续分布;缺陷表面粗糙,形状不规则,与基体边界清晰,内部分散着直径2~5μm的细小颗粒.缺陷是由发生堵塞的水口内壁附着的大型Al2O3夹杂物在非稳态浇注条件下被卷入凝固坯壳所致,夹杂物原始尺寸约4.9 mm.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等对65Mn钢板表面起皮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起皮缺陷是由于钢中存在非金属夹杂物及氧化铁皮的压入而引起的。这些非金属夹杂物主要是由Fe、O、Ca、Si、Mg、S等元素所构成。  相似文献   

20.
以梅钢IF钢为研究对象,介绍了连铸板坯表面夹渣缺陷现状,通过分析梅钢IF钢板坯夹渣缺陷的分布和形态,探讨了IF钢板坯表面夹渣的形成机理及其连铸夹渣的原因,提出了减少IF钢板坯表面夹渣的工艺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