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根据湖泊浅水滩、坝的沉积学特征、有利储层的发育和分布规律及油藏类型,认为湖泊浅水滩、坝砂体有利于形成岩性尖灭油气藏、透镜体油气藏和地层超覆油气藏,提出了浅湖相滩、坝油气藏的勘探方法。通过对渤海湾盆地大港油田湖泊浅水滩、坝油气藏勘探实例分析,认为浅湖相滩、坝油气藏具有重大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2.
胜利探区济阳坳陷是我国陆相断陷盆地的典型代表。近年来,该坳陷勘探目标中复杂隐蔽油气藏所占比重日趋增大,勘探形势向勘探技术不断提出新的挑战。因此,不断发展、推广、应用隐蔽油气藏勘探新技术,进一步完善识别小砂体、小断块、古潜山等复杂隐蔽地质体油藏特征及流体性质已成为油田勘探工作者近期乃至今后相当一段时间致力研究的课题。本文概述了济阳坳陷该类油气藏勘探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已初步形成的关键勘探技术系列,列举了典型隐蔽油气藏的成功勘探实例。  相似文献   

3.
隐蔽油气藏的概念与分类及其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22,自引:18,他引:4  
目前国内外都非常重视隐蔽油气藏的勘探, 中国隐蔽油气藏勘探前景广阔, 已经成为中国油气储量增长的重要方向。笔者把很难依据现有资料或地质理论判明圈闭和油气存在的油气藏称为隐蔽油气藏。可以按隐蔽油气藏判别的难度、隐蔽方式、油气富集动力学机制等对其进行分类。“隐蔽油气藏”是勘探范畴的术语, 是据圈闭的隐蔽性和油气藏寻找的难易程度提出来的, 随着勘探技术和勘探理论的发展, 隐蔽油气藏圈闭的范围是不断变化的。在勘探实践中, 需要注意不能把岩性地层油气藏、非构造油气藏与隐蔽油气藏等同起来, 仅强调后两者的研究, 某些特殊类型的油气藏的勘探容易被忽视。岩性地层油气藏在目前仍是隐蔽油气藏勘探的主体, 而隐蔽油气藏是各类以非构造为主的圈闭类型的一种通俗表达, 也包含某些目前识别和评价难度较大的构造油气藏。  相似文献   

4.
隐蔽油气藏勘探方法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蔽油气藏已逐渐成为我国主要的油气藏勘探类型,而隐蔽油气藏勘探又是油气勘探中的难点,结合国内外对隐蔽油气藏勘探的理论研究现状,强调层序地层学分析与高精度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结合,探讨隐蔽油气藏勘探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针对陆相断陷湖盆具有复杂多样的隐蔽油气藏类型的特点,发展了以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和地震地质综合分析技术等为主、在不同勘探阶段针对岩相、岩性、物性及流体进行预测的配套技术。以济阳坳陷典型的隐蔽油气藏储层——河道砂体、砂砾岩体、浊积岩、滩坝砂体等为例,论述了其相应的技术方法和勘探实例,在隐蔽油气藏地震识别与描述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层序地层学原理与方法在隐蔽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层序地层学提供了一种精细的沉积相分析方法,它从地层成因研究入手,通过等时地层的对比与分析,有效地解决了同一时期相在横向上的变化与展布,为储集体的预测和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提供了方法保证。本文针对研究区油气藏发育较为隐蔽的特点,在研究中以层序地层学的原理与方法为指导,运用测井与3-D成像技术,对地下生储盖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有效预测,并成功地发现了多条含油古河道砂体,为研究区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隐蔽油气藏勘探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隐蔽油气藏有不同的定义,但现在比较一致的认识是指在现有勘探方法和技术水平条件下,较难识别和描述的油气藏类型。目前,它主要包括砂砾岩体、火山岩体、深部潜山、低幅度背斜和裂缝型油气藏。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隐蔽油气藏勘探现状和主要难题的分析,提出隐蔽油气藏勘探的对策为:创新勘探思路、优化勘探方法、开展全方位研究评价、多学科联合勘探、大胆应用新理论、新技术等。笔者认为,反复认识、不断创新是隐蔽油气藏勘探不断取得突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隐蔽油气藏勘探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前,隐蔽油气藏勘探在中国的油气勘探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隐蔽油气藏勘探又是油气勘探中的难点。文章结合国内外对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的研究现状,总结和探索了寻找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方法,重点强调层序地层学与高精度地震探测技术的结合,指出了隐蔽油气藏勘探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随着隐蔽油气藏勘探的不断深入,地层超覆油气藏日益显现出巨大的勘探潜力.总结地层超覆油气藏的勘探教训,加强地层超覆油气藏勘探技术研究,对该类油藏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从地层超覆边界、储层预测、含油条带和油气运移距离等方面分析了地层超覆油气藏勘探中的失利原因;指出勘探中确定精细地层超覆边界的准确位置和合理的部署原则,重视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考虑油气运移范围等因素,对于地层倾角不大、含油气高度小的地层超覆油气藏尤为重要,可极大地提高该类油藏的勘探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针对隐蔽油气藏成因和分布规律复杂、勘探技术要求高的特点,把层序地层学方法应用于陆相湖盆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的基础上,对沉积体系进行精细的解剖分析,研究沉积作用发生和演化的机制,探讨隐蔽油藏(圈闭)分布的边界条件,进而形成了关于斜坡带低位扇砂岩体隐蔽油藏(圈闭)分布与预测的地质方法和技术,初步提出了湖相盆地“低位扇" 和“坡折带" 的理论.以埕岛地区东部斜坡带为例,介绍了斜坡带低位扇砂体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思路和方法,使该类砂体油藏预测的成因类型和分布规律更加清楚,有效地指导了对该类油气藏的勘探.  相似文献   

11.
深层油气藏勘探前景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系统总结了国内外深层油气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勘探成果,指出深层具备了形成油气藏的基本条件,并已发现了一系列的油气藏。在特定条件下,深层的砂砾岩、碳酸盐岩和火山岩等均能发育成为工业性油气储层。深部油气藏具有近源特征,垂向运聚成藏是其基本模式,由于构造运动的破坏,多期成藏较为常见。我国深部油气资源丰富,是含油气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  相似文献   

12.
二连盆地岩性地层油藏形成条件与油气分布规律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二连盆地具有形成岩性、地层油藏的良好条件。通过对油气成藏条件的综合分析认为,岩性、地层油藏主要沿地层不整合面、最大湖泛面和断面分布;岩性、地层油藏既可以分布在低位体系域,也可以分布在高位体系域;既可以分布在高势区,也可以分布在低势区;在有利的沉积与储集相带内,可以形成富集油藏。因此在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程度很低的二连盆地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3.
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技术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面临圈闭识别难度大、油藏形成条件预测难度大等技术难题。二连盆地和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的岩性、地层油藏勘探中,为解决上述难题,探索、实验和应用了大量先进适用的技术方法,主要包括层序地层学、高分辨率地震处理、高精度层位标定、三维可视化解释、地震多属性分析、储层反演、油气层综合评价等。应用实践表明,这些技术方法在油气藏圈闭预探、圈闭评价和油藏描述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同时,还探索、总结了较适用于不同阶段的隐蔽油藏勘探技术方法系列、研究线路和运用思路。  相似文献   

14.
泾川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经历了晚三叠纪延长期的湖相、侏罗纪的河、沼相及白垩纪的河、湖相等多期、多类型的沉积演化,中生界发育多套有利的生储油岩系,具有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印支晚期西高东低及燕山期西低东(南)高的构造反转控制了后期油气运聚的指向。区内自身油源及有效储层是油气成藏的重要因素。有利的沉积相带(砂体)与构造高部位的叠合是优选靶区和井位的主要依据。勘探方向:以北西-南东向油气有利聚集带为主要勘探部位,以长6油层组为主要目的层(兼探长5、长9、延9),重点寻找构造-岩性复合油藏。  相似文献   

15.
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工程配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针对华北油田逐年勘探领域和勘探对象由中浅埋深的构造圈闭向埋藏较深的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转移的现状;为满足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需要,在完善应用成熟勘探工程配套技术的基础上在勘探实践中初步形成了针对复杂地区中深层构造-岩性油藏勘探的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处理技术、深井小井眼钻井配套技术、低渗储层压裂配套技术等4项主导配套技术,为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取得突破性进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6.
松辽盆地北部岩性油藏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松辽盆地中浅层大型坳陷湖盆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的沉积地质背景决定了其具有形成大面积岩性油藏的地质条件。纵向上,由于各时期基准面升降造成可容空间在不同时期差别较大,因此发育的砂体类型也有一定的差别;同时由于储层埋藏深度以及与烃源岩的相对位置不同,各含油组合岩性油藏成藏条件与分布规律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平面上,岩性油藏的类型受构造部位和砂岩的发育程度控制。凹陷中三角洲外前缘相带主要形成岩性油藏,凹陷周边是各种隐蔽油气藏发育的主要地区。针对三角洲前缘相带砂泥岩薄互层岩性油藏的实际情况,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为指导,对松辽盆地北部姚家组一段葡萄花油层展开了精细地质研究,认识到油气藏具有成带分布的特点,并划分出构造油气藏分布带、构造—岩性油气藏分布带和岩性油气藏分布带,为隐蔽油气藏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刘春  陈世加  赵继龙  陈戈  苏洲  高乔 《石油学报》2021,42(3):307-318
库车坳陷南部斜坡带发育中生界—新生界陆相含油气系统,油气资源丰富,是远源油气藏的重点勘探领域,在空间上具有"西富东贫、纵向集中、下油上气、油气并存、以气为主"的分布格局.基于岩心、钻井、孔隙度和渗透率、流体包裹体、油气地球化学等分析测试资料,通过对库车坳陷南部斜坡带中生界—新生界远源油气的成藏条件及富集主控因素进行系统...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黄骅坳陷孔店-羊三木地区油气勘探开发面临着严峻的油气接替难题,由于该区地下地质条件复杂,基础研究工作相对薄弱(尤其是油气运聚规律研究),已经影响到该区下阶段的精细勘探工作。从多年的勘探实践出发,通过对该区周边的歧口凹陷、盐山凹陷和沧东凹陷3大生烃凹陷的主力生油层系烃源岩评价与油源对比,分析油-岩的对应关系,在已知油气藏剖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油气运聚主要方向,研究结果表明,断层、不整合面和渗透性砂体3大输导体是油气富集成藏的关键。该项研究对孔店-羊三木地区下步勘探开发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类对油气的勘探开发和利用已超过150年,油气勘探进展大致划分为油气苗找油气、圈闭找油气、油气系统理论找油气和非常规油气藏勘探4个阶段。非常规油气勘探是对常规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在经典油气地质理论认为不可能形成油气藏的禁区发现了大量连续分布的非常规油气藏。非常规油气藏虽然需要采取特殊措施才能获得有效产能,但具有广泛连续的分布特征且资源潜力巨大,与常规油气藏的最大差异在于其运聚成藏不受浮力主导和圈闭控制。当前,非常规油气勘探在实践中遇到了一系列重大挑战,包括非常规与常规油气藏的差异性表征困难、无统一分类方案、分布边界不清、无量化判别标准、关联性不明、尚未建立起联合成因模式等。全油气系统概念的提出为复杂地质条件下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提供了全新思路和新的理论指导,其研究内容涉及油气成藏全要素、形成演化全过程、资源分布全系列、预测评价全方位。基于全油气系统的学术思想,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等项目课题的资助下,以油气门限控藏研究为切入点,重点剖析了中国6个代表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渤海湾盆地和松辽盆地)12 237口探井中80 762个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藏的钻探结果,并与北美地区已发现的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藏进行对比,结合全球1 186个盆地已探明的52 926个油气藏的差异性统计分析,在全油气系统定量评价研究中取得了4方面成果:1发现全油气系统内普遍存在3类10种油气门限,揭示其成因机制和控油气特征,提出了研究方法和判别标准;2建立了油气运聚门限联合控油气资源形成分布模式,提出了有效资源量预测评价新方法;3建立了动力场控油气藏分布模式,提出了有利成藏领域和成藏区带预测评价新技术;4建立了分布门限组合控藏模式,研发了有利成藏区带和钻探目标优选新技术。全油气系统定量评价方法在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藏成因分类、剩余资源预测、全球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潜力评价等方面的应用成效展示了未来全油气系统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针对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特点,几年来华北油田在勘探项目的组织与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新的做法。一是针对岩性、地层油气藏研究工作的需要,组成多学科联合攻关进行隐蔽圈闭研究,着重解决制约圈闭研究多方面的关键问题,提高了研究工作质量。二是坚持科学的勘探程序,加快了岩性、地层油气藏的突破。三是充分运用新理论、新思路指导前期研究和固闭井位的落实,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了井位管理的"三、三"制原则,提高井位决策水平,保障了井位质量。四是强化了以地震勘探为主导技术,深化开展储层预测、油藏描述并实施"滚动式"勘探,深化精细勘探实施管理,自2000年到2003年连续四年在冀中、二连两个探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取得突破,勘探效益稳步提高,为华北油田的"持续、有效、稳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