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审美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日,雨。古人云,雪夜闭门读禁书,人生一大乐事也。和谐世界,没什么书被禁了。但雨天闭门读闲书,的确感觉很舒服。看了马未都新出的关于古代家具的小书,关于古代文物的书读过不少,但象他一样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不失幽默的讲解还是第一次看到,不愧是编辑作家出身,还和王朔一起混过,京味十足。  相似文献   

2.
新软物语     
《电脑爱好者》2012,(19):49-49
常言道: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因此我们要读好书,好读书。而现代人习惯于看电子书籍,本期就为大家提供一些电子书阅读下载软件。  相似文献   

3.
人类在无线阅读的时代将会读更多的书,而不是更少的书;科技会让我们与有价值的文字(包括图书、也包括报纸和杂志)更加如影相随,而不是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4.
有 战 略 高 度 又 有 产 业 经 验 的 业 内 资 深 人 士 ,他 们 写 出 来 的 东 西 ,往往 不 是 很 大 篇 幅 ,但 常 常 能 高 屋 建 瓴 ,起 到 振 聋 发 聩 的 作 用 。 对 于 准 备将 来 加 入 到 这 一 行 业 的 学 子 来 说 ,就 很 值 得 一 读 了 。 有 时 候 一 本 书 ,甚至 一 篇 文 章 ,读 过 之 后 ,可 能 让 你 有 “胜 读 十 年 书 ”的 收 益 和 感 慨 。  相似文献   

5.
读书与上网     
袁枚说:“书非借而不能读也。”可我现在借书不多,读书更难。 我怀念起没有上网的日子,独自一人坐在房间内,金黄的阳光透过窗棂斜斜地射进来,手持一卷诗书,任思绪随作者的文字在天地间邀游,读到绝妙处拍案而起,连连称妙。疲倦时听一曲悠扬的音乐,喝一杯青绿的新茶,半天的时光在不知不觉间就流逝了。那时不仅是借书来读,每月下来至少要买书两本以上,写稿也写得特别勤快。看书写稿,挣得稿费再买书来看,日子过得无比惬意。读书至深夜是常有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留言板     
浙江读者 胡素 “书圈圈”这个栏目,我顶! 我喜欢看网络小说,虽然“快餐味”重了点,但是读起来没负担,用来消遣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7.
企业管理人员常会抱怨,许多商业著作拗口的术语多于学问,书中常充斥空洞的口号而缺乏对事物真相的探讨。不过,最近市面上一本新书《管理陷阱》则可值得一读,书中故事或可帮助管理人员暂时摆脱会议,对公司的某些管理理念和方式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和反思。  相似文献   

8.
想入非非     
这次要写写"想入非非"这样一个话题,是因为最近读了一些研究信息问题的视角新鲜的书.本来已写了个书评放在本期杂志之中.但是还想说说读这些书的个总体感受:我们在信息面前太过"想入非非"了.  相似文献   

9.
图书排行榜     
《数码时代》2014,(4):89-89
作品简介:张嘉佳的这本畅销书再次出现在书店的Top展台,是因为王家卫的新片即将节选书中的一个片段.所以很多电影爱好者也纷纷买来拜读.而就文字的质量而言,这本“黄皮书”也确实值得读上一读,用张嘉佳自己的话来讲——“我希望写一本书,你可以留在枕边、放进书架.或者送给最重要的那个人。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随便打开一篇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0.
《电脑迷》2013,(11):1-1
最近两个月,我在KindIe上花了不少钱购买电子书。对于我来说,用信用卡买电子书是一个全新的习惯:首先它非常便捷,基本上是一键下单,密码都不用输;另外,一些经典读物的价格经常会打折到两块以下,购买压力很小(后来收到账单时我发现积少成多也很吓人);最后一点,花了钱的东西更容易读完,以前是“书非借不能读”,  相似文献   

11.
数字阅读的“那些事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道什么是“15分钟主义”么?就是人们要读书的话,耐性只有15分钟。无论怎样好看的书,如何高质量的作品,15分钟以后读者就不再愿意看下去了。可能开始还是一页一页认真读,之后就是哗啦哗啦翻过去了。  相似文献   

12.
1984年夏天,《人民日报》连载了一本书,叫《硅谷热》,它深深吸引了我,那时我才26岁。当时,我还在中国科技大学读无线电专业硕士学位。这是斯坦福大学一位教授写的一本有关硅谷人创业的书,里面有惠普公司的创业故事,也有苹果公司的创业故事。《人民日报》连载了大约一个月。我看了以后,特别激动,那个夏天,我有个在斯坦福大学读博士的大学同学回国,把原版的那本书也带了回来,我把原文整个又读了一遍。第二年我来到斯坦福大学电机工程系读博士学位。 来到斯坦福大学,我先后师从于世界自适应信号处理及神经元网络的鼻祖Be…  相似文献   

13.
郭道成 《网友世界》2012,(23):26-27
本学期,老年大学古典文学班黄先明老师对《红楼梦》;进行系列解读。他的诸多感悟与分析,既有独特的见解,又有新鲜的观点。这给我以启迪,又促我再读《红楼梦》,深深认识到这部书不仅是优秀的古典小说,也是一部社会学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14.
一般情况下读书人是不看厂商写的书的,特别是非技术性的书。因为那多半是商业广告的另一种花样,是厂商策划出来的。但是技术性的书籍除外,比如J2EE.NET,你是学这个、用这个的,这些技术和资料又是被某些厂商“垄断”着的。它们是权威。他们出的书,那就非看不可。还有一种书虽然也出自厂商,也是厂商策划出来的,也很值得读。那就是本来是一个技术性的厂商,是某个市场中的竞争者中的一份子。但却跳出了争斗的圈子去看行业。探讨趋势和未来。特别是有战略高度又有产业经验的业内资深人士,他们写出来的东西,往往不是很大篇幅。  相似文献   

15.
法国著名评论家利奥塔说:“一本书在推销的网络开始它的流通,而绝不是在接受的网络里。”此语可谓一语中的,入木三分。1996年底,我们就到处看见有关《联想为什么》的推销广告:“中国人读了那么多研究别人的书,读了那么多别人是怎么干的书,但是中国太缺乏深刻研究自己的书,缺乏研究自己应该怎么干的书。这是一本中国人写中国企业的哈佛式案例分析力作,凝结着作者多年置身联想集团,研究中  相似文献   

16.
郭道成 《网友世界》2013,(16):54-55
著名美学家郭因所著《艺术美的创造与欣赏》是本“大美学”。我在书中读了他探隐发微、深思远虑的关于哲学与美学独到的见解,给人“振聋发聩”的启迪和教育,让我大开眼界,美真的无所不在,不仅有艺术美,而且在生活与生产各个方面都与美有关。尤其书中言简意赅短语,更给人以“醍醐灌顶”感觉,真是恨读晚矣!如郭因说:“美学应当是、也必然是一门指导人们的美化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科学”。(引《艺术美的创造与欣赏》P298,以下引用只标页码)。这就给我们指明了“美学是美化世界的科学”之本质,这就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美学理论,大大提升了美的价值,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7.
书非借不能读“书非借不能读也”,从古到今都是这样.如今流行的借书地点是街头书摊.由于传统的图书馆、资料室近年来进的书少得可怜,借阅手续又复杂,光顾者甚少.而街头借书摊的书新鲜、程序简单、租金少、态度好.另外,租书有租金的压力,必须尽快看完,且较自己买的书看得认真.与以往的出租图书不同,现在有了高品味图书的专门租书摊,书摊的常客们50%以上受过高等教育.挡不住的连心店连心店又叫手拉手店,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由于  相似文献   

18.
相传苏轼少时聪慧过人,备受众人称赞,不免有点飘飘然,遂大书一对联于门旁,云:"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墨迹未干,就有一老翁前来,手持一书,向苏轼"讨教"。苏轼翻开一看,书上密密麻麻排满了汉字,自己竟然一个也不认识,不禁大惊失色,惭愧不已,连忙向老翁道歉,又立即在原上下联各加了两个大字,成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以为警惕。  相似文献   

19.
如果没有出游计划,我建议你先犒劳自己一份“值得期待的游戏大餐”,然后再给自己找几本“值得一读的假日充电书”。至于什么电影啊、音乐啊,无论放不放假咱们都不会落下,所以这次就不用特别拿出来讲了。  相似文献   

20.
就目前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看,有些基础性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我归结为"四无",即作业太多无"时"去读,条件滞后无"书"去读,任务强压无"心"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