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建筑物移位工程中,对上部结构进行托换是其关键技术。为研究砌体托换结构的受力性能及破坏形态,设计了9个足尺砌体承重墙双梁式托换结构,对其进行静力加载试验,研究不同托换梁截面高度及纵筋配置对托换结构受力性能及破坏形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托换结构出现了两种破坏形态,即砌体墙与托换梁界面冲切滑移破坏及砌体墙斜压或局压破坏;随着托换梁截面高度增加,从界面冲切滑移破坏向砌体墙斜压或局压破坏发展,而砌体墙的破坏现象与砌体结构中的墙梁破坏特征相似。根据试验结果,建议托换梁与墙体界面剪切强度取值为0.6 MPa。  相似文献   

2.
在建筑物移位工程中,对上部结构进行托换是其关键技术。为研究砌体托换结构的受力性能及破坏形态,设计了9个足尺砌体承重墙双梁式托换结构,对其进行静力加载试验,研究不同托换梁截面高度及纵筋配置对托换结构受力性能及破坏形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托换结构出现了两种破坏形态,即砌体墙与托换梁界面冲切滑移破坏及砌体墙斜压或局压破坏;随着托换梁截面高度增加,从界面冲切滑移破坏向砌体墙斜压或局压破坏发展,而砌体墙的破坏现象与砌体结构中的墙梁破坏特征相似。根据试验结果,建议托换梁与墙体界面剪切强度取值为0.6 MPa。  相似文献   

3.
结合某砖混结构商业用房加固改造工程的设计,讨论对原结构进行加固改造而采用的墙梁托换技术,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托墙梁进行挠度变形和应力分析,并进行了室内试验得到了梁的变形和应力情况。通过对比,力学计算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从而验证了改造设计方案的可靠性;另外,还介绍了该托换方法的基础设计。本文所应用的托换技术,简单、经济、可靠,可供同类工程进行加固改造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仁海 《山西建筑》2012,38(21):125-126
分析了"托梁换柱(墙)法",从理论上阐述了托换技术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并以上海金桥高科大厦高层框架钢筋混凝土结构改造为例,从实践中证明托换技术在工程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砖混组合托换梁受力性能和荷载传递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换梁受力性能及其荷载传递方式是既有砖混结构改造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但现行规范对此内容尚不明确。结合实际工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托换梁在承重墙体拆除过程中的受力性能进行分析,并对实际结构进行全过程监测。结合有限元分析和监测结果,讨论了托换梁上部墙体的荷载传递方式。结果表明,托换梁的受力特性取决于上下结构相互变形的协调,托换梁与上部墙体形成了墙梁,而托换梁可仅考虑其自重和本层楼盖的恒、活荷载。  相似文献   

6.
针对砌体结构房屋加固改造中拆墙托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托换结构体系。首先对拟拆墙体上部采用外包角钢加固形成钢-砌体组合托梁,然后对上层墙体采用钢筋网聚合物砂浆面层进行加固,组合托梁与加固后的上层墙体形成组合墙梁结构,形成托换结构体系。通过对4个试件的试验研究得到:该托换结构的受力机理与砌体墙梁结构相同,可简化为拱结构,加固后的上层墙体通过拱作用将荷载向两端支座传递,角钢和钢筋网水平钢筋为拉杆,减小了组合托梁的内力,提高了构件的承载力。托梁端部和上层墙体端部均设置构造柱,保证了上层墙体内钢筋网水平钢筋的锚固,避免了托梁支座处砌体局压破坏。原墙体内是否有圈梁和角钢大小对托换结构的承载力有一定影响。该托换体系墙体最终产生斜压破坏,墙体的抗剪承载力可按照砌体墙梁墙体抗剪计算公式计算,但计算结果偏保守。  相似文献   

7.
托换桩-土钉墙组合支护结构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加固方法,对控制基坑稳定及变形有显著作用。目前,许多学者对托换桩-土钉墙组合支护法在作用机理、室内模型试验等方面进行的研究较多,鲜见在具体工程中应用。本文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托换支护法的作用原理、设计方法、施工过程及其工程应用成果。结果表明,对于紧贴既有建(构)筑物的基坑工程,托换支护法可以保证基坑稳定及紧贴基坑建(构)筑物的安全,是一种有效的基坑支护形式。应用成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建筑物移位、增层等改造中,托换技术是关键环节。首先对建筑物移位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概述,然后分别对砌体和框架柱移位托换技术的主要进展进行总结。砌体托换结构以混凝土托换结构及钢托换结构为主,基本符合墙梁计算模型。框架柱托换结构以四面包裹式托换为主,具有空间受力特性,以托换梁的破坏或梁柱结合面冲切破坏为主。针对目前托换技术研究的现状,进一步研究托换结构的破坏机制,建立托换结构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对托换技术的后续研究及工程应用必将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主要介绍某特别不规则地铁上盖TOD项目的结构设计难点及处理措施,分析了相邻地铁对结构设计的诸多影响。为最大程度避免新建结构与地铁间的相互影响,该项目局部采用长悬挑型钢混凝土托换方案,针对结构平面与竖向的不规则性,提出相应的计算与设计措施。分析结果表明:长悬挑型钢混凝土托换方案切实可行,悬挑区域楼盖舒适度验算满足要求,通过合理的桩基设计可解决因托换引起的结构倾覆,通过控制桩基沉降来降低对相邻地铁的影响;局部设置剪力墙的少墙框架结构体系能明显增加结构刚度,改善结构的扭转效应。  相似文献   

10.
在砖混结构中,常由于使用功能的改变需要对墙体进行拆除,并设置托换梁以承担荷载。文章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托换梁结构的设计,包括托换形式的选择及托换结构的计算,并对托换梁加固技术的具体施工过程进行了简要的论述,阐述了托换梁加固技术的具体施工工序,对主要的施工要点进行了介绍,强调在托换梁加固施工中应重视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及科学性,确保满足强度、刚度以及稳定性等方面的要求,保证工程安全。  相似文献   

11.
燕飞 《山西建筑》2006,32(8):324-325
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钢管混凝土系杆拱的设计与施工重点,对系杆拱的计算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钢一混凝土组合粱结构可提高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以推广应用该结构。  相似文献   

12.
吴文奇 《钢结构》2012,27(7):29-33
预应力钢结构是应用于大跨度空间结构体系的重要结构形式,在国内外均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但该类建筑的结构形式往往较为复杂,各个结构之间的受力特点不尽相同,目前关于该结构的设计规范、技术规程等并不完善。通过对某露天剧场看台预应力钢结构屋盖设计过程的描述,详细介绍了预应力钢结构从结构选型、荷载计算到计算分析的全过程,为同类结构的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扣件式钢管高支撑模板系统的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杰 《山西建筑》2010,36(6):146-148
针对大跨度、大体积混凝土构件高大模板系统的施工质量、安全控制要求,结合相关规范和以往工程经验,对广交会琶洲展馆配套设施工程(展馆)进行了扣件式钢管满天红脚手架的设计,提出了具体的施工方法和构造措施,保证了高支模施工过程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张建军 《山西建筑》2011,37(30):39-41
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有关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较详细地叙述了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中钢轨道梁的整体设计原则,对钢轨道梁整体结构受力采用格子梁理论进行整体设计,详细介绍了上述理论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以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环梁-辐射梁楼盖结构的组成形式,通过与井字梁楼盖受力性能的比较,阐明了环梁-辐射梁楼盖结构的受力特点,介绍了 某环梁-辐射梁盖实际工程的应用情况,为环梁-略射梁盖的设计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程渝  李建国 《工业建筑》1999,29(7):1-3,31
预应力雁形板是在V型折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梁板合一屋盖结构。具有结构形式合理,屋盖整体刚度好,施工简易快速,防水处理简单可靠,综合经济指标好等优点。经20年的推广应用,设计和施工技术日趋成熟,已成为我国梁板合一屋盖的一支新军。  相似文献   

17.
结合某工程实际介绍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加固改造工程中的应用,对其工程背景、加固方案的比选、设计及施工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加固方法具有大幅度提高承载力,减小挠度,施工方便快捷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唐杰  杨明军  肖倞  谢帜 《施工技术》2004,33(7):18-19
介绍深圳市会议展览中心 4 5m标高层 15 5m悬挑预应力梁设计、施工技术 ,及悬挑端高支撑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论述延性比在人防结构设计中的物理意义和重要性,然后介绍规范对允许延性比的规定,最后通过对人防砼梁允许延性比超限问题的分析并提出几种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蒋新梅 《建筑技术》2010,41(8):762-764
结合工程具体实例,通过大跨度转换梁的初选,结构整体计算、抗震分析比较和进一步的结构动力时程分析及有限元分析,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比较,介绍了如何在建筑设计中从抗震性能上优选大跨度转换梁结构形式的问题,使得结构设计做到既经济合理、又安全可靠、抗震性能优良,文章为结构设计类似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