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本文主要通过夏季降温性能实验对车内的热环境进行测试,对汽车空调的降温性能以及乘客的热舒适进行评价。首先通过采集车内的环境参数分析车内热环境特点,然后通过环境参数计算三种热舒适评价指标,对车内乘客的热舒适进行评价并与乘客的主观评价进行对比,结果发现等效温度在瞬态工况下与乘客主观评价的投票值最接近,可以作为降温性能实验中衡量热舒适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
3.
为了考察安装有微孔金属辐射顶板空调房间内冬季人体的热舒适性指标,搭建了微孔金属辐射顶板空调实验系统,并设置热水供水温度分别为30℃、35℃、40℃三种不同的实验工况,对PMV-PPD指标值及空调系统运行参数进行了现场测试。分析数据得出冬季室内温度较为稳定,但相对湿度低,气流速度小,对比三种不同实验工况下人体在不同活动强度及不同着装量时室内的热舒适性,发现新型辐射空调在供水温度为40℃时运行人体各类活动的热舒适性较好,且适用范围广,供水温度为30℃的工况适用在室外温度为10℃等环境较好时刻,综合考虑该系统在热水温度为35℃运行最具经济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测试空调出风口的温湿度和风速,作为仿真计算的边界条件,然后利用CFD对某办公室进行数值模拟,得出了房间的温湿度分布、气流的运动状态和房间热舒适性评价指标(PMV-PPD)等,对办公室的热舒适性做出了总体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5.
基于Fanger提出的热舒适PMV和PPD评价指标,针对夏、冬两季空调室内三种不同气流组织方式下热舒适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在标准气流室内针对典型计算工况进行热舒适度测试实验,数值模拟结果与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侧下送上回气流组织方式人体热舒适感觉较好。研究结论为气流组织优化设计和空调室内热舒适环境的改善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三辆不同前挡风玻璃隔热率的汽车进行现场实测,监测车内热环境的变化和乘员的动态热响应,研究太阳辐射下汽车前挡风玻璃特性变化对车内热舒适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提高前挡风玻璃的隔热率,在升温阶段可以较好地改善车内的热环境,降低乘员进入车内时受到的热冲击的强度。但在降温阶段,受空调制冷的影响,前挡风玻璃隔热率的提高对车内热环境和热舒适的改善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7.
动态热环境下人体热舒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室内热环境是影响人体热舒适的关键因素,研究动态热环境下人体的热舒适温度范围,对促进建筑节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深圳市某居住小区的住户为研究对象,在动态的室内环境中,测试分析了不同状况下的人体热舒适温度和自然通风的热舒适性效果,提出了有关建议:住宅建筑应尽量采用自然通风来达到舒适性要求,在自然通风无法满足要求时,可采用风扇等其他机械通风方式;空调状态下人体热舒适温度在国家标准规定的26℃基础上可适当提高1~2℃。 相似文献
8.
9.
提出了汽车停启过程车内温度变化的理论分析模型,得到了车内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分析解。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汽车在停一启过程中,车内气温随时间呈指数规律变化,当时间足够长时,车内温度趋于稳定。首次提出了空调汽车的特征温度及温度响应指数的概念。理论分析表达式不仅从物理意义上清晰地揭示了汽车停一启过程中车内温度变化规律,而且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该理论分析结果对综合考察汽车整体结构及空调系统设计的优劣、改善汽车舒适性及降低启动过程的耗油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热环境、居室人与空调设备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影响人体热舒适的主要环境参数(温度、风速、相对湿度、平均辐射温度);结合厦门夏季人居热环境实际状况,分析实现空调节能途径。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骑楼作为岭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近代民居形式之一,在当地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海口骑楼民居作为研究对象,在夏季典型性气候条件下对该建筑进行了温湿度、风速、太阳辐射强度、平均辐射温度等热环境参数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传统骑楼2层部分的热舒适性较差、骑楼内部的整体通风状况也不是太好.这与当地强烈的太阳辐射与错综复杂的建筑布局有一定的关系.经过分析可知通过减小骑楼2层空间的进深、加设通风井、增强外围护结构(尤其是屋顶)的隔热性能可有效改善骑楼室内环境的热舒适性.这对于减少夏季空调开启时间、减少空调能耗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建筑室外热环境模拟研究中对物理模型过于简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图像分析的室外热环境模拟方法,实现了图像处理技术与数学模型的结合,有效地分析了室外热环境分布情况,并在测试结果和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中得到证实,研究结果为室外热环境的研究方法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怒江中游的少数民族民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但该地区典型民居的室内热环境状况却鲜为人知。本文选取该地区2类常见的民居(干栏式房屋和石墙承重式房屋)进行了太阳辐射强度、温湿度、壁面温度、风速等热环境参数的测试,并用PMV-PPD指标进行了评价。其次,从技术的视角对极富地域特色的空间和材料进行了解读。结果表明:1)冬季夜间和早晨房屋热感觉差,白天热感觉舒适。冬季夜间需要通过增加热源或加厚被褥的方式达到人体热舒适。2)对于乡土民居,房屋上部通常采用开敞的空间形式,这种空间形式不但不会影响室内温度,反而可以达到除湿的目的。3)干栏式房屋室内的火塘作为热源,可以弥补房屋密闭性差所导致的室内温度低和湿度大的问题;当房间内不再使用火塘时,其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不及围护结构密闭性好的房屋。 相似文献
17.
18.
民用建筑夏季热环境计算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热环境是评估建筑能耗的重要基础,而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和室内空气温度则对建筑能耗有着最直接的影响。本文建立了自然通风条件下围护结构与室内外环境进行热交换的理论模型,测量并计算了初夏某一天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和室内空气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其计算值与测量值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而后计算了夏至日该建筑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和室内空气温度,结果表明:夏季室内空气温度随着室外空气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且上午室内外空气的温差逐渐拉大,直到14:00左右才开始缩小;夏至日上午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变化比较平缓,下午则呈现较明显的上升趋势,直到16:00温度才趋于平缓;除了屋顶外,同一时刻各围护结构内表面之间的温差较小,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低于室内空气温度,建筑围护结构对室内空气起到一定的冷却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某铁路站房进行场测试。通过测试得到的数据,分析大空间建筑的场环境质量,对人员活动区域的热舒适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室内热舒适性不满足舒适性要求,声环境质量超出了标准,光环境良好,室内空气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