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拉萨市直接受益式太阳房居住建筑被动式设计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恩  刘加平  杨柳 《工业建筑》2012,42(2):27-32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拉萨市的建筑规模和建筑能耗都有了大规模的提高。通过两次冬季现场调研,拉萨市现有集合式居住建筑的室内温度分布,室内热环境评价等现有建筑的室内热环境特点被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拉萨市现有居住建筑大多自发采用直接受益式太阳能利用系统,但其冬季室内热环境仍然普遍不理想。考虑到拉萨市已经被列为采暖区,当地的冬季采暖能耗面临巨大增幅的可能。以拉萨市最常见的直接受益式居住建筑为基础,建立热环境模拟模型,通过模拟软件分析了影响室内热环境的各项被动式设计基本要素。最终结果给当地的居住建筑设计工作提供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徐伟 《住宅科技》1996,(11):5-9
为了改善我国长江流域居民的居住条件,对被动利用太阳能改善非采暖住宅的室内热环境进行了研究,开发了住宅室内热环境预测和评价软件,对各种被动利用太阳能的建筑热工设计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研完了各种因素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提出了长江流域冬暖夏凉节能住宅优化设计方法和原则。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查问卷结合实际测试,研究了大连地区过渡季节民用住宅室内热湿环境状况,分析了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蓄热性、住宅形式、位置和朝向等因素对室内温湿度以及居住者热湿感觉的影响,为了解目前北方地区现有住宅过渡季节室内热湿环境状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改善重庆住宅热环境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对重庆住宅室内热环境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实测,建立了室内热环境模拟与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并结合计算机模拟技术,对改善住宅室内热环境的措施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庆地区住宅热舒适性指标,为重庆地区住宅节能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对广州某高校教师住宅开展为期一年的热舒适调研,期间对室内热环境进行现场测试,同时调查受访者的热反应。通过调研数据分析,得到广州教师住宅室内热环境全年变化情况、住户热湿感受、服装调整及使用分体空调的行为特点,并与以往的教学类建筑研究结果相对比,提取异同,总结出广州分体空调建筑的热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6.
对昆明市200户住宅夏季室内热环境参数进行了实测,并进行了现场问卷调查。分析了室内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人员服装热阻的分布频率,统计得出了昆明地区住宅夏季室内热环境及人体热舒适的基本情况,并分析了室内热环境改善措施。调查发现,昆明市居民夏季普遍通过开窗进行自然通风以降低室内温度,在非空调条件下约有90%的居民的热感觉在舒适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测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阿拉尔市居民住宅楼夏季在非空调状况下的室内热环境和人体舒适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夏季非空调条件下,阿拉尔居民住宅室温偏高,楼层、建筑户型、室内不同房间及建筑朝向对房间室温有显著影响;大部分居民对室内湿热环境和气压环境表现为可以接受和满意,但认为室内冷热环境舒适的较少,随着楼层的增加,居民室内热环境舒适感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8.
室内舒适需求水平与建筑供暖空调能耗大小密切相关,为此既有建筑差异化的室内热舒适需求现状,是零能耗建筑室内热环境设计的重要依据。本文调查寒冷地区-西安既有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和热舒适水平现状,归纳室内热环境差异化特征,剖析居民热适应机理,提出热舒适度分级依据。结果表明既有集中供暖商品住宅、分散采暖拆迁安置住宅、农村分散间歇采暖住宅的室内热湿环境存在显著差异;居民对差异化的室内热环境具有热适应能力,主观心理适应以及着装、活动量等行为调节是热适应的重要方式;经济条件和建筑采暖方式是影响室内热环境的重要因素,也是热舒适度分级的重要依据;既有居住建筑现存在三级不同的热舒适度水平,舒适温度区间分别为19. 2~22. 7℃,14. 8~20. 6℃,9. 4~13. 9℃。  相似文献   

9.
我国民用建筑在夏季多采用空调间歇运行模式.本文对焦作市间歇使用空调的办公与住宅建筑的室内热环境与居民热舒适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办公建筑的空调使用率和使用强度均高于住宅建筑,且2类建筑空调使用模式有显著差异.尽管办公建筑操作温度显著低于住宅建筑,但2类建筑有着相近的中性温度(28.0℃和27.6℃)和80%可接受温度上限(29.5℃和29.9℃),这主要是因为空调为使用者提供了大量的适应机会,从环境和心理上缓解了人们的热不适,在此基础上提出夏季空调间歇运行模式建筑室内温度动态设计策略.ASHRAE 55热适应模型更适用于评价间歇使用的分体式空调建筑.以上研究对空调混合运行模式建筑的空调控制策略和室内热舒适评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大连沈阳夏季室内热湿环境状况的实测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大连市和沈阳市8套住宅夏季室内温湿度的实测调查,分析了室外气候条件、住宅形式、人员活动及空调设备使用情况对室内热湿环境的影响,为了解目前北方地区现有住宅夏季室内热湿环境状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上海高层住宅夏季室内热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博  宋德萱  史洁 《工业建筑》2013,43(4):45-48
为了研究上海高层住宅夏季室内热环境,达到优化上海高层住宅节能设计的目的,对上海高层住宅进行了夏季问卷调查和现场测试,通过对测试结果和问卷结果的分析,显示了上海高层住宅室内热环境在不同楼层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整体来说夏季室内热环境相对恶劣,但上海居民对夏季室内炎热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重庆地区农村住宅的实地调研和对农村典型住宅室内外温度的连续监测,获得农村住宅的主要围护结构类型及典型农村住宅供暖季与空调季的室内、外热环境状况,利用重庆地区自然通风适应性热舒适性评价模型进行分析。在现有农村住宅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条件下,供暖季室内温度达到舒适范围的有0 d,空调季有73 d;室内热环境状况差,冬季保温要求比夏季隔热要求更高。在供暖空调设备典型运行模式下,以调研数据为基础,借助DeST-h软件对农村典型住宅供暖空调能耗进行模拟,获得了农村住宅单位建筑面积供暖空调设备耗电量。  相似文献   

13.
长沙市住宅室内热湿环境的测试与分析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介绍了2002年8月份和2003年1月份在长沙进行的住宅建筑室内环境的问卷调查和现场测试的对象、方法及所用仪器。问卷调查结果揭示了住宅的概况、居民的生活方式、能源的消耗以及他们对室内环境的主观评价等。测试所得的温湿度曲线反映了长沙夏季高温高湿,冬季低温高湿的特征。分析了楼层高度、建筑平面设计、住户的生活习惯、住户的消费观念等因素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并对室内热环境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4.
赵羽  袁东立  谢飞 《暖通空调》2012,42(4):21-25
为获得自然通风条件下室内的热舒适评价方法,利用Fluent软件,根据杭州市典型室外气象参数确定边界条件,模拟居住建筑室外绕流场、室内通风场和温度场的分布规律;运用基于风速补偿的热适应性评价模型分析室内热舒适状况,并将此法与PMV模型结果对比,表明前者定义舒适的阈值较小,且正向偏离较大,后者则能较好反映自然通风房间的热环境。  相似文献   

15.
简毅文  江亿 《暖通空调》2002,32(5):26-29
根据1999年夏季北京市居民住宅的室温实测数据,通过分析比较整个测试期内不同房间室温曲线变化的差异,定量研究分析了建筑设计所确定的房间楼层位置、建筑外围护结构及建筑平面布局等因素对住宅室内热状况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建筑外围护结构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及合理的建筑平面布局是改善住宅室内热状况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对热舒适、空气感觉质量及能耗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室内空调设计温度和新风量对热舒适,室内空气质量及能耗量有重要影响,然而对它们之间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的文献却较少。通过计算机模拟空调系统在7种室内设计温度和7种新风量条件下的运行情况,得到不同的设计条件组合对热舒适、人体感觉空气质量及建筑能耗量的影响。基于这项分析,提出了此办公建筑合理的室内设计温度和新风量取值。  相似文献   

17.
建筑室内热环境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针对影响人体热舒适的因素,分析了建筑热环境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室内外热环境的实际测试及主观调查,阐明了建筑物夏季热环境现状.根据典型条件下不同楼层和朝向室内温度的实测数据结果,剖析了引起室内过热的原因,总结了建筑防热及"内"与"外"结合、"用"与"防"结合的原则,同时提出屋顶隔热、窗户遮阳、地面绿化、通风降温等解决和改善建筑热环境的措施.最后指出利用建筑自身及生态化技术是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