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微生物驱油技术是近几年发展的三次采油技术,其驱油机理是微生物在地下发醇过程中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有机溶剂及CH4等气体,可增加油层压力、乳化原油,从而降低原油粘度、增加其流动性,并改善地层渗透率,以达到增加产量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介绍了微生物驱油技术在河南油田的王集油田柴19井组的试验和应用情况,结果表明微生物驱油对河南油田原油性质是适用和有效的,对于含水低、含蜡高,胶质含量高的区块,微生物驱油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驱油技术在河南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生物驱油技术是近几年发展的三次采油技术,其驱油机理是微生物在地下发酵过程中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有机溶剂及CH4等气体,可增加油层压力、乳化原油,从而降低原油粘度、增加其流动性,并改善地层渗透率,以达到增加产量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介绍了微生物驱油技术在河南油田的王集油田柴19井组的试验和应用情况,结果表明微生物驱油对河南油田原油性质是适用和有效的,对于含水低、含蜡高,胶质含量高的区块,微生物驱油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驱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研究及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生物强化水驱是一种通过引入进而刺激油藏中的微生物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通过将室内筛选培育出来的微生物菌种及营养基注入水井地层,以激化油藏中的“本源”微生物,使微生物大量繁殖,产生气体、有机酸、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及醇等代谢产物,降低岩石-油-水系统的界面张力,降低原油粘度,改善原油流动性能,同时调整地层吸水剖面。1999年8月在百口泉采油厂百42井区进行微生物驱油试验,措施后12个月,增油1745t,少产无效水8795m^3,投入产出比为1:4.8,实现了增油降水,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驱油技术在盘2-33断块常规稠油油藏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盘2-33断块为常规稠油油藏,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水驱稳产难度大,根据微生物生长、代谢的地层条件,该块适合微生物驱油.针对油藏地质特点,进行了微生物驱油室内试验研究,包括菌种筛选、菌种适应性、物理模拟菌液驱油及空气辅助试验.结果表明,细菌在地层中有较强的生长及繁殖能力,经优选的微生物作用后,原油被乳化,原油粘度降低,采收率大幅度提高.于是进行了现场施工设计,包括注入周期、注入量等,实施后效果明显,产油量上升,含水率下降,采收率提高6.8%.  相似文献   

5.
为了利用微生物技术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针对S12区块开发现状和地质条件,通过对油藏内部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地层流体的性质进行分析,确定了实施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的可行性。通过大量室内试验筛选了可以激活油藏中利于采油细菌的营养配方,并通过物理模拟试验确定了激活剂的注入浓度,物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在进行水驱之后,实施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可提高采收率9个百分点以上,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现场注入试验。现场跟踪测试结果表明,注入筛选的营养剂配方以后,油藏中的细菌被激活,并代谢产生了有利于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物质,起到了一定的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6.
李蔚  Brya.  RS 《国外油田工程》1999,15(12):7-10
微生物代谢产物中的许多组分可以有效地改善油藏中束缚油的流动性,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这些代谢产物包括表面活性剂、溶剂、可溶气体、酸类和聚合物。这种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的方法与其它提高采收率(EOR)技术相类似。生物表面活性剂、溶剂、可溶气体和酸在多孔介质中能够降低原油粘度,增加原油流动性;生物聚合物能够改变多孔介质的渗透率,近年来已经应用它来进行调剖;一些微生物能代谢分解原油中的某些成分,有人认为这是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的机理之-。目前,应用于提高重油采收率的微生物作业方法几乎没有。但是研究表明,一些微生物方法不仅可以经济有效地开采轻质原油,而且对重油的开采也具有广阔的前景。其中,应用产气和溶剂的菌种降低原油粘度的方法可能是最有效和最有潜力的。早期的矿场试验表明,产溶剂和产气菌与产表面活活性剂菌种混合使用,能够有效地提高中质原油的采收率。本文给出了微生物提高重油采收率的室内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采油技术是提高油田采收率的一种有效方法,为了扩大微生物技术在辽河油田的应用范围,拟在曙光4-7-14油藏进行微生物驱矿场试验.针对曙光4-7-14油藏的特点,对初步筛选的LJ-1、18#和21#等3种微生物菌种在室内进行了基本性能评价,研究了菌体形态、菌落特征以及菌液降低表面张力、降低原油黏度、乳化原油等能力,并通过人造岩心进行了微生物菌液驱油物理模拟试验研究,研究了各种菌液对不同油的驱油效率变化.结果表明,LJ-1菌液和21#菌液具有良好的生长代谢功能,该菌液具有表面张力低、降低原油黏度和乳化能力高的特点,对曙光4-7-14油藏有较好适应性,能够作为矿场驱替试验菌液.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对岩石表面及地层流体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用测接触角的方法研究了6株微生物菌与8种不同性质岩石作用的接触角变化,分析了接触角变化对岩石润湿性,水驱油毛管力,剩余油粘附功及提高采收率的影响,实验研究了微生物作用后原油烃组分,原油粘度和油水间界面张力的变化,研究表明,微生物作用可明显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使接触角降低,接触角改变大小与微生物种尖,作用时间,岩性有关,微生物可显著改谱水驱油毛管力,减少剩余油粘附功,使剩余油易于剥落,聚集,加速其在毛细管中的流动,微生物作用可降低原油高碳链烃含量,降低原油粘度,微生物作用可增加水中有机酸含量,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和油水间界面张力。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提高稠油采收率室内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辽河稠油区块和江汉油田油水样中分离的4株本源微生物,对江汉王新斜3稠油样的微生物作用进行了详细测定和分析。比较微生物作用前后的原油组成,发现4种菌种均能不同程度地作用长链烷烃、芳烃,且混合菌较单一菌效果好,并同时生成大量具有生物表面活性的羧酸、酯、酮和醇类物质。粘度测定结果表明,混合菌能使江汉、南阳等地原油粘度明显降低。模拟试验表明,4种微生物及混合菌种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采油增产机理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微生物注入油藏,滞流在油藏岩石孔隙中的微生物发生生化反应,可产生表面活性剂、溶剂、醇类、可溶气、酸和聚合物等。这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通过降低原油表面张力和粘度,可提高岩石孔隙介质中原油的流速,增强洗油和驱油效果,提高原油采收率。该技术在国内、外老油田三次采油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华北油田微生物单井吞吐采油技术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略地介绍了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发展概况、增产作用机理及华北油田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应用情况,通过30口可对比试验井的效果分析,总结出了微生物单井吞吐采油的适用范围、见效特征及选井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指出室内菌种筛选技术是微生物采油成功的关键,微生物注入量、注入周期的合理确定是影响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微生物单井吞吐是小断块、连通状况差、地层温度低的"土豆"油藏很好的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12.
间12断块微生物驱油工艺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油田的开发,三次采油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矿场试验。近年来,微生物采油技术也得到不断的完善,从单井吞吐发展到微生物水驱,该项技术已趋于成熟。详述了微生物水驱的机理,以及微生物的室内筛选评价和矿场应用效果。认为微生物水驱优于单井吞吐,驱油效率高,处理区域广,并同时作用于油水井,有较好的增注效果。且投入产出比高,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驱油注入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已处于开发中、后期的大港油田原油上产难的问题,从多种途径开展了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攻关研究工作,微生物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是近年来发展很快的技术。基于微生物是有生命的特点,注入工艺显得非常重要。为保证微生物的注入浓度,从注入设备的研制、注入工艺的简化优化、注入工艺方案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经7个断块的现场试验,微生物存活率达98.5%以上,提高原油采收率2.7个百分点。应用结果表明,微生物驱油注入工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采油技术物理模拟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针对国内外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物理模拟研究现状,从微生物采油机理,微生物在多孔介质中的生长、代谢、运移、堵塞,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等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于微生物采油机理,主要介绍了微生物对原油的乳化-携带、剥离油膜、生物气以及界面局部富集等。微生物在地层孔隙中的生长是油藏微生物生态系统中竞争与协同双重作用的结果,而协同作用主要表现在营养的链式利用上,微生物在多孔介质中是倾向于运移通过还是倾向于吸附堵塞主要取决于有无相对静止的生长环境,处于随水流一起运移状态的微生物不易产生吸附和堵塞;无论是内源微生物还是外源微生物都可以产生显著的驱油效果,可提高采收率6%~15%。未来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研究应加强在微生物驱油机理多因素的量化表达、有益菌的识别和选择性激活以及提高物理模拟研究手段与现场试验的相似性3个方向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聚合物驱后油藏驱油菌种的性能和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庆油田筛选到聚合物降解菌种JHW-31,将菌种置于45℃、pH值为7.2的环境条件下,在添加少量蔗糖的聚合物培养基中培养7d,聚合物黏度可降低92.1%,并使其分子量从18×106降至0.5×106,聚合物总量也有所减少。核磁共振实验分析表明,聚合物酰胺基团含量由74.6%降至60.8%,羧酸基团则明显增加。将其同表面活性剂代谢菌T11复配时,彼此不存在拮抗作用,并且能和地层水配伍。物理模型实验表明,在聚合物驱后使用该复合菌种,可使采收率提高5.4%;在微生物驱后再采用三元复合驱,采收率总量可提高9.7%。在非均质岩心中,菌种能更多地动员低渗透地层中的残余油,并清理出滞留聚合物。  相似文献   

16.
利用就地CO2技术提高原油采收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林波  蒲万芬  赵金洲  刁素  宋丹  张晶  周明 《石油学报》2007,28(2):98-101
针对CO2的气源、腐蚀等问题,提出了就地CO2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利用可视微观模型,对就地CO2技术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在油藏条件下,通过实验对CO2在地层中的产生及气量进行了确定,并研究了对其反应速度进行控制的方法。同时,对就地CO2技术的性能(原油膨胀能力、原油降粘能力、结垢、地层伤害)及驱油效率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在油藏条件下,利用就地CO2技术能够生成充足的气体,能膨胀原油体积及降低原油粘度,取得良好的驱油效果。当温度为70℃、压力为6MPa、原油粘度为12 904.1mPa·s时,就地CO2技术可以使原油体积膨胀32.5%,使原油粘度降低52.69%,能够提高原油采收率6.4%-17.06%。同时,就地CO2技术对地层不会造成伤害。该技术已经在现场实施并取得较好效益。  相似文献   

17.
深层稠油油藏CO2吞吐采油工艺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以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结论为基础,利用CO2的压缩性提高油层压力,提高油井的驱动能量,同时利用CO2的溶解降粘和萃取作用降低地下原油粘度,改善原油流动性,为稠油开发方式的转换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2001年先后在辽河油田冷42块、高3624块和锦45块进行6井次先导试验,通过现场试验和经济分析认为,该技术是一种经济可行的稠油开采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孤岛油田的实际,将其开发阶段划分为一次井网、细分开发层系、加密井网、局部细分开发层系和加密井网四个阶段。在对采收率确定方法评价的基础上,筛选出了经验公式法、水驱法和衰减法等三大类较好方法,以孤岛油田为例提出了不同开发阶段确定采收率的方法。分析得出:影响孤岛油田米收率的主要地质因素是原油地下粘度;细分开发层系和加密井网是孤岛油田提高采收率的重要开发措施。本文提出的方法,可用于确定常规注水开发条件下不同开发阶段的采收率,也为其它类型油藏在不同开发阶段确定采收率奠定了基础。其中回归公式法亦是一种确定新增探明储量采收率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生物聚合物深部调剖技术室内及矿场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老油田高含水后期生物聚合物深部调剖的可行性,将代谢产出生物聚合物的菌种及其营养液连续注入地层,封堵裂缝及大孔道,扩大注水波及体积。对菌种及其代谢产出生物聚合物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岩心注入能力、聚合物产出能力及封堵调剖机理。通过油井堵水、水井深部调剖矿场试验的跟踪监测和动态分析,确定了生物聚合物深部调剖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室内物理模拟驱油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提高原油采收率9%,矿场油井堵水增油647t。对注水井深部调剖后,周围油井含水率下降7.7%~64%,有效期达12~20个月。生物聚合物深部调剖设备简单,施工简便,有效期长,成本低,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