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刘志学  程巨强 《铸造》2006,55(11):1201-1202,1205
研究了不同冷却介质对新型贝氏体铸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G30CrMn2Si2Mo铸钢奥氏钵化后,空冷获得的组织是由贝氏体铁素体和残余奥氏钵组成的新型贝氏体组织,油冷、水玻璃冷和水冷后获得的组织是由马氏体、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的复相组织;随介质冷却能力的增加,有利于提ZG30CrMn2Si2Mo铸钢的综合性能,水冷后可获得较好的强韧性配合。分析了冷却介质对性能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冷却介质对ZG30CrMn2Si2NiMo铸钢力学性能及组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奥氏体化后空冷ZG30CrMn2Si2NiMo组织为板条贝氏体型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组织,奥氏体化后淬火ZG30CrMn2Si2NiMo组织为板条马氏体、贝氏体型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组织.ZG30CrMn2Si2NiMo获得板条马氏体、贝氏体型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组织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冷却速度对20Mn2Si1VB贝氏体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20Mn2Si1VB空冷贝氏体钢在高温奥氏体化后冷却速度对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钢在800℃~500℃获得贝氏体组织的平均冷却速度为0.5℃/s~10.0℃/s;随冷却速度不同,贝氏体组织中所含粒状贝氏体、无碳化物贝氏体和低碳下贝氏体的含量也不相同,但其对强度和塑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连续冷却和等温相变规律,确定了27Si Mn钢贝氏体相变的条件,设计了其两段淬火+低温回火热处理工艺,从而获得贝氏体组织。结果表明:当过冷奥氏体以3~40℃/s连续冷却时,存在贝氏体相变,并且随着冷速增加,贝氏体量先逐渐增加然后逐渐减少;贝氏体等温相变温度区间为390~450℃。910℃加热30 min,油冷至(450±10)℃再空冷至室温分段淬火,然后250℃回火低温40 min,27Si Mn钢获得贝氏体组织,其抗拉强度890 MPa,屈服强度693 MPa,断后伸长率28.0%,断面收缩率67.0%,冲击功64 J,具有良好的强度、塑性和韧性匹配。  相似文献   

5.
通过显微组织观察、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不同冷却方式对热处理后ZG35Cr2NiMoVTi铸钢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与高锰钢(Mn13)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ZG35Cr2NiMoVTi钢炉冷组织为少量铁素体+珠光体,空冷、风冷组织为少量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油淬、水淬组织为板条马氏体+少量残留奥氏体;其硬度随冷速提高而增加,水淬后硬度达最高值52 HRC;冲击韧性随冷速提高先增加后下降,风冷时最佳,油淬、水淬时较低。在冲击功为4.5 J的冲击磨料磨损条件下,其耐磨性随着硬韧性的增加而提高,炉冷最差,空冷、风冷后逐渐提高,油淬、水淬时较好;油淬、水淬时的耐磨性已优于高锰钢(Mn13)。  相似文献   

6.
冷却速度对65Mn钢过冷奥氏体组织转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炜新 《热加工工艺》2008,37(10):76-78
用热膨胀法对65Mn钢连续冷却条件下过冷奥氏体的转变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在900℃奥氏体化条件下,该钢的M5点为265℃,获得马氏体的临界淬火冷却速度为45℃/s.冷却过程中,奥氏体仅在很窄范围内形成贝氏体,且属于典型的羽毛状上贝氏体组织,没有观察到针片状下贝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7.
通过水淬+空冷复合的方式,实现了在一个试样上淬火的冷却速度从水淬到空冷的不同,进而研究了冷却速度对TC2钛合金板材β淬火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β淬火时冷却速度不同,使得淬火后合金的金相组织存在较大的差别,进而对成品板材的组织产生影响。TC2合金板在热轧过程中获得了球状-纤维状的混合显微组织,水淬+空冷复合试样的水淬部分均发生马氏体转变,但转变的进程有所不同,水淬+空冷复合试样的空冷部分均为片状组织,随着冷却速度的降低,α片丛明显长大,α片宽度变大。淬火的延迟会导致板材显微组织不均匀。  相似文献   

8.
作者研究了化学成分及热处理条件对3Cr-1Mo特厚锻钢件的影响。如果在形成贝氏体组织的冷却速度范围内对这种锻件进行淬火回火,可以得到较好的强度和韧性,而且铁素体的析出量也急剧降低。因此,可以明显看出3Cr-1Mo特厚锻钢件的化学成分对铁素体析出的临界冷却速度、贝氏体组织的强度和韧性的影响。同样可见,回火脆性的敏感性与(2Si+Mn)(10P+5Sb+4Sn+As)×10~2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降低Si、Mn及杂质元素的含量是很重要的。基于以上原理,在制造壁厚达480mm的特厚型锻钢件时,获得了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利用光学显微镜、洛氏硬度计和摆锤式冲击试验机对新型的高碳低合金钢ZG75Si2Mn1 CrB进行了低温条件下等温淬火工艺和组织力学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ZG75Si2Mn1 CrB钢经200℃等温淬火,能够获得贝氏体铁素体与奥氏体、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的混合组织.该钢种理想的等温淬火工艺为920℃奥氏体化,200℃等温22 h,其硬度为49.16 HRC,冲击吸收能量为28 J.低温等温淬火不但使组织细化,且能提高耐磨性降低生产成本.综合力学性能也有改善.  相似文献   

10.
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研究了20SiMn3NiA钢在不同连续冷却条件下相和组织变化,用热膨胀法测定了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动态CCT曲线)。研究结果表明,20SiMn3NiA钢中的Mn、Ni、Si等合金元素能有效地阻止铁素体和珠光体的形成,故20SiMn3NiA钢的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只有马氏体和贝氏体相变区。当临界冷却速度大于1℃/s时,20SiMn3NiA钢就可以获得板条状马氏体组织,且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大,马氏体组织变得越来越细。与静态CCT曲线相比,形变使动态CCT曲线的Ms点升高,奥氏体稳定性降低,形变细化了马氏体和贝氏体组织,使20SiMn3NiA钢在1℃/s的冷却速率下产生较高的强度。  相似文献   

11.
程巨强 《铸造》2005,54(6):563-565
研究了高温淬火热处理对ZG30CrMn2Si2NiMo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观察并测试了不同高温淬火处理钢的组织特征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ZG30CrMn2Si2NiMo铸态晶粒粗大,提高淬火温度可以细化组织,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加热温度超过AC3之上200℃淬火,有明显的细化组织和晶粒作用,获得的组织为马氏体、贝氏体和奥氏体复相组织,并阐明了改善韧性和细化组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抗高温磨损高铬铸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Mo、B、V、Ti合金化和RE变质处理的高铬铸铁,具有优良的抗高温磨损性能和强韧性,用于制造筛分高温烧结矿的振动筛筛板,使用寿命比ZG30Cr18Mn12Si2N耐热钢筛板提高2倍以上。多元高铬铸铁筛板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值得在筛分领域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对不同硼含量(0.0005%~0.0047%)弹簧钢60Si2Mn进行端淬试验,研究硼元素对弹簧钢60Si2Mn淬透性的影响,并对0.0026%B弹簧钢60Si2Mn的CCT曲线进行理论计算及试验测定。结果表明,添加硼元素后可提高弹簧钢60Si2Mn的淬透性,当硼含量由0.0005%提高到0.0026%时,弹簧钢60Si2Mn的淬透性明显提高,但当硼含量达到0.0047%时,相较于0.0026%硼含量,淬透性有所下降;理论计算所得静态CCT曲线表明,轧后冷却过程中在300~400 ℃时将会出现贝氏体组织转变,导致弹簧钢的硬度偏高,影响轧材质量;动态CCT曲线结果表明,当冷却速率小于9 ℃/s时,钢中有铁素体析出和珠光体转变;冷速大于10 ℃/s时,钢中只有马氏体转变。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硅铬白口铸铁不同组织、不同含硅量、不同淬火加热温度及冷却速度对其耐磨粒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下贝氏体基体的硅铬白口铸铁的耐磨粒磨损性能较其它组织的好,随着硅含量的增加液类材料的耐磨粒磨损性能提高,冷却速度和淬火加热温度对该材料的磨粒磨损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耐磨材料与使用工况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比较了高锰钢,马氏体球铁和中碳马氏体钢在二体静载和三体动载条件下的磨损特性,从而找出耐磨材料与使用工况关系。结果表明,在静载条件下,马氏体球铁耐磨性最好;在非强烈冲击条件下,中碳马氏体钢耐磨性最好;在强烈冲击条件下,高锰钢耐磨性最好。  相似文献   

16.
In order to avoid serious distortion and cracking that may occur with nitrided parts while quenching and tempering, a novel kind of air cooling bainite nitriding steel consisting of Cr, Mo, Mn and Si was developed. After normalized and high temperature tempered, the tested steel has satisfactory strength, toughness and microstructure as well as good nitriding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17.
利用热膨胀相变仪测定了新型热作模具钢4Cr3Mo2Si1V的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研究了其在不同淬火、回火工艺下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结果表明:4Cr3Mo2Si1V钢的珠光体与贝氏体的临界冷速分别为0.03 ℃·s-1和0.8 ℃·s-1。经淬火试验,发现该钢种在1030 ℃和1060 ℃油淬后具有较高的硬度,且晶粒未发生明显长大。随着回火温度的提高,其硬度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在500 ℃回火时由于第二相粒子大量析出,析出强化作用增强,促使二次硬化现象产生,硬度达到峰值,约57 HRC。经过多组工艺对比后,发现1030 ℃淬火和600 ℃回火后的平均冲击吸收能量达到最大值,为265 J,且硬度值仍保持在52 HRC,故最终选定1030 ℃×30 min油淬+600 ℃×2 h回火两次作为4Cr3Mo2Si1V钢的最佳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8.
王爱琴  谢敬佩  王文焱  李继文  李洛利 《铸造》2005,54(12):1257-1260
考察了ZG310-570/ZG31Mn2Si摩擦副条件下,外加载荷、材质硬度对ZG310-570滚动磨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同一试样,随着外加载荷增大,ZG310-570的滚动磨损加剧,磨损形貌显示出明显的边缘效应,磨损机制为塑变磨损;当载荷恒定,Ha/Hm>1时,ZG310-570随着自身硬度的提高,磨损量明显减小,为硬磨料磨损;Ha/Hm<1时,随着材料硬度的提高,磨损变化很小,为软磨料磨损.硬度对磨损量的影响符合磨料磨损规律.在最大载荷作用下,其滚动磨损机制也随着硬度的增加由塑变和粘着磨损转变为犁沟磨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