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介绍了国内外低浓度煤层气含氧液化技术的研究现状,论述了煤矿区低浓度煤层气含氧液化工艺技术方案、安全保障措施等,对处理能力为4800 m3/d的低浓度煤层气含氧液化中试装置进行了性能考核,其工艺技术指标全面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我国产煤区煤层气分布特点的描述和低浓度含氧煤层气深冷液化制取液化天然气(LNG)的工艺流程介绍,结合实际工程经验,对影响煤层气液化项目选址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强调了有效的安全防护距离是液化项目选址的前提,可靠的气源供给是选址落地的关键,合理的投资成本控制是选址的目标。通过对相关因素的深入探讨,可避免因选址不当而造成投资失利或被迫改选建设场地的情况发生,为选取最佳的方案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其他低浓度煤层气液化项目选址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低浓度煤层气深冷液化各个工艺过程的功能和控制要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4 800 m3/d低浓度煤层气深冷液化中试装置的DCS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硬件选型和软件组态设计。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保低浓度煤层气液化项目在运行过程中安全连续稳定运行,设计了紧急停车连锁系统对装置进行保护。简述了低浓度煤层气深冷液化装置中液化区工艺流程和紧急停车系统硬件架构,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系统逻辑连锁设计和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离心压缩机在低浓度煤层气深冷液化工业化工艺中的重要性,并针对离心压缩机的工作特点,利用采集其工作过程中的振动信号实现对离心压缩机的故障诊断,在此基础上,在Labview8.5软件开发环境下,对低浓度煤层气深冷液化工艺中的原料气压缩机以及混合冷剂压缩机进行了网络化在线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相似文献   

6.
变压吸附技术在煤矿区煤层气利用中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煤矿区煤层气目前主要用于民用燃料、发电燃料和化工原料。本文提出采用变压吸附技术,将低浓度煤层气浓缩为高浓度煤层气,从而进一步加工处理生产压输天然气(CNG)和液化天然气(LNG)的技术方案。文章还以重庆松藻煤电公司为例,对这种煤层气利用新方案的经济性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煤炭技术》2016,(12):294-296
介绍了煤矿区低浓度煤层气深冷液化制取LNG工艺技术方案,并采用试验的方法对该技术的安全性能进行了验证,根据试验情况阐述了采取的安全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8.
马忠斌 《煤炭技术》2014,(10):283-285
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低浓度煤层气的安全利用问题亟待解决。对煤层气深冷液化工艺过程进行了描述,在对工艺过程进行整体爆炸危险性分析的基础上,对煤层气深冷液化工艺各环节进行了爆炸危险性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安全对策及措施,为安全合理地开发利用含氧煤层气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验证低浓度煤层气浓缩制取液化天然气(LNG)技术的可行性,研发了低浓度煤层气深冷液化制取LNG中试装置,围绕该装置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和能耗问题,开展了液化工艺参数试验研究,为液化装置的放大设计及安全运行操作提供依据。装置运行及相关爆炸试验情况表明:低浓度煤层气深冷液化制取LNG在技术上是可行的;CH_4的回收率受气源条件的波动影响较敏感,而产品纯度受这种波动影响不大;精馏塔温度对CH_4的回收率和产品纯度影响较大,操作中应根据原料气CH_4含量的变化、原料气流量的变化及冷量是否充足等因素进行调整。该技术推广后,可有效解决CH_4体积分数大于25%的低浓度煤层气利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我国天然气供应不足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针对低浓度煤层气含氧液化中试装置,采用混合冷剂制冷循环为冷箱提供冷量,利用铝制板翅式换热器作为冷箱内部的主换热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液化冷箱内部低浓度煤层气含氧液化的工作原理,并介绍了液化冷箱的安全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张涛  ' target='_blank'> 《中州煤炭》2021,(6):158-162,178
为了提高低浓度煤层气蓄热氧化井筒加热工艺热能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以阳煤五矿小南庄低浓度煤层气蓄热氧化井筒加热项目为例,开展热能调控试验研究。得出热能调控的规律:井筒加热和建筑供暖的用能负荷均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烟气调节阀的开度随环境温度升高而减小,原料气调节阀的开度随环境温度升高而减小;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主风机频率随环境温度升高而减小。在低浓度煤层气蓄热氧化井筒加热工艺运行过程中,当环境温度升高时,适当减小原料气调节阀开度,同时减小烟气调节阀开度并适当降低主风机频率,可以减少能源浪费,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利用变压吸附的方法对低浓度含氧煤层气的分离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了原料气浓度不同时的均压时间对吸附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存在一个最佳均压时间使得解吸气中甲烷浓度达到最大值,原料气甲烷浓度不同,其最佳均压时间不一样。同时还研究了原料气甲烷浓度变化对吸附分离效果的影响:在循环时序不变的情况下,原料气甲烷浓度的变化对解吸气中甲烷影响比较大,当甲烷体积分数从16.1%增加到20.0%时,解吸气中甲烷体积分数从20.9%增大到30.4%;原料气甲烷浓度变化对氧气影响比较小;原料气甲烷体积分数从16.1%增加到20.0%不会导致变压吸附过程中混合气进入到爆炸界限。  相似文献   

13.
低浓度煤层气变压吸附浓缩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煤层气规模化的开发与利用可同时解决瓦斯灾害、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三大问题,低浓度瓦斯浓缩技术是制约低浓度瓦斯利用的关键技术。通过对气体浓缩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对低浓度瓦斯浓缩的适应性分析,提出了变压吸附浓缩技术和装备的研究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4.
四川煤层气井施工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四川施工了5口煤层气井(其中参数井4口),各项参数反映四川煤层气具备了开发和小井网试采的储层条件。但在施工中存在钻探进度慢、测试坐封选层难、井斜控制难、煤层对比和采取率不甚理想、煤储层污染严重等问题。通过分析,提出采用"三开"井身结构、防斜打直、进一步开展大口径绳索取心的攻关、储层保护等建议,以推进四川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中钻探技术上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汪锋  代凯旋  周中文  王兆刚 《煤》2010,19(5):17-21
介绍了世界上当前煤层气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阐明了我国煤与煤层气共采技术的发展阶段,论述了当前实现煤与煤层气共采技术的理论基础;分析了我国煤与煤层气共采面临的新问题,指出了煤与煤层气共采技术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晋城矿区西部地质构造与煤层气井网布置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沁水盆地煤层气井网布置采用的主要是菱形等间距布置法,未考虑地质构造对煤层气井控制面积的影响情况,以地下水活动较弱,对煤层气富集保存有利,产出过程影响较小的沁水盆地中、南部的晋城矿区西部为例,分析了在不同构造部位,煤层气井初始产气时间、平均产水量、累计产气量、产气高峰的时间差异及造成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构造特征与井网布置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注气开采煤层气技术是开采煤层气的新技术。依据吸附平衡理论,向煤层中注气可加快吸附煤层气解吸速度,从而提高煤层气采气速率和回收率。推导了自然降压开采和注气开采煤层气时最大理论回收量和回收率的计算公式,利用这些公式可以评价注气效果和选择注气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