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进  王伟  程抒一  倪一 《光电工程》2012,39(1):140-144
本文研究了成像检测方式以及阵列检测器在DNA毛细管电泳的荧光检测中的应用,目的在于减小检测过程引起的样品区带增宽,提高DNA毛细管电泳的分辨率和分离速度。依据分离度理论以及模拟计算结果,归纳了检测宽度的影响规律,指出减小检测宽度对于高效分离,特别是高速微流控系统电泳分离的重要性。实验测量并比较了成像检测与传统光强检测的结果。提出阵列检测器的信号增强方法,并进行了模拟验证。研究表明,成像检测可显著减小毛细管电泳的检测宽度,提高分离效率和分离速度。  相似文献   

2.
毛细管电泳是分析科学中继高效液相色谱之后的又一重大的创新和发展。而配位作用是指可以作为路易斯酸的金属离子与含有孤电子对的路易斯碱以共享电子对的方式发生的相互作用。本文对配位作用基本理论做了介绍,并探讨了配位作用在毛细管电泳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叶静  包国荣 《福建分析测试》2003,12(2):1779-1782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毛细管电泳在中药材的鉴定、中药炮制品的鉴定中药有效成分分析、中药复方制剂的成分分析领域的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探索了单核苷酸的分离最佳条件: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PH3.3)为电解液,工作电压-30kv,电流20μA,毛细管长40cm,检测波长260nm,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r)表面活性剂为电解液添加剂。在选定条件下,分析了两个实际样品中的单核苷酸。检测限为1ng/mL。本方法具有速度快、进样量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洪滔 《中国科技博览》2009,(32):305-305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毛细管电泳在蛋白质和DNA分析中的应用及一些新的技术的进展情况,并介绍蛋白质-药物结合物的发现和分离,医学检验中对复杂样品的检测,在核酸分析中的荧光染色剂、筛分剂以及芯片毛细管电泳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介绍了毛细管电泳技术,重点综述了近几年毛细管电泳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概况,并分析了该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法,对几种芳族磺酸化合物进行了分离检测,并比较了正、负电场的分离分析效果。正电场体系的工作电压+25kV,电流23μA,电解液为(NH_4)_2HPO_4—NH_4H_2PO_4;负电场体系的工作电压—20kV,电流50μA,电解液为(NH_4)_2HPO_4—NH_4H_2PO_4—CTMAB表面活性剂。毛细管内径为75μm,有效长度35cm,检测波长210nm。实验结果表明,正电场体系下试样有较为匀称的电泳谱峰,而负电场体系具有快速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采用四乙烯五胺作为毛细管电泳的电渗流抑制剂,以10mmol/L Tris(三羟甲基氨基甲烷)+10mmol/L H3BO3(硼酸)+0.2mmol/L EDTA(乙二胺四乙酸)+0.2%(V/V)四乙烯五胺为电泳运行液,负高压分离(-15kV),电导检测,对饮用水中的Cl-、NO3-、SO42-三种阴离子进行了直接分离测定,并考察了分离电压,pH值,电解质溶液的组成及浓度,电渗流抑制剂,有机添加剂组成等对分离的影响。建立高效、快速的饮用水无机阴离子高效毛细管电泳/电导检测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杀菌防腐剂中的苯甲酸和水杨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用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法测定苯甲酸和水杨酸的最佳分离条件。将该方法用于杀菌防腐剂中的苯甲酸和水杨酸的测定时,具有快速、简单、试剂用量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纪亮 《中国计量》2009,(3):117-117
近日.由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完成的中科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微型综合分析仪”.在长春通过了以张玉奎院士为首的专家组的验收。专家组认为,该仪器性能良好、灵敏度高、稳定性强,且国内外目前尚无该种仪器。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一种毛细管电泳间接紫外检测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中的N-甲基吡咯烷(NMP)含量的方法,讨论了检测波长、电压、进样时间、缓冲溶液的pH值等因素对盐酸头孢吡肟中NMP的影响,获得了优化的分离条件.结果表明,以含0.01 mol/L咪唑和1 mol/L的醋酸(pH=4.7)溶液为背景电解质.在电压为3.00kV,检测波长...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减小光源的体积、简化光路系统结构,消除毛细管电泳芯片诱导荧光检测系统中激发光源的反射光和杂散光的干扰,设计并建立了垂直层叠结构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诱导荧光检测系统。针对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发光强度较低的问题,采用在器件的玻璃基底表面贴附微透镜阵列薄膜的方法,提高了入射光的强度。在对CCD积分时间、PDMS微透镜直径及两偏振片间的偏振角度等参数进行优化之后,利用检测系统实现了罗丹明B样品溶液的毛细管电泳分离。  相似文献   

13.
通过恒电压沉积法将纳米金属镍沉积于石墨电极表面, 经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石墨电极表面原位生长出碳纳米管(CNTs), 通过电化学聚合法在CNTs表面原位聚合聚苯胺, 从而获得化学修饰电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所得电极形貌结构进行表征, 并研究CNTs与PNAI复合电极对抗坏血酸(AA)的检测效果。研究结果表明: 制备的CNTs都能均匀地生长在石墨电极表面, 纳米中空管状结构都保持完好; PANI均匀地包覆在CNTs管壁上, 复合材料呈现出典型的三维网状结构。所制备的CNTs/PANI修饰电极对AA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响应, 其中管径较小CNTs的修饰电极对AA的电化学响应更强: 具有更宽的检测范围和更低的检出限。其检测线性范围为1.0×10-6~4.5×10-4 mol/L, 检出限为1.0×10-7 mol/L (S/N = 3)。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重复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非接触电导检测法已经成为毛细管电泳芯片中一种通用的物质分离检测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微型化的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分析系统,采用新颖的三明治电极结构减小了电极之间的寄生电容.这种电极结构能够有效地减小电极的长度,克服了非接触电导检测中电极易于折断的缺点.当采用电极宽度1mm、电极间距1mm、MES/His缓冲溶液浓度为20mmol/L和激励电压20Vpp、90kHz的条件时,检测器具有最好的分离效果.在最佳的分离效果,实现了1mmol/L的K^+和Mg^2+混合无机阳离子的分离检测.  相似文献   

15.
程琴  杨勇  杨莉莉 《无机材料学报》2020,35(10):1169-1176
具有类酶活性的无机纳米材料因其高稳定性和高灵敏度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因而调节其类酶活性对于促进纳米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简单的液相还原法合成了具有良好均匀性和稳定性的Pt-Au枝状纳米颗粒(Pt-Au DNPs), 研究了动力学参数与纳米颗粒结构之间的关系, 发现Pt-Au DNPs的组成和结构对其类氧化酶活性有很大影响。同时利用其类氧化酶活性催化TMB(3,3′,5,5′-四甲基联苯胺)氧化来比色检测抗坏血酸(AA)。对AA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 在1~15 μmol/L范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78 nmol/L。同时, 发现虽然连续反应会降低Pt-Au DNP的催化性能, 但其仍具有重复使用的潜力, 这在可视化检测AA中并不常见。这项研究不仅提出了合成Pt-Au DNPs的方法, 而且还显示了其在生物样品中进行AA含量分析的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应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技术,建立了饮料中苯甲酸、山梨酸测定方法,并通过对电泳缓冲溶液浓度及pH、进样溶液pH等电泳条件的优化,提高了方法的灵敏度。苯甲酸检出限0.4mg/L,山梨酸检出限0.2mg/L,本方法的回收率在96%~102%之间。该方法具有前处理简便、快速、准确等特点,饮料只需用缓冲液稀释即可直接进样,3分钟内出结果,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了研究乙醇处理对鲜切苹果贮藏品质的保鲜效果。方法 以鲜切‘寒富’苹果为材料,比较乙醇、乙醇复合抗坏血酸(Vc)溶液处理对鲜切苹果在4 ℃下贮藏品质的影响。分析鲜切苹果包装内的气体成分变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颜色、质量损失率等品质指标,还对组织衰老进程、酚类物质代谢和活性氧代谢及微生物数量进行评价。结果 研究表明,体积分数为30%的乙醇溶液浸泡鲜切苹果能有效保持冷藏货架期间果实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低的质量损失率,延缓果实组织表面颜色变化和褐变的发生;进一步研究显示,乙醇可能是通过抑制酚类物质的氧化分解,从而减少了醌类物质在组织中的积累;乙醇处理还有利于抑制果实组织中电导率的升高,此外经乙醇处理后,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和复合处理组中的数量。结论 采用乙醇处理鲜切‘寒富’苹果,有利于保持果实的品质,并延缓衰老和褐变进程,从而延长了货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