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塑料科技》2013,(12):65-68
利用自制的熔体浸渍装置制备了长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PP)复合材料。考察了PP基体流动性、玻璃纤维与PP界面结合强度、玻纤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P基体流动性越好,材料的力学性能越高;相容剂的使用会提高玻璃纤维和PP树脂界面的结合强度,从而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材料的力学性能随玻纤用量的增加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玻纤用量为50%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2.
《塑料科技》2017,(10):25-29
采用熔体浸渍包覆长玻璃纤维装置制备了长玻纤增强聚丙烯(PP/LFT)复合材料,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同等配比的短玻纤增强聚丙烯(PP/SFT)复合材料。研究了增容剂含量、预浸料颗粒长度以及加工工艺对玻纤增强聚丙烯(PP/GF)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P/LFT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明显优于PP/SFT复合材料,其拉伸强度及缺口冲击强度分别可达115.0 MPa和42.4 kJ/m~2;增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的加入明显改善了GF与PP间的界面黏结强度,进一步提升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相比之下,增容剂对PP/SFT复合材料的性能提升效果更为明显;提高预浸料颗粒长度有利于复合材料纤维保留长度和力学性能的提升;适度提高加工温度,可进一步提高浸渍效果和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短纤维粒料和长纤维粒料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及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的发展,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基材性能、纤维增强材料性能、界面状态、模具结构及注塑工艺等性能影响因素,短纤维粒料、长纤维粒料主要生产方法及特点.分析了短纤维粒料与长纤维粒料结构和性能,与长纤维粒料生产技术关键,概述了玻纤预热及特殊切粒机.  相似文献   

4.
<正> 世界上应用玻璃纤维(以下简称玻纤)对热塑性塑料进行增强改性始于50年代,1952年美国Fiborfil公司首先开始研制成功长玻璃纤维(以下简称长玻纤)增强尼龙6,并于1956年实现了工业化生产。采用的是挤出包覆法~[1],与电缆包覆法极其相似。国内最先生产玻纤增强尼龙产品的是  相似文献   

5.
采用熔体浸渍工艺制备长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研究注塑温度对长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塑温度影响长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当注塑温度为290℃时,长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6.
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界面处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综述了提高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界面粘结强度和改善界面层结构的各种有效方法,包括玻璃纤维的偶联剂涂覆、浸润剂浸润、表面接枝等表面处理方法以及在聚丙烯基体中添加功能化聚丙烯对基体进行共混改性等,对玻璃纤维与聚丙烯的粘的结机理进行了讨论,并论述了玻纤/聚丙烯界面横晶对界面粘结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材料的原材料选择,提高聚丙烯与玻纤结合力的方法,玻纤增强聚丙烯造粒生产线及其工艺控制,以及该材料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界面改性方法对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玻璃纤维的偶联剂处理,基体接枝改性的基础上,考察不同界面改性方法对玻纤增强聚丙烯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对玻纤增强聚丙烯的界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偶联剂表面处理的玻纤与未经接枝改性的聚丙烯不能形成有效的界面粘结,力学性能较差,而与接枝改性的聚丙烯界面粘结较好,力学性能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经偶联剂处理的玻纤能与改性聚丙烯形成良好的界面粘结,改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偶联剂种类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复合材料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采用熔体浸渍工艺制备了长玻纤(LGF)增强聚丙烯材料。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聚丙烯(PP-g-GMA)对长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P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P-g-GMA影响长玻璃纤维增强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当PP-g-GMA质量分数为1%时,PP/LGF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好,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分别提高32.34%、27.38%和74.51%。  相似文献   

10.
玻璃纤维的添加方式有连续长玻纤和短切玻纤。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操作,设定和调节喂料频率,快速的确定玻纤含量,过程中监控玻纤含量。通过测试密度和高温烧玻纤含量,确认玻纤含量的准确性,降低不合格率,保证产品质量,能够连续生产出合格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  相似文献   

11.
专利摘要     
《玻璃纤维》2010,(3):49-51
一种增强齿形带用玻璃纤维线绳的制造工艺;耐碱玻璃纤维的生产方法;长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2.
我院从事玻纤织物表面处理技术的研究已近卅年,在玻纤过滤材料、增强橡胶基材、塑料增强材料和电绝缘材料的表面处理方面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工艺、设备技术和生产体系。但是,由于我国的玻纤工业起步较晚,表面处理技术发展较缓慢,尤其是电路印制板用高档玻纤织物的表面处理技术尚处研究和提高阶段。  相似文献   

13.
长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6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行研制的熔体浸渍包覆长玻纤装置,制备了长玻纤增强尼龙66(LFT-PA66)复合材料.研究了玻纤用量、预浸料粒料长度和相容剂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对长纤维增强尼龙66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长玻纤增强尼龙66的力学性能明显优于短玻纤增强尼龙66(SFT-PA66),相容剂PP-G-MAH的加入增强了界面黏结强度,提高了长玻纤增强尼龙66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  相似文献   

14.
专利摘要     
《玻璃纤维》2011,(4):22+34+43+50-22
申请号:200910042311发明名称:一种长玻璃纤维增强回收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玻璃纤维增强回收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长玻璃纤维增强回收聚丙烯材料的组分按质量百分比含量计算包括:聚丙烯25%-55%,长玻璃纤维30%-60%,偶联剂0.4%~0.8%,  相似文献   

15.
采用熔体浸渍工艺制备了长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研究了MA、DCP含量对一步法挤出长玻璃纤维增强P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界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MA用量,DCP含量的增加导致了一步法反应挤出长玻璃纤维增强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恶化;当MA添加量为0.8%,DCP添加量为0.08%时,一步法挤出长玻璃纤维增强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6.
粉末浸渍长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的注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晓东  张翼等 《中国塑料》2001,15(10):47-50
采用粉末浸渍的方法制备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预浸料,经切割获得长纤维增强聚丙烯粒子,探索了材料的注塑工艺,研究了注塑后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粉末浸渍的长纤维增强聚丙烯经注塑后可获得力学性能的制品;随着预浸料切割长度的增长、纤维含量的增加,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在基体聚丙烯中添加接枝极性基团的功能化聚丙烯,可改善体系的界面结合,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但功能化聚丙烯的含量超过一定值后,材料的冲击强度有所下降;控制注塑时的模具温度,可以改变材料的一些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选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玻璃纤维进行了表面改性,采用红外光谱(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表面改性后的玻璃纤维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明KH-550以化学键合的方式结合在玻璃纤维的表面.使用熔融浸渍法制备了长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LFT-PP),研究了玻璃纤维表面改性、相容剂马来...  相似文献   

18.
玻璃纤维毡增强聚丙烯是当今世界迅猛发展的新材料之一,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本文概略地介绍它的发展过程,着重叙述间隙法生产玻纤毡增强聚丙烯材料时聚丙烯基材的选择,以及在实际使用产品材料时经多次热加工而不降低其物理性能,并增加聚丙烯基材与玻纤毡间的粘结而对基材进行改性的方法。简略地介绍这种新材料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直接挤出混炼的方法制备了长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研究了长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高性能、低成本化的方法。通过与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织物的组合,获得了力学性能超过玻璃纤维毡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高性能复合材料。在树脂基体中掺混廉价的填料及回收的聚丙烯树脂,结合适当的填料表面处理方法及废弃回收树脂的增韧及抗老化改性,在力学性能保持一定水平的基础上,可有效降低材料的成本。  相似文献   

20.
采用自制的浸润装置,以PET浸渍长波纤,经切粒后得到长度为6mm的长纤维增强PET预浸料切片,经一定温度热处理,可得到长纤增强PET复合材料。研究了注塑样条中玻纤含量对其力学性能及玻纤长度分布的影响,并采用SEM观察了长玻纤增强PET注塑样条的断面形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随玻璃纤维含量的提高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当玻纤的质量分数在40%~50%时,力学性能基本达到最佳,且由本方法制备的长玻纤增强PET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已达到并超过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