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化氮肥厂硫酸车间一系统(规模:年产量为10万吨)是一级电雾水洗净化流程。鼓风机出口酸雾0.189~0.834克/标米~3,达不到部暂定0.03克/标米~3的指标。于是鼓风机带酸,叶轮和换热器腐蚀,鼓风能力降低,转化器触媒阻力上涨,转化率下降。  相似文献   

2.
我厂硫酸车间是热浓酸洗净化流程,酸雾指标要求达到一级电雾0.035克/标米~3的标准。过去,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生产开开停停,很不正常,长期以来,进转化器的酸雾指标,比规定大3~7倍,严重损害二氧化硫鼓风机和转化装置。1977年10月开工以来,厂党委在抓硫酸持续生产的同时,狠抓了降低酸雾工作。并采取了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我厂职工在“工业学大庆”的群众运动中,群策群力,在老装置上大闹革命,不断提高生产效率。硫酸车间电除雾器为板极式二电场,共四台并联使用。原用二台机械整流机供电,其除雾效率很低,二氧化硫鼓风机入口酸雾含量经常在0.03克/标米~3以上,鼓风机及其出口管路经常被酸腐蚀。一九七四年二月份开  相似文献   

4.
黄能作同志是我厂硫酸车间干吸工人,五年多来,在各项政治运动的推动下,在“工业学大庆”的群众运动中,他以大庆工人为榜样,发扬“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作风,坚持用革命精神从事工作,立足本职,坚守生产岗位,高标准、严要求,精心操作,使得生产稳定。一九七五年省测定工作组测定的有关工艺技术指标:出主鼓风机炉气含水份0.0932克/米~3、酸雾0.0155克/米~3,吸收率99.96%,都达到了部颁标准。  相似文献   

5.
为消除硫酸生产过程中的废水污染,保护环境,对以冲挡式洗涤器和同向流斜板沉淀器构成的稀酸封闭循环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规模为2000吨/年。在焙烧白银尾砂,气体进洗涤器含尘量5~15克/标米~3的条件下,得出如下主要结果。1.经封闭净化,进电雾炉气含砷<5毫克/标米~3、氟<2毫克/标米~3、酸雾<100毫克/标米~3、尘40~100毫克/标米~3。2.循环系统排放稀酸污泥30~80升/吨酸,含尘300~400克/升。  相似文献   

6.
我厂硫酸系统原设计是5000吨/年文-泡-文水洗净化流程。1975年生产硫酸8995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年平均为:转化率95%以上、吸收率99.95%以上、硫利用率92.19%、净化收率99%以上,每吨酸耗矿1014公斤、耗电61.5度、车间成本为88元左右,SO_2鼓风机出口气体含水分0.1005克/米~3、酸雾0.02579克/米~3。现将我厂深入班组,抓好技术工作,以提高转化率等指标的具体作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厂年产7500吨硫酸车间采用文-泡-文水洗净化流程,酸雾指标虽可达部颁标准0.03克/标米~3,但气体挟带酸沫严重,水份指标却历年达不到0.1克/标米~3,故转化一段触媒阻力上升较快,常需打开人孔扒松触媒,严重地破坏了系统的正常生产。此外,转化设备腐蚀也较严重,尤其是在一九七四年九月份改用柴油炉直接升温后,仅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外热交换器的列管便被严重腐蚀而穿孔漏气,被迫更换。  相似文献   

8.
我厂干燥塔采用泡沫式,由塔底、塔身(五层)及扩大除雾层组成。上两层为内溢式,有溢流杯和溢流管;下三层为淋降式;扩大层用瓷杯及玻璃纤维除雾沫。生产两年多来主风机出口水份及酸雾指标良好。在正常生产情况下,酸雾指标平均在0.05克/标米~3  相似文献   

9.
我矿制酸车间现用D700—13型主鼓风机两台,该机额定流量为42000米~3/小时,主轴转速2975转/分,电机功率440千瓦。实际制酸烟气量为23000~35000米~3/小时,统计平均值约25500米~3/小时,其流量很不稳定。为了调节烟气量,我们在主鼓风机出入口各安装了φ1200毫米电动闸阀1台,并配置了旁路回流和放空烟道。  相似文献   

10.
一、目的我车间净化工序干燥塔是个填料塔,内装普通瓷环(拉西环)。这种干燥塔压降大,干燥效果差,带沫现象严重。炉气干燥长期以来是个棘手问题,尤其在夏季,干燥塔进口气温高,塔负荷重的时候,矛盾更显突出。干燥塔出口水份一般都高于部颁指标0.1克/标米~3。  相似文献   

11.
南化氮肥厂硫酸车间干燥塔带酸(应该说鼓风机出口酸沫含量高)是个长期未能获得彻底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其中以一、二系统尤为严重。干燥塔带酸给系统生产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举几个例子来说吧:  相似文献   

12.
我厂硫酸车间一、二系统原为一级电除雾器水洗净化流程,电除雾器为铅制、108管、G式两台并联。因设备陈旧,除雾效率较差,酸雾指标达不到要求,造成鼓风机带酸,鼓风机出口气道、冷热交换器下部有酸泥沉积,鼓风机叶轮和换热器腐蚀严重,转化器阻力上涨等。  相似文献   

13.
我厂硫酸新系统设计能力为年产四万吨硫酸,原采用文-泡-电水洗净化工艺,净化技术指标完成不好,风机出口含尘指标规定为<0.005克/标米~3,实测经常在0.019克/标米~3左右,酸雾指标国家规定为0.03克/标米~3,实测在0.05克/标米~3左右。由于指标完成得差,常使设备腐蚀,阻力上涨,被  相似文献   

14.
我厂硫酸车间,以前是土法生产,一九六九年底改建成年产五千吨硫酸的沸腾炉系统。几年来,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在工业学大庆运动中,全车间职工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认真看书学习,深入生产斗争实践,逐步取得了硫酸生产的主动权。现在各项工艺指标符合国家颁布的标准,水份一般不超过0.09克/米~3,酸雾一般不超过0.02克/米~3,有效地保护了两塔两器等主要设备。使用三年了,设备完好率仍保持在85%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接触法硫酸生产中,经过湿净法净化干燥后进入转化系统的气体,有两个重要的指标需要规定,即气体中水分和酸雾酸沫含量的限度。国外对水分规定的指标一般出入不大,但对酸雾的限度是从0.1克/米~3到0.0001克/米~3(指标准状况,下同),大小相差近千倍。因此研究这两个指标对设备及生产过程产生什么样影响,和制订足以保证设备安全操作但又较易达到的指标,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献上曾经指出,在气体露点温度以上时,气体中酸雾和水分对钒触媒无害。其实存在干气体中的酸雾  相似文献   

16.
一、概况我厂硫酸车间干燥吸收工段的干燥塔原采用内装拉西环的填料塔。为适应生产发展,多次改变填料型式的排列与分配,从而达到了增产的耍求。但干燥塔的阻力却显著上升,干燥效率差,带沫现象严重,尤其在夏季,塔进口气温高,塔负荷增加时,矛盾更为突出。干燥塔出口含水量多年来一直高于部颁指标(0.1克/标米~3),这直接影响触媒使用寿命,增加转化系统阻力,加速设备腐  相似文献   

17.
白银公司硫酸车间四系统在一九七九年七月一次投产成功,各项技术指标达到设计要求。这是一套以D-700-13型号风机为主鼓风机的车间。处理烟气量为35000标米~3/时。采用标准的酸洗流程。该系统干吸塔的串酸管道,在吸收了兄弟厂溢流串酸经验的基础上,采用了全溢流式串酸。一年来操作证明,这一改革是合理的,深受操作工人的欢迎。具体流程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18.
一、噪音的危害及防治我厂一车间位于居民点,原来用罗茨式D60—160空气鼓风机,风压为3500毫米水柱,风量160米~3/分,机房内噪音107分贝,机房外为90分贝,机房旁为97分贝。系统大修后,为了增产,调用D—250离心式风机,噪音更重。  相似文献   

19.
一、净化工段情况介绍 三文一器水洗流程于1956年试制成功投入生产至今已有七年的历史,我厂于1958年基建的年产五万吨接硫的净化工段就采用三级文丘里,和一间接冷凝器的流程,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在降温除尘除雾各方面均得到良好的效果。 450-500℃的炉气经第一文丘里即迅速降温至70℃,灰尘由70克/米~3左右降到1.5克/米~3,至二文出口温度已降至64℃,含尘0.05克/米~3,炉气经二级文丘里绝热降温后,进入二台并联的多程列管式间接冷凝器,以去除热量,因气液不直接接触,故大大减少了污水量,且炉气有较长的停留时间,不但其本身有一部分酸雾冷凝下来排出系统,并能使酸雾中心增大,有利于三文除雾,到三文出口酸雾含量一般在0.07/米~3,温度36℃左右,含尘极微,现将三文主要数据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我厂硫酸干燥塔由于在施工中的疏忽大意,塔底部焊接质量不好,致使投产以后发现漏酸现象,今年3月份停车大修进行研究处理后了消除这一重大缺陷,茲将有关情况和经验教训简述如下: (一)干燥塔漏酸情况 在干燥塔安装完工后,曾做过多次气密性试验,主要是检查耐酸砖缝情况。将塔内部砖缝间刷上水玻璃或肥皂水,在钢壳与耐酸砖体之间通入0.2—0.5公斤/厘米~2压缩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