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了炭黑/环氧树脂(EP)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讨论了炭黑/EP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因素,评述了炭黑/EP复合材料电阻正温度系数效应的机理解释和研究进展,展望了这一类材料的研究重点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李勇  田国华  王丽平 《炭素》2003,(4):28-32
探索了聚丙烯/炭黑导电复合材料在不同的通电状态及不同的工艺条件下的电压—电流特性、正温度系数效应及起动态性能。结果表明,炭黑的种类、添充量及添加剂将改变复合材料的发热特性。并且聚丙烯/炭黑导电复合材料的非欧姆性质明显。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炭黑-环氧树脂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及炭黑填充率对材料电阻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入表面活性剂,明显改善了炭黑在环氧树脂中分布的均匀性、炭黑-环氧树脂材料具有明显的渗流效应,正温度系数效应即PTC效应,非线性伏安特性和电磁波屏蔽效应。  相似文献   

4.
炭黑/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导电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分别采用不同的混合分散方法制备炭黑/环氧树脂(CB/EP)复合材料(CB牌号为F101、XE2,EP牌号为E-54、E-51和E-44),研究了制备工艺、CB用量和CB结构等对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方法制得的复合材料体积电阻率的大小依次为机械混炼法离心混合法超声分散法;CB/EP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随CB用量增加而显著提高,并且F101/E-54、XE2/E-54复合材料体系均表现出明显的导电渗流行为;CB结构对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影响较大,F101/E-54、XE2/E-54复合材料体系的导电渗流阈值分别为3.85%、0.47%。  相似文献   

5.
为制得新型导电复合材料,首先将新酚树脂羟甲基化,使其耐热性能提高。预处理后的新酚树脂在近 400℃时才开始分解。再以预处理后的新酚树脂为基体、乙炔炭黑为导电填料、玻璃纤维织物为增强材料制备了导电复合材料;确定了材料的导电性与导电填料含量的关系;当炭黑含量为3%时,材料在安全电压下发热温度达到 250℃;研究了导电复合材料的伏安特性,发现其具有非线性欧姆关系;同时也发现制备的导电复合材料具有微弱的正温度系数效应。  相似文献   

6.
分别以低结构炭黑(F101)和高结构导电炭黑(XE2)作为导电填料,不同牌号(E-54,E-51和E-44)的环氧树脂(EP)作为基体树脂,采用超声分散溶液混合法制备了炭黑/环氧树脂(CB/EP)复合材料.研究了CB结构、CB含量和EP基体等对复合材料正温度因数(PTC)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F101/EP复合材料具有...  相似文献   

7.
PVDF/炭黑导电复合材料的PTC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炭黑种类和用量及PVDF种类对PVDF/炭黑导电复合材料PTC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粒径、比表面积小的N765炭黑填充导电复合材料的PTC性能较好,出现PTC现象的炭黑用量范围大;随着PVDF分子量的增大,PVDF/N765炭黑导电复合材料出现最大PTC强度的炭黑用量减少,最大PTC强度也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8.
采用^60Coγ-射线对HDPE/CB导电复合材料进行辐射处理,研究了辐射剂量对于该复合材料室温电导率、PTC性能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在50-300kGy范围内,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PTC强度增大,且复合材料的稳定性有所提高,NTC效应有所降低;同时,辐射交联对体系的室温电阻率影响不大。DSC测试表明,当辐射剂量为150kGy时,辐射处理对于HDPE的熔点、结晶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聚合物基正温度系数(PTC)材料的导电机理;综述了国内外对环氧树脂基PTC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影响环氧树脂基导电复合材料PTC特性的因素,包括导电填料、环氧基体、第三基体组分、固化剂和固化温度、加工工艺等;并对该材料的应用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以导电炭黑填充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通过测定复合材料的静电屏蔽电压、静电衰减时间、表面电阻率数值,对影响电性能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导电炭黑填充复合材料的防静电效果显著,导电炭黑适宜用量为1.1~1.2份,粒度为7~9 nm;填充时,将导电炭黑直接加入到环氧树脂体系中,然后用高速分散机搅拌10~15 min。  相似文献   

11.
环氧树脂/石墨微片复合导电材料的制备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一般要使用稀释剂,通过对环氧树脂/石墨微片复合导电材料的研究发现稀释剂不利于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获得较低的电阻率和较好的结构性能。经过研究,改为在恒温箱中使环氧树脂升温降低粘度以分散填料,而不使用稀释剂,这种制备方法有利于复合材料获得较低的电阻率和较好的结构性能,是环氧树脂复合导电材料的一种有意义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不饱和聚酯树脂/炭黑/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由炭黑、短切碳纤维填充的不饱和聚酯树脂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得到了乙炔炭黑、短切碳纤维用量与复合材料电阻率的关系,对其导电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碳纤维增强环氧改性氰酸酯树脂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热重分析(TGA)法、动态力学分析(DMA)法研究了碳纤维增强环氧改性氰酸酯树脂(CE/EP/CF)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耐热性及动态热力学性能,研究了此种复合材料强力环(NOL环)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CE/EP/CF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耐热性和热稳定性,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26.33℃,NOL环层间剪切强度为48.7MP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表明,CF与CE/EP树脂间的界面粘接良好。  相似文献   

14.
利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环氧树脂(EP)/聚碳酸酯(PC)/炭黑(CB)三元及EP/CB二元两种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精密阻抗分析仪、高阻计研究了它们的微观形貌及电性能.结果表明,从热力学角度,PC比EP更容易和CB相容,在EP/PC/CB复合材料中,PC可以起到类似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加入PC可以显著提...  相似文献   

15.
纳米SiO_(2-x)改性环氧复合材料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偶联剂表面处理同时通过超声波震荡的方法使纳米SiO2 x粒子在环氧树脂中充分分散,制得了纳米SiO2 x环氧E-51/MeTHPA复合材料。利用INSTRON试验机、TEM、TG等方法对该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SiO2 x粒子能够以纳米级分散到环氧树脂基体中,较大地提高了环氧树脂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热稳定性等性能。  相似文献   

16.
耐高温拉挤环氧树脂及其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了改性多元缩水甘油胺型耐高温环氧树脂的固化动力学,分析了该树脂体系的浇注体性能,制备了碳纤维拉挤复合材料,并通过热机械分析(DMTA)考察了树脂浇注体及其复合材料的动态热机械性能.结果表明,树脂体系的凝胶化温度与固化温度相差较小,固化反应放热集中,适合于快速拉挤成型;其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耐高温性能,玻璃化温度(Tg)达到210℃以上.  相似文献   

17.
针对T700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热降解行为以及回收所得碳纤维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碳纤维的存在增加了环氧树脂降解时所需的活化能,热降解反应的温度、时间和气氛等因素对环氧树脂基体降解效果以及回收碳纤维力学性能均有影响。在空气条件下500℃处理30 min后碳纤维表面没有残留物,但其回收纤维的拉伸强度保留率仅为77.6%。通过首先在氮气气氛高温短时热处理,再在空气气氛下450℃进行30 min热降解的两步法处理后,碳纤维表面残炭得到去除,回收碳纤维的拉伸强度保留率达到了90.4%,由其制备单向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保留率可达到75.8%。  相似文献   

18.
以纳米SiOx为改性材料,采用浇铸工艺制备了纳米SiOx/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探讨了纳米复合材料的分散工艺方法以及不同的纳米SiOx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纳米材料质量分数为1%时,复合材料的分散效果好,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提高到3倍,无缺口冲击强度达11.6kJ/m^2,洛氏硬度和耐热性能也有提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两种自制的风电叶片用真空灌注型环氧树脂体系EP-1和EP-2,研究了树脂的工艺性和力学性能,并选取单轴向和三轴向玻璃纤维织物,采用真空灌注工艺制备了复合材料层板,考察了复合材料在室温和高低温下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EP-2体系浸润性、流动性和韧性更好,但强度、模量和耐热温度略低;常温及-45℃下两种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相近,纤维/树脂界面粘结较强;50℃环境下,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降低,受玻璃化转变温度偏低的影响,EP-2复合材料压缩性能降低更为明显;两种环氧树脂的工艺性和力学性能优异,与纤维匹配性好,满足风电叶片对树脂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20.
以乙氧基化季戊四醇(PP50)作为原料,通过端基改性的方法,合成出了一种四臂星形环氧树脂,讨论了反应条件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并且利用FTIR、1H NMR、GPC等分析方法对该种环氧树脂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