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GPS技术的电力系统同步相量测量装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一种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同步相量测量装置(PMU)的硬件方案。其设计基于双DSP结构,具有高速的运算能力和丰富的外围电路,并配置了网络接口,通信方便,可以实现电力系统大量节点的同步相量测量。叙述了PMU的原理、结构以及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徐化东  井实 《电子测试》2010,(12):36-39,63
相量测量装置的测量单元直接影响装置测量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以DSP芯片为主处理器设计了相量测量装置的测量单元。该单元采用离散傅里叶变换相量测量算法,通过设计相关硬件电路和软件实现,可以将电网信号直接引入,每个基波周期将三相相量的正序、负序、零序分解向量经由DSP的SPI模块传给上层数据处理中心。经实际测试,该单元可以实现对线路相量的实时测量,具有较高测量精度,可以准确地跟踪频率变化,满足电力系统稳定监控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颜红得  毕小熊 《信息技术》2021,(1):131-135,141
PMU装置相角量测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相角差校准的有效性,且在参数未知环境下,相角量测的误差将有所增大.为此,文中设计一种面向参数未知环境的PMU装置相角差校准方法.根据PMU装置的内部结构建立测量装置ms级的内守时钟,结合互感器、采样保持器和比较器获得相位,并计算相量,再根据相位和相量获得相角值与周期同步时标的偏移量,...  相似文献   

4.
庄玉飞  井实 《电子测试》2010,(11):77-80
IRIG-B时间码以其优越的性能成为时间统一系统的首选码型,被广泛应用于时间信息传输系统中。针对电力系统中同步相量测量装置(PMU)对同步时钟的需求,讨论了IRIG-B时间码在PMU的时钟同步中的应用。电力系统要求PMU的时钟同步误差不大于1μs,本文利用IRIG-B时间码数据全面、对时精度高、不需要人工预置等优点,设计了面向PMU的时钟同步系统,同时给出了其主、从时钟的设计框架,以及利用FPGA进行IRIG-B(DC)码编码、解码的方法。经验证,IRIG-B应用于PMU中可以提高其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5.
近日,北京博电新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新研制的PM605LP同步相量测量装置(PMu)测试仪在中国电科院电力工业电力设备及仪表质量检验测试中心通过测试。  相似文献   

6.
UPQC检测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综合型的电能质量补偿装置UPQC的功能和结构,分析了它的检测控制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瞬时无功功率理论中的同步坐标变换来提取电网电压基波正序相位的检测方法,它简单易行,实时性好,避免了大量对三的相量计算,且无须相不对称且畸变电压进行锁相和滤波.并介绍了根据UPQC内部功率平衡来实现的串连和并联有源滤波器的综合控制方法.仿真结果验证了上述检测控制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我国电力使用过度集中造成的电力不稳定,供电压力骤增以及电力闲置造成电力浪费等主要问题,通过研究在大数据这一背景下如何有效实行智能电网动态电力监控,如何运用同步相量测量单元、高级计量架构等关键技术方法优化配用电网系统并提升电力供应的质量和可靠性,通过利用实时反馈的用电量及价格,控制消费者的用电量,将用电量控制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有效提高电网终端用电效率,平滑电网负荷曲线,降低电网负荷压力及电能损耗.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电力过度集中应用引起的电力不稳定问题、供电压力问题和电力资源优化使用方面的问题,结合现有的大数据背景开展了智能电网动态电力管理的相关研究;运用同步相量测量单元和高级计量架构相关技术优化电网系统提升电力可靠性和稳定性;针对具体案例验证了动态的电量控制与价格调节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能够指导消费者的用电效能提升...  相似文献   

9.
重庆ABB变压器厂特高压试验站发电系统的二期改造项目,由北京ABB传动公司提供系统设计方案,选用ABB ACS5000变频器作为同步电机拖动装置,采用ABB ACB00M PLC作为同步旁路装置的主控单元。本文主要包括系统概述、硬件系统的构成、软件的设计等内容。该系统为特高压试验站提供了50Hz模式下平稳的工频并网,极大的减小了对电网和其他工厂电气设备的冲击,同时为特定产品测试提供了高效的60Hz供电环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一种由全硬件完成,与电网电压同步的正弦波产生电路,分析了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关键部分的电路参数设计,并给出了试验结果,证明该电路可正常工作.该电路简单实用,价格低廉,可用作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和自适应滤波的谐波检测算法中的参考信号.  相似文献   

11.
冯彬 《电讯技术》2011,51(3):102-105
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系统(IMA)的时间同步设计是系统设计的一项重要內容.针对典型的IMA系统,提出了一种"软件授时、硬件同步"的时间同步方法,同步精度达到微秒级.该方法实现简单,可直接应用于工程化的IMA系统时间同步设计.  相似文献   

12.
时志雄  朱峰  刘舒  符杨  田书欣 《电子器件》2024,47(1):194-200
风电超短期功率预测是电网运行态势感知的重要基础。针对风电随机波动性将给电网带来高动态扰动的问题,利用同步相量测量装置(PMU)的高频采样能力,提出一种融合一维卷积(1DCNN)和双重注意力卷积长短时记忆网络(DACLSTM)模型的风电超短期功率预测方法。首先,基于具有高精度高密集采样的PMU装置对风电超短期功率进行实时量测。然后,利用1DCNN在特征提取和时间卷积减少计算复杂度方面的优势,充分挖掘由PMU采样得到的风电功率及相关因素量测数据关键特征,进而结合DACLSTM模型自主分析风电功率数据与输入特征间的关联关系,实现基于1DCNN-DACLSTM组合模型的风电超短期功率高动态变化趋势预测。最后以已配置PMU的某实际风电场为例,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DDS技术的多路同步信号源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路同步数字调相信号源一般采用单片机和多片专用DDS芯片配合实现.该技术同步实现复杂,成本高.给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多路同步信号源的设计方法,通过VHDL语言硬件编程实现了基于单片FPGA的多路同步信号,数字调相快速准确.利用QuartusⅡ进行综合和仿真验证了该设计的正确性,该设计具有调相方便、速度快、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某机载雷达智能同步通讯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算法.该系统满足了机载航空雷达数据通讯、处理和保存的需要,成本低、速度快.在同步通讯系统设计中具有典型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某机载雷达智能同步通讯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算法.该系统满足了机载航空雷达数据通讯、处理和保存的需要,成本低、速度快.在同步通讯系统设计中具有典型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王黎来  马文峰  归琳  张文军 《电视技术》2007,31(7):44-46,61
针对DVB-H系统的特点,对其符号同步使用了一种适合硬件实现的算法,并给出相应的硬件架构.其中由于DVB-H复杂的多径信道,对时域的粗同步采用了不同于传统ML的新算法,同时对细同步的跟踪环路作了一定的简化.硬件整体设计占用资源少,速度快.  相似文献   

17.
吴海强  凌玉华 《电子科技》2011,24(4):75-77,88
介绍了一种以DSP芯片TMS32OC6711D为处理核心,辅以高速A/D芯片ADS8364,实现电力系统多通道同步采样分析的系统结构,着重介绍系统的硬件设计,通过测试及使用表明,该设计使用方便、实时性好、抗干扰性强、测量精度高、性价比优,可在电力系统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光纤纵差保护中两端装置能够严格同步、准确、可靠地进行数据信息交互。文中提出了采用 FPGA 设计光纤纵差保护同步通信接口的方法,使得硬件简单高效、软件模块配置灵活,从而提高了光纤纵差保护装置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现代电子技术》2015,(20):158-162
旨在探讨分散智能电子设备之间高密度同步采样和低延时固定路径实时数据同步传输方法,构建了由区域应用设备、区域数据交换和通信管理装置、变电站数据合并转发装置及智能电子设备组成的级联式同步以太网。区域数据交换装置为全网提供定时和同步参考,并负责自身与各级数据合并装置之间端到端的延迟测量,数据合并装置及智能电子设备在本地恢复的同步脉冲触发下完成数据采集和同步回传。测试和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全局同步采样和过程层数据实时传输,保证了区域保护控制系统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20.
网侧功率变换器是大规模风电系统接入电网的关键接口,随着大规模风电装备渗透率的不断提高,并网逆变装置对大电网中的影响愈发凸显。借鉴传统电力系统中的同步发电机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大规模风电装备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等效实现功率平抑及频率补偿方法。首先,设计了具有电力电子装置自身特性的虚拟调速器和虚拟励磁控制器,保证电网电流的低谐波畸变的同时,具有响应电网电压幅度、频率波动事件功能,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同时模拟同步发电机的转动惯量,提高电网接口的惯性和阻尼特性,降低大规模风力发电系统对传统电网的冲击。最后,基于110kW风力发电机组及锂电池储能单元对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