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经不同温度退火后纳米晶合金(Fe0.5Co0.5)73.5Nb2V1Si13.5B9Cu1的磁化曲线及磁谱曲线.实验结果表明,(Fe0.5Co0.5)73.5Nb2V1Si1.5B9Cu1合金在460℃退火可获得良好的软磁性能.随退火温度的升高,纳米晶合金的畴壁钉扎场逐渐增加,初始磁导率降低,其截止使用频率却有明显提高.实验发现,经不同温度退火生成的纳米晶合金其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基本保持不变,因此可以通过提高退火温度适当降低初始磁导率来提高纳米晶合金的截止使用频率范围.  相似文献   

2.
通过计算机模拟双相纳米晶合金(Fe0.5Co0.5)73.5Nb2V1Si13.5B9Cu1的X射线衍射峰,得出了合金经不同温度纳米晶化后的晶化体积,在520℃退火后合金晶化已基本完成,晶化体积达85%以上。对于(Fe0.5Co0.5)73.5Nb2V1Si13.5B9Cu1合金经不同温度退火后生成的纳米晶合金及其他合金退火后生成的纳米晶合金其晶化体积将会随退火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从而使其在高温下的软磁性能越趋于稳定。利用该方法得出的结果对纳米晶合金的这一特性解释得很好。这对研究双相纳米晶软磁合金的性能和结构特别是高温纳米晶的高温性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Fe基非晶软磁合金的纳米晶化及磁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Fe78Si9B12,Fe73.5Cu1Nb3Si13.5B9,Fe74Cu1Mo2Nb1Si13B9三种非晶软磁合金在753-853K温度间等温退火lh后的纳米晶化行为和磁性,实验证明Cu,Nb和Mo元素的加入有助于提高晶化温度,稳定非晶组织.同时采用差热分析和X衍射仪分析了三种合金的晶化相,测量了其磁滞回线,结果表明l^#,2^#,3^#合金分别在753K,813K,753K退火lh后可获得优良的综合软磁性能。  相似文献   

4.
利用直流高压电场处理非晶态合金使之纳米化的研究。非晶态合金Fe73.5Cu1Nb3Si13.5B9在低于初始晶化温度140℃以下,由于高压电场的作用发生晶化,析出大小为2-10nm的α-Fe(Si)晶粒,延长处理时间,晶化效果好,晶粒数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5.
非晶Fe78Si9B13在脉冲磁场作用下纳米晶化及物理机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采用TEM和穆斯堡尔谱技术,研究了非晶合金Fe78Si9B13晶化的结构与脉冲磁场强度的关系,并对低频脉冲磁场致非晶合金纳米晶化的物理机制进行了理论研讨。一定频率下的脉冲磁场,将使非晶合金磁致伸缩的能量降低非晶合金的形核势垒,从而使非晶合金得以晶化。实验对非晶合金Fe78Si9B13进行了两种脉冲磁场处理:脉冲频率固定,磁场强度不断增加;磁场强度固定,脉冲频率不断增加。结果表明,低频脉冲磁场处理可使非晶合金Fe78Si9B13发生纳米晶化;晶化量与磁场强度不呈线性关系,而是存在一极值的曲线分布。  相似文献   

6.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Fe73.5Cu1Nb2Si13.5B9Ni1非晶的纳米晶化动力学。结果表明,晶化过程分为两步完成,晶化初生相为Fe3Si.第一晶化过程的晶化开始温度Tx1、峰值温度Tp1与扫描速度β的对数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分别为:Tx1=736.52+8.67lnβ和Tp1=743.9+12.7lnβ.采用Kissinger方法和Ozawa方法计算Fe73.5Cu1Nb2Si13.5B9Ni1非晶合金晶化的表观激活能Eа分别为435.2kJ/mol和441.1 kJ/mol,而成分为Fe73.5Cu1Nb3Si13.5B9的表观激活能大约为410 kJ/mol,表明Ni部分替代Nb后合金的热稳定性提高。第一晶化反应的局域激活能Ec(α)随晶化体积分数α不断下降,Avrami指数表明该非晶合金的晶化为扩散控制的三维晶粒长大过程。探讨了用Ni元素部分替代Finemet合金中Nb元素后非晶合金热稳定性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采用单辊熔体快淬法在大气环境中制备Fe73.5Si13.5B9Cu1Nb3-xMox(x=1,2,3)非晶合金薄带,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进行非晶合金的晶化动力学研究,计算出Fe73.5Si13.5B9Cu1Nb3-xMox(x=1,2,3)非晶薄带的晶化激活能分别为349、262、332 kJ/mol,其Avrami指数分别为1.95、2.14和2.00。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Fe73.5Si13.5B9Cu1Nb3-xMox(x=1,2,3)非晶薄带的起始晶化温度和晶化峰值温度相应升高;以Mo部分替代Nb降低了非晶合金的晶化激活能;-αFe(Si)软磁相具有扩散控制的低维形核和生长的晶化机制,且形核率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8.
用直流高密度电脉冲处理Fe78B13 Si9非晶合金 ,并用穆斯堡尔及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研究了电脉冲处理试样的结构。实验结果表明 ,在所用电脉冲参数下 ,Fe78B13 Si9非晶合金在温度高于 40 0℃时即可发生纳米晶化 ,根据穆斯堡尔参数分析 ,两个晶态相被确定为α Fe(Si)和Fe2 B ,界面相具有低原子密度和展宽的原子间距分布 ,既长程序又无非晶态短程序 ,其原因在于 ,电脉冲作用下的纳米晶化 ,淬态试样中过剩的自由体积未经充分的衰减 ,而是被推移至剩余非晶以至界面内 ,故不同于用通常的等温退火方法由非晶合金制备的纳米晶合金。  相似文献   

9.
用熔体快淬和晶化处理的方法制备了Nd4.2Dy0.8Pr4Fe85 Nb1B5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退火温度对材料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退火温度进行退火处理得到的Nd4.2 Dy0.8Pr4Fe85Nb1B5纳米复合材料的磁性能不同,在580℃下退火处理3 min得到的样品具有最佳磁性能,即Hci=6787.0 ...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Fe74.5Nb3Si13.5B9的机械合合金化过程,并对其机械合金化的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Fe74.5Nb3Si13.5B9经高能球磨20h可形成α-Fe固溶体纳米晶合金,球磨100h,纳米晶粒的平均尺寸为10nm左右,同时机械合金化使这些元素在铁中的固溶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扩展。该合金的磁性能测定表明,其比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分别达到了77.87Am^2/kg和125.6A/m.  相似文献   

11.
低频脉冲磁场致Co60.15Fe4.35Si12.5B15非晶合金纳米晶化的GMI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低频脉冲磁场致Co60.15Fe4.35Si12.5B15非晶合金纳米晶化,晶化过程温升小于5℃,有效避免了材料变脆,获得了优于常规等温退火的纳米晶软磁性能。从实验中观察到较大的GMI效应,且最佳驱动电流频率为2MHZ,横向磁各向异性场为0.9kA/m。  相似文献   

12.
低频脉冲磁场处理工艺,使非晶薄带Fe78Si9B13产生纳米晶化,析出α-Fe(Si)纳米相,形成α-Fe(Si)纳米晶与剩余非晶的双相纳米合金。穆斯堡尔谱分析,随着脉冲磁场的强度提高,双相纳米晶合金的晶化相体积分数增加。纳米晶化相α-Fe(Si)的磁致伸缩系数λcs为-1.287×10-4~-1.345×10-4。控制晶化相体积分数,可以使双相纳米晶合金的有效磁致伸缩系数λes最小,有利于提高双相纳米晶合金的软磁性能。  相似文献   

13.
温度控制Fe基合金带纳米微晶生长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Fe73.0CuNb1.5V2Si13.5B9非晶带经不同温度(480℃、510℃、540℃、570℃)退火而长成的纳米微晶薄带的软磁特性,发现540℃是其最佳退火温度,经该温度退火可获得最高的巨磁阻抗效应。  相似文献   

14.
在室温下,用Mossbauer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考查了纳米晶Fi(74.7-x)Cu(0.8)Nb2VxSi(11.5)B(11)(x=1.2,1.5,2.0)合金的显微组织.研究了V对α-Fe(Si)晶粒的体积分数、平均直径、α-Fe(Si)中的出含量以及合金性能的影响,对实验结果作了初步的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15.
用低频脉冲磁场处理非晶合金Co68.15Fe4.35Si12.5B15,用穆斯堡尔谱结合透射电镜对处理前后的试样进行了微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在低频脉冲磁场处理下,非晶合金Co68.15Fe4.35Si12.5B15发生了纳米晶化,晶化析出相为体心立方α-Fe(Si),析出量为2.743%~23.960%,晶粒尺寸约2~10 nm,且晶化量与磁场强度和脉冲频率均有关系。  相似文献   

16.
晶化处理对Nd9Fe85B6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晶化处理对Nd9Fe85B6纳米双相永磁材料磁性能的影响.利用三种不同晶化处理工艺对Nd9Fe85B6磁性材料进行晶化处理,并对其磁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晶化处理工艺的温度、时间不同将影响Nd9Fe85B6纳米双相永磁材料的磁性能,初步探索的晶化工艺为晶化温度在780℃左右,时间在6min左右时所得的磁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7.
Fe73.5Cu1Nb3Si13.5B9合金示差扫描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Fe73.5Cu1Nb3Si13.5B9非晶合金的示差扫描热分析结果,并根据此结果对该合金的晶化动力学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该合金的放热峰值逐渐变大,在热处理过程中,该合金的晶化激活能约为342~338kJ/mol.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纳米复相Nd2Fe14B/α-Fe永磁合金微结构以提高磁性能,用熔体块淬和晶化热处理的方法制备纳米复相Nd2Fe14B/α-Fe永磁体,研究快速热处理、磁场热处理及动态晶化热处理等非传统热处理对Nd10.5Fe76.4 Co5Zr2B6.1永磁体组织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采用XRD、DTA、AFM、TEM等方法对合金的组织结构、晶化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热处理相比,非传统热处理不仅可促进快淬NdFeB粉末的品化,降低晶化温度,缩短晶化时间,而且能细化晶粒,增强晶粒间磁交换耦合作用,提高磁性能。Nd10.5Fe76.4Co5Zr2B6.1合金快淬粉末在685℃经6min动态晶化热处理后制得的粘结磁体获得最佳磁性能,剩磁Br为0.684T,内禀矫顽力Hej为685kA/m,磁感矫顽力Heb为439kA/m,最大磁能积(BH)m为79kJ/m^3。  相似文献   

19.
利用X线衍射仪、振动样品磁强计等测试手段研究了纳米复合Nd9Fe80Co4Nb1B6合金的相结构与磁性能,结果表明:淬速为20 m/s的合金,经710℃退火处理后,合金软硬磁性相的晶粒尺寸细小,两相之间具有较强的交换耦合作用,合金具有优良的综合磁性能,即剩磁为0.95 T,矫顽力达到540 kA/m,最大磁能积为112 kJ/m3.选择适当的快淬速度有利于改善退火后合金的相结构,提高合金的综合磁性能.  相似文献   

20.
采用熔融抽拉法制备了Fe74Cu1Nb3Si15.5B6.5非晶丝材料.分别研究了不同温度和交流电流退火后该种丝的GMI效应,结果发现两种退火方式都能够使其GMI效应显著增强且电流退火更有利于GMI效应.当退火电流密度为1.3×107A/m2时,样品最大GMI比率达到338%,高于550℃退火后的最大GMI比率320%.分析表明两种退火方法都使材料中析出α2Fe(Si)纳米晶粒,大大改善了材料的软磁性能和GMI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